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与民易田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同样是秋高气爽的天气,与远在冬宫那对悲情父子不同,西王的心情最近可谓是大好。苏福新政经过将近两年的时间渐渐走入了平稳期,各阶层的利益都得到了必要的满足,苏褔省的开明士绅们在西王的引导下,从一种剥削关系开始迈向另一种剥削关系。
对于那些食古不化的守旧势力来说,新政就如同一把剃刀,将他们从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剥离了出来,在西殿新政的强势之下,一部分人损失了财帛,一部分人损失了名声,一部分人失去了性命,还有一些人三样东西都失去了。社会的变革无法躲避暴力,苏褔省太平军政府就是最大的暴力机构,在西殿采用明正法典和背后下手双管齐下之后,苏褔省的守旧势力被清扫了大部分。在这些过程中,西殿的手段层出不穷,他们甚至动用了所谓的江湖黑恶势力来清扫障碍。虽然很多人明白守旧势力被清除不是偶然,不过至少在官面和舆论上来说,西殿做下的事首尾都还收拾得很干净。
在经过初期和守旧势力的博弈之后,新政的发起者笑到了最后,似乎上帝和老天在这一刻灵魂附体,或者说两者就是一体,总之今年开春之后,西殿的喜事就接连不断而来。
在经历过西王身体抱恙这个小插曲之后,首先便是西王娘诞下了西王的二儿子萧有福。在整个苏褔省知道西王抱恙事件真相的人并不多,军民百姓们只知道西王病好之后。西王就喜得贵子,这和东王那赎病痛的说法如出一辙。坊间流传的说法是。西王这次生病是为了替大家赎罪,西王病好之后,一切都会风调雨顺。
随后便是前线传来的福州大捷,李开芳统帅的南征七万大军在经历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后,攻克了福建省会福州,清军闽浙总督王懿德战死,李廷钰勉强带着少数兵马突围,退守泉州。清军在福建已经出现崩溃的迹象。
跟着数天之后,苏沪铁路全线贯通,这是全中国第一条铁路,也是新政之后最为重要的一个里程式标志,所以西王和一众西殿大小官员悉数参加了通车典礼。在通车典礼上,各国在华公使和领事都受到邀请并到场参加典礼,同时苏褔省自己的报纸记者和外国很多记者也都到场参加典礼。将近有数万名苏州军民百姓到场围观这一历史性的盛况。
在典礼上,萧云贵留下了自穿越以来的第一张黑白照片,外国记者们用黑白照相机留下了西王的英姿。随着神秘的太平军逐渐揭开面纱,加上太平军的雇佣兵团在远东对俄作战的胜利,东方就成了西方记者们挖掘新闻的乐土。西方人同样的好奇,他们对神秘的东方国度抱有极大的兴趣。而与清国占领区不同的是,在苏褔省各国记者和传教士一样拥有一些特权,受到保护的特权。
西方记者们的加入同样带动了苏褔省新闻业的发展,在年初第一家非官方兴办的报纸《苏福民生报》问世,虽然这家报纸也在上海军政司进行了报备。但它的创办人和经营者都是彻头彻尾的民间士绅,而这个人就是上海名士郁松年。
对于郁松年创办报纸的初衷。起初西殿很多官员都还是持反对意见,原因就是郁松年从前做过清廷的官,这老家伙此时办报纸明显有不轨之心。不过这件事还是西王特批了准许郁松年办这家报纸,原因也很简单,西王这是在千金买马骨,他打算通过郁松年办报纸这件事让苏褔省的士绅们知道,西殿是在团结他们,至少满清是绝对没有这么大度量的。同时,西王也告诫手下的官员,民间的报纸也是一面镜子,时常可以通过他们爆出一些西殿存在的问题,也算是为众多官员和府衙部门多树立了一面镜子。
