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好字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知县大人那里是要去的,毕竟是父母官。
县丞张叔父那里也是要去的,若无他提供的车马和忠叔等人(李三旁白:我怎么就成了“等人”了?),此次州试是不可能这么顺利的,也无缘结识曾氏兄弟。
刘先生就不用说了。若非刘先生,方仲永仅靠抄些诗词,早晚是要露馅的,最终一定是免不了“泯然众人矣”的下场。
至于吴先生,哼哼,方仲永一定要好好地“感谢”他一番。否则,怎么对得起他的“大嘴”?
去拜见知县大人的时候,是要准备名帖的。现在方仲永也算是有身份的人了,尽管还没有功名在身,但十拿九稳的事儿谁会较真呢。所以,要写名帖,还可以在名帖末尾具名“晚生某某”了。
同样是不热不冷的神情,同样是不咸不淡的谈话。方仲永甚至怀疑,知县大人是不是更年期到了。其实是方仲永想多了,人家卢知县好歹也是进士出身——虽然是同进士,用得着对你个准秀才热情吗?
县丞大人张世叔就热情多了,甚至热情地让方仲永都感觉不好意思。张世叔亲热地说:“仲永这次考了个州试案首,实在是为我金溪人增光了。不,大大滴增光了。”
方仲永保持了一贯的谦虚:“侥幸而已,侥幸而已。算不得什么!”
县丞大人道:“毋乃谦虚过度!你的才学,叔父还是清楚的。对了,张忠和李三可还好用?若是不听话,说与我知,定要打断他们的狗腿。”
方仲永忙道:“一路承蒙两位贵仆照应,不然小侄的抚州之行定然不能如此顺利。这一切全仗叔父慷慨相助,来日必有回报!”
县丞大人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很是开心:“哈哈,些许小事,不值一提!若是攀龙在此,定要与你畅饮一番才是?只可惜,洪州的生意有些问题,他去处理了,李斌、王琦也跟着一起去了。若非如此,本当你们兄弟一起去洪州考试才是。既然那二人还算得用,就还让他们送你去洪州吧!”
方仲永闻言连声道谢,但也觉得有些扫兴。本想着能和张攀龙一块儿去洪州呢,不想那家伙转型成为飞来飞去的“飞人”了。算了,还是去吴先生家好好“感谢”一下他的“大恩大德”吧!
吴先生仍是一如既往地洒脱,见到方仲永一点儿都没有做贼心虚的自觉,只是很开心地说:“我吴仁礼的弟子也能考州试案首了!想必我那心高气傲的外甥很不高兴吧,可是我很高兴哟!”再配合着仰天大笑三声,妥妥的一副欠揍的模样。
方仲永很幽怨地看着做傲视群雄状的先生,委屈地说:“先生,您究竟给王大人写了什么信?以致那王家小姐对我颇有怨气。”
“也没什么。只是夸了你几句,请他尽可能地多照顾你一下。”
对于吴先生说的话,方仲永是连标点符号都不信。王大人何止是照顾了一下,照顾得简直是无微不至,不仅把自己儿子的案首送出去了,甚至还有送妹子的打算啊!我还是个孩子啊!您这样过早地腐蚀祖国的花朵合适吗?
“怎么不合适了?老夫十四岁时,家中就有侍妾二人了。你今年快十五了吧?”
“虚岁十五。”
“那就是了。我那外甥女你也见到了吧,漂亮不?温柔不?知书达理不?且安石亦非池中之物,他日在朝中互为臂助也是好事。如此大好良缘,你竟然推三阻四,简直是不知所谓!”吴先生生气了。
那王凌薇漂亮吗?漂亮。知书达理吗?应该也没问题。温柔吗?这个还得再观察。但是那王安石何止不是池中之物,那简直就是“斗战胜佛”啊!咱这小胳膊小腿的,能和他互为臂助?虽然自己上辈子也得过几次大红花(幼儿园时期),这辈子也想着做一番事业,但与王荆公(王安石元丰二年封荆国公)的辉煌战绩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最让人讨厌的就是,王安石对敌人狠,对自己和自己的亲戚也狠(不包括儿子王雱pa
g)。对自己狠主要表现在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衣服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王安石的这些恶习众所周知。对亲戚狠的事史书记载不多,反而有几首诗词证明他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方仲永想说的是,您一介宰相,年薪五百万朝上的大金领(合法收入),每天粗茶淡饭的忽悠谁呢?腹黑一点说,这就是《人民的名义》里面的“赵德汉”啊!
