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五节 海活第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回去过年之前,李虎还和杨揣一起去看回那个认识的老玉匠。虽然在保郡有了铺面,打算把杨揣也放这儿,李虎仍优先送他到老玉匠这儿学工,老玉匠一口答应下来,这个事儿就给定了。
从老玉匠家出来,李虎要重新考虑派谁与胡小欢搭伙。
他看杨揣不太高兴,知道和胡小欢一起在这里管铺面风光,去学做工,那便低了好几等,便好言与他协商,倒是杨凌刚也支持他先来学工,笑着说:“杨揣你个蠢货,石场是咱们自己家开的,你来学工,学成之后是要替李虎拿大梁的,你当去铺面挣点钱是钱?不是从自己家拿钱?你想要多少,哥给你?”
自一见面,杨凌刚就对李虎的满意无以复加,不是李虎一见面给他送顶高帽子,也不是李虎突然冒出来个叔叔,手里有钱,更不是李虎刚刚与何等人物结拜了兄弟,拿了个大店面,就是说不出来的一种信任和欣赏。十四岁,个头快跟自己差不多高,肩上,胳膊上,胸上都是棱肉,说是天生神力,毫不为过,而相貌中,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峻奇,连两条眉毛都揣着一团英青。
之前和家里通过书信。
他娘让在信里写上李虎的一些情况,他多少知道一些,但没想到会如此伟俊,文武双全,能文到听他说话无所不知,武到自己和他过手,也不一定能不能赢。他不是那种犯猜疑的人,没有过多去盘问,看着好,就已经当家人了,只在避开李虎的时候,他会和杨燕燕一样,张口就去询问:“听说过有文曲星下凡,倒没听过啥星能文又能武。他娘咋生的呢?”为此,他还把一些海图拿出来让李虎看,想知道李虎能不能看得懂。
李虎一看就惊呆了。
原来杨凌刚用的海图竟全是东夏谱的。
李虎也试着问杨凌刚:“哥。沧郡那边出海,都在用这些海图吗?”杨凌刚一扬手,哈哈笑道:“你想啥来。你哥的大名是怎么来的?那就是靠捣鼓这些玩意儿,那海上都是一群穷哈哈谋生,他们能知道用海图?他们连罗盘都不一定有,走海全靠老水手带。你哥是啥人?去过东夏人的地界,问过他们的船坞,你知道咱的船和他们的船都不一样不?回头带你去沧郡了,你就知道了,咱们的船,那是新船,在东夏秦皇岛做下来的,船身全用的北方密林的铁骨木,龙骨硬,船舷硬,遇到海盗一冲一撞,就把他撞得顶不住,他们还用福船,跑也跑不过咱,舵站用的舵盘,帆,咱用的是千浪叶,想咋调咋调……哥喜欢海,无边无际,没有官府恶霸,全靠自己的本事说话,有钱就砸进去,有钱就砸进去,咱和那些就是去混口饭吃的能一样?”
杨揣忍不住问:“那俺哥呢?”
杨凌刚冷笑说:“他就是个抠门的主,海,海跑的不咋样,钱?钱不舍得花,你知道我为啥回来晚了?海上有浮冰了,我还不赶紧回家,还不是他闹得,今年跟着他的伙计,除了咱这边的,就都没分上钱,他就扔了别人跑回家了,我回来,人家都在船港跟港主闹,要卖他的船分钱。我就把钱给他垫了,然后在那等到几笔钱拿到手,过完数,算完钱,一个个发清,我才回来。”
看杨揣不服,他说:“他船上的罗盘和舵盘是我给他整出来的,连舵手都是我的伙计,你回去问问凌自,这些他服不服?跑东夏才多远,你问他敢跑不,都是北船来了,他往南走,过了大名府,到了连子港就回来,再拉北货往南运,天天说,你看东夏人给能的,东夏的船在沧郡上点水和吃的,还敢往南跑。他不琢磨,就是坐等吃的,我敢说,东夏人能跑的海途,我也能跑。东夏人不敢跑的地方,我也敢跑,只是没那个财力罢了。”
杨燕燕最欢喜。
李虎听得出神,一些同村的男女,东夏箭上的少年男女也听得出神……
接着,杨凌刚忧愁地说:“按说今年人是挣上钱了,明年呀,就难说。”
李虎问:“这是为什么?榷场一一重开吗?”
