第三十一章 技术投入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一**三年,一百八十万帝国马克是很大一笔钱。
虽然冯承乾早就想好该如何花掉这笔钱,但是等他着手安排的时候,才发现一百八十万帝国马克根本不够分配。
从海军出发,最重要的技术有三项,即蒸汽轮机、大口径长身管火炮与装甲钢。
只是,冯承乾不能只考虑海军。
做为陆权国家,帝国海军的根本还是在陆军上,即陆军打败了,帝国海军照样没有取胜的基础。
为此,冯承乾必须考虑得更加全面一些。
那么,哪些是关键技术呢?
冯承乾关注的不是枪炮、不是战车、也不是战舰,而是当时还不为众人熟知的一项重大的发明:内燃机。
最初,冯承乾有过更加宏伟的想法,比如发展空中力量。
要知道,在十九世纪末,虽然气球已经诞生,但是依靠空气动力飞上蓝天依然是人类的梦想。
冯承乾非常清楚,内燃机将成为人类飞翔的第一步。
有了内燃机,制造飞机就不是难事。
只是,在深入了解了这个时代的技术情况之后,冯承乾果断的放弃了制造飞机、乃至建造航母的想法。
有了内燃机,不等于有了飞机。
冯承乾知道内燃机很重要,是人类动力技术的重大进步,可是他并不了解内燃机,甚至不清楚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原因很简单,在冯承乾的那个时代,内燃机早就淘汰了,而且飞行器也不再依靠机翼产生的升力。他掌握的知识,根本无法制造出飞机,还是得依靠这个时代的工程师与科学家。
问题就在这里。
在深入调查后,冯承乾不得不承认,别说德意志第二帝国,即便放眼全球,也没有哪个工程师与科学家能造出飞机。
技术进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冯承乾再急也急不来。
以冯承乾对历史的了解,内燃机绝对是十九世纪末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技术进步。
一**三年初,冯承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二十万帝国马克,成立“帝国科技进步奖励与扶持基金”,专门面向各种各样的科学发明,为那些缺乏资金的工程师与发明家提供经济上的帮助。
让冯承乾没想到的是,此举获得了帝国工业界的巨大赞誉。
这次,找上门来的依然是那个主张修建中东铁路的企业家。
卡尔登门拜访,并没让冯承乾感到惊奇。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时代之后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而推动科技革命的正是逐利的资本家。
“卡尔先生的意思是……”
“伯爵成立科技基金,正合我们的意思,只是伯爵一个人难免有点吃力,”卡尔稍微停顿了一下,笑着说道,“所以我的意思是,如果伯爵不反对,我可以联系其他企业家,为该基金捐资。”
“你们肯捐献是好事,只是没有这么简单吧?”
“伯爵是个爽快人,那我也不再拐弯抹角。”卡尔又停顿了一下,似乎在观察冯承乾的神色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是企业家,也是商人,肯投入、自然是为了得到回报。我的意思是,基金扶持的研究项目取得的成果应该由投资人分享,而不是由某家企业、或者某个机构掌握。”
“这也是我的想法。”冯承乾笑了笑,没有表露出心里的想法。
“只是,伯爵有没有想过,如此巨大的投入如何持续下去?”