但是咱也不能那人家还没有做的事情当理由,那不显得咱太虚伪了吗?得找个看起来比较靠谱的理由。
方仲永想了一会儿,找到了理由(借口):“先生可知,我大宋为何婴儿多夭折,亦多有产妇难产,甚至母子俱亡者?”
这个问题过于专业,吴先生不能回答,也不愿意回答,因为他的姐姐就是在王益的前妻难产而死后才作为续弦嫁给了王益。他冷冷地说道:“为什么?”
方仲永答道:“有三个原因。其一,产妇多为少女,多有十三四岁就嫁人生育的。其骨架未成,精气未满,焉有弱禾能育大黍之理,是以生产时凶险无比。其二,男子婚配时也年龄偏小,虽能行周公之礼,亦如秕谷不能育壮苗也。其三,护理、营养跟不上,就不赘述了。”
吴先生声音更冷:“你从何得知?莫非修习过欢喜佛?”
方仲永道:“神医扁鹊擅带下与儿科,亦多有医术记载。学生偶有涉猎,哪里要修习什么欢喜佛?”
“那据你看来,男女何时婚配为宜?”
“男子二十,女子十八为宜。”
“好吧!老夫暂且相信了,也会好言与王家解释。此事暂且不提,你去见刘必达吧!”
到了刘先生家里,刘先生满面笑容很是高兴地说:“你师母说,今天你必然会来,特意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等着你呢。老夫还与她打赌,你明天才来。不想你腿脚这么勤快,害得老夫输了十文钱。仲永,你可要赔我哟!”
方仲永凑趣道:“学生竟然只值十文,是不是有些太便宜了?”
刘先生大笑:“你呀,越发的油腔滑调了。此次州试,可还顺利?”
方仲永躬身应道:“幸不辱命,弟子侥幸考了个案首回来,没有辱没了师傅的名声。”刘先生摆摆手道:“老夫哪里有什么名声,这都是你勤奋好学得来的,不必过谦。但也不要因此就志得意满,小觑了四方英才。当继续砥砺学问,不可轻慢呀!”
方仲永连声应是,师母打趣道:“泥古不化的刘先生,饭菜已经齐备了,能不能吃完饭再教训你的高徒啊?”二人大笑。
席间,方仲永诚恳地说道:“弟子敢请先生赐表字。”
刘先生道:“你知道表字的意义吗?”
方仲永点点头表示明白。
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弱冠女子及笄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避讳”制度。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长兄,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孙坚的其中四子了: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字季佐。
还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所以人们喜欢用它,如孔伋,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建;苏轼,字子瞻;袁枚,字子才。
这些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孟)仲叔季和子,还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如“策”、“权”、“思”、“长”、“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
既然表字对读书人就相当于第二个名字,在适当的时候,找适当的人,取个适当的表字就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虽没有对身份地位的明确限定,但若是“只识的之乎”就取个表字,难免就会如元曲《端正好·上高监司·滚绣球》中的“号从简是采帛行铺,字敬先是鱼鲊之徒,开张卖饭的呼君宝,磨面登罗底叫德夫”一样落了个贻笑大方。方仲永眼下算是个准秀才,取个表字也不算过分。至于年龄尚不足弱冠(二十岁),天空飘过五个字。
这个适当的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要有足够的才学,否则取的表字不足以彰君子之德,与名字没有联系也是落了下乘。其次是要有合适的身份,请不是师长的人取字有谄媚之嫌。最后是地位(有些人认为是最重要的),最好是名满天下的高士、高官,MAX的当然是皇帝了。这样你就可以打着他们的旗号了,相当于屁股上被烙上了某家标记的驴子。
刘先生婉言拒绝道:“老夫无官无职、声名不显,又没有什么才学。给你取字实非老夫所能为也。”
方仲永固请:“弟子蒙先生恩惠甚多,情同父子。对先生的道德、文章也甚是钦佩。请先生务必赐下表字。”
刘先生对弟子的知情识趣还是很满意的:“如此,老夫就觍颜为之了。”思索了片刻,刘先生言道:“你既名仲永,你的父母自然是盼着你能长久康健。为师也希望你能文运昌隆,就叫‘文远’如何?”
文远?文运长远,且三国张辽和南北朝祖冲之的字都是文远。一文一武,很是符合方仲永对自己的期望。
好字,好字啊!