果不其然,《苏福民生报》在创刊号头版就开始抨击苏福修建铁路时与民易田,用次田充抵百姓好田的丑闻。看到报纸的当天,西殿的刑部、吏部、户部都坐不住了,各级官员们还是彻查此事,最后的确查出有这件事。在苏沪铁路经过的昆山地段,有一个村的百姓的确因为农田被占用而涉及易田,起初当地县衙的确准备了同样的好田和该村百姓相易,但后来那片田地却因为被户部划拨给一家民间纺织厂做了厂房,最后和该村百姓相易的田地的确是次一等的田地,不过当时的昆山县衙特意每亩多补助了一些钱给百姓,却没想到会被报纸报了出来。而那一家纺织厂现在成了昆山县最大的财源收入,似乎没有人觉得不妥。
而郁松年毫不客气的在报纸上抨击苏福当局,称“与民易田,为饱官府公利而失信于民,虽多有银两贴补,然现有次田产出难以糊民之口,虽得物而失信用,亦无所用矣。”
萧云贵很佩服郁松年的吹毛求疵,不过左宗棠却说郁公这是好意,他是在提醒太平军,不论如何,太平军都是叛军,要行新政也好,要立国也好,首先便是要取信于民,易田之事虽小,但却关乎官府的信誉问题,同时还牵扯着公利和私利的问题,也不能轻视对待。
最后西殿花了一笔钱收购附近一家士绅的好田把该村百姓的田地换了回来,也没有追缴那笔补助银子,用官府的话来说是国家赔偿给他们的。同时,昆山各级涉及此事的官员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这个事件在苏褔省引起了轩然大波,千百年来何时见过与民守信如斯的官府?经过此事,民间更加拥护新政,对待官府的看法也在转变,太平军的声望不降反升了。
是以苏褔省的民间报纸开始发挥作用,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后。民间各种阶层和团体也开始尝试着办自己的报纸,于是苏褔省就诞生了第一批民间的新闻记者。
通车典礼上。西王和各国公使剪彩的形象被西方记者用黑白照相机拍摄下来,两个多月后,《泰晤士报》用头版报道了这个事件,报纸上称西王是东方的威尔士亲王,这明显是没搞清楚西王和天京那几位王爷的关系。
而上海和苏州的国人记者们却非常羡慕西方同行们手中的装备,照相机能够记录下画面,那是非常直观而神奇的机器,于是随后各家报纸开始了对照相机的引进。更加促进了新闻业的发展。
当蒸汽机火车轰鸣着缓缓驶出苏州车站的时候,整个典礼现场欢声雷动。就连天京方面派来观礼的顶天侯陈承瑢也非常惊骇,此铁牛食黑炭吐浓烟,力有千钧,可日行千里而不辍。同样的,军民百姓们也非常惊骇于此物,沿途火车所过之地。甚至有民众焚香祭拜,称此物为神兽。虽然此后各家报纸纷纷刊登火车的专栏,对民间这种迷信而无知的想法进行纠正,但却收效甚微,看来要让百姓们熟悉此物之后,才能慢慢让他们明白这是科学的产物了。而目前让百姓们当火车是神兽也没什么坏处,至少没人敢去破坏火车了。
西王和各国公使、贵宾自然成为第一批乘客,西王提早就邀请各国公使到苏州做客,典礼结束后,他们直接就坐上火车前往上海。俄国公使图日科夫一行来到了上海。准备进行远东战区的谈判,作为战败国。他在等待进行远东的谈判。包令和布隆布尔两只老狐狸也学了一手,他们把图日科夫晾在上海,自己跑到苏州参加苏沪铁路的落成典礼,自然是想让图日科夫多受几天的煎熬。
