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铁血魏晋南北朝 > 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叔的悲剧 3

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叔的悲剧 3

作者:胡马啸西风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上回我们说到北魏宣武帝元恪罢免了元勰、元禧、元祥三个辅政皇叔王爷的实权,自己临朝听政,可惜能力不足,只好大力提拔舅舅高肇等外戚势力进入朝堂,帮助自己处理朝政。史载彭城王元勰如释重负,多年要隐退的心思得到满足,欢喜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但是,并不是所有王爷都像六贤王元勰那样风格高雅,一朝之内就从高位跌落,心中的不满和失落那是人之常情。我们在上一章就讲了咸阳王元禧可不是个省油的灯,在高位之时就飞扬跋扈,竟然向“中央警卫局”的首长于烈索要皇帝专属的羽林军,结果被于烈顶了一鼻子灰。不难相见,元禧的为人必然为他带来众多来自“保皇派”的非议,如今又被皇帝罢免了官职,其内心的纠结和惶恐是很容易理解的。史载元禧的一个死党叫刘小苟的,就多次警告元禧说皇上身边的人要谋害元禧,于是元禧在害怕之余,联系自己的死党准备谋反。不过熟悉我们连载的朋友在以前本文多次对元禧的刻画,就可以知道元禧是个志大才疏,武力大于智力的集鲁莽**猾(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形容,就是那种“皇帝的新衣”类型的人,自以为手段很高,但一举一动都立即被别人看透的那种政治小丑)于一身的“二货王爷”。

    一次,皇帝元恪出宫到邙山打猎,元禧认为时机成熟,就伙同自己的“死党”在家中集会,准备发兵袭击皇帝,并派遣长子元通去河内(黄河以北,和洛阳隔河相望,司马懿的老家)起兵相应。不过此时又有人建议元禧占领洛阳,当皇帝向北逃跑时就拆除黄河大桥,做黄河以南的皇帝。史载大家意见不统一,于是元禧犹豫不决,跟大家约定谁都不能泄密,然后众人就散了……

    看过“右派的困境”那一章的有知识储备的读者应该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了,博弈论中“囚徒的困境”理论再次登场,氐王杨集始刚一出元禧王府,就飞马赶去邙山,向皇帝元恪汇报情况去了。元禧的颟顸让人咂舌,儿子元通已经去了河内起兵,那是箭在弦上,怎能犹豫?更有甚者,到了这个时候,竟然还让参与密谋的人回家,氐王杨集始是个吃干饭的吗?还有建议拆黄河大桥的那个二货竟然出这种馊主意,先不说就凭你那点实力能不能占领洛阳,就算占领洛阳,元恪怎会轻易将“河南地”拱手相让?元恪可以在任何地方号召“除贼勤王”,洛阳再坚固,也终有被攻破的一天……“谋反”的最大要义绝对不是占领首都,而是控制“皇帝”,然后用皇帝的诏令控制全局,实在不行,下下策也是杀掉皇帝,再和各地军阀用丛林法则一决高下。让皇帝跑掉,那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元禧如此做法,犹豫不决,大祸已经临头。

    不过之后的故事还有点小波折,史载外出打猎的皇帝元恪身边的侍卫苻承祖和薛魏孙是元禧的同党,一次元恪在一座佛塔下的阴凉处睡觉时,薛魏孙想要趁机杀死元恪,但苻承祖却对薛魏孙说:“我听说杀死皇帝的人身上要长癞疮。”于是,薛魏孙就没有下手。正在此时,前来报信的氐王杨集始赶到了,报告了元禧的谋反事实,史载元恪听到杨集始的密报,惶恐的不知如何是好。而此时左中郎将于忠(于烈的儿子)却十分镇静地对元恪说:“我父亲于烈留守京城就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必有所防备,陛下不必担心。”说罢于忠单人独骑返回京城查探情况,果不其然,于烈早就分布兵力,严加戒备,做好了一切应急措施。于烈还让于忠返回元恪处,跟元恪传话说到:“于烈我虽然老了,但心力还够用,元禧这帮家伙虽然猖狂,但陛下完全不用担心,希望陛下收拾车驾,慢慢回宫,以便安定人心!”

    故事讲到这里,不知大家的观感如何?我个人觉得史书记载的这次“蹩脚”的政变的剧情实在是太狗血了。

    疑点一:元禧已经派元通去河内举兵反叛了,怎么自己在京城还停留在密谋阶段?更何况京城的军队还控制在于烈手里,一旦元通在河内起事,元禧又怎能逃出洛阳,其被于烈控制并捕杀在所难免。(参考崔慧景的兵变,他的儿子崔觉就早早逃出建康城,和老爸在江北汇合。要是崔觉没有溜掉,崔慧景起兵之日,就是崔觉人头落地之时。详见“生死时速3”)

    疑点二:于忠赶回京城之时,于烈已经做好准备,似乎早已胸有成竹,得到了元禧谋反的密报。难道是氐王杨集始飞马赶往皇帝元恪处之前先通知了于烈?如果是这样,杨集始应该告诉皇帝于烈的状况,而元恪也不至于“恐慌”,并让于忠回去刺探虚实了。

    所以,我感觉史书记载的这场“谋反”的真实情况,是元禧还远远没达到谋反的程度的。在我看来,元禧充其量是感觉被罢黜后心有不满,于是召集一些人发发牢骚,酒后口出狂言而已,没想到有人告密给元恪的警察系统,于是这场“意淫的谋反”就被轻而易举的被扼杀在摇篮里,史书记载的种种剧情怎么看怎么像是元恪的警察系统在抓获元禧党徒后“获得”的口供而已。

    继续我们的故事,没有悬念,于烈派出300禁卫军抓捕元禧,元禧逃出洛阳,刚向南渡过洛水就被追兵赶上,生擒活拿,宣武帝元恪回到洛阳后,当面诘问了元禧谋反的经过,然后赐他的这位二叔在家中自尽,与元禧同谋被捕杀的有十几人,元通在河内被太守陆琇斩杀,首级送往朝廷。但陆琇也没捞什么好处,被监察机关指控为元禧谋反案同谋,杀死元通是事后自保之举,于是投入监牢详细审查,最终也死在狱中。元禧的剩余几个儿子都在皇家族谱中除名,家财大部分赏赐给国舅高肇以及元恪的另一个宠臣赵脩,其余分给朝廷百官,甚至连不入品的候补官员也得到赏赐,多的有绢帛一百多匹,少的也有十几匹。从这个角度看,元禧贪污还却还是事实,元禧一死,大家全部发年终奖,真是皆大欢喜,“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他不死谁死?

    史书记载,元禧的儿子们从此过上凄惨飘零,缺衣少食的生活,只有彭城王元勰怜悯他们,屡屡接济他的这些侄子们。

    元禧的谋反使得元恪更加忌惮、猜忌他的皇叔,我们知道,政治斗争中的猜忌一旦产生,就难以遏制,北魏帝国的政坛还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我们下回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