知县大人那里是要去的,毕竟是父母官。
县丞张叔父那里也是要去的,若无他提供的车马和忠叔等人(李三旁白:我怎么就成了“等人”了?),此次州试是不可能这么顺利的,也无缘结识曾氏兄弟。
刘先生就不用说了。若非刘先生,方仲永仅靠抄些诗词,早晚是要露馅的,最终一定是免不了“泯然众人矣”的下场。
至于吴先生,哼哼,方仲永一定要好好地“感谢”他一番。否则,怎么对得起他的“大嘴”?
去拜见知县大人的时候,是要准备名帖的。现在方仲永也算是有身份的人了,尽管还没有功名在身,但十拿九稳的事儿谁会较真呢。所以,要写名帖,还可以在名帖末尾具名“晚生某某”了。
同样是不热不冷的神情,同样是不咸不淡的谈话。方仲永甚至怀疑,知县大人是不是更年期到了。其实是方仲永想多了,人家卢知县好歹也是进士出身——虽然是同进士,用得着对你个准秀才热情吗?
县丞大人张世叔就热情多了,甚至热情地让方仲永都感觉不好意思。张世叔亲热地说:“仲永这次考了个州试案首,实在是为我金溪人增光了。不,大大滴增光了。”
方仲永保持了一贯的谦虚:“侥幸而已,侥幸而已。算不得什么!”
县丞大人道:“毋乃谦虚过度!你的才学,叔父还是清楚的。对了,张忠和李三可还好用?若是不听话,说与我知,定要打断他们的狗腿。”
方仲永忙道:“一路承蒙两位贵仆照应,不然小侄的抚州之行定然不能如此顺利。这一切全仗叔父慷慨相助,来日必有回报!”
县丞大人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很是开心:“哈哈,些许小事,不值一提!若是攀龙在此,定要与你畅饮一番才是?只可惜,洪州的生意有些问题,他去处理了,李斌、王琦也跟着一起去了。若非如此,本当你们兄弟一起去洪州考试才是。既然那二人还算得用,就还让他们送你去洪州吧!”
方仲永闻言连声道谢,但也觉得有些扫兴。本想着能和张攀龙一块儿去洪州呢,不想那家伙转型成为飞来飞去的“飞人”了。算了,还是去吴先生家好好“感谢”一下他的“大恩大德”吧!
吴先生仍是一如既往地洒脱,见到方仲永一点儿都没有做贼心虚的自觉,只是很开心地说:“我吴仁礼的弟子也能考州试案首了!想必我那心高气傲的外甥很不高兴吧,可是我很高兴哟!”再配合着仰天大笑三声,妥妥的一副欠揍的模样。
方仲永很幽怨地看着做傲视群雄状的先生,委屈地说:“先生,您究竟给王大人写了什么信?以致那王家小姐对我颇有怨气。”
“也没什么。只是夸了你几句,请他尽可能地多照顾你一下。”
对于吴先生说的话,方仲永是连标点符号都不信。王大人何止是照顾了一下,照顾得简直是无微不至,不仅把自己儿子的案首送出去了,甚至还有送妹子的打算啊!我还是个孩子啊!您这样过早地腐蚀祖国的花朵合适吗?
“怎么不合适了?老夫十四岁时,家中就有侍妾二人了。你今年快十五了吧?”
“虚岁十五。”
“那就是了。我那外甥女你也见到了吧,漂亮不?温柔不?知书达理不?且安石亦非池中之物,他日在朝中互为臂助也是好事。如此大好良缘,你竟然推三阻四,简直是不知所谓!”吴先生生气了。
那王凌薇漂亮吗?漂亮。知书达理吗?应该也没问题。温柔吗?这个还得再观察。但是那王安石何止不是池中之物,那简直就是“斗战胜佛”啊!咱这小胳膊小腿的,能和他互为臂助?虽然自己上辈子也得过几次大红花(幼儿园时期),这辈子也想着做一番事业,但与王荆公(王安石元丰二年封荆国公)的辉煌战绩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最让人讨厌的就是,王安石对敌人狠,对自己和自己的亲戚也狠(不包括儿子王雱pa
g)。对自己狠主要表现在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衣服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王安石的这些恶习众所周知。对亲戚狠的事史书记载不多,反而有几首诗词证明他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方仲永想说的是,您一介宰相,年薪五百万朝上的大金领(合法收入),每天粗茶淡饭的忽悠谁呢?腹黑一点说,这就是《人民的名义》里面的“赵德汉”啊!
