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通济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云中还在逐步改革,五原、云中和上党应属于并州,但是并州大部分还在魏国,所以刘义隆暂时没有建立并州,五原、云中和上党暂时直属朝廷,也就是说,三郡太守可以直接向皇帝上表。
云中太守的奏章如今就摆在刘义隆面前。
刘义隆无奈的看向了余澋,道:“余卿,你看……”
余澋道:“陛下,臣没钱、没粮!”
刘义隆道:“余卿,就先匀出一些给云中郡,那里的百姓需要粮食。”
余澋道:“那就请陛下下旨,暂时停止连通通济渠。”
刘义隆面露苦色,通济渠十分重要,但是,如今云中距离秋收还有一段时间,所以,只能依靠朝廷救济,然而停了通济渠,刘义隆也不愿意,毕竟通济渠可是重中之重。
于是,刘义隆道:“余卿,就不能想想办法吗?”
余澋思索片刻道:“陛下,如果答应臣今岁不再动兵,或许还有办法。”
刘义隆心中苦涩,他真希望得到的玉米和马铃薯能给力,否则将拖慢灭魏的步伐。
不过,刘义隆绝对不能弃云中百姓而不顾,同时,通济渠也不能停,否则将会影响接下来的计划。
于是,刘义隆只能让魏国继续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了。
于是刘义隆道:“朕答应你,今岁不再动兵,不过一旦魏国或柔然主动挑衅我朕可不能忍。”
余澋道:“陛下英明。”
刘义隆松了一口气,这个老家伙终于松口了,然而,接着,余澋的一句话,差点让刘义隆从龙椅上掉下来。
余澋道:“陛下,臣早就准备好了粮草,陛下旨意一到,即刻就能启程,运往云中郡,而且足够百姓挺到秋收。”
刘义隆眼角直抽,不过刘义隆也很感谢余澋,这可是宋国的大管家,户部可以说是掌握这一个国家的命脉,余澋不仅无私,还不怕得罪人,很多人都给余澋送过钱,余澋照单全收,然后就写成奏章,将事情全部告知刘义隆。
这让那些想贿赂余澋的人对余澋恨之入骨,但是又无可奈何,毕竟余澋可是皇帝宠臣,况且余澋为人十分公正,很难抓到他的把柄,同时,刘义隆对他很是信任,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根本扳不倒余澋,而大事,余澋又不会犯,这就让人很难受。
这次,通济渠的工期没有受到影响。
工部水部司郎中卫樋亲自盯着,所以刘义隆很放心,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卫樋就会将进度通过奏章向刘义隆通报。
通济渠是按照从黄河岸边的板渚连通到淮河的盱眙。
原本鸿沟就连通黄淮,但是鸿沟是战国时修建,早已年久失修,只有一段可以利用。
现在,宋国就是在修缮鸿沟一段,再和其他运河连通,以再次打通黄淮。
将作监研究出专门用于水渠的水泥,现如今,宋国水泥已经发展到不同地方用不同地方水泥。
修缮城墙有专用的水泥,除此之外还有道路专用的、房屋专用的、水渠大坝专用的,其实很简单,配方差不多,就是比例不同。
通济渠不同于邗沟,通济渠只能利用一部分鸿沟,其余还得连通浪荡渠和睢水渠等。