杨凌刚叹气说:“不仅因为榷场,东夏的船坞要卖高显,怕以后高显要称霸海上。高显人是海上的匪,不好好贸易,他们能贸易的东西少,而且粗陋不堪,就不会在沧郡下北货,无非拉到南方更远,皮革少的地方交换,比就近交换划算,所以呀,明年海运怕就不行了……我有些东夏那边的好友,不说我也不知道。”
一个箭上的少年问:“哥。为啥我们东夏的船坞码头要卖给高显?”
李虎说:“之前我们给高显一条商路,但那边还能依托我们自己,也能顺湟水抵达湟西,北平原丢了之后,海边的码头船坞就孤悬在外,只能卖给高显和靖康,与其给靖康,自然不如卖给高显。”
杨凌刚笑道:“幸好家里开了石场,不然的话,明天生意一差,能差到什么地步不好说。我带着钱回来,原本是打算买地的。李虎你既然开了石场,不如都给你。”
李虎回绝说:“我不缺钱,还是要买一些地吧,总感觉官府上的钱有问题,只有咱有很多地,能吃上粮食才好。”
杨凌刚点了点头。
李虎突然兴奋地说:“我一直在读种地的书,咱不缺工匠,为何不改变耕作方式,置办牲口,打排犁,育种子,按东夏的办法来提高产量呢。”
他太兴奋了,搂不住,就说:“我爹他说放牧和种地,才是国家的根本,没吃的,人都吃不饱,一切皆休。我就学过种地,选种,就是没怎么种过,我回来,就是想买十来亩地,亲自种种。”
海塞尔忍不住问他:“你家在东夏没有地吗?”
李虎说:“有。我不常去,都是我爹他在种,学堂有假,才下一回两回地,都在和弟弟妹妹们玩,邻居大的弟弟、妹妹呀,燕燕。”
杨燕燕嘴巴已经张开了,又连忙闭上,没去质疑他。
海赛尔却又质疑他,说:“学堂春忙秋收是要去县旗、乡旗帮工的,全都要下田,请假都不许,你咋从不去?”她炫耀说:“我每年学费都能挣到,还能买新鞋。”
李虎这才知道自己多嘴忘形。他也知道自己为什么多嘴忘形,无非想影响杨凌刚的决定,想试试种地,他阿爸在自家的农场种过地,亲手栽育过紫色的米,拿出去给大臣吃,谁都没吃过,谁都没见过,他上学时也跟着混过育种,温室养过黄瓜,还开过种子铺,人不学不擅长,自然不想着,人真学过,现在也还在精研读种地的书,没个试验的地方怎么能不憋屈,所以提这个种地,就搂不住?
往往这些时候,是他真像一个十四岁少年的时候。
大家鄙夷他,就是因为突然觉得他是同龄人而已,谁也不会去追究为啥他不去帮农。
既然李虎说不缺钱,杨凌刚便同意买地。
他们在保郡的开小不小,还是要尽快上路回家。
都走了,后面刘昌派人赶了上来,用车拉送了几十匹锦缎,百匹棉布,以及几十盒大大小小的糕点。
这些远远不值李虎送他的裘衣,来人歉意地说:“我们公子实在不知道回送小郎君些什么好,一听您上路了,干脆胡乱凑了一气,他让我把话带到,务必请小郎君不要觉得寒酸,务必收下……年后,他再登门看望长辈,也想让公子来家里,毕竟是结义的兄弟,要是不相互走动,那便不作数不是?”
李虎应了下来。
他知道刘昌年龄大,虽然纨绔,爱花钱,却是个人精。
刘昌没有别的东西送吗?
