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纸上谈兵 中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上文书我们说到,由于南齐帝国雍州刺史萧衍起兵反叛中央,和南齐中央军沿长江大打出手之际,北魏帝国镇南将军元英敏锐的觉察到这一南下征伐,一统华夏的绝佳战机。没有犹豫,元英只带了两名贴身侍卫,飞马赶回洛阳,准备亲自面圣,陈述自己酝酿已久的南征大战略。
元英策马伫立在铜驼大街上,真真是“雪拥蓝关马不前”,不过拦住元英行进道路的并不是狂暴的风雪,而是洛阳城熙熙攘攘的人群。看着繁花似锦的铜驼大街,想着前线马革裹尸的将士,元英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惆怅,“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元英轻叹一声,从身后抽出一支碧绿的竹笛,呜呜咽咽的吹将起来,同时信马由缰,任凭战马在人群中缓缓移动……
洛阳铜驼大街上突然飘起的元英如泣如诉的笛声,使得原本热闹喧哗的人群被这动人的旋律所吸引,纷纷屏气凝神,驻足观望。一幅“陌上将军吹笛图”一时间把众人看到痴了,人们纷纷让过马头,注视着元英一行三人缓缓向皇宫而去……天际间,碧空无暇,夕阳如血!
话说北魏帝国镇南将军元英来到皇宫,第一时间就向皇帝元恪呈上自己早就写好的奏章,说到:“臣下听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看准时机发动战争,攻取动乱的政权,正是国家的大道。臣私下认为小小的南齐皇帝萧宝卷,不顾天道,依仗山河,竟敢对抗中原。而他荒淫肆虐一日甚过一日,荒废天地人之正道,滥用刑罚,残害无辜。其雍州刺史萧衍东伐建康,倾巢兴兵,顺流而下,如今襄阳已经成为一座空城,没有重兵守护,此乃皇天授予我们的绝佳时机,真可以说是旷世难逢,此时趁势南征容易得如同滚动圆球,不乘此机会一统华夏,还将要等待什么呢?我请求亲自统帅步、骑兵三万,直指汉水以南,占据襄阳城,切断黑水之路。接着,我将继续长驱南下,进军攻拔江陵,那么三楚之地一下子就可以得到,而岷、蜀的道路自然就被我切断了。然后,陛下再命令扬州、徐州方面一起举兵征伐,那么建康穷途末路,必将成为釜中之游鱼,当年东吴孙皓自缚而降的情形必将重现。我大魏朝平定九州,统一天下,就在眼前!敬请陛下独自裁决而定,不要听取他人的异议。如果我们不抓住这次机会,恐怕吞并齐国就再也没有时日了。”
元英的南征大战略和当年曹操赤壁之战那次南征的战略极为类似,都是取道西线战场(关于东线、中线、西线、支线的划分,参考“新隆中对”),首先攻取荆州(指整个江汉平原)北方屏障襄阳,控制汉水上游;然后从陆路南下,攻取荆州西部重镇江陵,控制长江上游,掐断益州(四川地区)和荆州的联系;在布局完毕后,利用襄阳、江陵的水军和北方的陆军水陆并进,顺汉水、长江东进,攻取江夏(武汉);进而在中线和东线的配合下,继续沿长江向东攻击,最终攻占建康城(南京),完成统一大业。
所不同的是,曹操当年是兵不血刃地接收了襄阳(刘琮在没有通知刘备的情况下,直接投降了曹操)。随后刘备想退守江陵,但被曹操精锐前锋在长坂坡赶上,没有办法刘备只好掉头东去和江夏的刘琦汇合(倒是成就了赵子龙单骑救主的美谈)。而曹操则放弃追击刘备,继续南下接收了江陵。我看网上有人发出“曹操为何不继续追杀刘备”之叹!其实这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面现象,从而进行的推论。而真实情况却是,曹操本来就是要南下攻取江陵,这才是他和如今的元英“英雄所见略同”的南征大战略:首先布局襄阳、江陵以控制汉水、长江上游之势,然后再东出压迫、入侵南朝。曹操当年并不是要追刘备而南下江陵,而是曹操要得到江陵,于是和刘备进行的一场赛跑。