所以,通济渠的工程量可要比修缮改造邗沟要大得多。
刘义隆虽然着急,但是,刘义隆一再对工部强调,不在乎工期,但是质量必须保证,刘义隆可不希望出现豆腐渣工程。
同时,刘义隆还在修一条从长安经洛阳到板渚的水泥路,这可是未来能够让南方粮食快速运往北方的重要通道。
刘义隆打算一点点先将各州治和长安洛阳连通起来,然后是州治连通郡治,最后才是是各县。
有了大运河和水泥路,宋国粮草运送将会将损耗降到最低。
卫樋此时在渠旁的帐篷中,吃着早饭,早饭很简单,还算不太稀的白粥,两个馍和一些腌制的小菜。
按理说,卫樋身为工部水部司郎中,朝廷大员,不至于吃得如此寒酸,但是他却和那些百姓吃得一样。
修缮通济渠的工人不都是劳教司的苦力,还有一部分周边百姓。
这些百姓不同,不仅管饭,还有薪水可以拿,不多,但补贴家用足够了。
卫樋一刻也不敢松懈,毕竟这可是皇帝亲自下旨修建的,所以绝对不能马虎。
当初邗沟的完工,他得到了嘉奖,卫家都因此受到了皇帝的嘉奖。
这次,卫樋更加不敢大意,他知道,作为监工,大运河如果修成,他必然会在史书中有一席之地。
卫樋虽然只是文官,但是,他也想像先祖,大汉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一样,在史书中留下名字,虽然他的功绩无法和卫青相比。
如今,能够参与大运河的修建,卫樋也很满足,卫家曾经辉煌过,也落寞过,要不是刘义隆,卫家恐怕再难有出头之日。
卫樋很快将饭吃完,然后来到运河边,他要确保通济渠不能出任何错误。
一番巡视后,工人也都吃完饭,继续开工。
劳教司的那些苦力十分不情愿,但是劳教司麾下的士卒可不会惯着他们。
这些卫樋不会去管,只要不耽误工期就可以。
不一会,整个运河就热闹起来,百姓们倒还好,苦力们就惨多了。
百姓们大多从事轻一些的工作,那些重活则由劳教司麾下的苦力去完成。
之后,卫樋回到帐篷中开始写奏章,将通济渠的进度向刘义隆汇报,这是他每月必须完成的工作。
接着,卫樋派人将奏章送往长安。
宋国修建通济渠的事情让魏帝拓跋晃也很眼馋,他也看出来,通济渠的作用很大,有了通济渠和邗沟,宋国将更加强大。
于是,拓跋晃召开朝会,商议在魏国境内修建一条运河。
然而魏国朝堂并不团结很多人都不同意,认为修运河劳民伤财。
拓跋崇说出来关键,魏国的百姓不会像宋国那样支持朝廷,还有就是宋国那种水泥,魏国很难弄到。
这让拓跋晃十分郁闷,不过他不想放弃。
云中还在逐步改革,五原、云中和上党应属于并州,但是并州大部分还在魏国,所以刘义隆暂时没有建立并州,五原、云中和上党暂时直属朝廷,也就是说,三郡太守可以直接向皇帝上表。
云中太守的奏章如今就摆在刘义隆面前。
刘义隆无奈的看向了余澋,道:“余卿,你看……”
余澋道:“陛下,臣没钱、没粮!”
刘义隆道:“余卿,就先匀出一些给云中郡,那里的百姓需要粮食。”
余澋道:“那就请陛下下旨,暂时停止连通通济渠。”
刘义隆面露苦色,通济渠十分重要,但是,如今云中距离秋收还有一段时间,所以,只能依靠朝廷救济,然而停了通济渠,刘义隆也不愿意,毕竟通济渠可是重中之重。
于是,刘义隆道:“余卿,就不能想想办法吗?”