“卡尔先生专程来找我,就是为了说这件事?”冯承乾又笑了笑,把卡尔来访的意图猜了个**不离十。
科研投资肯定巨大,而且十笔投资有一笔能够收到回报就很不错了。巨大的投资,意味着巨大的收获。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回报,也能够带来极为丰厚的利益,而卡尔等企业家在乎的就是这些利益。
卡尔的意图,绝对不是让技术共享,而是要通过科技基金控制技术。
“看来,伯爵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那我也不妨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卡尔是个聪明人,自然听出了冯承乾的言外之意。“成立科技基金,帮助帝国发展科技力量,是非常长远的想法,可是需要十分巨大的投入,一时的热情成不了大事,帝国政府也不可能每年都花这么多钱资助科研。我的意思是,可以借此机会成立一个集团,采用谁投入谁获益的办法,鼓励企业家投资。”
“说到底,还是在为自己着想。”
卡尔的眉头跳了几下,大概是被冯承乾一语戳穿了,有点尴尬。
“为自己着想没有错,只要不与帝国的利益发生冲突就行了。”冯承乾笑了笑,“我会认真考虑你的建议,然后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卡尔先生必须得谅解,我的首要职责是为皇帝陛下效力。”
“伯爵能为帝国、为陛下考虑,肯定会做出选择。”
冯承乾没有再说什么,让施密特把卡尔送了出去。
显然,卡尔是帝国工业界的代言人,通过科技基金,肯定能为众多的帝国企业家带来巨大的好处。
事实上,卡尔不来,冯承乾也会主动找帝国工业界的巨子。
至少,他知道几个非常有名的帝国企业家,比如生产出第一台汽车的本茨、开创了电气公司的西门子,还有梅塞斯米特、蔡斯等等。如果能够给予这些企业家有力帮助,肯定能助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就。
结识这些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企业家,对冯承乾的宏伟理想也大有帮助。
当然,冯承乾也有所担心,即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资本家联合起来之后,会不会成为一股不受控制的力量。
如果是,必然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
为了追求利益,资本家会不择手段的发动战争,最终肯定会把德意志第二帝国推向毁灭的深渊。
对此,冯承乾有极为深刻的认识,因为在他的那个时代,“末日战争”就是由追逐利益的资本家引发的,最终毁灭了整个人类文明,也使冯承乾成为唯一的幸存者,来到了这个时代。
要利用企业家,而不能被企业家利用。
卡尔找上门来的时候,冯承乾还没有想到完全之策,也就没有表明立场,只给出了一个含糊的答复。
想来想去,冯承乾决定暂时搁置此事。
原因很简单,他的影响力还不够大,不足以让帝国的企业家听他的指挥,而让俾斯麦出面只会把事情搞砸。
用掉二十万,还剩下一百六十万帝国马克。
这些钱,冯承乾也早有安排。
相对而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科技水平比英法等老牌帝国差得多。比如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德意志第二帝国制造出蒸汽轮机的时间比英国晚了十年左右,甚至比法国都晚了好几年。
对帝国来说,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
坏的一面,自然是在基础科技领域,帝国远不如对手,因此冯承乾拿出二十万帝国马克成立了科技扶持基金。
好的一面,就是做为后起者,帝国能够向其他国家借鉴经验,避免走弯路。
为此,冯承乾决定直接从其他国家引进先进技术。
利用英德关系还没有坏到兵戎相见的地步,冯承乾把重点放在了英国,即花重金从英国引进一些先进技术。
至于要买哪些技术,全部由冯承乾决定。
只是,并非所有技术都可以用钱买来。比如像法国这样的敌对国家,就不会把先进技术卖给德意志第二帝国。
为此,冯承乾决定按照腓特烈三世的授意,成立一个秘密机构,专门从帝国窃取技术。
当时,冯承乾最关注的是法国化学家维埃里发明的无烟火药。
经过两年努力,冯承乾安排的特工获得了无烟火药的化学配方,并且从维埃里的实验室里拿到了一些样品。到一**三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几家化工厂已经能够生产这种高性能火药了。
冯承乾没有急着公开这件事情,也没有让化工厂进行量产。
帝国还没有扩军备战,暂时没有必要实施这些专门为战争准备的措施,更没有必要让敌对国立即跟进。
要知道,法军都还没有采用使用无烟火药的弹药呢。
当然,无烟火药只是一个例子。
对帝国海军来说,最关键的技术仍然是蒸汽轮机、长身管大口径火炮与装甲钢,而这也是冯承乾科研投资的重点。
仅在一**三年,冯承乾就在这三项技术上投入了八十万帝国马克。
只是,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
当时,冯承乾把用于科研的开支分别记在了其他军备项目上,所以外界只知道,帝国加大了对海军的投入,却不知道每年数亿帝国马克的海军军费是怎么花掉的,甚至连俾斯麦都不大清楚。
为此,冯承乾与俾斯麦的关系急转直下。
在俾斯麦看来,冯承乾在帝国海军战争部独断专行,不仅仅是为了帝国海军,而是在谋求更高的地位。
冯承乾没有考虑这么多,在他看来,只要得到德皇的信任就足够了。
!!
