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考察王家庄二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都马上九月份,这样的天气和季节还种水稻,种了收把稻草而已,那还不如把那些谷种子留下来吃,估计还够一个队吃上几餐。”
可不是嘛,人家王家庄村民也就是这么想的,种下去浪费种子不说,而且塘里的水产作物也会跟着遭殃了。
为啥啊,你想想,庄稼人只要种了水稻,就会自然而然拼了命的想办法送水过去了。这一送水,塘里这点水还保得住吗,呵呵,九龙江都要干了,结果是可想而知了。
水塘里这些养的东西也是花了成本的,往后也能换钱换粮食换钱,何苦要劳命伤财,拣了芝麻丢西瓜。
反正这阵子,整个王家庄的村民跟着王成一家子,也都变聪明了,大家也都会动脑子算账。
所以现在大家是目标一致,该休息的时候适当休息,然后等着躺赢。
“杨县长说的对,王家庄的这几个大水塘里,也是他们搞的种植养殖业,所以现在是重点供应这边的水。”
听着吴青峰给大家介绍起这水产养殖情况,杨县长就知道,吴书记没少下乡支持农村发展建设。
“这饭都吃不饱,就搞养殖水产,想着丰富城里人的菜篮子了,吴书记,他们村村民这格局有点大啊。”
另一个公社书记很不服气,带点嘲讽的情绪说道。
一个农民会想出要丰富城里人的菜篮子,这词用的倒新鲜,不过这主意准是你吴青峰自己出的,考虑你自己的菜篮子吧。
这位书记这话倒是说的有点道理,连杨晓剑都有点认同了。
也难怪大家不信,这词是王成从前世带过来的,当时也是顺口就说了,用在这温饱都没解决的年代,确实有点不合实际。
这主意更是王成出的,吴青峰真没想那么远,他目前也只能考虑着怎么解决整个公社的吃饭问题,当然人家大队长有好点子自己为什么不能支持。
“不不不,是我没这格局。这还真是他们王成队长安排的,我支持就是了,毕竟人家王家庄是肯定能吃饱饭了。”
吴青峰正跟大家各种解释的时候,王成和刘双喜赶过来了。
刚刚一下来,就有村民眼力好,远远认出吴书记来了,还带着一群人下来了,来的都是啥人,大家肯定都不知道,反正赶紧扛着锄头去喊队长书记就是了。
刚好王家庄俩大队干部正在地里头看大豆呢,顺便讨论下啥时候收割,离水塘这边不远。
听说来的是一群人,公社干部就那么几个,咋下乡也不会是全部下来啊。
这么一分析,猜也猜得到肯定是上头来人了,你看,还好几个是陌生面孔呢,俩人赶忙小跑几步过来了。
“吴书记,你咋来了,下来也不打个招呼。”
“别跑,慢点,来了再打招呼也一样嘛。”吴青峰等两个人缓口气了,才给大家一一介绍起来。
“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杨县长,今天特意来咱王家庄考察。”
大家逐一握手,然后几个人目光都集中在了王成身上。
“我咋看着你这么面熟呢,总感觉在哪见过。年纪大,这记忆力真是不行啦。”
杨县长拿下草帽扇扇风,盯着王成思考着啥。
有些人套近乎,就爱先找个话拉近关系,比如我好像见过你啊,看着面熟啊。不过人家这是县长,应该不至于需要拉着自己没话找话吧。
王成也赶紧调动原主的记忆,自己真没见过县长。
所以王成也就呵呵笑了笑,没往心里去。
“不是县长记忆力不行,我这长相就是大众脸,谁都有点像呢。杨县长,我带你们这边看看。”
可不是嘛,大方脸,浓眉大眼,再加上一个壮年农民黑黝黝的标配,貌似真是有点大众脸型了。
大家继续在水塘边逛逛,又去地里走走。
杨县长一路笑呵呵的问话。
“你这玉米地里咋又想着种大豆了?真是贪心啊,这地一点也没浪费。”
“我也是看一些农技方面的书,上边说可以立体种植,就想着实验一下,这池塘养殖也是一个道理。你看,过一阵子咱大豆也要丰收了。”
“你们村亩产一千三百多公斤,这是怎么达到的?没有水分在里头吧。”
“我们主要是有了高产种子,然后按照书上学的知识施肥杀虫,管理到位了,产量就不一样。”
王成回答完又瞅了瞅吴书记。
“当时吴书记也全程跟踪了,打谷称重吴书记也在场。今年把任务粮全部交完了,你等一下再去看看我们的粮仓和谷垛有多高。”
吴青峰连连点头,并且把廖家村也抛出来一起说了,而且还说了,廖家村种各种东西也是跟着王家庄沾光呢。
大家一路走一路聊,到了江堤上。
有位大队书记看到了王家庄在九龙江抽水灌溉。
“这,这也是你们村修的水渠?难怪塘里一直有水。”?