乍一看,曹操兵不血刃接收襄阳和江陵,貌似比如今的元英更占据征伐的优势。其实不然,曹操虽然“和平演变”了荆州,但人心并不稳固,而且江夏的刘琦和刘备在荆州还有强大的号召力,更加不利的是,刘备、刘琦以及江东的孙权在曹操的压迫下马上要“联合抗曹”。曹操是以北方骄纵之师,统御荆州狐疑之众,对抗“江东抗曹大联盟”……最终结果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曹操被周瑜“火烧赤壁”,铩羽而归。
而如今的元英所面临的情况和曹操大为不同,虽然元英不可能“兵不血刃”地接收襄阳和江陵,但是萧衍已经率领雍州(襄阳地区)和荆州(江陵地区)的主力在郢州(江夏地区)以及后来的首都建康城和中央军大打出手了。这就好比曹操当年南下荆州之前,刘备和刘琦刘琮兄弟正在倾荆州之兵马和东吴的孙权沿长江火并!如果历史是这样的话,不仅襄阳、江陵,包括建康、广陵(扬州)、京口(镇江)都将是空虚的不能再空虚,如果曹操能此时南下,估计就能一举统一全国,而不会把南中国留给曹丕,而曹丕还对着长江发出“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的感叹了。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但历史会在同样的地方重复同样的事情,只是用着不同的剧本,就像一个个平行宇宙在演绎一样。曹操没能遇见的上述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今却真真实实地摆在了元英和我们的北魏帝国面前。
可是,历史又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奇,史载镇南将军元英千里迢迢赶回洛阳,上奏的“南征大战略”却如石沉大海,皇帝元恪迟迟不予答复。
史书记载,见朝廷没有动静,车骑大将军源怀(原太尉源贺的儿子,估计元英见上书无果,于是拉源怀这个鹰派代表帮自己继续劝说皇帝。源贺事迹请参见“暗战疑云”“母子情仇”)在元英上书之后,也向皇帝元恪进言:“萧衍在国内大举进攻,萧宝卷孤微难保,南齐广陵、淮阴等军事要塞都在观望得失,这实在是天授良机,并吞天下的时机已经到来,我们应该东西两面同时发兵,以成席卷之势。如果等到萧衍成功,其上下同心,不但以后难以攻取,就是我们已经到手的扬州(也就是寿阳地区,南齐的豫州)恐怕也要受到威胁。为什么呢?因为寿阳离建康才七百里,其间山川河流形势都是南朝所了熟于胸的,如果他们内外无患,君臣一心,顺着水路向我们进攻,我们确实难以抵挡啊。如今,萧宝卷京都都有土崩瓦解之患,更何况他们的边城要塞,所以廓清江南地区,正在今日!”
看源怀的上书,可以看出他和皇帝的交流沟通能力比元英高出一筹,虽然源怀和元英一样,都是主战的鹰派,但他除了陈述出兵的好处外,还着重指出了不出兵的坏处。就像现在的职业经理人跟老板谏言时说:“哎,老板,如果我们不投资这个新项目,彻底打败我们的竞争对手。等他们缓过神来,我们现有的市场和业务也要被竞争对手拿走一块儿哦!”而这种“如果拿不到别人的,还会丢失自己的”说辞,无疑更能打动老板的心弦。
不过源怀口吐莲花,还要看皇帝元恪接不接招。北魏帝国最终出兵了吗?我们下回再说吧。
上文书我们说到,由于南齐帝国雍州刺史萧衍起兵反叛中央,和南齐中央军沿长江大打出手之际,北魏帝国镇南将军元英敏锐的觉察到这一南下征伐,一统华夏的绝佳战机。没有犹豫,元英只带了两名贴身侍卫,飞马赶回洛阳,准备亲自面圣,陈述自己酝酿已久的南征大战略。
元英策马伫立在铜驼大街上,真真是“雪拥蓝关马不前”,不过拦住元英行进道路的并不是狂暴的风雪,而是洛阳城熙熙攘攘的人群。看着繁花似锦的铜驼大街,想着前线马革裹尸的将士,元英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惆怅,“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元英轻叹一声,从身后抽出一支碧绿的竹笛,呜呜咽咽的吹将起来,同时信马由缰,任凭战马在人群中缓缓移动……
洛阳铜驼大街上突然飘起的元英如泣如诉的笛声,使得原本热闹喧哗的人群被这动人的旋律所吸引,纷纷屏气凝神,驻足观望。一幅“陌上将军吹笛图”一时间把众人看到痴了,人们纷纷让过马头,注视着元英一行三人缓缓向皇宫而去……天际间,碧空无暇,夕阳如血!
