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小小的山贼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京城发生的事情,方仲永并不知道。就算是知道了,恐怕也只会回一声“哦”。因为对他来说,当务之急是利用不多的学习时间砥砺学问。毕竟若是开考,剩下的时间就要花费在路上和考场里了。要是今年不能中举,也就赶不上明年(景祐元年)的甲戌科的礼部试了,那说不得又得等到四年后参加宝元元年(1038年)了。
而时间这种东西就像夫妻间的感情,在不知不觉间就变淡了,消失了。眨眼间,就到了四月初五,方仲永就得出发去抚州参加州试了。
虽然到抚州按直线距离不到二百里,但古代哪来的高速、国道供你走直线,只能是走到抚河边坐船向西北,至临川县(抚州附郭地)。想要赶在四月二十州试前到达,四月初五出发已经算不上时间充裕了。方仲永原本想与几个同窗同行,竟是被他们以各种理由婉拒了。
难道这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方仲永也不矫情,前世自己上学的时候不也没人送吗?也没见自己被人拐卖了去?辞别了二位先生,收拾好行囊,就要自己上路,却是被县丞叔父拦住了。县丞叔父说,此去路远,若无人照料,甚是不便。他忝为叔父自不能看仲永一个人出远门,特借与仲永贤侄马车一辆(含司机一名)、忠厚老仆一名,待与攀龙在抚州会面后再归还云云。
腹黑地想,同学们的嫌弃八成是县丞大人的手笔。此君深得“雪中送炭”的真意啊!但此举虽显卑鄙,于方仲永却是极有利的。方仲永不认识路,自己边走边问路实在是不方便,万一走岔了道而耽误了考试就太不值得了。且当今虽是太平盛世,但谁敢保证没有个流民盗匪之类的“英雄豪杰”出没呢?
方仲永衷心地感谢了县丞叔父的安排,便坐上马车出发了。一番闲聊,知道那老仆是县丞家的家生子,伺候过老太爷的,名唤张忠,自言对山川地理、人情世故甚是通晓。车夫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只说自己叫李三,一副酷酷的样子。
一路上,翻过了几座山,又越过了几条河,妖魔鬼怪倒是没见着。也算是一路顺风。
到了大仙岭附近,按方仲永的原意是要折向西北到浒湾古镇的,忠叔倒是有了分歧。与那忠叔说起自己的行程打算,忠叔笑了:“想必公子没有去过临川吧?我们无需到那浒湾换乘舟船,那是商贾运送货物走的路。公子只需经大仙岭到疏山寺,自有渡口将我等摆渡过河。过了河,便是通衢大道直抵临川了。”方仲永急忙表示感谢,这“通晓山川地理”可比“通晓风水”管用多了。若是自己着急忙慌地到了抚州,考试状态必然会受到影响。张叔父可是帮了大忙了(看人家有用,就改叫叔父了,我们一起鄙视他!)。只是那车夫李三泼了一小杯的冷水:“那大仙岭可不好走啊!”“有什么不好走的?即便有个把毛贼,以你的身手还对付不了?”忠叔浑不在意的模样。方仲永倒是暗暗惊奇,这位是司机兼保镖呀,可惜不是女的。
事实证明老司机的话还是要听的,大仙岭确实不好走。
不高的小山竟是怪石嶙峋,林木幽深,难怪红军反围剿的时候在此地打过围歼战。方仲永可不想被一帮子“好汉”给围歼了,催促李三快些穿过山谷。
正行走间,忽见从路边树林里跳出一个少年。那少年手持一根削尖了的木棒,背着一张竹弓。两旁林木抖动,竟似埋伏了许多人手一般。那少年正欲张口说话,方仲永两世为人头一次见“绿林好汉”,顽皮之心大作:“你可是要说,?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胆敢说不字,管杀不管埋。”那少年强盗竟是有些脸红:“休得胡言。谁说要害你们的性命了,留下些钱财、干粮就行了。如若不然,我这一帮兄弟定要你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说罢,两旁的树也配合着摇晃了起来。只是这小强盗的专业素养不够,连术语都说错了。那老仆张忠也看出名堂来了,他笑眯眯地说:“你叫啊!你叫啊!你就是叫破喉咙只怕也没人理你。”呃,太邪恶了!