“对啊,咱王家庄修水渠,廖家村看到了,也跟着参与进来,所以廖家村的产量也没受影响。”
吴青峰抢过来回答,你看看人家吴书记,现在聊起天来也是一口一个咱王家庄。
好东西大家都想着拉近点关系,沾点光。
最后王成带杨县长一行人,走到村子里头,准备上队部门口大樟树底下坐坐。
啥情况,王家庄居然有两户人家在打地基,门口堆了不少青砖,看样子准备建砖瓦房了。
刚大家可都看到了,王家庄的砖窑厂正冒着烟呢,干的热火朝天,那养猪场也养了二三十头猪。
这几个参观的人一路走着,一路还在心里头盘算着,这砖窑厂收入一年多少,这田地里收入多少,还有那水塘里,猪栏里……。
这一算下来,哎呀,我的个娘啦,这日子能不好过吗!
这年底工分数至少得有三毛钱一分吧,还能分红个几十块上百块,还分上几斤猪肉。
粮够吃了,有了花生油,过一阵子田里都种上油菜,再菜油豆油补点,油肯定也够吃了,还住砖瓦房……啧啧,真不得了。
特别那俩公社书记盘算着,心里头又老酸了。
<!--17K::-->
“这都马上九月份,这样的天气和季节还种水稻,种了收把稻草而已,那还不如把那些谷种子留下来吃,估计还够一个队吃上几餐。”
可不是嘛,人家王家庄村民也就是这么想的,种下去浪费种子不说,而且塘里的水产作物也会跟着遭殃了。
为啥啊,你想想,庄稼人只要种了水稻,就会自然而然拼了命的想办法送水过去了。这一送水,塘里这点水还保得住吗,呵呵,九龙江都要干了,结果是可想而知了。
水塘里这些养的东西也是花了成本的,往后也能换钱换粮食换钱,何苦要劳命伤财,拣了芝麻丢西瓜。
反正这阵子,整个王家庄的村民跟着王成一家子,也都变聪明了,大家也都会动脑子算账。
所以现在大家是目标一致,该休息的时候适当休息,然后等着躺赢。
“杨县长说的对,王家庄的这几个大水塘里,也是他们搞的种植养殖业,所以现在是重点供应这边的水。”
听着吴青峰给大家介绍起这水产养殖情况,杨县长就知道,吴书记没少下乡支持农村发展建设。
“这饭都吃不饱,就搞养殖水产,想着丰富城里人的菜篮子了,吴书记,他们村村民这格局有点大啊。”
另一个公社书记很不服气,带点嘲讽的情绪说道。
一个农民会想出要丰富城里人的菜篮子,这词用的倒新鲜,不过这主意准是你吴青峰自己出的,考虑你自己的菜篮子吧。
这位书记这话倒是说的有点道理,连杨晓剑都有点认同了。
也难怪大家不信,这词是王成从前世带过来的,当时也是顺口就说了,用在这温饱都没解决的年代,确实有点不合实际。
这主意更是王成出的,吴青峰真没想那么远,他目前也只能考虑着怎么解决整个公社的吃饭问题,当然人家大队长有好点子自己为什么不能支持。
“不不不,是我没这格局。这还真是他们王成队长安排的,我支持就是了,毕竟人家王家庄是肯定能吃饱饭了。”
吴青峰正跟大家各种解释的时候,王成和刘双喜赶过来了。
刚刚一下来,就有村民眼力好,远远认出吴书记来了,还带着一群人下来了,来的都是啥人,大家肯定都不知道,反正赶紧扛着锄头去喊队长书记就是了。
刚好王家庄俩大队干部正在地里头看大豆呢,顺便讨论下啥时候收割,离水塘这边不远。
听说来的是一群人,公社干部就那么几个,咋下乡也不会是全部下来啊。
