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准备再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彰武会战的结果,对日本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美国。
十三个师团,二十四万官兵,说没了就没了,两个泡都没有,即便一亿多日本人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也很难接受这样的结果。
算上之前在第四次国境会战、沈阳战役、辽东扫荡战等等战斗中的伤亡,日军的阵亡人数已经超过三十万。
这才打多久?
还不到三个月!
平均每个月十万的伤亡速度,别说日本,任何一个国家也承受不起。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两个集团军全军覆没之后,韩国国内会抛起反战浪潮,韩国当局被迫做出了不再出兵,也不再参与进攻作战行动的决定。
对日本来说,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韩国的前车之鉴。
彰武会战之后,日本当局没有隐瞒战斗结果,还大肆宣传,只不过宣传重点不是日军阵亡了多少人,而是中**队在前线残酷杀害日军战俘,甚至把日军官兵遗体钉在木桩上,杀害受伤人员等等。
这些,都是为了激发日本国民的好战心理。
至于日军同样在战场上杀害被俘的中**人,日本的新闻媒体自然不会大加报道,甚至没有一家电视台报道过此类事件。
有意思的是,福田康夫在前线切腹未果的事情也没有报道。
看样子,日本已经深受美国影响,或者有所顾忌,不想渲染这些带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愚蠢举动。
总而言之,日本当局把彰武会战说成了“国耻”、“军耻”。
如果在美国,肯定会让绝大部分美国人反思,即这场战争到底有没有意义,是否值得继续打下去。
不可否认,在日本,也有人反思。
可惜的是,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反思的日本人不占多数,甚至连少数都算不上。
绝大部分日本人都受到宣传鼓动,认为政府参与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打击的是被美国成为“邪恶核心”的敌人。
趁此机会,日本当局在六月初通过了扩大范围的《战争动员法案》。
按照该法案,不但日本各大企业要听从政府安排与调度,全力支援与协助军事生产,日本国民还得响应政府号召,参军服役。
该法案通过当日,日本各地就有上百万年轻人报名参军。
从这一点也看得出来,日本与韩国有着很大的区别。从本质上讲,韩国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国家。用军事上的话来说,就是能打顺手仗。只要战事不顺,肯定越打越糟糕。日本则不一样,至少不像韩国那么脆弱,即便在战事不顺的情况下,也能坚持下来,为胜利做出更大的努力。
与扩大征兵规模相比,日本当局更重视装备生产。
要知道,在组建国防军之前,日本陆上自卫队只有二十多万,很多部队都不满员,一些部队甚至只有指挥机构。
军队规模较小,让日军严重缺乏主战装备。
比如让日本人倍感骄傲的90式主战坦克就只有一千辆,还不到中国陆军坦克总数的零头。而在参加台海战争之前,被日本称为“全球第一种四代主战坦克”的10式还没有形成战斗力。
可以说,日本扩军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足够的装备。
虽然早在冷战时期,日本就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装备储备体系,许多装备的实际服役年限远没达到设计寿命,提前退役后就被封存起来,以备战时急需。比如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所有常规潜艇的服役年限均不到二十年,而设计寿命是三十年,退役后至少能封存二十年,在此期间随时可以启用。
问题是,封存的装备不但落后,而且数量也不会太多。
日本国土面积本来就非常狭小,又有一亿多人,人口密度是中国的三倍以上,加上本土环境保护得非常好,森林覆盖面积高达七成,日本本土也没有多少地方用来储备封存的武器装备。
从某种意义上讲,日军在东北战场上的糟糕表现,与严重缺乏主战装备不无关系。
别说纯步兵的二线师团,就连第七师与第十师这种一线主力师团,甚至是王牌师团也没有得到足够的主战装备。比如第七师在标准配备时,应该有二百七十二辆主战坦克,而在开赴东北战场的时候,实际只有一百四十多辆主战坦克,缺口接近一半。
正是如此,在作战的时候,充当主力的仍然是美军。
显然,日本政府也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不然不会在参战前,要求美国为日本提供大量战略资源。
没有资源,日本就生产不出足够多的武器装备。
