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法国电影的种种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小库恩是不大看得上欧洲的艺术电影的,尤其是法国的艺术电影。
比如法国电影新浪潮,主要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电影,还有一个为工人阶级代言。但是这两者相结合的结果就是,那帮新浪潮导演拍出来的为工人阶级代言的电影,工人阶级是不爱看的,只能征服一些文青的心,真是莫大的讽刺。
而法国电影界的专业刊物《电影手册》,从现在的销量看,就真的是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了,格调倒是真的很高,但对电影业的影响,基本上是没有卵用。
说起来,现在这些批评家们,还比不上他们的老祖宗特吕弗和戈达尔呢,人家说你不行之后,真的亲自上了,虽然票房不咋地。哪像现在这些家伙们,只会在杂志上面耍嘴皮子,一点动手能力都没有。(小库恩吐槽他们,绝不是因为被这些人在杂志上骂过)
接下来再说戛纳电影节,作为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那格调也是非常高的,充满了艺术性。要不然也不会有不少明星走红毯的时候,故意打扮得奇形怪状博眼球,或者有人千方百计蹭红毯了。
这个格调,小库恩是承认的,但要说获奖电影,真的有多公正,有多少艺术性,他就要婊一婊这个戛纳电影节了。
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都是邀请的著名电影人担任,91年的那届,就是邀请的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全家被邪教屠杀、自己因为睡了小萝莉逃出美国那位,电影拍的是真不错)。
评委会的主席,权力很大,对于奖项的选择,主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某种程度上,哪部电影能获奖,就看谁能合乎主席大人的品味。合口味的,获奖的希望就大,不合口味的,肯定获不了奖。
一般来说,担当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是个不小的荣誉,几乎没有导演会拒绝。但也有少数的例外,就说基于职业道德,自己无法评判同行的工作。
波兰斯基当然不是这种人,他还要求更大的权力,就是评审团成员的选择上,也应该听从他的意见,理由是他和讨厌的人待十几天,会很难受。
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算上主席一共有七人,其实最早确定的评委不是波兰斯基,而是阿兰?帕克。这货在90年的时候,就和主办方说过:“我都来过戛纳五回了,一直没得过金棕榈,明年我想当评审。”主办方一听,出于礼貌就说:“没什么不可以啊!”
然后在第二年2月份,帕克就发来传真,“今年我会是评审团的成员,没错吧?”波兰斯基也没有反对,帕克就加入了。
其他的人选,基本也都按照波兰斯基的意见邀请,除了差最后一个知名演员外,就凑成一个全明星阵容了。原本想邀请性格演员费?唐娜薇,结果人家正在拍戏;想邀请杰克?尼克尔森,结果人家要待在家看NBA;想邀请梅丽尔?斯特里普,结果人家怀孕了;最后邀请了喜剧女星乌比?哥德堡,总的来说,也算不错了。
波兰斯基是大牌中的大牌,当然是很不好伺候的了,在评审团和记者的第一次见面会上,波兰斯基就迟到了,演讲稿也念得一团糟,不过没关系,记者们只要名人。
波兰斯基在讲话里,明确表态:“我要领导同事们选出能给我们带来两个小时愉悦的影片。”那意思就是说,他可不会选那些招影评人喜欢的装腔作势的作品,那些电影都非常乏味,想要获奖,得让波兰斯基看得开心。
至于戛纳电影节作为根基的目标——帮助胸怀艺术野心的作者导演获得世人的认可,这可不关波兰斯基大人的事。不得不说,他干得漂亮!
波兰斯基在戛纳大大的显示了自己的威风,杂志的封面是他们夫妇的照片,他也被安排进酒店的豪华套房里,让酒店总经理给他举着礼服的后摆。
评审团第一天开会时,波兰斯基带来了一部录像机,用录像机播放了去年的开幕式,然后把每件事都批评了一通。等他主持评审团的露面仪式时,他大摇大摆地走到中间,让每个人都走过来和他握手,就像奴隶参拜奴隶主一样。
等到开始审片时,波兰斯基就开始了独?裁,每当别的评委支持自己喜爱的影片时,而他又不喜欢,就会打断道:“你肯定在开玩笑吧?”