那李三竟是已趁说话之际,绕到了少年身后,猛地抽出刀来,手起刀落。方仲永大喊“刀下留人”已是晚了,眼见那刀砍在了少年的脖子上。那少年惨叫一声,倒了下去。方仲永不禁气急:“顽童而已,何必伤他?”李三一笑道:“公子莫急!在下只是用刀背砸晕了他而已,还活着呢!”
正要夸奖那李三几句,旁边的树林里传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号“我苦命的儿啊!”。一个面容枯槁的老妇连滚带爬的奔到那少年的身边。一边痛哭,一边怒斥几人:“我儿本质良善,逼于无奈才出此下策。也不曾有恶语相向,你等为何竟如此心狠手辣,害了我那孩儿?”方仲永觉得这位女士的是非观有严重的问题,什么叫“不曾恶语相向”,您儿子是要抢劫啊!难道我们几个应该乖乖地把钱粮全交出来,然后再说一声“您辛苦了”?还有王法吗?尽管这位老妇人在情急之下竟能说得如此有条理,恐怕也不是普通人家出身,方仲永也不打算屈从她的歪理。方仲永道:“你们行此强盗行径,却还说我等心狠,实在可笑。当今圣天子治下,皆老有所养,幼有所依。为何不想办法找一谋生的门路,难不成还有人不让你们活?再说,令郎并无大碍。你看,他已经醒了。”却是那少年已经醒来了,只是脖子上的淤痕怕是一时半会消退不了。
少年道:“母亲,您怎么出来了?这些人不是好人,莫要让他们加害于你!妹妹呢?”那老妇又大叫一声跑进树林。不多时,竟抱了个约莫四五岁、粉妆玉砌的小女孩出来了。老妇见少年仍对几人怒目而视,遂骂道:“傻儿子!若是这位公子不是好人,你早已人头落地了。切莫如此不知好歹!”老妇屈身行了一礼:“老妇孟氏,见过公子。”
孟氏?莫非是蜀国后裔?方仲永的八卦之火熊熊燃烧起来:“可是益州孟氏一族?”孟氏说道:“我与那孟昶毫无瓜葛,公子切莫乱猜。”
据其所言,他们原籍河南。因躲避南北朝时的战乱,举家迁徙到了洪州。后家道中落,其夫又与族人不合,便到了金溪谋生。丈夫前段时间亡故,孤儿寡母衣食无着,才冲撞了几人。
对于这些话,方仲永觉得除了姓氏是真的(古人是绝不会轻易改姓的),别的全是鬼话。在两旁的树林里故布疑阵,再加上那一副受过良好教育的模样,定是蜀国余孽。当然了,蜀国已经灭亡近七十年了,就算是孟昶的直系后裔也无所谓了。除了皇家密谍,恐怕不会有人对他们有任何的兴趣了,至于东躲西藏的把自己逼上绝路吗?
要知道“桃花源”的生活绝不是那么好过的。就算你能解决吃饭穿衣的问题,可盐呢?药呢?怎么繁衍后代呢?最终的结局一定是不太美妙的。就像这位,自称是三十七,可怎么看都像七十三。面容枯槁,除了严重的营养不良还能是什么原因?
可怎么安排他们呢?别看那妇人看似说话颠三倒四,实则主意正着呢,不合她意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任其自生自灭,又不符合方仲永做人的习惯。他仔细想了一下问道:“不知孟夫人今后作何打算?”孟氏:“能有什么打算?老身已病入膏肓,只可怜我这一对儿女……”说着就以袖掩面,嘤嘤地哭了起来。
方仲永到底还是年轻,见不得别人为难,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这大仙岭不是久居之地呀。本县县丞大人乃是我世叔,我可为你们手书一封,请他为你们把户籍添上。白马山上还有些茅屋,也可供你们暂住。我与那白马寺的住持圆觉大师亦有一面之缘,也可修书与他,请他租些田地给你们耕种,维持生计。未知孟夫人意下如何?”
