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松枝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女官没有再找谢嘉琅问询灯的事。
一盏灯罢了,宫中的奇巧之物多不胜数。
草木摇落,霜浓露重,夜里再看不见流萤了。
谢嘉琅和大理寺复核地方上报的案卷时,发现由于部分律文界限模糊或者量刑不清,导致好几桩案子的判罚过重或过轻,地方官员对律文的理解不一样,不同地方判罚的标准不一致。
他奏请加以完善。
李恒采纳他的建议,命他和朝中一批精通律法的官员注释大晋律文,对其逐条逐句解释阐述,每一条加上实例,拟定成文,由朝廷颁行,以确保各地官员能正确理解各项律法条文,避免曲解。
他埋头修订整理文疏,不再常侍皇帝左右,也就不用入宫轮值,连进宫的腰牌也交回了。
同僚替他可惜,近臣可当面进谏,参与国是,掌握朝中机密,他为了撰书放弃这样的要职,等修订好律文,皇帝未必还记得他。
一个月后,同僚又改了口风,感慨谢嘉琅运气好,正好躲过了风波,也有人猜测他消息灵通,上疏修法就是为了避开风波。
谢嘉琅去勤政殿回禀注释律文的进度,在宫门口遇到张鸿。
不同于平时的意气风发,张鸿面色沉重,神情焦虑。
据说张家事发,这些天弹劾张家的奏折像雪片一样堆满御案。起初李恒一概压了下来,后来各地都上奏附议,群情激奋,局势渐渐不受控制。
和张鸿政见相对的那帮人等待的时机来了。
朝中风雨欲来,京中气氛诡谲,各方暗暗角力。
在一片刀光剑影中,朝廷仍然按规矩举行冬日大朝会。
典礼上,张鸿出现时,殿中窃窃私语,有人故意大声嘲讽,指桑骂槐,礼部官员战战兢兢,拉开嘟囔的官员,生怕闹起来。
仪式后官员入席,谢嘉琅落座。
角落里,太监卷起帘子,一个穿男袍的女官走了出来,身后跟着几个手托银壶的太监。
是椒房殿的女官。
席间的说话声安静了一会儿,女官常至前殿为皇后传达旨意,颁布赏赐,她代表皇后的好恶。
女官朝谢嘉琅的方向走来。
一道道好奇探究的目光落在谢嘉琅身上。
谢嘉琅看着眼前的一盘糕点,没有抬眸。
女官的袍摆从他眼前拂过,在他席位旁边停了下来。
周围的人恍然大悟,迅速收回视线,望向张鸿,他就坐在谢嘉琅身边,女官是来找他的。
女官含笑和张鸿说了几句家常,示意太监为他倒酒,道是皇后所赐,今天皇后接见百官命妇,也设了酒宴。
张鸿行礼谢恩。
女官领着太监回去。
张鸿还席,脸色缓和了些。
席间的气氛也不像刚才那么僵硬了。
宴散后,谢嘉琅的同僚悄悄道:“皇后要保张鸿,不管这次张家能不能脱罪,张鸿不会出事。”
这两年皇后的地位岌岌可危,朝臣一度以为她会被废,不过现在看来皇上似乎也不想让姚家太得意,皇后这时候出面维护张鸿,众人都认为她应该是为了讨好皇上,以稳固地位。
谢嘉琅听着身边同僚的小声议论,踏出宫门。
“大人留步。”
两个太监在街角拦住谢嘉琅。
他勒马停下,不远处一辆马车朝他驶过来,车帘掀开,公主李蕴笑着探出脸,用一种审视的目光上上下下打量他。
谢嘉琅拨马转了个方向。
李蕴翻了个白眼,示意侍从跟上他,没好气地道:“谢大人放心,这青天白日,人来人往的,我不能吃了你。”
谢嘉琅握着缰绳,没有羞恼,也没有愤怒,只是面无表情,不予理会。高高的眉骨,刻薄寡情的凶相。
他要是恼了,李蕴倒觉得好了,他恼,说明他有反应,只要她持之以恒,总能找到对付他的办法,他越平静,她越觉得无力。
这人怎么就这么固执呢?