为何送车这些不值钱的东西,还说寒酸,那是这样一来,自己就不能不收。
杨凌刚连忙回谢。
李虎倒是怕结拜作数,想起那个石敬孙,跟什么东西梗在心里,梗在胃里一样,到时候又得违心去见面。
回到白河,置办年货,赶集得多,有些年长的都认识杨凌刚,上来就说话,但是看他们和东夏人走在一起,去赶保郡大集,眼神不免怪异。
这也不怪他们。
一起赶远集,往往是一个村的,或者是勾连的亲族。这杨家村和东夏箭上的人一起赶集,那就显得关系太好了。东夏人来了之后,虽然和地方上关系融洽,但在其它地方,却都没好到什么程度,甚至东夏人邀请,各个村也还是拒绝的多……因为没多来往过,不熟悉,有戒心嘛。
杨凌刚对东夏人也不抱什么偏见,他常年走船向北,接触得多了,而且觉得东夏人能,凡事不一样,都有一种推崇在里头,哪怕人家提醒,却也淡淡一笑。
往家里再近一些,人家打招呼,就又变了,喊着:“阿呆爷,知道不知道?你们家开石场啦?”
除了石场上工的,见过李虎的人还是少,李虎在里头,他们也不认识,却还在告诉杨凌刚这些事情。
还有人说:“你妹子找的女婿不赖,那李虎,来多久,四邻八乡就都知道他。”
杨凌刚时不时看向李虎和燕燕,眉开眼笑。
燕燕红着脸,藏着脑袋。
李虎也觉得怪尴尬。
回到石场,石场还没有停工给假,众人把人接回去,让杨凌刚歇歇,跟燕燕她娘,她嫂说会话儿,赶着晌午要做饭,就督促他跟李虎一起去石场看看。
李虎也想知道自己去了保郡,石场会不会放羊,正好又有不少棉布,准备过年发下去,或者找些裁缝,给石工们做新衣裳。
一走近,石场的喊声就都觉得比平时一致。
谷外老栗子树上贴着“立信”的告示,李虎觉得李鸳鸯也是,贴这个谁认识,不过见杨凌刚一脸兴趣,一起走近了看看。
告示很简单,写道:“晨若无人误工,中午必吃肉。”
杨凌刚忍不住哈哈大笑。r1058
回去过年之前,李虎还和杨揣一起去看回那个认识的老玉匠。虽然在保郡有了铺面,打算把杨揣也放这儿,李虎仍优先送他到老玉匠这儿学工,老玉匠一口答应下来,这个事儿就给定了。
从老玉匠家出来,李虎要重新考虑派谁与胡小欢搭伙。
他看杨揣不太高兴,知道和胡小欢一起在这里管铺面风光,去学做工,那便低了好几等,便好言与他协商,倒是杨凌刚也支持他先来学工,笑着说:“杨揣你个蠢货,石场是咱们自己家开的,你来学工,学成之后是要替李虎拿大梁的,你当去铺面挣点钱是钱?不是从自己家拿钱?你想要多少,哥给你?”
自一见面,杨凌刚就对李虎的满意无以复加,不是李虎一见面给他送顶高帽子,也不是李虎突然冒出来个叔叔,手里有钱,更不是李虎刚刚与何等人物结拜了兄弟,拿了个大店面,就是说不出来的一种信任和欣赏。十四岁,个头快跟自己差不多高,肩上,胳膊上,胸上都是棱肉,说是天生神力,毫不为过,而相貌中,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峻奇,连两条眉毛都揣着一团英青。
之前和家里通过书信。
他娘让在信里写上李虎的一些情况,他多少知道一些,但没想到会如此伟俊,文武双全,能文到听他说话无所不知,武到自己和他过手,也不一定能不能赢。他不是那种犯猜疑的人,没有过多去盘问,看着好,就已经当家人了,只在避开李虎的时候,他会和杨燕燕一样,张口就去询问:“听说过有文曲星下凡,倒没听过啥星能文又能武。他娘咋生的呢?”为此,他还把一些海图拿出来让李虎看,想知道李虎能不能看得懂。
李虎一看就惊呆了。
原来杨凌刚用的海图竟全是东夏谱的。
李虎也试着问杨凌刚:“哥。沧郡那边出海,都在用这些海图吗?”杨凌刚一扬手,哈哈笑道:“你想啥来。你哥的大名是怎么来的?那就是靠捣鼓这些玩意儿,那海上都是一群穷哈哈谋生,他们能知道用海图?他们连罗盘都不一定有,走海全靠老水手带。你哥是啥人?去过东夏人的地界,问过他们的船坞,你知道咱的船和他们的船都不一样不?回头带你去沧郡了,你就知道了,咱们的船,那是新船,在东夏秦皇岛做下来的,船身全用的北方密林的铁骨木,龙骨硬,船舷硬,遇到海盗一冲一撞,就把他撞得顶不住,他们还用福船,跑也跑不过咱,舵站用的舵盘,帆,咱用的是千浪叶,想咋调咋调……哥喜欢海,无边无际,没有官府恶霸,全靠自己的本事说话,有钱就砸进去,有钱就砸进去,咱和那些就是去混口饭吃的能一样?”