和铁路同时落成的还有苏州到上海的电报线路,电报线路的飞线是沿着苏沪铁路一侧展开,虽然电报线路架设较为简单,按理说应该比铁路更早完成,但根据经验,电报飞线还是跟着铁路沿线铺设较好,方便检修和维护,而且还能减低一些成本。铁路沿线的巡视员就可以兼职做电报线路巡视员,萧云贵还是比较担心电报飞线会三天两头被人给剪断,毕竟这种怪异的东西还是非常吸引国人的好奇心。木头的电线杆子上挂着几条线,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有可能好奇的研究一下,难保电报线不会受到破坏。所以沿着铁路铺设电报线就成了不二选择,到目前来看,还没有人注意到这些飞线,人们都去膜拜神兽去了,胆小的甚至只敢远远的膜拜,都不敢靠近铁路线的。
萧云贵去上海参加英法和俄国的战后谈判,本来太平天国并不是参战国,但太平军不愿意从庙街和库页岛撤军,成了谈判的最大障碍。包令和布隆布尔之前报回国内的条件仅仅只是太平军雇佣兵团的酬劳,况且在英法两国订购的舰只太平军是要付钱的,这次北上的军事行动中,太平军自行承担了大部分的补给,弹药、物资以及士兵伤亡抚恤,甚至太平军还为英法联军舰队提供了医疗后勤服务,因此太平军提出用英国三艘风帆战列舰和法国两艘巡洋舰作为雇佣报酬还算是合理。要知道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雇佣的普鲁士、瑞典等国的军队作战,花费的代价可是太平军的几倍。
太平军现在占据了几个重要的俄国要塞和军港,前面包令和布隆布尔同苏褔省二号人物左宗棠商谈的时候就发觉对方似乎有意拖延,或者说太平军根本想从庙街和库页岛撤军。勘察加半岛上的几个军港还好,太平军或许没有兴趣,而庙街和库页岛不同,不论是满清还是太平军,他们都认为那是中国的领土。在这一点上,包令和布隆布尔感到比较头痛,如果太平军不撤军,俄国是不会答应英法提出的那些苛刻条件。而大胆的太平军前线指挥官谭绍光已经开始指挥军队威逼当地的俄国俘虏和居民在庙街和库页岛上大肆修建工事和建筑,看来太平军是想赖着不走了。
同样是秋高气爽的天气,与远在冬宫那对悲情父子不同,西王的心情最近可谓是大好。苏福新政经过将近两年的时间渐渐走入了平稳期,各阶层的利益都得到了必要的满足,苏褔省的开明士绅们在西王的引导下,从一种剥削关系开始迈向另一种剥削关系。
对于那些食古不化的守旧势力来说,新政就如同一把剃刀,将他们从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剥离了出来,在西殿新政的强势之下,一部分人损失了财帛,一部分人损失了名声,一部分人失去了性命,还有一些人三样东西都失去了。社会的变革无法躲避暴力,苏褔省太平军政府就是最大的暴力机构,在西殿采用明正法典和背后下手双管齐下之后,苏褔省的守旧势力被清扫了大部分。在这些过程中,西殿的手段层出不穷,他们甚至动用了所谓的江湖黑恶势力来清扫障碍。虽然很多人明白守旧势力被清除不是偶然,不过至少在官面和舆论上来说,西殿做下的事首尾都还收拾得很干净。
在经过初期和守旧势力的博弈之后,新政的发起者笑到了最后,似乎上帝和老天在这一刻灵魂附体,或者说两者就是一体,总之今年开春之后,西殿的喜事就接连不断而来。
在经历过西王身体抱恙这个小插曲之后,首先便是西王娘诞下了西王的二儿子萧有福。在整个苏褔省知道西王抱恙事件真相的人并不多,军民百姓们只知道西王病好之后。西王就喜得贵子,这和东王那赎病痛的说法如出一辙。坊间流传的说法是。西王这次生病是为了替大家赎罪,西王病好之后,一切都会风调雨顺。
随后便是前线传来的福州大捷,李开芳统帅的南征七万大军在经历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后,攻克了福建省会福州,清军闽浙总督王懿德战死,李廷钰勉强带着少数兵马突围,退守泉州。清军在福建已经出现崩溃的迹象。
