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好局势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九一五年二月二日,阿斯奎斯的政治生涯终结了。
当天凌晨,西线德军在法金汉的统一指挥下,发动了“新沙佩勒战役”,矛头直指阿图瓦地区的法军。
德军的进攻来得非常突然,而且时机把握得十分准确。
当时,英法联军也在积极策划进攻,而且也打算在阿图瓦地区大做文章,进攻时间订在二月五日。也就是说,在德军发动进攻的时候,该地区的法军全部处于进攻状态,大批部队集结在前线附近,作战物资也已运抵前线。在德军进攻开始后的四个小时内,法军集结的部队与囤积的物资全部成了德军重炮的牺牲品。仅仅数个小时,德军就突破了两道防线,打垮了法军。
收到消息后,阿斯奎斯别无选择。
当天上午,阿斯奎斯向国会下议院提交了辞呈,宣布内阁总辞职,随后由博纳-劳组建临时联合政府。
阿斯奎斯下台,也许算不上是坏事。
可以说,阿斯奎斯并不是合格的战时领导,其过于软弱的性格,使其很难在战争时期成为国家领袖。
别的不说,到辞职的时候,阿斯奎斯都没能让征兵制度得到落实。
博纳-劳上台,没能拯救西线战场上的英法联军。
二月七日,德军的攻势达到顶峰,阿图瓦地区的近四十万法军被歼,两个法军集团军几乎全军覆没。
虽然法金汉依然主张进攻,打算进一步扩大战果,但是德军参谋部坚决反对,而且德皇也直接出面干预,要求法金汉在达到既定目的之后结束进攻行动,让西线德军迅速转入到防御状态。
可以说,德皇的干预十分及时。
虽然战场上,德军依然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在连续打了六天之后,德军已是强弩之末。更重要的是,为了拯救即将崩溃的法军,英国远征军已经在伊普尔地区集结,如果德军依然向前挺进,那就无法应对英国远征军的挑战。显然,见好就收,才能守住已经到手的战果。
三天后,德皇的判断得到了证实。
二月十日,英国远征军在伊普尔地区抢先发动进攻,第二次伊普尔会战打响。
最初两天,英军的优势极为明显,推进了近二十公里,连续突破了德军的两道防线,但是到了第三天,随着德军预备队赶到,英军的进攻遭到遏制,战场局势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掉转。
二月十三日,德军在伊普尔地区发动反击。
必须承认,法金汉能够成为德军总参谋长,绝对不是庸碌之辈。
在策划新沙佩勒战衣的时候,法金汉就考虑到,英国远征军很有可能在德军防御较为薄弱的伊普尔地区发动进攻。为此,在最初的时候,法金汉就打算在阿图瓦与伊普尔两地策划两次进攻行动,粉碎英法联军的反击意图。只是在具体实施阶段,因为没有得到预期的增派兵力,法金汉错开了两次进攻行动,并且选择首先在阿瓦图地区攻打法军,因此在伊普尔地区的德军处于防御状态。
当然,也不能说法金汉的部署就没有漏洞。
为了在阿图瓦地区取得重大胜利,法金汉从西线其他地区抽调了不少兵力,伊普尔原本就比较薄弱的兵力遭到削弱。英军发动进攻的时候,伊普尔地区数十公里长的战线上,只有十二个德军师。
要知道,在第一天,英军就投入了三十四个师。
如果不是遭到的地理环境,恐怕在德军的预备队赶到之前,英军就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二次伊普尔会战的结果将大不一样。
这个时候,及时终止新沙佩勒会战的意义显现了出来。
二月十三日,德军在伊普尔发起反击的部队中,有三分之二来自阿图瓦地区,即参加新沙佩勒会战的作战部队。正是这支部队及时赶到,终结了英军的进攻行动,并且一举击溃了英军。
从时间上看,如果预备队晚一天到达,德军在伊普尔就要遭受惨败了。
打到二月十七日,第二次伊普尔会战的主要阶段宣告结束。德军在发动反击后,不但收复了丢失的阵地,还把战线向前压了将近五公里。英军在损失了差不多三十万人之后,终于认识到不可能在这里击败德军,让部队转为防御状态。因为连续打了两场会战,德军也是捉襟见肘,不得不停止进攻。
当然,小规模的战斗并没终结。
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德军与英军各发动了数次小规模进攻行动,以拉平弯曲的战线,争取更有利的战场态势。
二月十八日,冯承乾收到了希佩尔发来的电报。