不过他要是不这么固执,就不是谢嘉琅了。
李蕴生了会气,想起谢蝉劝她的话,平静下来,笑了笑,道:“谢大人,我挑选驸马都快挑花眼了,以后不会纠缠你……”
谢嘉琅脸上还是没什么表情。
李蕴瞪他一眼,“谢大人,我在皇后面前立过誓,皇后是我阿嫂,她训诫我,叫我别为难谢大人,我最敬重她,既然答应她就不会反悔。”
她潇洒地朝谢嘉琅挥挥手,离开了。
此后,李蕴果然没再纠缠谢嘉琅。
同僚暗暗诧异:“只有皇后娘娘才能劝住公主,听说公主一开始不肯死心,提了不少条件,皇后都答应了,所以公主没有闹下去……皇后竟然会为我们谢大人说话。”
“皇后那是怕公主闹得太过,得罪谢大人,谢大人一怒之下弹劾公主。”
众人都笑了。
说者无心。
谢嘉琅听见,却如警钟鸣响。
皇后对他,有对恩人的感激,还有对臣子的赏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皇后问心无愧。
可他不是。
他尽力克制,没有非分之想,没有做出逾矩之事,然而那盏灯,是他亲手所做。
若不是知道皇后思乡,知道第二天她就因为深夜游园患了风寒……他不会扎那盏灯,不会在一个个静夜里费那么多心思,就着微弱的烛火在纸上绘出那些繁复的图案,让她可以随时随地在温暖的殿中欣赏夏夜的万点流萤。
更不会在女官阿藤向他走过来时,以为张鸿的那杯酒是赐给他的。
渴求抑制不住。
*
历朝历代都有对律文的注释,谢嘉琅他们只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用实例来说明有疑义的地方,进展很快。
不觉就到了年底,万家灯火,四海笙歌。
除夕夜,谢嘉琅仍然在伏案整理文疏。
新年后的大朝会上,长吉暗示他,等修撰好书稿,朝廷必有赏赐,提醒他早做打算,多走动走动,说不定能获得推举。
很快到了灯节,皇帝和宫中妃嫔至崇德楼赏灯,和百姓同乐。
高楼之上,御座彩楼灯火辉煌,台下,观灯的百姓穿着最华丽的新衣,人山人海,整条御街挤得水泄不通。
处处欢声笑语。
帝后一同登上高楼,火树银花,玉壶光转,数万盏灯火的璀璨辉映之下,皇帝穿玄色常服,皇后穿青色礼服,帝后并立,恍如一对璧人。
百姓山呼万岁。
谢嘉琅站在楼下,和身边同僚一起,朝御座上的帝后行臣子礼。
仪式后,帝后回后殿,百姓散开赏灯。
崇德楼外设了灯楼,不当值的年轻官员结伴过去比赛解灯谜。
谢嘉琅留在崇德楼下。
到处都是灼灼耀眼的灯火,嘈杂的人声,直到宫女大叫走水了,众人才惊觉灯楼忽然烧着了。
亲卫立刻驱散人群,请李恒和后妃移驾,各处值守的官员匆匆赶去前殿,禁卫军领着太监救火……忙乱中,谢嘉琅发现谢蝉不在李恒身边。
有太监冲过来禀报说皇后回宫去了。
谢嘉琅观察火势,眉头紧皱。
通往后殿的长廊烧着了,焦黑的木头轰然倒塌,太监不敢过去,正在想办法扑火。
到处浓烟滚滚。
他要一个太监去前面叫人,脱下官袍,提起一桶水浇在身上,抓起炭灰抹一把脸,要在太监的惊呼声中朝着熊熊火光扑过去,越过燃烧的长廊。
衣袍和发丝发出滋滋燃烧的声音,皮肉烤得滚烫,火光将他淹没。