杨揣忍不住问:“那俺哥呢?”
杨凌刚冷笑说:“他就是个抠门的主,海,海跑的不咋样,钱?钱不舍得花,你知道我为啥回来晚了?海上有浮冰了,我还不赶紧回家,还不是他闹得,今年跟着他的伙计,除了咱这边的,就都没分上钱,他就扔了别人跑回家了,我回来,人家都在船港跟港主闹,要卖他的船分钱。我就把钱给他垫了,然后在那等到几笔钱拿到手,过完数,算完钱,一个个发清,我才回来。”
看杨揣不服,他说:“他船上的罗盘和舵盘是我给他整出来的,连舵手都是我的伙计,你回去问问凌自,这些他服不服?跑东夏才多远,你问他敢跑不,都是北船来了,他往南走,过了大名府,到了连子港就回来,再拉北货往南运,天天说,你看东夏人给能的,东夏的船在沧郡上点水和吃的,还敢往南跑。他不琢磨,就是坐等吃的,我敢说,东夏人能跑的海途,我也能跑。东夏人不敢跑的地方,我也敢跑,只是没那个财力罢了。”
杨燕燕最欢喜。
李虎听得出神,一些同村的男女,东夏箭上的少年男女也听得出神……
接着,杨凌刚忧愁地说:“按说今年人是挣上钱了,明年呀,就难说。”
李虎问:“这是为什么?榷场一一重开吗?”
杨凌刚叹气说:“不仅因为榷场,东夏的船坞要卖高显,怕以后高显要称霸海上。高显人是海上的匪,不好好贸易,他们能贸易的东西少,而且粗陋不堪,就不会在沧郡下北货,无非拉到南方更远,皮革少的地方交换,比就近交换划算,所以呀,明年海运怕就不行了……我有些东夏那边的好友,不说我也不知道。”
一个箭上的少年问:“哥。为啥我们东夏的船坞码头要卖给高显?”
李虎说:“之前我们给高显一条商路,但那边还能依托我们自己,也能顺湟水抵达湟西,北平原丢了之后,海边的码头船坞就孤悬在外,只能卖给高显和靖康,与其给靖康,自然不如卖给高显。”
杨凌刚笑道:“幸好家里开了石场,不然的话,明天生意一差,能差到什么地步不好说。我带着钱回来,原本是打算买地的。李虎你既然开了石场,不如都给你。”
李虎回绝说:“我不缺钱,还是要买一些地吧,总感觉官府上的钱有问题,只有咱有很多地,能吃上粮食才好。”
杨凌刚点了点头。
李虎突然兴奋地说:“我一直在读种地的书,咱不缺工匠,为何不改变耕作方式,置办牲口,打排犁,育种子,按东夏的办法来提高产量呢。”
他太兴奋了,搂不住,就说:“我爹他说放牧和种地,才是国家的根本,没吃的,人都吃不饱,一切皆休。我就学过种地,选种,就是没怎么种过,我回来,就是想买十来亩地,亲自种种。”
海塞尔忍不住问他:“你家在东夏没有地吗?”