从四月份开始,三菱、岛磨等日本军工企业就开足马力,以全速生产主战装备。为了扩大产能,这几家军火企业还新建了数条生产线。
与美国相比,日本的军火生产主要集中在陆军装备上。
这也很好理解,日本能够生产的、最急需的也就是陆军装备。
海军方面,虽然作为全球第三大造船国的日本有能力建造各型战舰,甚至能够建造大型航母,但是中国海军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潜艇,而反潜作战又主要依托部署在第一岛链上的反潜巡逻机,所以日本对海军的需求反而不是很迫切。
当然,日本也不会放弃扩建海军的机会。
别忘了,日本是岛国,而海军是保证本土安全的战略屏障。不管日本今后怎么发展,都需要一支足够强大的海上力量。
为此,在正式组建海军之后,日本就将建造航母、而且是大型航母的计划提上了日程安排,并且将其当成海军的首要任务。按照日本海军提出的规划,最迟二零一三年底,就得拿出航母的详细设计方案,并且在二零一四年第二季度开工建造。
空军方面,日本主要依靠美国,不但在战场上依靠美军,即便在新式战斗机的研制与生产上也严重依赖美国。
说白了,日本在航空技术上的欠缺并不小,需要花大力气才能追上美国。
在此之前,日本只能按照美国的安排做。
因为美国承担起了制海、制空任务,所以日本能够发挥能力的,也就只有地面战场,不然美国也不会一再要求日本参战,并且让日本频繁向东北增兵。
这摆明了是苦差,可是日本没有选择余地。
如果日本不能在地面战场上发挥作用,美国就不会让日本参战,也就不会在日本的国家主权问题上做出如此巨大的让步。
再说了,美国至今仍然是日本的占领国,在日本有规模庞大的驻军。
如果日本政府不听话,美国随时可以颠覆日本政权。
在这一点上,日本还不如韩国。
受此影响,日本只能把重点放在陆军上。
到六月份,日本生产出的武器装备足够武装五个主力师团与十五个二线师团。
可惜的是,日军在前线的损失比这个还要大,结果所有新生产的武器装备全部拿去补充给前线部队,或者重建主力师团。
也就是说,日本陆军的规模并没因此得到扩充。
不管怎么说,能补上损失也行,至少能让日军恢复战斗力。
在美军撤下来休整的时候,日军则在向前线增兵,把武器装备送到作战部队手中,让一些二线师团升级为主力师团,也让刚刚组建的部队到占领区磨练。
到月底,进入东北的日军规模再次恢复到七十万左右。
不可否认,日军确实疯狂,也确实投入了血本。
进入七月份,得到休整的美军主力部队陆续返回前线。
此时,美日联军的战斗力已经得到大幅度提升。
仅空中力量方面,美军就新增了近三百架f-35a与一百多架f-35c,还有数十架fb-22部署在后方基地上。
关键还是地面力量,美日联军基本上恢复到了彰武会战前的水平。
因为美军的状态大大改善,日军却有所降低,所以美日联军的进攻实力比彰武会战前还要强大一些。
考虑到空中力量增强带来的帮助,美日联军更加具有进攻性。
如果算上美军炮兵提升的作战能力,那就更能体现出帕特里奇在东北战场上的基本战略思想了。
很明显,美日联军即将再次发动进攻,而且是战略进攻!
与之相比,中**队的问题就非常突出了。
虽然一个月下来,各主要集团军得到了充分休整,新编集团军的战斗力也有所提升,还有十多个民兵大队得到了正式番号,成为主力部队,但是各部队的缺员情况特别严重,特别缺乏经验丰富的老兵。
要知道,在彰武会战中,中**队的伤亡也不小。
对罗耀武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缺乏装备。
以前可以依靠东北地区的军工生产体系,及时得到各类武器装备,弹药更不是问题。沈阳沦陷后,只有部分生产弹药的军工厂撤了下来,并且依靠秦皇岛、天津等地的工业区,实现了再生产,弹药问题得到解决,可是重装备却严重匮乏。
不是中国生产不了重装备,而是内地军工厂生产的重装备主要提供给了东南战场。
在六月份,也只有东南战场那边有战斗,而东北这边相对平静,也就没有重点补充东北军的损失。
当然,这其中肯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只是罗耀武解决不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麻烦困扰着罗耀武。
就拿粮食物资来说,虽然抢到了美日联军的给养,但是罗耀武并没高兴起来,因为他丢掉了吉林与黑龙江,还得在分配粮食物资的时候讲“政治觉悟”。
到底该怎么讲觉悟,罗耀武不知道。
他只知道,把粮食分出去,军队作战就会受到影响!(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彰武会战的结果,对日本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美国。
十三个师团,二十四万官兵,说没了就没了,两个泡都没有,即便一亿多日本人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也很难接受这样的结果。
算上之前在第四次国境会战、沈阳战役、辽东扫荡战等等战斗中的伤亡,日军的阵亡人数已经超过三十万。
这才打多久?