太监分头去找谢蝉了,谢嘉琅不能确定她一定就在后殿,但是现在他没有时间去思考去犹豫。
他冲进后殿,用肩膀撞开燃烧的门,看到被浓烟呛得失去意识的谢蝉。他抱起她,带着她离开火场,燃烧的灯架朝他们压下来,他抬起胳膊,挡住她苍白的脸。
长廊的火还没扑灭,院内人头攒动,有人说看到皇后回了后殿,各处人马找了过来,太监叫的人也赶到了。
看到浓烟里人影晃动,确认后殿有人,众人更加卖力地提水,终于浇灭长廊的火,所有人扑了上来。
谢嘉琅放下谢蝉,悄然离开。
她会得到最好的照顾。
而他,必须趁着混乱离去。
被人发现,必定会招来非议。
场面太混乱,没有人注意到谢嘉琅,他强忍痛苦避开人群,掀开胳膊上烧黑的袖子,他被燃烧的灯架砸伤了。
李恒派人彻查起火的原因,查来查去并无可疑之处,是小太监打盹不小心点着了灯楼的装饰。他惩治了一批官员。
皇后并无大碍,不过还是有些烧伤,李恒命太医细心诊治,下了朝就去椒房殿探望。
官员散朝,聚在宫门前讨论,说帝后这次是真的和好了,应该不会再提废后之事,又说起灯楼的大火,忽然听到噗通一声。
谢嘉琅从马背上摔了下去。
众人目瞪口呆,然后是一阵此起彼伏的窃笑声:一丝不苟的谢嘉琅居然当众出丑了,谁能忍住不笑?
就连因为张家的事整天阴沉着脸的张鸿都笑得直不起身,问谢嘉琅要不要换一匹马。
谢嘉琅没作声。
很快,大家都知道他摔伤胳膊了。
他伤了胳膊,还是坚持修撰律文注释。
灯节后,天气不但没有转暖,还下了几场大雪,压塌了不少房屋,百姓流离失所。这时,又有折子送到京师,解州那边闹了饥荒,请求朝廷赈灾。
李恒大为头疼,问谢嘉琅派谁去解州合适。
谢嘉琅不假思索:“臣愿前往。”
律文注释已经整理得差不多了,他不用时刻盯着,交给其他人补充就可以,而且离开京师后他也可以继续用书信的方式参与其中。
李恒准了。
谢嘉琅去解州,至少也要一两年才能回京师,假如李恒有其他指派,说不定要更久,三年五载都有可能。
消息传出,同僚都来送别。
谢嘉琅处理好手头的公务,回家收拾行囊。
临行前,宫中传来旨意,皇帝召见他。
他入宫觐见,李恒把几封解州的折子交给他,交待了赈灾的事。
长吉送谢嘉琅出去,同他拜别。
大雪纷飞,谢嘉琅踏出勤政殿。
“谢大人。”
漫天雪花,椒房殿女官站在廊下,朝他致意。
谢嘉琅的心跳忽然变慢了。
阿藤走上前,道:“谢大人,皇后娘娘听说大人就要离京了,一时感怀,等在这里,为大人送行。”
太监掀开帘子,宫女撑起伞,一角明艳的裙角从朱红门槛后拂了出来。
谢嘉琅垂眸。
洁白的积雪中,艳丽的裙角越来越近,最后停在阶前,离谢嘉琅五六步远的地方。
雪花扑簌扑簌掉落。
谢嘉琅注视着雪地里的裙裾,拱手道:“天气寒冷,皇后娘娘请回吧。”
太监宫女不由皱眉,觉得他不识抬举。
谢蝉微微一笑:“大人不是拘于俗礼之人,天寒地冻,我也不敢多耽搁大人的行程……”
她眼神示意女官,女官走到道旁的松树前,撇下一截松枝,送到谢嘉琅面前。
谢蝉含笑道:“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我为大人送行,别无所赠,大人品行如松,我便效仿先人,以松枝相赠,大人此去,还望珍重。”