那李三扯了一下方仲永的衣袖道:“公子,请这边说话。”离得稍远一些后,李三肃容道:“公子高义,在下佩服。可这母子三人来历诡异,切不可引火烧身呐。”方仲永满不在乎地说:“能有什么诡异?最多就是蜀国孟昶后裔罢了。且那妇人久病之身,若不细心调养一两年便要一命呜呼了,难道眼睁睁地看着两个小孩儿流落荒野?我自会请县丞大人暗中留意,不会有事儿的。三哥但请放心。”
孟氏见二人说完话回转,就对那少年说:“锐儿,你带妹妹去采些蘑菇回来,为娘有些饿了。”少年孟锐就带着采蘑菇的小姑娘去采蘑菇去了。孟氏深深一礼道:“妇道人家的些许心计,让公子见笑了。公子大概已知我的来历了吧?”方仲永点点头,并不言语。那妇人继续说道:“公子怕是想差了。先祖只是那孟昶手下大将,因战功赐姓,并非那蜀国皇室。只因屡败那宋廷领兵大将王全斌,孟昶投降之时惧怕王全斌的报复,因而携全族出逃。后被屡屡追杀,只余我公公一脉。山中缺衣少食,前些年公婆相继去世。先夫外出打猎时,亦被野兽所伤而丧命。只余我母子三人在此,苦挨度日。
老妇本想在山中度过一生,未曾想身患重病,自知命不久矣。先夫在世时,对我那孩儿也只是说祖籍河南,老妇也是守口如瓶。还望公子能代为隐瞒一二。至于公子安排,老妇以为甚是妥当。公子恩德,来世结草衔环定当报答。”
方仲永当即写信,言明事由,赠与孟氏铜钱两贯,以作安家之用。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方仲永对那孟氏言道:“你虽为妇人,但颇有心计。你的言语,也多不尽不实之处。”他摆摆手,阻止了孟氏的解释:“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让你的孩子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也会安排人暗中留意。你若是有何不轨之心,定让你母子三人生死两难。望你好自为之。”
京城发生的事情,方仲永并不知道。就算是知道了,恐怕也只会回一声“哦”。因为对他来说,当务之急是利用不多的学习时间砥砺学问。毕竟若是开考,剩下的时间就要花费在路上和考场里了。要是今年不能中举,也就赶不上明年(景祐元年)的甲戌科的礼部试了,那说不得又得等到四年后参加宝元元年(1038年)了。
而时间这种东西就像夫妻间的感情,在不知不觉间就变淡了,消失了。眨眼间,就到了四月初五,方仲永就得出发去抚州参加州试了。
虽然到抚州按直线距离不到二百里,但古代哪来的高速、国道供你走直线,只能是走到抚河边坐船向西北,至临川县(抚州附郭地)。想要赶在四月二十州试前到达,四月初五出发已经算不上时间充裕了。方仲永原本想与几个同窗同行,竟是被他们以各种理由婉拒了。
难道这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方仲永也不矫情,前世自己上学的时候不也没人送吗?也没见自己被人拐卖了去?辞别了二位先生,收拾好行囊,就要自己上路,却是被县丞叔父拦住了。县丞叔父说,此去路远,若无人照料,甚是不便。他忝为叔父自不能看仲永一个人出远门,特借与仲永贤侄马车一辆(含司机一名)、忠厚老仆一名,待与攀龙在抚州会面后再归还云云。
腹黑地想,同学们的嫌弃八成是县丞大人的手笔。此君深得“雪中送炭”的真意啊!但此举虽显卑鄙,于方仲永却是极有利的。方仲永不认识路,自己边走边问路实在是不方便,万一走岔了道而耽误了考试就太不值得了。且当今虽是太平盛世,但谁敢保证没有个流民盗匪之类的“英雄豪杰”出没呢?
