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新皇登基 上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加我微信公众号“猎户星座”可以免费收到手机推送的历史故事哦。)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公元409年10月14日,北魏帝国首都平城(山西大同)又迎来了一个秋风萧瑟的早晨。帝国皇宫外面,黑压压站了一片等待早朝的大臣。已经日上三竿了,皇宫里却还是静悄悄的,皇帝拓跋珪是个勤政的帝王,就算有急事,也一定会让太监通知大家,该不是出什么事了吧。
正当北魏众臣狐疑猜测之间,皇宫大门开了个小缝,只听里面传出清河王拓跋绍的声音,“各位大人,我有父亲,也有哥哥,你们愿意拥戴谁呢?”
众位王公大臣瞬时都惊呆了,怎么清河王在皇宫中?难道皇帝遭遇了不测?大家在慌乱中竟不知如何应答,还是南平公长孙嵩老奸巨猾,应答道,“我们拥护您,大王!”
在一片慌乱中,谁知道宫墙背后是否埋伏着刀斧手,这个时候保存实力要紧。长孙嵩此言一出,弑父元凶拓跋绍顿觉安心不少,打开宫门放大臣们入宫,并通报了拓跋珪的死讯。在群臣的一片应和声中,拓跋绍当上了“魏王”。
但年轻的拓跋绍把政治想的太简单了,俗话说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政治派系的划分不是一次弑父事件就可以重新洗牌的。
拓跋绍根基不稳,得不到宗室的支持。最终逃亡在外的皇太子拓跋嗣被宗室迎回,而弑父元凶拓跋绍和小贺夫人被赐自杀,同谋的宦官,宫女等人被斩首,尸体在城南被民众分割吃掉以泄愤。北魏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太宗拓跋嗣正式登基。
拓跋嗣,是拓跋珪的嫡长子,从他幼年记事起,北魏正在从一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向游牧农耕混合政权过度,大量汉人知识分子加入到北魏的官宦体系中来,拓跋珪还为拓跋嗣选择汉人师傅,教授传统经典,所以拓跋嗣是在汉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鲜卑君王。
有个故事能从侧面反映这一状况,北魏平定后燕后,拓跋珪让汉人崔宏担任尚书令(国务院总理),管理36个部,并设立五经博士,扩大国子学太学生名额,有一天拓跋珪问博士李先:“天下什么东西能增长人的智慧呢?”李先回答:“没有比得上书籍的。”拓跋珪说道:“书籍有多少,如何能全部弄到手?”于是大量收集各种书籍,汇聚于首都平城,供皇室贵族学习。
这个故事说明拓跋珪生长于草莽之间,对于经书没有任何概念,但淳朴可爱,有强烈的好学意识,并鼓励教学,扩大国子学学生名额,所以在他的倡导下,拓跋嗣就会早早接触汉学经典,应该不会问出“书籍有多少”这样的问题了。
拓跋嗣被立为太子后,拓跋珪赐死了拓跋嗣的生母刘夫人,并对拓跋嗣讲:“我之所以让你母亲自杀是仿效汉武帝当年立太子,杀钩弋夫人的做法,不让妇人将来参与国事,是为以后做的打算啊,你要理解。”拓跋嗣是个极为孝顺的人,终日哀伤哭泣,不能自我节制。
拓跋珪听说后大怒,派人传唤拓跋嗣入宫。史载拓跋珪经常服用“寒食散”,应该是一种毒品,吃完后浑身发热,需要脱掉衣服,在空旷地方行走,俗称“行散”,据说有青春驻颜,延年益寿之功效,魏晋以来一直是上层贵族们喜欢的调调,拓跋珪入主中原之后自然把汉学经典和腐朽生活习惯一起学了个扎实。
不过长期服用寒食散有极大副作用,拓跋珪后期彻夜不眠,喜爱自言自语好像和鬼神对话,又猜忌易怒,随意杀人,都可能和服用这种毒品有关。
拓跋嗣左右心腹害怕拓跋珪万一刚刚服用寒食散,心智迷糊,盛怒之下再失手杀掉拓跋嗣,所以建议拓跋嗣躲起来,不要进宫面见父皇,等拓跋珪消消气再去请罪,拓跋嗣于是带着几个仆人在外面躲了起来。就在拓跋嗣在外躲避期间,皇宫发生了血腥的拓跋绍弑君事件,拓跋嗣随后在宗室的帮助下杀掉弟弟拓跋绍夺取了皇位。
拓跋嗣在这次政治地震中完全扮演了黄雀在后的角色,如果按正史记载拓跋嗣由于“小受大走”的儒家忠孝思维而外出躲避拓跋珪的暴怒,正好躲过弟弟拓跋绍的谋杀,从而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最终获得政治上的大胜,那拓跋嗣的运气真真不是一般的好。
另一种可能却是拓跋嗣在和弟弟进行政治角力的时候也干了某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当拓跋绍刺杀父皇前,自己亲生母亲被杀,慕容氏100多家被抄,叔叔拓跋仪被赐自杀,小贺夫人被圈禁,这一系列的政治事件不断的刺激着拓跋嗣的神经,当拓跋珪传拓跋嗣入宫时,由于不知父皇此时到底掌握多少信息和真正的想法意图,出外躲避是比较平稳的做法,就算以后因此被责罚,也可以用“行孝道”的名义为“抗旨不进宫”披上华丽的外衣,如果事实真是这样,那拓跋嗣太子府邸的高参们确实不简单。
拓跋嗣上台后的施政方针如何呢?北魏帝国的政坛会受到影响吗?且听下回分解。
;
(加我微信公众号“猎户星座”可以免费收到手机推送的历史故事哦。)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公元409年10月14日,北魏帝国首都平城(山西大同)又迎来了一个秋风萧瑟的早晨。帝国皇宫外面,黑压压站了一片等待早朝的大臣。已经日上三竿了,皇宫里却还是静悄悄的,皇帝拓跋珪是个勤政的帝王,就算有急事,也一定会让太监通知大家,该不是出什么事了吧。
正当北魏众臣狐疑猜测之间,皇宫大门开了个小缝,只听里面传出清河王拓跋绍的声音,“各位大人,我有父亲,也有哥哥,你们愿意拥戴谁呢?”