跟着数天之后,苏沪铁路全线贯通,这是全中国第一条铁路,也是新政之后最为重要的一个里程式标志,所以西王和一众西殿大小官员悉数参加了通车典礼。在通车典礼上,各国在华公使和领事都受到邀请并到场参加典礼,同时苏褔省自己的报纸记者和外国很多记者也都到场参加典礼。将近有数万名苏州军民百姓到场围观这一历史性的盛况。
在典礼上,萧云贵留下了自穿越以来的第一张黑白照片,外国记者们用黑白照相机留下了西王的英姿。随着神秘的太平军逐渐揭开面纱,加上太平军的雇佣兵团在远东对俄作战的胜利,东方就成了西方记者们挖掘新闻的乐土。西方人同样的好奇,他们对神秘的东方国度抱有极大的兴趣。而与清国占领区不同的是,在苏褔省各国记者和传教士一样拥有一些特权,受到保护的特权。
西方记者们的加入同样带动了苏褔省新闻业的发展,在年初第一家非官方兴办的报纸《苏福民生报》问世,虽然这家报纸也在上海军政司进行了报备。但它的创办人和经营者都是彻头彻尾的民间士绅,而这个人就是上海名士郁松年。
对于郁松年创办报纸的初衷。起初西殿很多官员都还是持反对意见,原因就是郁松年从前做过清廷的官,这老家伙此时办报纸明显有不轨之心。不过这件事还是西王特批了准许郁松年办这家报纸,原因也很简单,西王这是在千金买马骨,他打算通过郁松年办报纸这件事让苏褔省的士绅们知道,西殿是在团结他们,至少满清是绝对没有这么大度量的。同时,西王也告诫手下的官员,民间的报纸也是一面镜子,时常可以通过他们爆出一些西殿存在的问题,也算是为众多官员和府衙部门多树立了一面镜子。
果不其然,《苏福民生报》在创刊号头版就开始抨击苏福修建铁路时与民易田,用次田充抵百姓好田的丑闻。看到报纸的当天,西殿的刑部、吏部、户部都坐不住了,各级官员们还是彻查此事,最后的确查出有这件事。在苏沪铁路经过的昆山地段,有一个村的百姓的确因为农田被占用而涉及易田,起初当地县衙的确准备了同样的好田和该村百姓相易,但后来那片田地却因为被户部划拨给一家民间纺织厂做了厂房,最后和该村百姓相易的田地的确是次一等的田地,不过当时的昆山县衙特意每亩多补助了一些钱给百姓,却没想到会被报纸报了出来。而那一家纺织厂现在成了昆山县最大的财源收入,似乎没有人觉得不妥。
而郁松年毫不客气的在报纸上抨击苏福当局,称“与民易田,为饱官府公利而失信于民,虽多有银两贴补,然现有次田产出难以糊民之口,虽得物而失信用,亦无所用矣。”
萧云贵很佩服郁松年的吹毛求疵,不过左宗棠却说郁公这是好意,他是在提醒太平军,不论如何,太平军都是叛军,要行新政也好,要立国也好,首先便是要取信于民,易田之事虽小,但却关乎官府的信誉问题,同时还牵扯着公利和私利的问题,也不能轻视对待。
最后西殿花了一笔钱收购附近一家士绅的好田把该村百姓的田地换了回来,也没有追缴那笔补助银子,用官府的话来说是国家赔偿给他们的。同时,昆山各级涉及此事的官员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这个事件在苏褔省引起了轩然大波,千百年来何时见过与民守信如斯的官府?经过此事,民间更加拥护新政,对待官府的看法也在转变,太平军的声望不降反升了。
是以苏褔省的民间报纸开始发挥作用,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后。民间各种阶层和团体也开始尝试着办自己的报纸,于是苏褔省就诞生了第一批民间的新闻记者。