方仲永衷心地感谢了县丞叔父的安排,便坐上马车出发了。一番闲聊,知道那老仆是县丞家的家生子,伺候过老太爷的,名唤张忠,自言对山川地理、人情世故甚是通晓。车夫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只说自己叫李三,一副酷酷的样子。
一路上,翻过了几座山,又越过了几条河,妖魔鬼怪倒是没见着。也算是一路顺风。
到了大仙岭附近,按方仲永的原意是要折向西北到浒湾古镇的,忠叔倒是有了分歧。与那忠叔说起自己的行程打算,忠叔笑了:“想必公子没有去过临川吧?我们无需到那浒湾换乘舟船,那是商贾运送货物走的路。公子只需经大仙岭到疏山寺,自有渡口将我等摆渡过河。过了河,便是通衢大道直抵临川了。”方仲永急忙表示感谢,这“通晓山川地理”可比“通晓风水”管用多了。若是自己着急忙慌地到了抚州,考试状态必然会受到影响。张叔父可是帮了大忙了(看人家有用,就改叫叔父了,我们一起鄙视他!)。只是那车夫李三泼了一小杯的冷水:“那大仙岭可不好走啊!”“有什么不好走的?即便有个把毛贼,以你的身手还对付不了?”忠叔浑不在意的模样。方仲永倒是暗暗惊奇,这位是司机兼保镖呀,可惜不是女的。
事实证明老司机的话还是要听的,大仙岭确实不好走。
不高的小山竟是怪石嶙峋,林木幽深,难怪红军反围剿的时候在此地打过围歼战。方仲永可不想被一帮子“好汉”给围歼了,催促李三快些穿过山谷。
正行走间,忽见从路边树林里跳出一个少年。那少年手持一根削尖了的木棒,背着一张竹弓。两旁林木抖动,竟似埋伏了许多人手一般。那少年正欲张口说话,方仲永两世为人头一次见“绿林好汉”,顽皮之心大作:“你可是要说,?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胆敢说不字,管杀不管埋。”那少年强盗竟是有些脸红:“休得胡言。谁说要害你们的性命了,留下些钱财、干粮就行了。如若不然,我这一帮兄弟定要你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说罢,两旁的树也配合着摇晃了起来。只是这小强盗的专业素养不够,连术语都说错了。那老仆张忠也看出名堂来了,他笑眯眯地说:“你叫啊!你叫啊!你就是叫破喉咙只怕也没人理你。”呃,太邪恶了!
那李三竟是已趁说话之际,绕到了少年身后,猛地抽出刀来,手起刀落。方仲永大喊“刀下留人”已是晚了,眼见那刀砍在了少年的脖子上。那少年惨叫一声,倒了下去。方仲永不禁气急:“顽童而已,何必伤他?”李三一笑道:“公子莫急!在下只是用刀背砸晕了他而已,还活着呢!”
正要夸奖那李三几句,旁边的树林里传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号“我苦命的儿啊!”。一个面容枯槁的老妇连滚带爬的奔到那少年的身边。一边痛哭,一边怒斥几人:“我儿本质良善,逼于无奈才出此下策。也不曾有恶语相向,你等为何竟如此心狠手辣,害了我那孩儿?”方仲永觉得这位女士的是非观有严重的问题,什么叫“不曾恶语相向”,您儿子是要抢劫啊!难道我们几个应该乖乖地把钱粮全交出来,然后再说一声“您辛苦了”?还有王法吗?尽管这位老妇人在情急之下竟能说得如此有条理,恐怕也不是普通人家出身,方仲永也不打算屈从她的歪理。方仲永道:“你们行此强盗行径,却还说我等心狠,实在可笑。当今圣天子治下,皆老有所养,幼有所依。为何不想办法找一谋生的门路,难不成还有人不让你们活?再说,令郎并无大碍。你看,他已经醒了。”却是那少年已经醒来了,只是脖子上的淤痕怕是一时半会消退不了。
少年道:“母亲,您怎么出来了?这些人不是好人,莫要让他们加害于你!妹妹呢?”那老妇又大叫一声跑进树林。不多时,竟抱了个约莫四五岁、粉妆玉砌的小女孩出来了。老妇见少年仍对几人怒目而视,遂骂道:“傻儿子!若是这位公子不是好人,你早已人头落地了。切莫如此不知好歹!”老妇屈身行了一礼:“老妇孟氏,见过公子。”
孟氏?莫非是蜀国后裔?方仲永的八卦之火熊熊燃烧起来:“可是益州孟氏一族?”孟氏说道:“我与那孟昶毫无瓜葛,公子切莫乱猜。”
据其所言,他们原籍河南。因躲避南北朝时的战乱,举家迁徙到了洪州。后家道中落,其夫又与族人不合,便到了金溪谋生。丈夫前段时间亡故,孤儿寡母衣食无着,才冲撞了几人。
对于这些话,方仲永觉得除了姓氏是真的(古人是绝不会轻易改姓的),别的全是鬼话。在两旁的树林里故布疑阵,再加上那一副受过良好教育的模样,定是蜀国余孽。当然了,蜀国已经灭亡近七十年了,就算是孟昶的直系后裔也无所谓了。除了皇家密谍,恐怕不会有人对他们有任何的兴趣了,至于东躲西藏的把自己逼上绝路吗?