这么一分析,猜也猜得到肯定是上头来人了,你看,还好几个是陌生面孔呢,俩人赶忙小跑几步过来了。
“吴书记,你咋来了,下来也不打个招呼。”
“别跑,慢点,来了再打招呼也一样嘛。”吴青峰等两个人缓口气了,才给大家一一介绍起来。
“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杨县长,今天特意来咱王家庄考察。”
大家逐一握手,然后几个人目光都集中在了王成身上。
“我咋看着你这么面熟呢,总感觉在哪见过。年纪大,这记忆力真是不行啦。”
杨县长拿下草帽扇扇风,盯着王成思考着啥。
有些人套近乎,就爱先找个话拉近关系,比如我好像见过你啊,看着面熟啊。不过人家这是县长,应该不至于需要拉着自己没话找话吧。
王成也赶紧调动原主的记忆,自己真没见过县长。
所以王成也就呵呵笑了笑,没往心里去。
“不是县长记忆力不行,我这长相就是大众脸,谁都有点像呢。杨县长,我带你们这边看看。”
可不是嘛,大方脸,浓眉大眼,再加上一个壮年农民黑黝黝的标配,貌似真是有点大众脸型了。
大家继续在水塘边逛逛,又去地里走走。
杨县长一路笑呵呵的问话。
“你这玉米地里咋又想着种大豆了?真是贪心啊,这地一点也没浪费。”
“我也是看一些农技方面的书,上边说可以立体种植,就想着实验一下,这池塘养殖也是一个道理。你看,过一阵子咱大豆也要丰收了。”
“你们村亩产一千三百多公斤,这是怎么达到的?没有水分在里头吧。”
“我们主要是有了高产种子,然后按照书上学的知识施肥杀虫,管理到位了,产量就不一样。”
王成回答完又瞅了瞅吴书记。
“当时吴书记也全程跟踪了,打谷称重吴书记也在场。今年把任务粮全部交完了,你等一下再去看看我们的粮仓和谷垛有多高。”
吴青峰连连点头,并且把廖家村也抛出来一起说了,而且还说了,廖家村种各种东西也是跟着王家庄沾光呢。
大家一路走一路聊,到了江堤上。
有位大队书记看到了王家庄在九龙江抽水灌溉。
“这,这也是你们村修的水渠?难怪塘里一直有水。”?
“对啊,咱王家庄修水渠,廖家村看到了,也跟着参与进来,所以廖家村的产量也没受影响。”
吴青峰抢过来回答,你看看人家吴书记,现在聊起天来也是一口一个咱王家庄。
好东西大家都想着拉近点关系,沾点光。
最后王成带杨县长一行人,走到村子里头,准备上队部门口大樟树底下坐坐。
啥情况,王家庄居然有两户人家在打地基,门口堆了不少青砖,看样子准备建砖瓦房了。
刚大家可都看到了,王家庄的砖窑厂正冒着烟呢,干的热火朝天,那养猪场也养了二三十头猪。
这几个参观的人一路走着,一路还在心里头盘算着,这砖窑厂收入一年多少,这田地里收入多少,还有那水塘里,猪栏里……。
这一算下来,哎呀,我的个娘啦,这日子能不好过吗!
这年底工分数至少得有三毛钱一分吧,还能分红个几十块上百块,还分上几斤猪肉。
粮够吃了,有了花生油,过一阵子田里都种上油菜,再菜油豆油补点,油肯定也够吃了,还住砖瓦房……啧啧,真不得了。
特别那俩公社书记盘算着,心里头又老酸了。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