虽然远在北大西洋上,但是冯承乾能够通过希佩尔的电报,对地面战场的形势有足够清楚的认识。
新沙佩勒会战与第二次伊普尔会战的结局,宣告了英法联军战略反击方案破产。
这两场导致七十多万英法军人伤亡与被俘的战役足以证明,短期内,英法联军无法夺得主动权,西线仍然又德军做主。只是在经历了这两场会战之后,法金汉也不可能在短期内组织起新的大规模进攻。
很明显,西线再次陷入僵局。
与西线不同,在东线战场上,德军的优势极为明显。
二月十日,鲁登道夫就肃清了波兰地区的俄军,把战线向前推进了一百到两百公里,等于把帝国本土防区扩大了一百到两百公里。从此之后,俄军就再也没能对帝国本土构成直接威胁。
到二月二十日,奥军在德军的支持下,已经收复了大半个西里西亚地区。
根据鲁登道夫的战报,在接近两个月的战斗中,德军与奥军歼灭了近两百万俄军,而德军的损失不到三十万。
可以说,鲁登道夫提前兑现了承诺。
虽然俄国还没有因为失学过多而休克,但是到二月底,俄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崩溃,再也无力跟德军争夺战场主动权。
二月底,鲁登道夫在回柏林述职的时候向德皇提出,只要再给他四十个师,他就能在半年内击败俄国。
显然,鲁登道夫有点得意忘形了。
所幸的是,德皇并没被胜利蒙蔽双眼。在答应给鲁登道夫增派二十个师之后,德皇并没要求鲁登道夫在半年之内击败俄国,只是让他关注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争取在年内让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参战。
说得简单一些,德皇更希望得到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的资源。
俄国接连三次在德军面前战败,不但丢掉了波兰地区,还丢掉了大半个西里西亚,对仍然处于观望状态的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相对而言,罗马尼亚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
当时,帝国已经与保加利亚达成了参战的基本协议。
按照约定,只要保加利亚以轴心国成员身份参战,就将获得一部分塞尔维亚的土地,并且得到帝国的安全保证。保加利亚当局对此极为满意,只是帝国拉拢罗马尼亚,让保加利亚当局有点犹豫。随着德军在东线取得第三次重大胜利,还帮助奥军打了大胜仗,保加利亚当局肯定会尽快决定立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两到三个月之内,保加利亚就将以轴心国身份参战。
关键,还是在罗马尼亚。
对帝国来说,罗马尼亚的意义十分重大,因为这个位于多瑙河下游的国家,不但有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油田,还有富饶的土地。对帝国来说,罗马尼亚的石油与粮食是能够就近获取的主要战略资源。
此外,罗马尼亚的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
如果罗马尼亚加入轴心国集团,那么帝国就能对俄国实现三面包围,等于把俄军的防线延长了差不多一千公里。对于已经濒临崩溃的俄军来说,增加一千公里的防线,等于制造更多的防御缺口。
可以说,只要罗马尼亚投入轴心国怀抱,俄国离战败就不远了。
只是,与罗马尼亚的谈判进行得并不顺利,至少在鲁登道夫横扫波兰地区与西里西亚之前,罗马尼亚依然倾向于协约国集团,主要就是帝国首先拉拢保加利亚,而且与奥匈帝国关系密切。
针对这一点,鲁登道夫已经制订了一份专门针对罗马尼亚的作战计划。
如果罗马尼亚明珠暗投,鲁登道夫就将动用两个集团军,计划在三个月内扫荡整个罗马尼亚。
当然,这份计划仍然锁在档案柜内。
对帝国来说,拉拢罗马尼亚要比征服罗马尼亚有利得多。
到二月底,俄国当局认识到,如果英法再无所作为,俄国将承受德军的全部压力,战败也就在所难免。为此,沙皇在二月下旬,连续三次向英法发出请求,要求英法尽快在西线采取实质性的进攻行动。
可惜的是,英法根本无法满足沙皇的要求。
可以说,在一九一五年二月底,随着德意志第二帝国调整整体作战方针,德军在欧洲大陆战场上迎来了自马恩河会战之后最为有利的局面,似乎胜利就在眼前,甚至有很多人相信能在年内取胜。