在一**三年,一百八十万帝国马克是很大一笔钱。
虽然冯承乾早就想好该如何花掉这笔钱,但是等他着手安排的时候,才发现一百八十万帝国马克根本不够分配。
从海军出发,最重要的技术有三项,即蒸汽轮机、大口径长身管火炮与装甲钢。
只是,冯承乾不能只考虑海军。
做为陆权国家,帝国海军的根本还是在陆军上,即陆军打败了,帝国海军照样没有取胜的基础。
为此,冯承乾必须考虑得更加全面一些。
那么,哪些是关键技术呢?
冯承乾关注的不是枪炮、不是战车、也不是战舰,而是当时还不为众人熟知的一项重大的发明:内燃机。
最初,冯承乾有过更加宏伟的想法,比如发展空中力量。
要知道,在十九世纪末,虽然气球已经诞生,但是依靠空气动力飞上蓝天依然是人类的梦想。
冯承乾非常清楚,内燃机将成为人类飞翔的第一步。
有了内燃机,制造飞机就不是难事。
只是,在深入了解了这个时代的技术情况之后,冯承乾果断的放弃了制造飞机、乃至建造航母的想法。
有了内燃机,不等于有了飞机。
冯承乾知道内燃机很重要,是人类动力技术的重大进步,可是他并不了解内燃机,甚至不清楚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原因很简单,在冯承乾的那个时代,内燃机早就淘汰了,而且飞行器也不再依靠机翼产生的升力。他掌握的知识,根本无法制造出飞机,还是得依靠这个时代的工程师与科学家。
问题就在这里。
在深入调查后,冯承乾不得不承认,别说德意志第二帝国,即便放眼全球,也没有哪个工程师与科学家能造出飞机。
技术进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冯承乾再急也急不来。
以冯承乾对历史的了解,内燃机绝对是十九世纪末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技术进步。
一**三年初,冯承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二十万帝国马克,成立“帝国科技进步奖励与扶持基金”,专门面向各种各样的科学发明,为那些缺乏资金的工程师与发明家提供经济上的帮助。
让冯承乾没想到的是,此举获得了帝国工业界的巨大赞誉。
这次,找上门来的依然是那个主张修建中东铁路的企业家。
卡尔登门拜访,并没让冯承乾感到惊奇。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时代之后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而推动科技革命的正是逐利的资本家。
“卡尔先生的意思是……”
“伯爵成立科技基金,正合我们的意思,只是伯爵一个人难免有点吃力,”卡尔稍微停顿了一下,笑着说道,“所以我的意思是,如果伯爵不反对,我可以联系其他企业家,为该基金捐资。”
“你们肯捐献是好事,只是没有这么简单吧?”
“伯爵是个爽快人,那我也不再拐弯抹角。”卡尔又停顿了一下,似乎在观察冯承乾的神色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是企业家,也是商人,肯投入、自然是为了得到回报。我的意思是,基金扶持的研究项目取得的成果应该由投资人分享,而不是由某家企业、或者某个机构掌握。”
“这也是我的想法。”冯承乾笑了笑,没有表露出心里的想法。
“只是,伯爵有没有想过,如此巨大的投入如何持续下去?”