余澋思索片刻道:“陛下,如果答应臣今岁不再动兵,或许还有办法。”
刘义隆心中苦涩,他真希望得到的玉米和马铃薯能给力,否则将拖慢灭魏的步伐。
不过,刘义隆绝对不能弃云中百姓而不顾,同时,通济渠也不能停,否则将会影响接下来的计划。
于是,刘义隆只能让魏国继续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了。
于是刘义隆道:“朕答应你,今岁不再动兵,不过一旦魏国或柔然主动挑衅我朕可不能忍。”
余澋道:“陛下英明。”
刘义隆松了一口气,这个老家伙终于松口了,然而,接着,余澋的一句话,差点让刘义隆从龙椅上掉下来。
余澋道:“陛下,臣早就准备好了粮草,陛下旨意一到,即刻就能启程,运往云中郡,而且足够百姓挺到秋收。”
刘义隆眼角直抽,不过刘义隆也很感谢余澋,这可是宋国的大管家,户部可以说是掌握这一个国家的命脉,余澋不仅无私,还不怕得罪人,很多人都给余澋送过钱,余澋照单全收,然后就写成奏章,将事情全部告知刘义隆。
这让那些想贿赂余澋的人对余澋恨之入骨,但是又无可奈何,毕竟余澋可是皇帝宠臣,况且余澋为人十分公正,很难抓到他的把柄,同时,刘义隆对他很是信任,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根本扳不倒余澋,而大事,余澋又不会犯,这就让人很难受。
这次,通济渠的工期没有受到影响。
工部水部司郎中卫樋亲自盯着,所以刘义隆很放心,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卫樋就会将进度通过奏章向刘义隆通报。
通济渠是按照从黄河岸边的板渚连通到淮河的盱眙。
原本鸿沟就连通黄淮,但是鸿沟是战国时修建,早已年久失修,只有一段可以利用。
现在,宋国就是在修缮鸿沟一段,再和其他运河连通,以再次打通黄淮。
将作监研究出专门用于水渠的水泥,现如今,宋国水泥已经发展到不同地方用不同地方水泥。
修缮城墙有专用的水泥,除此之外还有道路专用的、房屋专用的、水渠大坝专用的,其实很简单,配方差不多,就是比例不同。
通济渠不同于邗沟,通济渠只能利用一部分鸿沟,其余还得连通浪荡渠和睢水渠等。
所以,通济渠的工程量可要比修缮改造邗沟要大得多。
刘义隆虽然着急,但是,刘义隆一再对工部强调,不在乎工期,但是质量必须保证,刘义隆可不希望出现豆腐渣工程。
同时,刘义隆还在修一条从长安经洛阳到板渚的水泥路,这可是未来能够让南方粮食快速运往北方的重要通道。
刘义隆打算一点点先将各州治和长安洛阳连通起来,然后是州治连通郡治,最后才是是各县。
有了大运河和水泥路,宋国粮草运送将会将损耗降到最低。
卫樋此时在渠旁的帐篷中,吃着早饭,早饭很简单,还算不太稀的白粥,两个馍和一些腌制的小菜。
按理说,卫樋身为工部水部司郎中,朝廷大员,不至于吃得如此寒酸,但是他却和那些百姓吃得一样。
修缮通济渠的工人不都是劳教司的苦力,还有一部分周边百姓。
这些百姓不同,不仅管饭,还有薪水可以拿,不多,但补贴家用足够了。
卫樋一刻也不敢松懈,毕竟这可是皇帝亲自下旨修建的,所以绝对不能马虎。
当初邗沟的完工,他得到了嘉奖,卫家都因此受到了皇帝的嘉奖。
这次,卫樋更加不敢大意,他知道,作为监工,大运河如果修成,他必然会在史书中有一席之地。
卫樋虽然只是文官,但是,他也想像先祖,大汉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一样,在史书中留下名字,虽然他的功绩无法和卫青相比。
如今,能够参与大运河的修建,卫樋也很满足,卫家曾经辉煌过,也落寞过,要不是刘义隆,卫家恐怕再难有出头之日。
卫樋很快将饭吃完,然后来到运河边,他要确保通济渠不能出任何错误。
一番巡视后,工人也都吃完饭,继续开工。
劳教司的那些苦力十分不情愿,但是劳教司麾下的士卒可不会惯着他们。
这些卫樋不会去管,只要不耽误工期就可以。
不一会,整个运河就热闹起来,百姓们倒还好,苦力们就惨多了。
百姓们大多从事轻一些的工作,那些重活则由劳教司麾下的苦力去完成。
之后,卫樋回到帐篷中开始写奏章,将通济渠的进度向刘义隆汇报,这是他每月必须完成的工作。
接着,卫樋派人将奏章送往长安。
宋国修建通济渠的事情让魏帝拓跋晃也很眼馋,他也看出来,通济渠的作用很大,有了通济渠和邗沟,宋国将更加强大。
于是,拓跋晃召开朝会,商议在魏国境内修建一条运河。
然而魏国朝堂并不团结很多人都不同意,认为修运河劳民伤财。
拓跋崇说出来关键,魏国的百姓不会像宋国那样支持朝廷,还有就是宋国那种水泥,魏国很难弄到。
这让拓跋晃十分郁闷,不过他不想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