谢嘉琅始终低着头,接过松枝,道:“谢娘娘。”
谢蝉看了他几眼,他立在雪中,身姿挺拔,眉眼低垂,肩头落满了雪。
她朝他笑笑,在宫女的簇拥中离开。
谢嘉琅望着裙裾离去,眼前只剩下一地雪白。
他闭目了片刻,转身。
老仆和随从驾车等在宫外,谢嘉琅走出宫门,坐进车厢里,取出松枝,手指慢慢攥紧。
马车离了京师,在官道上行驶。
城外人烟稀少,渐渐的,道旁越来越荒凉。
走了很久,车厢里传出一声吩咐,随从立刻扯紧缰绳,马车停了下来。
谢嘉琅走下马车。
他们正身处荒郊野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举目四望都看不到村庄市镇,寒云凝结,阴沉地笼罩着大地,千山万岭,白雪皑皑。
谢嘉琅伫立在风中,回望京师的方向,只能看到漂浮涌动的雪云。
他低头凝望掌心的松枝,乱卷的雪花刮过来,附在他的眼睫上。
片刻后,他俯身,将松枝埋入雪中。
注定不见天日的念头,就该深深埋藏,一如他做的灯,一如这截松枝。
皇后毫不知情,而他是清醒的,他明白自己其实已经逾矩了,再这么下去,一旦松懈,可能会引起怀疑,害了她。
谢嘉琅一直记得萧仲平的案子,他亲自审问,亲笔写下的案卷。
现在,他得离开京师。
积雪彻底掩住松枝,再看不到一点绿意。
谢嘉琅起身,登上马车,僵冷的手指翻开一本解州的地方志。
马车朝着远方驶去,渐渐消失在风雪中。
此时,谢嘉琅没有想到,这次离别,竟是永诀。
他再也见不到她了。
作者有话要说:草木摇落。诗。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唐诗。
女官没有再找谢嘉琅问询灯的事。
一盏灯罢了,宫中的奇巧之物多不胜数。
草木摇落,霜浓露重,夜里再看不见流萤了。
谢嘉琅和大理寺复核地方上报的案卷时,发现由于部分律文界限模糊或者量刑不清,导致好几桩案子的判罚过重或过轻,地方官员对律文的理解不一样,不同地方判罚的标准不一致。
他奏请加以完善。
李恒采纳他的建议,命他和朝中一批精通律法的官员注释大晋律文,对其逐条逐句解释阐述,每一条加上实例,拟定成文,由朝廷颁行,以确保各地官员能正确理解各项律法条文,避免曲解。
他埋头修订整理文疏,不再常侍皇帝左右,也就不用入宫轮值,连进宫的腰牌也交回了。
同僚替他可惜,近臣可当面进谏,参与国是,掌握朝中机密,他为了撰书放弃这样的要职,等修订好律文,皇帝未必还记得他。
一个月后,同僚又改了口风,感慨谢嘉琅运气好,正好躲过了风波,也有人猜测他消息灵通,上疏修法就是为了避开风波。
谢嘉琅去勤政殿回禀注释律文的进度,在宫门口遇到张鸿。
不同于平时的意气风发,张鸿面色沉重,神情焦虑。
据说张家事发,这些天弹劾张家的奏折像雪片一样堆满御案。起初李恒一概压了下来,后来各地都上奏附议,群情激奋,局势渐渐不受控制。
和张鸿政见相对的那帮人等待的时机来了。
朝中风雨欲来,京中气氛诡谲,各方暗暗角力。
在一片刀光剑影中,朝廷仍然按规矩举行冬日大朝会。