要知道“桃花源”的生活绝不是那么好过的。就算你能解决吃饭穿衣的问题,可盐呢?药呢?怎么繁衍后代呢?最终的结局一定是不太美妙的。就像这位,自称是三十七,可怎么看都像七十三。面容枯槁,除了严重的营养不良还能是什么原因?
可怎么安排他们呢?别看那妇人看似说话颠三倒四,实则主意正着呢,不合她意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任其自生自灭,又不符合方仲永做人的习惯。他仔细想了一下问道:“不知孟夫人今后作何打算?”孟氏:“能有什么打算?老身已病入膏肓,只可怜我这一对儿女……”说着就以袖掩面,嘤嘤地哭了起来。
方仲永到底还是年轻,见不得别人为难,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这大仙岭不是久居之地呀。本县县丞大人乃是我世叔,我可为你们手书一封,请他为你们把户籍添上。白马山上还有些茅屋,也可供你们暂住。我与那白马寺的住持圆觉大师亦有一面之缘,也可修书与他,请他租些田地给你们耕种,维持生计。未知孟夫人意下如何?”
那李三扯了一下方仲永的衣袖道:“公子,请这边说话。”离得稍远一些后,李三肃容道:“公子高义,在下佩服。可这母子三人来历诡异,切不可引火烧身呐。”方仲永满不在乎地说:“能有什么诡异?最多就是蜀国孟昶后裔罢了。且那妇人久病之身,若不细心调养一两年便要一命呜呼了,难道眼睁睁地看着两个小孩儿流落荒野?我自会请县丞大人暗中留意,不会有事儿的。三哥但请放心。”
孟氏见二人说完话回转,就对那少年说:“锐儿,你带妹妹去采些蘑菇回来,为娘有些饿了。”少年孟锐就带着采蘑菇的小姑娘去采蘑菇去了。孟氏深深一礼道:“妇道人家的些许心计,让公子见笑了。公子大概已知我的来历了吧?”方仲永点点头,并不言语。那妇人继续说道:“公子怕是想差了。先祖只是那孟昶手下大将,因战功赐姓,并非那蜀国皇室。只因屡败那宋廷领兵大将王全斌,孟昶投降之时惧怕王全斌的报复,因而携全族出逃。后被屡屡追杀,只余我公公一脉。山中缺衣少食,前些年公婆相继去世。先夫外出打猎时,亦被野兽所伤而丧命。只余我母子三人在此,苦挨度日。
老妇本想在山中度过一生,未曾想身患重病,自知命不久矣。先夫在世时,对我那孩儿也只是说祖籍河南,老妇也是守口如瓶。还望公子能代为隐瞒一二。至于公子安排,老妇以为甚是妥当。公子恩德,来世结草衔环定当报答。”
方仲永当即写信,言明事由,赠与孟氏铜钱两贯,以作安家之用。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方仲永对那孟氏言道:“你虽为妇人,但颇有心计。你的言语,也多不尽不实之处。”他摆摆手,阻止了孟氏的解释:“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让你的孩子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也会安排人暗中留意。你若是有何不轨之心,定让你母子三人生死两难。望你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