“卡尔先生专程来找我,就是为了说这件事?”冯承乾又笑了笑,把卡尔来访的意图猜了个**不离十。
科研投资肯定巨大,而且十笔投资有一笔能够收到回报就很不错了。巨大的投资,意味着巨大的收获。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回报,也能够带来极为丰厚的利益,而卡尔等企业家在乎的就是这些利益。
卡尔的意图,绝对不是让技术共享,而是要通过科技基金控制技术。
“看来,伯爵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那我也不妨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卡尔是个聪明人,自然听出了冯承乾的言外之意。“成立科技基金,帮助帝国发展科技力量,是非常长远的想法,可是需要十分巨大的投入,一时的热情成不了大事,帝国政府也不可能每年都花这么多钱资助科研。我的意思是,可以借此机会成立一个集团,采用谁投入谁获益的办法,鼓励企业家投资。”
“说到底,还是在为自己着想。”
卡尔的眉头跳了几下,大概是被冯承乾一语戳穿了,有点尴尬。
“为自己着想没有错,只要不与帝国的利益发生冲突就行了。”冯承乾笑了笑,“我会认真考虑你的建议,然后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卡尔先生必须得谅解,我的首要职责是为皇帝陛下效力。”
“伯爵能为帝国、为陛下考虑,肯定会做出选择。”
冯承乾没有再说什么,让施密特把卡尔送了出去。
显然,卡尔是帝国工业界的代言人,通过科技基金,肯定能为众多的帝国企业家带来巨大的好处。
事实上,卡尔不来,冯承乾也会主动找帝国工业界的巨子。
至少,他知道几个非常有名的帝国企业家,比如生产出第一台汽车的本茨、开创了电气公司的西门子,还有梅塞斯米特、蔡斯等等。如果能够给予这些企业家有力帮助,肯定能助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就。
结识这些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企业家,对冯承乾的宏伟理想也大有帮助。
当然,冯承乾也有所担心,即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资本家联合起来之后,会不会成为一股不受控制的力量。
如果是,必然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
为了追求利益,资本家会不择手段的发动战争,最终肯定会把德意志第二帝国推向毁灭的深渊。
对此,冯承乾有极为深刻的认识,因为在他的那个时代,“末日战争”就是由追逐利益的资本家引发的,最终毁灭了整个人类文明,也使冯承乾成为唯一的幸存者,来到了这个时代。
要利用企业家,而不能被企业家利用。
卡尔找上门来的时候,冯承乾还没有想到完全之策,也就没有表明立场,只给出了一个含糊的答复。
想来想去,冯承乾决定暂时搁置此事。
原因很简单,他的影响力还不够大,不足以让帝国的企业家听他的指挥,而让俾斯麦出面只会把事情搞砸。
用掉二十万,还剩下一百六十万帝国马克。
这些钱,冯承乾也早有安排。
相对而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科技水平比英法等老牌帝国差得多。比如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德意志第二帝国制造出蒸汽轮机的时间比英国晚了十年左右,甚至比法国都晚了好几年。
对帝国来说,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
坏的一面,自然是在基础科技领域,帝国远不如对手,因此冯承乾拿出二十万帝国马克成立了科技扶持基金。
好的一面,就是做为后起者,帝国能够向其他国家借鉴经验,避免走弯路。
为此,冯承乾决定直接从其他国家引进先进技术。
利用英德关系还没有坏到兵戎相见的地步,冯承乾把重点放在了英国,即花重金从英国引进一些先进技术。
至于要买哪些技术,全部由冯承乾决定。
只是,并非所有技术都可以用钱买来。比如像法国这样的敌对国家,就不会把先进技术卖给德意志第二帝国。
为此,冯承乾决定按照腓特烈三世的授意,成立一个秘密机构,专门从帝国窃取技术。
当时,冯承乾最关注的是法国化学家维埃里发明的无烟火药。
经过两年努力,冯承乾安排的特工获得了无烟火药的化学配方,并且从维埃里的实验室里拿到了一些样品。到一**三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几家化工厂已经能够生产这种高性能火药了。
冯承乾没有急着公开这件事情,也没有让化工厂进行量产。
帝国还没有扩军备战,暂时没有必要实施这些专门为战争准备的措施,更没有必要让敌对国立即跟进。
要知道,法军都还没有采用使用无烟火药的弹药呢。
当然,无烟火药只是一个例子。
对帝国海军来说,最关键的技术仍然是蒸汽轮机、长身管大口径火炮与装甲钢,而这也是冯承乾科研投资的重点。
仅在一**三年,冯承乾就在这三项技术上投入了八十万帝国马克。
只是,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
当时,冯承乾把用于科研的开支分别记在了其他军备项目上,所以外界只知道,帝国加大了对海军的投入,却不知道每年数亿帝国马克的海军军费是怎么花掉的,甚至连俾斯麦都不大清楚。
为此,冯承乾与俾斯麦的关系急转直下。
在俾斯麦看来,冯承乾在帝国海军战争部独断专行,不仅仅是为了帝国海军,而是在谋求更高的地位。
冯承乾没有考虑这么多,在他看来,只要得到德皇的信任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