典礼上,张鸿出现时,殿中窃窃私语,有人故意大声嘲讽,指桑骂槐,礼部官员战战兢兢,拉开嘟囔的官员,生怕闹起来。
仪式后官员入席,谢嘉琅落座。
角落里,太监卷起帘子,一个穿男袍的女官走了出来,身后跟着几个手托银壶的太监。
是椒房殿的女官。
席间的说话声安静了一会儿,女官常至前殿为皇后传达旨意,颁布赏赐,她代表皇后的好恶。
女官朝谢嘉琅的方向走来。
一道道好奇探究的目光落在谢嘉琅身上。
谢嘉琅看着眼前的一盘糕点,没有抬眸。
女官的袍摆从他眼前拂过,在他席位旁边停了下来。
周围的人恍然大悟,迅速收回视线,望向张鸿,他就坐在谢嘉琅身边,女官是来找他的。
女官含笑和张鸿说了几句家常,示意太监为他倒酒,道是皇后所赐,今天皇后接见百官命妇,也设了酒宴。
张鸿行礼谢恩。
女官领着太监回去。
张鸿还席,脸色缓和了些。
席间的气氛也不像刚才那么僵硬了。
宴散后,谢嘉琅的同僚悄悄道:“皇后要保张鸿,不管这次张家能不能脱罪,张鸿不会出事。”
这两年皇后的地位岌岌可危,朝臣一度以为她会被废,不过现在看来皇上似乎也不想让姚家太得意,皇后这时候出面维护张鸿,众人都认为她应该是为了讨好皇上,以稳固地位。
谢嘉琅听着身边同僚的小声议论,踏出宫门。
“大人留步。”
两个太监在街角拦住谢嘉琅。
他勒马停下,不远处一辆马车朝他驶过来,车帘掀开,公主李蕴笑着探出脸,用一种审视的目光上上下下打量他。
谢嘉琅拨马转了个方向。
李蕴翻了个白眼,示意侍从跟上他,没好气地道:“谢大人放心,这青天白日,人来人往的,我不能吃了你。”
谢嘉琅握着缰绳,没有羞恼,也没有愤怒,只是面无表情,不予理会。高高的眉骨,刻薄寡情的凶相。
他要是恼了,李蕴倒觉得好了,他恼,说明他有反应,只要她持之以恒,总能找到对付他的办法,他越平静,她越觉得无力。
这人怎么就这么固执呢?
不过他要是不这么固执,就不是谢嘉琅了。
李蕴生了会气,想起谢蝉劝她的话,平静下来,笑了笑,道:“谢大人,我挑选驸马都快挑花眼了,以后不会纠缠你……”
谢嘉琅脸上还是没什么表情。
李蕴瞪他一眼,“谢大人,我在皇后面前立过誓,皇后是我阿嫂,她训诫我,叫我别为难谢大人,我最敬重她,既然答应她就不会反悔。”
她潇洒地朝谢嘉琅挥挥手,离开了。
此后,李蕴果然没再纠缠谢嘉琅。
同僚暗暗诧异:“只有皇后娘娘才能劝住公主,听说公主一开始不肯死心,提了不少条件,皇后都答应了,所以公主没有闹下去……皇后竟然会为我们谢大人说话。”
“皇后那是怕公主闹得太过,得罪谢大人,谢大人一怒之下弹劾公主。”
众人都笑了。
说者无心。
谢嘉琅听见,却如警钟鸣响。
皇后对他,有对恩人的感激,还有对臣子的赏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皇后问心无愧。
可他不是。
他尽力克制,没有非分之想,没有做出逾矩之事,然而那盏灯,是他亲手所做。
若不是知道皇后思乡,知道第二天她就因为深夜游园患了风寒……他不会扎那盏灯,不会在一个个静夜里费那么多心思,就着微弱的烛火在纸上绘出那些繁复的图案,让她可以随时随地在温暖的殿中欣赏夏夜的万点流萤。