三天之后,波兰斯基就宣称:“能让我们选的片子不多。”之后每天他都会问组委会:“这些就是你们找来的片子?就没什么别的了吗?”最后,他干脆问道:“我们一定要选出一个金棕榈吗?”言下之意就是,没有任何一部影片能让他看得过眼。
也不仅仅是波兰斯基一个人这么难搞,当放斯派克?李(就是今年号召抵制奥斯卡那个)的《丛林热》时,乌比?哥德堡发难了,这倒不是她认为这部电影不好,而是她和斯派克?李有私人恩怨,斯派克?李以前说过,哥德堡戴蓝色的隐形眼镜因为她以自己是黑人为耻……
总之,很多片子都被波兰斯基弃之如敝履,比如拉斯?冯?特里尔的《欧罗巴》、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陈凯歌的《边走边唱》……
急的组委会的人团团转,如果戛纳选不出金棕榈的话,那就是国际笑话了,直到放映科恩兄弟的《巴顿?芬克》时,波兰斯基才全程笑意盈盈。
看完之后,他走过去对组委会的雅各布说:“这部还不错吧?”
雅各布其实更喜欢皮亚拉的《梵高》,但为了大局,他只能恭维波兰斯基:“你注意到了吗?这部片子完全是对你的致敬。太多了,《冷血惊魂》、《死胡同》、《房客》、《罗斯玛丽的婴儿》……全都有。”
于是,波兰斯基就嗨了,选中了自己的金棕榈。一下子好像整个评审团都爱极了《巴顿?芬克》,除了金棕榈,连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都给了它,然后没人再记得皮亚拉和他的《梵高》。
小库恩可以保证,这个事件绝对是真的,因为这是他从乌比?哥德堡那里亲自听到的。可以这么说,91年的戛纳电影节,波兰斯基是狠狠地涮了别人一把,而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却是阿佳妮被别人狠狠地涮了。
97年的戛纳电影节,产生了两个并列的金棕榈——阿巴斯《樱桃的滋味》和今村昌平《鳗鱼》。阿巴斯之所以能够爆冷,就是因为评委会主席阿佳妮被架空了。
其实,阿佳妮看好的影片是的作品,既不是《鳟鱼》,也不是《樱桃的滋味》。
如果评委会主席是波兰斯基这种强硬的老鸟的话,这两部电影根本一点机会都没有,因为《鳟鱼》不是今村昌平最好的电影,而今村昌平之前也获得过金棕榈,如果凭借这部稍有退步的作品二获金棕榈的话,会影响戛纳电影节的权威性的。
而《樱桃的滋味》呢,大家普遍认为,如果让它和《鳟鱼》一对一单挑的话,肯定会被从第一轮一直领先到最后一轮的。
可是,的手腕却非常厉害,十分熟谙左派的政治活动,先是竭尽全力鼓吹人人平等,意在削弱主席的特权,然后又劝说其他评委接受《樱桃的滋味》,使影片的票数从1票增加到5票。接着又怂恿阿佳妮设置并列的金棕榈,最后再支持《鳟鱼》,让阿佳妮支持的影片落选。
还有,在评选最佳女演员的时候,他们又联合在了一起,搞掉了阿佳妮看重的人选,把这个奖给了电影中的一个女配角。据小道消息,阿佳妮都被那帮评委们给当场气哭了。
从这些信息中,小库恩就知道戛纳电影节的各个奖项是怎么评选出来的了,不是看哪部电影的艺术水准高,而是看哪部的支持者给力,谁的支持者政治玩得好。就这种货色,别想得到小库恩的尊重了!奥斯卡虽然公关因素也很重,但起码人家评委基数大,有好几千人,能代表更广泛的审美呢!
至于法国电影在好莱坞的冲击下,能够保持半壁江山,那也是个笑话。因为在93年之前,法国电影市场是实行配额制的,非欧洲生产的电影,最多占据总量的40%。而且,法国电影还有专项的补助基金,还有强制的放映政策,保证那些没有几个人看的艺术电影们,能够在影院里待够足够长的时间。
也就是说,法国的电影业,基本不是靠影迷的票房养活的,而是靠政府的政策和基金活着的。
想想也是,一个导演,只要申请到电影基金,就完全没有必要考虑影迷的看法了,反正法国崇尚的是作者电影,表达的是作者的意图,至于影迷们爱不爱看,看不看得懂,导演们是不care的,反正影迷们既不能决定电影的口碑,又不能影响导演的利益。
导演们照样可以高谈阔论,批判着好莱坞的堕落与媚俗,谁学习好莱坞,谁就是向好莱坞投降!