还不到三个月!
平均每个月十万的伤亡速度,别说日本,任何一个国家也承受不起。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两个集团军全军覆没之后,韩国国内会抛起反战浪潮,韩国当局被迫做出了不再出兵,也不再参与进攻作战行动的决定。
对日本来说,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韩国的前车之鉴。
彰武会战之后,日本当局没有隐瞒战斗结果,还大肆宣传,只不过宣传重点不是日军阵亡了多少人,而是中**队在前线残酷杀害日军战俘,甚至把日军官兵遗体钉在木桩上,杀害受伤人员等等。
这些,都是为了激发日本国民的好战心理。
至于日军同样在战场上杀害被俘的中**人,日本的新闻媒体自然不会大加报道,甚至没有一家电视台报道过此类事件。
有意思的是,福田康夫在前线切腹未果的事情也没有报道。
看样子,日本已经深受美国影响,或者有所顾忌,不想渲染这些带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愚蠢举动。
总而言之,日本当局把彰武会战说成了“国耻”、“军耻”。
如果在美国,肯定会让绝大部分美国人反思,即这场战争到底有没有意义,是否值得继续打下去。
不可否认,在日本,也有人反思。
可惜的是,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反思的日本人不占多数,甚至连少数都算不上。
绝大部分日本人都受到宣传鼓动,认为政府参与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打击的是被美国成为“邪恶核心”的敌人。
趁此机会,日本当局在六月初通过了扩大范围的《战争动员法案》。
按照该法案,不但日本各大企业要听从政府安排与调度,全力支援与协助军事生产,日本国民还得响应政府号召,参军服役。
该法案通过当日,日本各地就有上百万年轻人报名参军。
从这一点也看得出来,日本与韩国有着很大的区别。从本质上讲,韩国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国家。用军事上的话来说,就是能打顺手仗。只要战事不顺,肯定越打越糟糕。日本则不一样,至少不像韩国那么脆弱,即便在战事不顺的情况下,也能坚持下来,为胜利做出更大的努力。
与扩大征兵规模相比,日本当局更重视装备生产。
要知道,在组建国防军之前,日本陆上自卫队只有二十多万,很多部队都不满员,一些部队甚至只有指挥机构。
军队规模较小,让日军严重缺乏主战装备。
比如让日本人倍感骄傲的90式主战坦克就只有一千辆,还不到中国陆军坦克总数的零头。而在参加台海战争之前,被日本称为“全球第一种四代主战坦克”的10式还没有形成战斗力。
可以说,日本扩军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足够的装备。
虽然早在冷战时期,日本就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装备储备体系,许多装备的实际服役年限远没达到设计寿命,提前退役后就被封存起来,以备战时急需。比如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所有常规潜艇的服役年限均不到二十年,而设计寿命是三十年,退役后至少能封存二十年,在此期间随时可以启用。
问题是,封存的装备不但落后,而且数量也不会太多。
日本国土面积本来就非常狭小,又有一亿多人,人口密度是中国的三倍以上,加上本土环境保护得非常好,森林覆盖面积高达七成,日本本土也没有多少地方用来储备封存的武器装备。
从某种意义上讲,日军在东北战场上的糟糕表现,与严重缺乏主战装备不无关系。
别说纯步兵的二线师团,就连第七师与第十师这种一线主力师团,甚至是王牌师团也没有得到足够的主战装备。比如第七师在标准配备时,应该有二百七十二辆主战坦克,而在开赴东北战场的时候,实际只有一百四十多辆主战坦克,缺口接近一半。
正是如此,在作战的时候,充当主力的仍然是美军。
显然,日本政府也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不然不会在参战前,要求美国为日本提供大量战略资源。
没有资源,日本就生产不出足够多的武器装备。
从四月份开始,三菱、岛磨等日本军工企业就开足马力,以全速生产主战装备。为了扩大产能,这几家军火企业还新建了数条生产线。