众位王公大臣瞬时都惊呆了,怎么清河王在皇宫中?难道皇帝遭遇了不测?大家在慌乱中竟不知如何应答,还是南平公长孙嵩老奸巨猾,应答道,“我们拥护您,大王!”
在一片慌乱中,谁知道宫墙背后是否埋伏着刀斧手,这个时候保存实力要紧。长孙嵩此言一出,弑父元凶拓跋绍顿觉安心不少,打开宫门放大臣们入宫,并通报了拓跋珪的死讯。在群臣的一片应和声中,拓跋绍当上了“魏王”。
但年轻的拓跋绍把政治想的太简单了,俗话说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政治派系的划分不是一次弑父事件就可以重新洗牌的。
拓跋绍根基不稳,得不到宗室的支持。最终逃亡在外的皇太子拓跋嗣被宗室迎回,而弑父元凶拓跋绍和小贺夫人被赐自杀,同谋的宦官,宫女等人被斩首,尸体在城南被民众分割吃掉以泄愤。北魏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太宗拓跋嗣正式登基。
拓跋嗣,是拓跋珪的嫡长子,从他幼年记事起,北魏正在从一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向游牧农耕混合政权过度,大量汉人知识分子加入到北魏的官宦体系中来,拓跋珪还为拓跋嗣选择汉人师傅,教授传统经典,所以拓跋嗣是在汉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鲜卑君王。
有个故事能从侧面反映这一状况,北魏平定后燕后,拓跋珪让汉人崔宏担任尚书令(国务院总理),管理36个部,并设立五经博士,扩大国子学太学生名额,有一天拓跋珪问博士李先:“天下什么东西能增长人的智慧呢?”李先回答:“没有比得上书籍的。”拓跋珪说道:“书籍有多少,如何能全部弄到手?”于是大量收集各种书籍,汇聚于首都平城,供皇室贵族学习。
这个故事说明拓跋珪生长于草莽之间,对于经书没有任何概念,但淳朴可爱,有强烈的好学意识,并鼓励教学,扩大国子学学生名额,所以在他的倡导下,拓跋嗣就会早早接触汉学经典,应该不会问出“书籍有多少”这样的问题了。
拓跋嗣被立为太子后,拓跋珪赐死了拓跋嗣的生母刘夫人,并对拓跋嗣讲:“我之所以让你母亲自杀是仿效汉武帝当年立太子,杀钩弋夫人的做法,不让妇人将来参与国事,是为以后做的打算啊,你要理解。”拓跋嗣是个极为孝顺的人,终日哀伤哭泣,不能自我节制。
拓跋珪听说后大怒,派人传唤拓跋嗣入宫。史载拓跋珪经常服用“寒食散”,应该是一种毒品,吃完后浑身发热,需要脱掉衣服,在空旷地方行走,俗称“行散”,据说有青春驻颜,延年益寿之功效,魏晋以来一直是上层贵族们喜欢的调调,拓跋珪入主中原之后自然把汉学经典和腐朽生活习惯一起学了个扎实。
不过长期服用寒食散有极大副作用,拓跋珪后期彻夜不眠,喜爱自言自语好像和鬼神对话,又猜忌易怒,随意杀人,都可能和服用这种毒品有关。
拓跋嗣左右心腹害怕拓跋珪万一刚刚服用寒食散,心智迷糊,盛怒之下再失手杀掉拓跋嗣,所以建议拓跋嗣躲起来,不要进宫面见父皇,等拓跋珪消消气再去请罪,拓跋嗣于是带着几个仆人在外面躲了起来。就在拓跋嗣在外躲避期间,皇宫发生了血腥的拓跋绍弑君事件,拓跋嗣随后在宗室的帮助下杀掉弟弟拓跋绍夺取了皇位。
拓跋嗣在这次政治地震中完全扮演了黄雀在后的角色,如果按正史记载拓跋嗣由于“小受大走”的儒家忠孝思维而外出躲避拓跋珪的暴怒,正好躲过弟弟拓跋绍的谋杀,从而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最终获得政治上的大胜,那拓跋嗣的运气真真不是一般的好。
另一种可能却是拓跋嗣在和弟弟进行政治角力的时候也干了某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当拓跋绍刺杀父皇前,自己亲生母亲被杀,慕容氏100多家被抄,叔叔拓跋仪被赐自杀,小贺夫人被圈禁,这一系列的政治事件不断的刺激着拓跋嗣的神经,当拓跋珪传拓跋嗣入宫时,由于不知父皇此时到底掌握多少信息和真正的想法意图,出外躲避是比较平稳的做法,就算以后因此被责罚,也可以用“行孝道”的名义为“抗旨不进宫”披上华丽的外衣,如果事实真是这样,那拓跋嗣太子府邸的高参们确实不简单。
拓跋嗣上台后的施政方针如何呢?北魏帝国的政坛会受到影响吗?且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