注:阿佳妮非常漂亮!
小库恩是不大看得上欧洲的艺术电影的,尤其是法国的艺术电影。
比如法国电影新浪潮,主要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电影,还有一个为工人阶级代言。但是这两者相结合的结果就是,那帮新浪潮导演拍出来的为工人阶级代言的电影,工人阶级是不爱看的,只能征服一些文青的心,真是莫大的讽刺。
而法国电影界的专业刊物《电影手册》,从现在的销量看,就真的是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了,格调倒是真的很高,但对电影业的影响,基本上是没有卵用。
说起来,现在这些批评家们,还比不上他们的老祖宗特吕弗和戈达尔呢,人家说你不行之后,真的亲自上了,虽然票房不咋地。哪像现在这些家伙们,只会在杂志上面耍嘴皮子,一点动手能力都没有。(小库恩吐槽他们,绝不是因为被这些人在杂志上骂过)
接下来再说戛纳电影节,作为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那格调也是非常高的,充满了艺术性。要不然也不会有不少明星走红毯的时候,故意打扮得奇形怪状博眼球,或者有人千方百计蹭红毯了。
这个格调,小库恩是承认的,但要说获奖电影,真的有多公正,有多少艺术性,他就要婊一婊这个戛纳电影节了。
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都是邀请的著名电影人担任,91年的那届,就是邀请的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全家被邪教屠杀、自己因为睡了小萝莉逃出美国那位,电影拍的是真不错)。
评委会的主席,权力很大,对于奖项的选择,主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某种程度上,哪部电影能获奖,就看谁能合乎主席大人的品味。合口味的,获奖的希望就大,不合口味的,肯定获不了奖。
一般来说,担当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是个不小的荣誉,几乎没有导演会拒绝。但也有少数的例外,就说基于职业道德,自己无法评判同行的工作。
波兰斯基当然不是这种人,他还要求更大的权力,就是评审团成员的选择上,也应该听从他的意见,理由是他和讨厌的人待十几天,会很难受。
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算上主席一共有七人,其实最早确定的评委不是波兰斯基,而是阿兰?帕克。这货在90年的时候,就和主办方说过:“我都来过戛纳五回了,一直没得过金棕榈,明年我想当评审。”主办方一听,出于礼貌就说:“没什么不可以啊!”
然后在第二年2月份,帕克就发来传真,“今年我会是评审团的成员,没错吧?”波兰斯基也没有反对,帕克就加入了。
其他的人选,基本也都按照波兰斯基的意见邀请,除了差最后一个知名演员外,就凑成一个全明星阵容了。原本想邀请性格演员费?唐娜薇,结果人家正在拍戏;想邀请杰克?尼克尔森,结果人家要待在家看NBA;想邀请梅丽尔?斯特里普,结果人家怀孕了;最后邀请了喜剧女星乌比?哥德堡,总的来说,也算不错了。
波兰斯基是大牌中的大牌,当然是很不好伺候的了,在评审团和记者的第一次见面会上,波兰斯基就迟到了,演讲稿也念得一团糟,不过没关系,记者们只要名人。
波兰斯基在讲话里,明确表态:“我要领导同事们选出能给我们带来两个小时愉悦的影片。”那意思就是说,他可不会选那些招影评人喜欢的装腔作势的作品,那些电影都非常乏味,想要获奖,得让波兰斯基看得开心。
至于戛纳电影节作为根基的目标——帮助胸怀艺术野心的作者导演获得世人的认可,这可不关波兰斯基大人的事。不得不说,他干得漂亮!