更不会在女官阿藤向他走过来时,以为张鸿的那杯酒是赐给他的。
渴求抑制不住。
*
历朝历代都有对律文的注释,谢嘉琅他们只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用实例来说明有疑义的地方,进展很快。
不觉就到了年底,万家灯火,四海笙歌。
除夕夜,谢嘉琅仍然在伏案整理文疏。
新年后的大朝会上,长吉暗示他,等修撰好书稿,朝廷必有赏赐,提醒他早做打算,多走动走动,说不定能获得推举。
很快到了灯节,皇帝和宫中妃嫔至崇德楼赏灯,和百姓同乐。
高楼之上,御座彩楼灯火辉煌,台下,观灯的百姓穿着最华丽的新衣,人山人海,整条御街挤得水泄不通。
处处欢声笑语。
帝后一同登上高楼,火树银花,玉壶光转,数万盏灯火的璀璨辉映之下,皇帝穿玄色常服,皇后穿青色礼服,帝后并立,恍如一对璧人。
百姓山呼万岁。
谢嘉琅站在楼下,和身边同僚一起,朝御座上的帝后行臣子礼。
仪式后,帝后回后殿,百姓散开赏灯。
崇德楼外设了灯楼,不当值的年轻官员结伴过去比赛解灯谜。
谢嘉琅留在崇德楼下。
到处都是灼灼耀眼的灯火,嘈杂的人声,直到宫女大叫走水了,众人才惊觉灯楼忽然烧着了。
亲卫立刻驱散人群,请李恒和后妃移驾,各处值守的官员匆匆赶去前殿,禁卫军领着太监救火……忙乱中,谢嘉琅发现谢蝉不在李恒身边。
有太监冲过来禀报说皇后回宫去了。
谢嘉琅观察火势,眉头紧皱。
通往后殿的长廊烧着了,焦黑的木头轰然倒塌,太监不敢过去,正在想办法扑火。
到处浓烟滚滚。
他要一个太监去前面叫人,脱下官袍,提起一桶水浇在身上,抓起炭灰抹一把脸,要在太监的惊呼声中朝着熊熊火光扑过去,越过燃烧的长廊。
衣袍和发丝发出滋滋燃烧的声音,皮肉烤得滚烫,火光将他淹没。
太监分头去找谢蝉了,谢嘉琅不能确定她一定就在后殿,但是现在他没有时间去思考去犹豫。
他冲进后殿,用肩膀撞开燃烧的门,看到被浓烟呛得失去意识的谢蝉。他抱起她,带着她离开火场,燃烧的灯架朝他们压下来,他抬起胳膊,挡住她苍白的脸。
长廊的火还没扑灭,院内人头攒动,有人说看到皇后回了后殿,各处人马找了过来,太监叫的人也赶到了。
看到浓烟里人影晃动,确认后殿有人,众人更加卖力地提水,终于浇灭长廊的火,所有人扑了上来。
谢嘉琅放下谢蝉,悄然离开。
她会得到最好的照顾。
而他,必须趁着混乱离去。
被人发现,必定会招来非议。
场面太混乱,没有人注意到谢嘉琅,他强忍痛苦避开人群,掀开胳膊上烧黑的袖子,他被燃烧的灯架砸伤了。
李恒派人彻查起火的原因,查来查去并无可疑之处,是小太监打盹不小心点着了灯楼的装饰。他惩治了一批官员。
皇后并无大碍,不过还是有些烧伤,李恒命太医细心诊治,下了朝就去椒房殿探望。
官员散朝,聚在宫门前讨论,说帝后这次是真的和好了,应该不会再提废后之事,又说起灯楼的大火,忽然听到噗通一声。
谢嘉琅从马背上摔了下去。
众人目瞪口呆,然后是一阵此起彼伏的窃笑声:一丝不苟的谢嘉琅居然当众出丑了,谁能忍住不笑?