话说北魏帝国镇南将军元英来到皇宫,第一时间就向皇帝元恪呈上自己早就写好的奏章,说到:“臣下听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看准时机发动战争,攻取动乱的政权,正是国家的大道。臣私下认为小小的南齐皇帝萧宝卷,不顾天道,依仗山河,竟敢对抗中原。而他荒淫肆虐一日甚过一日,荒废天地人之正道,滥用刑罚,残害无辜。其雍州刺史萧衍东伐建康,倾巢兴兵,顺流而下,如今襄阳已经成为一座空城,没有重兵守护,此乃皇天授予我们的绝佳时机,真可以说是旷世难逢,此时趁势南征容易得如同滚动圆球,不乘此机会一统华夏,还将要等待什么呢?我请求亲自统帅步、骑兵三万,直指汉水以南,占据襄阳城,切断黑水之路。接着,我将继续长驱南下,进军攻拔江陵,那么三楚之地一下子就可以得到,而岷、蜀的道路自然就被我切断了。然后,陛下再命令扬州、徐州方面一起举兵征伐,那么建康穷途末路,必将成为釜中之游鱼,当年东吴孙皓自缚而降的情形必将重现。我大魏朝平定九州,统一天下,就在眼前!敬请陛下独自裁决而定,不要听取他人的异议。如果我们不抓住这次机会,恐怕吞并齐国就再也没有时日了。”
元英的南征大战略和当年曹操赤壁之战那次南征的战略极为类似,都是取道西线战场(关于东线、中线、西线、支线的划分,参考“新隆中对”),首先攻取荆州(指整个江汉平原)北方屏障襄阳,控制汉水上游;然后从陆路南下,攻取荆州西部重镇江陵,控制长江上游,掐断益州(四川地区)和荆州的联系;在布局完毕后,利用襄阳、江陵的水军和北方的陆军水陆并进,顺汉水、长江东进,攻取江夏(武汉);进而在中线和东线的配合下,继续沿长江向东攻击,最终攻占建康城(南京),完成统一大业。
所不同的是,曹操当年是兵不血刃地接收了襄阳(刘琮在没有通知刘备的情况下,直接投降了曹操)。随后刘备想退守江陵,但被曹操精锐前锋在长坂坡赶上,没有办法刘备只好掉头东去和江夏的刘琦汇合(倒是成就了赵子龙单骑救主的美谈)。而曹操则放弃追击刘备,继续南下接收了江陵。我看网上有人发出“曹操为何不继续追杀刘备”之叹!其实这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面现象,从而进行的推论。而真实情况却是,曹操本来就是要南下攻取江陵,这才是他和如今的元英“英雄所见略同”的南征大战略:首先布局襄阳、江陵以控制汉水、长江上游之势,然后再东出压迫、入侵南朝。曹操当年并不是要追刘备而南下江陵,而是曹操要得到江陵,于是和刘备进行的一场赛跑。
乍一看,曹操兵不血刃接收襄阳和江陵,貌似比如今的元英更占据征伐的优势。其实不然,曹操虽然“和平演变”了荆州,但人心并不稳固,而且江夏的刘琦和刘备在荆州还有强大的号召力,更加不利的是,刘备、刘琦以及江东的孙权在曹操的压迫下马上要“联合抗曹”。曹操是以北方骄纵之师,统御荆州狐疑之众,对抗“江东抗曹大联盟”……最终结果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曹操被周瑜“火烧赤壁”,铩羽而归。
而如今的元英所面临的情况和曹操大为不同,虽然元英不可能“兵不血刃”地接收襄阳和江陵,但是萧衍已经率领雍州(襄阳地区)和荆州(江陵地区)的主力在郢州(江夏地区)以及后来的首都建康城和中央军大打出手了。这就好比曹操当年南下荆州之前,刘备和刘琦刘琮兄弟正在倾荆州之兵马和东吴的孙权沿长江火并!如果历史是这样的话,不仅襄阳、江陵,包括建康、广陵(扬州)、京口(镇江)都将是空虚的不能再空虚,如果曹操能此时南下,估计就能一举统一全国,而不会把南中国留给曹丕,而曹丕还对着长江发出“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的感叹了。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但历史会在同样的地方重复同样的事情,只是用着不同的剧本,就像一个个平行宇宙在演绎一样。曹操没能遇见的上述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今却真真实实地摆在了元英和我们的北魏帝国面前。
可是,历史又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奇,史载镇南将军元英千里迢迢赶回洛阳,上奏的“南征大战略”却如石沉大海,皇帝元恪迟迟不予答复。
史书记载,见朝廷没有动静,车骑大将军源怀(原太尉源贺的儿子,估计元英见上书无果,于是拉源怀这个鹰派代表帮自己继续劝说皇帝。源贺事迹请参见“暗战疑云”“母子情仇”)在元英上书之后,也向皇帝元恪进言:“萧衍在国内大举进攻,萧宝卷孤微难保,南齐广陵、淮阴等军事要塞都在观望得失,这实在是天授良机,并吞天下的时机已经到来,我们应该东西两面同时发兵,以成席卷之势。如果等到萧衍成功,其上下同心,不但以后难以攻取,就是我们已经到手的扬州(也就是寿阳地区,南齐的豫州)恐怕也要受到威胁。为什么呢?因为寿阳离建康才七百里,其间山川河流形势都是南朝所了熟于胸的,如果他们内外无患,君臣一心,顺着水路向我们进攻,我们确实难以抵挡啊。如今,萧宝卷京都都有土崩瓦解之患,更何况他们的边城要塞,所以廓清江南地区,正在今日!”
看源怀的上书,可以看出他和皇帝的交流沟通能力比元英高出一筹,虽然源怀和元英一样,都是主战的鹰派,但他除了陈述出兵的好处外,还着重指出了不出兵的坏处。就像现在的职业经理人跟老板谏言时说:“哎,老板,如果我们不投资这个新项目,彻底打败我们的竞争对手。等他们缓过神来,我们现有的市场和业务也要被竞争对手拿走一块儿哦!”而这种“如果拿不到别人的,还会丢失自己的”说辞,无疑更能打动老板的心弦。
不过源怀口吐莲花,还要看皇帝元恪接不接招。北魏帝国最终出兵了吗?我们下回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