与美国相比,日本的军火生产主要集中在陆军装备上。
这也很好理解,日本能够生产的、最急需的也就是陆军装备。
海军方面,虽然作为全球第三大造船国的日本有能力建造各型战舰,甚至能够建造大型航母,但是中国海军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潜艇,而反潜作战又主要依托部署在第一岛链上的反潜巡逻机,所以日本对海军的需求反而不是很迫切。
当然,日本也不会放弃扩建海军的机会。
别忘了,日本是岛国,而海军是保证本土安全的战略屏障。不管日本今后怎么发展,都需要一支足够强大的海上力量。
为此,在正式组建海军之后,日本就将建造航母、而且是大型航母的计划提上了日程安排,并且将其当成海军的首要任务。按照日本海军提出的规划,最迟二零一三年底,就得拿出航母的详细设计方案,并且在二零一四年第二季度开工建造。
空军方面,日本主要依靠美国,不但在战场上依靠美军,即便在新式战斗机的研制与生产上也严重依赖美国。
说白了,日本在航空技术上的欠缺并不小,需要花大力气才能追上美国。
在此之前,日本只能按照美国的安排做。
因为美国承担起了制海、制空任务,所以日本能够发挥能力的,也就只有地面战场,不然美国也不会一再要求日本参战,并且让日本频繁向东北增兵。
这摆明了是苦差,可是日本没有选择余地。
如果日本不能在地面战场上发挥作用,美国就不会让日本参战,也就不会在日本的国家主权问题上做出如此巨大的让步。
再说了,美国至今仍然是日本的占领国,在日本有规模庞大的驻军。
如果日本政府不听话,美国随时可以颠覆日本政权。
在这一点上,日本还不如韩国。
受此影响,日本只能把重点放在陆军上。
到六月份,日本生产出的武器装备足够武装五个主力师团与十五个二线师团。
可惜的是,日军在前线的损失比这个还要大,结果所有新生产的武器装备全部拿去补充给前线部队,或者重建主力师团。
也就是说,日本陆军的规模并没因此得到扩充。
不管怎么说,能补上损失也行,至少能让日军恢复战斗力。
在美军撤下来休整的时候,日军则在向前线增兵,把武器装备送到作战部队手中,让一些二线师团升级为主力师团,也让刚刚组建的部队到占领区磨练。
到月底,进入东北的日军规模再次恢复到七十万左右。
不可否认,日军确实疯狂,也确实投入了血本。
进入七月份,得到休整的美军主力部队陆续返回前线。
此时,美日联军的战斗力已经得到大幅度提升。
仅空中力量方面,美军就新增了近三百架f-35a与一百多架f-35c,还有数十架fb-22部署在后方基地上。
关键还是地面力量,美日联军基本上恢复到了彰武会战前的水平。
因为美军的状态大大改善,日军却有所降低,所以美日联军的进攻实力比彰武会战前还要强大一些。
考虑到空中力量增强带来的帮助,美日联军更加具有进攻性。
如果算上美军炮兵提升的作战能力,那就更能体现出帕特里奇在东北战场上的基本战略思想了。
很明显,美日联军即将再次发动进攻,而且是战略进攻!
与之相比,中**队的问题就非常突出了。
虽然一个月下来,各主要集团军得到了充分休整,新编集团军的战斗力也有所提升,还有十多个民兵大队得到了正式番号,成为主力部队,但是各部队的缺员情况特别严重,特别缺乏经验丰富的老兵。
要知道,在彰武会战中,中**队的伤亡也不小。
对罗耀武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缺乏装备。
以前可以依靠东北地区的军工生产体系,及时得到各类武器装备,弹药更不是问题。沈阳沦陷后,只有部分生产弹药的军工厂撤了下来,并且依靠秦皇岛、天津等地的工业区,实现了再生产,弹药问题得到解决,可是重装备却严重匮乏。
不是中国生产不了重装备,而是内地军工厂生产的重装备主要提供给了东南战场。
在六月份,也只有东南战场那边有战斗,而东北这边相对平静,也就没有重点补充东北军的损失。
当然,这其中肯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只是罗耀武解决不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麻烦困扰着罗耀武。
就拿粮食物资来说,虽然抢到了美日联军的给养,但是罗耀武并没高兴起来,因为他丢掉了吉林与黑龙江,还得在分配粮食物资的时候讲“政治觉悟”。
到底该怎么讲觉悟,罗耀武不知道。
他只知道,把粮食分出去,军队作战就会受到影响!(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