但是咱也不能那人家还没有做的事情当理由,那不显得咱太虚伪了吗?得找个看起来比较靠谱的理由。
方仲永想了一会儿,找到了理由(借口):“先生可知,我大宋为何婴儿多夭折,亦多有产妇难产,甚至母子俱亡者?”
这个问题过于专业,吴先生不能回答,也不愿意回答,因为他的姐姐就是在王益的前妻难产而死后才作为续弦嫁给了王益。他冷冷地说道:“为什么?”
方仲永答道:“有三个原因。其一,产妇多为少女,多有十三四岁就嫁人生育的。其骨架未成,精气未满,焉有弱禾能育大黍之理,是以生产时凶险无比。其二,男子婚配时也年龄偏小,虽能行周公之礼,亦如秕谷不能育壮苗也。其三,护理、营养跟不上,就不赘述了。”
吴先生声音更冷:“你从何得知?莫非修习过欢喜佛?”
方仲永道:“神医扁鹊擅带下与儿科,亦多有医术记载。学生偶有涉猎,哪里要修习什么欢喜佛?”
“那据你看来,男女何时婚配为宜?”
“男子二十,女子十八为宜。”
“好吧!老夫暂且相信了,也会好言与王家解释。此事暂且不提,你去见刘必达吧!”
到了刘先生家里,刘先生满面笑容很是高兴地说:“你师母说,今天你必然会来,特意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等着你呢。老夫还与她打赌,你明天才来。不想你腿脚这么勤快,害得老夫输了十文钱。仲永,你可要赔我哟!”
方仲永凑趣道:“学生竟然只值十文,是不是有些太便宜了?”
刘先生大笑:“你呀,越发的油腔滑调了。此次州试,可还顺利?”
方仲永躬身应道:“幸不辱命,弟子侥幸考了个案首回来,没有辱没了师傅的名声。”刘先生摆摆手道:“老夫哪里有什么名声,这都是你勤奋好学得来的,不必过谦。但也不要因此就志得意满,小觑了四方英才。当继续砥砺学问,不可轻慢呀!”
方仲永连声应是,师母打趣道:“泥古不化的刘先生,饭菜已经齐备了,能不能吃完饭再教训你的高徒啊?”二人大笑。
席间,方仲永诚恳地说道:“弟子敢请先生赐表字。”
刘先生道:“你知道表字的意义吗?”
方仲永点点头表示明白。
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弱冠女子及笄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避讳”制度。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长兄,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孙坚的其中四子了: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字季佐。
还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所以人们喜欢用它,如孔伋,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建;苏轼,字子瞻;袁枚,字子才。
这些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孟)仲叔季和子,还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如“策”、“权”、“思”、“长”、“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
既然表字对读书人就相当于第二个名字,在适当的时候,找适当的人,取个适当的表字就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虽没有对身份地位的明确限定,但若是“只识的之乎”就取个表字,难免就会如元曲《端正好·上高监司·滚绣球》中的“号从简是采帛行铺,字敬先是鱼鲊之徒,开张卖饭的呼君宝,磨面登罗底叫德夫”一样落了个贻笑大方。方仲永眼下算是个准秀才,取个表字也不算过分。至于年龄尚不足弱冠(二十岁),天空飘过五个字。
这个适当的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要有足够的才学,否则取的表字不足以彰君子之德,与名字没有联系也是落了下乘。其次是要有合适的身份,请不是师长的人取字有谄媚之嫌。最后是地位(有些人认为是最重要的),最好是名满天下的高士、高官,MAX的当然是皇帝了。这样你就可以打着他们的旗号了,相当于屁股上被烙上了某家标记的驴子。
刘先生婉言拒绝道:“老夫无官无职、声名不显,又没有什么才学。给你取字实非老夫所能为也。”
方仲永固请:“弟子蒙先生恩惠甚多,情同父子。对先生的道德、文章也甚是钦佩。请先生务必赐下表字。”
刘先生对弟子的知情识趣还是很满意的:“如此,老夫就觍颜为之了。”思索了片刻,刘先生言道:“你既名仲永,你的父母自然是盼着你能长久康健。为师也希望你能文运昌隆,就叫‘文远’如何?”
文远?文运长远,且三国张辽和南北朝祖冲之的字都是文远。一文一武,很是符合方仲永对自己的期望。
好字,好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