显然,这也太乐观了一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一九一五年二月二日,阿斯奎斯的政治生涯终结了。
当天凌晨,西线德军在法金汉的统一指挥下,发动了“新沙佩勒战役”,矛头直指阿图瓦地区的法军。
德军的进攻来得非常突然,而且时机把握得十分准确。
当时,英法联军也在积极策划进攻,而且也打算在阿图瓦地区大做文章,进攻时间订在二月五日。也就是说,在德军发动进攻的时候,该地区的法军全部处于进攻状态,大批部队集结在前线附近,作战物资也已运抵前线。在德军进攻开始后的四个小时内,法军集结的部队与囤积的物资全部成了德军重炮的牺牲品。仅仅数个小时,德军就突破了两道防线,打垮了法军。
收到消息后,阿斯奎斯别无选择。
当天上午,阿斯奎斯向国会下议院提交了辞呈,宣布内阁总辞职,随后由博纳-劳组建临时联合政府。
阿斯奎斯下台,也许算不上是坏事。
可以说,阿斯奎斯并不是合格的战时领导,其过于软弱的性格,使其很难在战争时期成为国家领袖。
别的不说,到辞职的时候,阿斯奎斯都没能让征兵制度得到落实。
博纳-劳上台,没能拯救西线战场上的英法联军。
二月七日,德军的攻势达到顶峰,阿图瓦地区的近四十万法军被歼,两个法军集团军几乎全军覆没。
虽然法金汉依然主张进攻,打算进一步扩大战果,但是德军参谋部坚决反对,而且德皇也直接出面干预,要求法金汉在达到既定目的之后结束进攻行动,让西线德军迅速转入到防御状态。
可以说,德皇的干预十分及时。
虽然战场上,德军依然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在连续打了六天之后,德军已是强弩之末。更重要的是,为了拯救即将崩溃的法军,英国远征军已经在伊普尔地区集结,如果德军依然向前挺进,那就无法应对英国远征军的挑战。显然,见好就收,才能守住已经到手的战果。
三天后,德皇的判断得到了证实。
二月十日,英国远征军在伊普尔地区抢先发动进攻,第二次伊普尔会战打响。
最初两天,英军的优势极为明显,推进了近二十公里,连续突破了德军的两道防线,但是到了第三天,随着德军预备队赶到,英军的进攻遭到遏制,战场局势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掉转。
二月十三日,德军在伊普尔地区发动反击。
必须承认,法金汉能够成为德军总参谋长,绝对不是庸碌之辈。
在策划新沙佩勒战衣的时候,法金汉就考虑到,英国远征军很有可能在德军防御较为薄弱的伊普尔地区发动进攻。为此,在最初的时候,法金汉就打算在阿图瓦与伊普尔两地策划两次进攻行动,粉碎英法联军的反击意图。只是在具体实施阶段,因为没有得到预期的增派兵力,法金汉错开了两次进攻行动,并且选择首先在阿瓦图地区攻打法军,因此在伊普尔地区的德军处于防御状态。
当然,也不能说法金汉的部署就没有漏洞。
为了在阿图瓦地区取得重大胜利,法金汉从西线其他地区抽调了不少兵力,伊普尔原本就比较薄弱的兵力遭到削弱。英军发动进攻的时候,伊普尔地区数十公里长的战线上,只有十二个德军师。
要知道,在第一天,英军就投入了三十四个师。
如果不是遭到的地理环境,恐怕在德军的预备队赶到之前,英军就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二次伊普尔会战的结果将大不一样。
这个时候,及时终止新沙佩勒会战的意义显现了出来。
二月十三日,德军在伊普尔发起反击的部队中,有三分之二来自阿图瓦地区,即参加新沙佩勒会战的作战部队。正是这支部队及时赶到,终结了英军的进攻行动,并且一举击溃了英军。
从时间上看,如果预备队晚一天到达,德军在伊普尔就要遭受惨败了。
打到二月十七日,第二次伊普尔会战的主要阶段宣告结束。德军在发动反击后,不但收复了丢失的阵地,还把战线向前压了将近五公里。英军在损失了差不多三十万人之后,终于认识到不可能在这里击败德军,让部队转为防御状态。因为连续打了两场会战,德军也是捉襟见肘,不得不停止进攻。
当然,小规模的战斗并没终结。
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德军与英军各发动了数次小规模进攻行动,以拉平弯曲的战线,争取更有利的战场态势。
二月十八日,冯承乾收到了希佩尔发来的电报。
虽然远在北大西洋上,但是冯承乾能够通过希佩尔的电报,对地面战场的形势有足够清楚的认识。
新沙佩勒会战与第二次伊普尔会战的结局,宣告了英法联军战略反击方案破产。