就连因为张家的事整天阴沉着脸的张鸿都笑得直不起身,问谢嘉琅要不要换一匹马。
谢嘉琅没作声。
很快,大家都知道他摔伤胳膊了。
他伤了胳膊,还是坚持修撰律文注释。
灯节后,天气不但没有转暖,还下了几场大雪,压塌了不少房屋,百姓流离失所。这时,又有折子送到京师,解州那边闹了饥荒,请求朝廷赈灾。
李恒大为头疼,问谢嘉琅派谁去解州合适。
谢嘉琅不假思索:“臣愿前往。”
律文注释已经整理得差不多了,他不用时刻盯着,交给其他人补充就可以,而且离开京师后他也可以继续用书信的方式参与其中。
李恒准了。
谢嘉琅去解州,至少也要一两年才能回京师,假如李恒有其他指派,说不定要更久,三年五载都有可能。
消息传出,同僚都来送别。
谢嘉琅处理好手头的公务,回家收拾行囊。
临行前,宫中传来旨意,皇帝召见他。
他入宫觐见,李恒把几封解州的折子交给他,交待了赈灾的事。
长吉送谢嘉琅出去,同他拜别。
大雪纷飞,谢嘉琅踏出勤政殿。
“谢大人。”
漫天雪花,椒房殿女官站在廊下,朝他致意。
谢嘉琅的心跳忽然变慢了。
阿藤走上前,道:“谢大人,皇后娘娘听说大人就要离京了,一时感怀,等在这里,为大人送行。”
太监掀开帘子,宫女撑起伞,一角明艳的裙角从朱红门槛后拂了出来。
谢嘉琅垂眸。
洁白的积雪中,艳丽的裙角越来越近,最后停在阶前,离谢嘉琅五六步远的地方。
雪花扑簌扑簌掉落。
谢嘉琅注视着雪地里的裙裾,拱手道:“天气寒冷,皇后娘娘请回吧。”
太监宫女不由皱眉,觉得他不识抬举。
谢蝉微微一笑:“大人不是拘于俗礼之人,天寒地冻,我也不敢多耽搁大人的行程……”
她眼神示意女官,女官走到道旁的松树前,撇下一截松枝,送到谢嘉琅面前。
谢蝉含笑道:“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我为大人送行,别无所赠,大人品行如松,我便效仿先人,以松枝相赠,大人此去,还望珍重。”
谢嘉琅始终低着头,接过松枝,道:“谢娘娘。”
谢蝉看了他几眼,他立在雪中,身姿挺拔,眉眼低垂,肩头落满了雪。
她朝他笑笑,在宫女的簇拥中离开。
谢嘉琅望着裙裾离去,眼前只剩下一地雪白。
他闭目了片刻,转身。
老仆和随从驾车等在宫外,谢嘉琅走出宫门,坐进车厢里,取出松枝,手指慢慢攥紧。
马车离了京师,在官道上行驶。
城外人烟稀少,渐渐的,道旁越来越荒凉。
走了很久,车厢里传出一声吩咐,随从立刻扯紧缰绳,马车停了下来。
谢嘉琅走下马车。
他们正身处荒郊野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举目四望都看不到村庄市镇,寒云凝结,阴沉地笼罩着大地,千山万岭,白雪皑皑。
谢嘉琅伫立在风中,回望京师的方向,只能看到漂浮涌动的雪云。
他低头凝望掌心的松枝,乱卷的雪花刮过来,附在他的眼睫上。
片刻后,他俯身,将松枝埋入雪中。
注定不见天日的念头,就该深深埋藏,一如他做的灯,一如这截松枝。
皇后毫不知情,而他是清醒的,他明白自己其实已经逾矩了,再这么下去,一旦松懈,可能会引起怀疑,害了她。
谢嘉琅一直记得萧仲平的案子,他亲自审问,亲笔写下的案卷。
现在,他得离开京师。
积雪彻底掩住松枝,再看不到一点绿意。
谢嘉琅起身,登上马车,僵冷的手指翻开一本解州的地方志。
马车朝着远方驶去,渐渐消失在风雪中。
此时,谢嘉琅没有想到,这次离别,竟是永诀。
他再也见不到她了。
作者有话要说:草木摇落。诗。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