李虎说:“有。我不常去,都是我爹他在种,学堂有假,才下一回两回地,都在和弟弟妹妹们玩,邻居大的弟弟、妹妹呀,燕燕。”
杨燕燕嘴巴已经张开了,又连忙闭上,没去质疑他。
海赛尔却又质疑他,说:“学堂春忙秋收是要去县旗、乡旗帮工的,全都要下田,请假都不许,你咋从不去?”她炫耀说:“我每年学费都能挣到,还能买新鞋。”
李虎这才知道自己多嘴忘形。他也知道自己为什么多嘴忘形,无非想影响杨凌刚的决定,想试试种地,他阿爸在自家的农场种过地,亲手栽育过紫色的米,拿出去给大臣吃,谁都没吃过,谁都没见过,他上学时也跟着混过育种,温室养过黄瓜,还开过种子铺,人不学不擅长,自然不想着,人真学过,现在也还在精研读种地的书,没个试验的地方怎么能不憋屈,所以提这个种地,就搂不住?
往往这些时候,是他真像一个十四岁少年的时候。
大家鄙夷他,就是因为突然觉得他是同龄人而已,谁也不会去追究为啥他不去帮农。
既然李虎说不缺钱,杨凌刚便同意买地。
他们在保郡的开小不小,还是要尽快上路回家。
都走了,后面刘昌派人赶了上来,用车拉送了几十匹锦缎,百匹棉布,以及几十盒大大小小的糕点。
这些远远不值李虎送他的裘衣,来人歉意地说:“我们公子实在不知道回送小郎君些什么好,一听您上路了,干脆胡乱凑了一气,他让我把话带到,务必请小郎君不要觉得寒酸,务必收下……年后,他再登门看望长辈,也想让公子来家里,毕竟是结义的兄弟,要是不相互走动,那便不作数不是?”
李虎应了下来。
他知道刘昌年龄大,虽然纨绔,爱花钱,却是个人精。
刘昌没有别的东西送吗?
为何送车这些不值钱的东西,还说寒酸,那是这样一来,自己就不能不收。
杨凌刚连忙回谢。
李虎倒是怕结拜作数,想起那个石敬孙,跟什么东西梗在心里,梗在胃里一样,到时候又得违心去见面。
回到白河,置办年货,赶集得多,有些年长的都认识杨凌刚,上来就说话,但是看他们和东夏人走在一起,去赶保郡大集,眼神不免怪异。
这也不怪他们。
一起赶远集,往往是一个村的,或者是勾连的亲族。这杨家村和东夏箭上的人一起赶集,那就显得关系太好了。东夏人来了之后,虽然和地方上关系融洽,但在其它地方,却都没好到什么程度,甚至东夏人邀请,各个村也还是拒绝的多……因为没多来往过,不熟悉,有戒心嘛。
杨凌刚对东夏人也不抱什么偏见,他常年走船向北,接触得多了,而且觉得东夏人能,凡事不一样,都有一种推崇在里头,哪怕人家提醒,却也淡淡一笑。
往家里再近一些,人家打招呼,就又变了,喊着:“阿呆爷,知道不知道?你们家开石场啦?”
除了石场上工的,见过李虎的人还是少,李虎在里头,他们也不认识,却还在告诉杨凌刚这些事情。
还有人说:“你妹子找的女婿不赖,那李虎,来多久,四邻八乡就都知道他。”
杨凌刚时不时看向李虎和燕燕,眉开眼笑。
燕燕红着脸,藏着脑袋。
李虎也觉得怪尴尬。
回到石场,石场还没有停工给假,众人把人接回去,让杨凌刚歇歇,跟燕燕她娘,她嫂说会话儿,赶着晌午要做饭,就督促他跟李虎一起去石场看看。
李虎也想知道自己去了保郡,石场会不会放羊,正好又有不少棉布,准备过年发下去,或者找些裁缝,给石工们做新衣裳。
一走近,石场的喊声就都觉得比平时一致。
谷外老栗子树上贴着“立信”的告示,李虎觉得李鸳鸯也是,贴这个谁认识,不过见杨凌刚一脸兴趣,一起走近了看看。
告示很简单,写道:“晨若无人误工,中午必吃肉。”
杨凌刚忍不住哈哈大笑。r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