通车典礼上。西王和各国公使剪彩的形象被西方记者用黑白照相机拍摄下来,两个多月后,《泰晤士报》用头版报道了这个事件,报纸上称西王是东方的威尔士亲王,这明显是没搞清楚西王和天京那几位王爷的关系。
而上海和苏州的国人记者们却非常羡慕西方同行们手中的装备,照相机能够记录下画面,那是非常直观而神奇的机器,于是随后各家报纸开始了对照相机的引进。更加促进了新闻业的发展。
当蒸汽机火车轰鸣着缓缓驶出苏州车站的时候,整个典礼现场欢声雷动。就连天京方面派来观礼的顶天侯陈承瑢也非常惊骇,此铁牛食黑炭吐浓烟,力有千钧,可日行千里而不辍。同样的,军民百姓们也非常惊骇于此物,沿途火车所过之地。甚至有民众焚香祭拜,称此物为神兽。虽然此后各家报纸纷纷刊登火车的专栏,对民间这种迷信而无知的想法进行纠正,但却收效甚微,看来要让百姓们熟悉此物之后,才能慢慢让他们明白这是科学的产物了。而目前让百姓们当火车是神兽也没什么坏处,至少没人敢去破坏火车了。
西王和各国公使、贵宾自然成为第一批乘客,西王提早就邀请各国公使到苏州做客,典礼结束后,他们直接就坐上火车前往上海。俄国公使图日科夫一行来到了上海。准备进行远东战区的谈判,作为战败国。他在等待进行远东的谈判。包令和布隆布尔两只老狐狸也学了一手,他们把图日科夫晾在上海,自己跑到苏州参加苏沪铁路的落成典礼,自然是想让图日科夫多受几天的煎熬。
和铁路同时落成的还有苏州到上海的电报线路,电报线路的飞线是沿着苏沪铁路一侧展开,虽然电报线路架设较为简单,按理说应该比铁路更早完成,但根据经验,电报飞线还是跟着铁路沿线铺设较好,方便检修和维护,而且还能减低一些成本。铁路沿线的巡视员就可以兼职做电报线路巡视员,萧云贵还是比较担心电报飞线会三天两头被人给剪断,毕竟这种怪异的东西还是非常吸引国人的好奇心。木头的电线杆子上挂着几条线,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有可能好奇的研究一下,难保电报线不会受到破坏。所以沿着铁路铺设电报线就成了不二选择,到目前来看,还没有人注意到这些飞线,人们都去膜拜神兽去了,胆小的甚至只敢远远的膜拜,都不敢靠近铁路线的。
萧云贵去上海参加英法和俄国的战后谈判,本来太平天国并不是参战国,但太平军不愿意从庙街和库页岛撤军,成了谈判的最大障碍。包令和布隆布尔之前报回国内的条件仅仅只是太平军雇佣兵团的酬劳,况且在英法两国订购的舰只太平军是要付钱的,这次北上的军事行动中,太平军自行承担了大部分的补给,弹药、物资以及士兵伤亡抚恤,甚至太平军还为英法联军舰队提供了医疗后勤服务,因此太平军提出用英国三艘风帆战列舰和法国两艘巡洋舰作为雇佣报酬还算是合理。要知道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雇佣的普鲁士、瑞典等国的军队作战,花费的代价可是太平军的几倍。
太平军现在占据了几个重要的俄国要塞和军港,前面包令和布隆布尔同苏褔省二号人物左宗棠商谈的时候就发觉对方似乎有意拖延,或者说太平军根本想从庙街和库页岛撤军。勘察加半岛上的几个军港还好,太平军或许没有兴趣,而庙街和库页岛不同,不论是满清还是太平军,他们都认为那是中国的领土。在这一点上,包令和布隆布尔感到比较头痛,如果太平军不撤军,俄国是不会答应英法提出的那些苛刻条件。而大胆的太平军前线指挥官谭绍光已经开始指挥军队威逼当地的俄国俘虏和居民在庙街和库页岛上大肆修建工事和建筑,看来太平军是想赖着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