这两场导致七十多万英法军人伤亡与被俘的战役足以证明,短期内,英法联军无法夺得主动权,西线仍然又德军做主。只是在经历了这两场会战之后,法金汉也不可能在短期内组织起新的大规模进攻。
很明显,西线再次陷入僵局。
与西线不同,在东线战场上,德军的优势极为明显。
二月十日,鲁登道夫就肃清了波兰地区的俄军,把战线向前推进了一百到两百公里,等于把帝国本土防区扩大了一百到两百公里。从此之后,俄军就再也没能对帝国本土构成直接威胁。
到二月二十日,奥军在德军的支持下,已经收复了大半个西里西亚地区。
根据鲁登道夫的战报,在接近两个月的战斗中,德军与奥军歼灭了近两百万俄军,而德军的损失不到三十万。
可以说,鲁登道夫提前兑现了承诺。
虽然俄国还没有因为失学过多而休克,但是到二月底,俄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崩溃,再也无力跟德军争夺战场主动权。
二月底,鲁登道夫在回柏林述职的时候向德皇提出,只要再给他四十个师,他就能在半年内击败俄国。
显然,鲁登道夫有点得意忘形了。
所幸的是,德皇并没被胜利蒙蔽双眼。在答应给鲁登道夫增派二十个师之后,德皇并没要求鲁登道夫在半年之内击败俄国,只是让他关注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争取在年内让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参战。
说得简单一些,德皇更希望得到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的资源。
俄国接连三次在德军面前战败,不但丢掉了波兰地区,还丢掉了大半个西里西亚,对仍然处于观望状态的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相对而言,罗马尼亚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
当时,帝国已经与保加利亚达成了参战的基本协议。
按照约定,只要保加利亚以轴心国成员身份参战,就将获得一部分塞尔维亚的土地,并且得到帝国的安全保证。保加利亚当局对此极为满意,只是帝国拉拢罗马尼亚,让保加利亚当局有点犹豫。随着德军在东线取得第三次重大胜利,还帮助奥军打了大胜仗,保加利亚当局肯定会尽快决定立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两到三个月之内,保加利亚就将以轴心国身份参战。
关键,还是在罗马尼亚。
对帝国来说,罗马尼亚的意义十分重大,因为这个位于多瑙河下游的国家,不但有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油田,还有富饶的土地。对帝国来说,罗马尼亚的石油与粮食是能够就近获取的主要战略资源。
此外,罗马尼亚的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
如果罗马尼亚加入轴心国集团,那么帝国就能对俄国实现三面包围,等于把俄军的防线延长了差不多一千公里。对于已经濒临崩溃的俄军来说,增加一千公里的防线,等于制造更多的防御缺口。
可以说,只要罗马尼亚投入轴心国怀抱,俄国离战败就不远了。
只是,与罗马尼亚的谈判进行得并不顺利,至少在鲁登道夫横扫波兰地区与西里西亚之前,罗马尼亚依然倾向于协约国集团,主要就是帝国首先拉拢保加利亚,而且与奥匈帝国关系密切。
针对这一点,鲁登道夫已经制订了一份专门针对罗马尼亚的作战计划。
如果罗马尼亚明珠暗投,鲁登道夫就将动用两个集团军,计划在三个月内扫荡整个罗马尼亚。
当然,这份计划仍然锁在档案柜内。
对帝国来说,拉拢罗马尼亚要比征服罗马尼亚有利得多。
到二月底,俄国当局认识到,如果英法再无所作为,俄国将承受德军的全部压力,战败也就在所难免。为此,沙皇在二月下旬,连续三次向英法发出请求,要求英法尽快在西线采取实质性的进攻行动。
可惜的是,英法根本无法满足沙皇的要求。
可以说,在一九一五年二月底,随着德意志第二帝国调整整体作战方针,德军在欧洲大陆战场上迎来了自马恩河会战之后最为有利的局面,似乎胜利就在眼前,甚至有很多人相信能在年内取胜。
显然,这也太乐观了一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