波兰斯基在戛纳大大的显示了自己的威风,杂志的封面是他们夫妇的照片,他也被安排进酒店的豪华套房里,让酒店总经理给他举着礼服的后摆。
评审团第一天开会时,波兰斯基带来了一部录像机,用录像机播放了去年的开幕式,然后把每件事都批评了一通。等他主持评审团的露面仪式时,他大摇大摆地走到中间,让每个人都走过来和他握手,就像奴隶参拜奴隶主一样。
等到开始审片时,波兰斯基就开始了独?裁,每当别的评委支持自己喜爱的影片时,而他又不喜欢,就会打断道:“你肯定在开玩笑吧?”
三天之后,波兰斯基就宣称:“能让我们选的片子不多。”之后每天他都会问组委会:“这些就是你们找来的片子?就没什么别的了吗?”最后,他干脆问道:“我们一定要选出一个金棕榈吗?”言下之意就是,没有任何一部影片能让他看得过眼。
也不仅仅是波兰斯基一个人这么难搞,当放斯派克?李(就是今年号召抵制奥斯卡那个)的《丛林热》时,乌比?哥德堡发难了,这倒不是她认为这部电影不好,而是她和斯派克?李有私人恩怨,斯派克?李以前说过,哥德堡戴蓝色的隐形眼镜因为她以自己是黑人为耻……
总之,很多片子都被波兰斯基弃之如敝履,比如拉斯?冯?特里尔的《欧罗巴》、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陈凯歌的《边走边唱》……
急的组委会的人团团转,如果戛纳选不出金棕榈的话,那就是国际笑话了,直到放映科恩兄弟的《巴顿?芬克》时,波兰斯基才全程笑意盈盈。
看完之后,他走过去对组委会的雅各布说:“这部还不错吧?”
雅各布其实更喜欢皮亚拉的《梵高》,但为了大局,他只能恭维波兰斯基:“你注意到了吗?这部片子完全是对你的致敬。太多了,《冷血惊魂》、《死胡同》、《房客》、《罗斯玛丽的婴儿》……全都有。”
于是,波兰斯基就嗨了,选中了自己的金棕榈。一下子好像整个评审团都爱极了《巴顿?芬克》,除了金棕榈,连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都给了它,然后没人再记得皮亚拉和他的《梵高》。
小库恩可以保证,这个事件绝对是真的,因为这是他从乌比?哥德堡那里亲自听到的。可以这么说,91年的戛纳电影节,波兰斯基是狠狠地涮了别人一把,而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却是阿佳妮被别人狠狠地涮了。
97年的戛纳电影节,产生了两个并列的金棕榈——阿巴斯《樱桃的滋味》和今村昌平《鳗鱼》。阿巴斯之所以能够爆冷,就是因为评委会主席阿佳妮被架空了。
其实,阿佳妮看好的影片是的作品,既不是《鳟鱼》,也不是《樱桃的滋味》。
如果评委会主席是波兰斯基这种强硬的老鸟的话,这两部电影根本一点机会都没有,因为《鳟鱼》不是今村昌平最好的电影,而今村昌平之前也获得过金棕榈,如果凭借这部稍有退步的作品二获金棕榈的话,会影响戛纳电影节的权威性的。
而《樱桃的滋味》呢,大家普遍认为,如果让它和《鳟鱼》一对一单挑的话,肯定会被从第一轮一直领先到最后一轮的。
可是,的手腕却非常厉害,十分熟谙左派的政治活动,先是竭尽全力鼓吹人人平等,意在削弱主席的特权,然后又劝说其他评委接受《樱桃的滋味》,使影片的票数从1票增加到5票。接着又怂恿阿佳妮设置并列的金棕榈,最后再支持《鳟鱼》,让阿佳妮支持的影片落选。
还有,在评选最佳女演员的时候,他们又联合在了一起,搞掉了阿佳妮看重的人选,把这个奖给了电影中的一个女配角。据小道消息,阿佳妮都被那帮评委们给当场气哭了。
从这些信息中,小库恩就知道戛纳电影节的各个奖项是怎么评选出来的了,不是看哪部电影的艺术水准高,而是看哪部的支持者给力,谁的支持者政治玩得好。就这种货色,别想得到小库恩的尊重了!奥斯卡虽然公关因素也很重,但起码人家评委基数大,有好几千人,能代表更广泛的审美呢!
至于法国电影在好莱坞的冲击下,能够保持半壁江山,那也是个笑话。因为在93年之前,法国电影市场是实行配额制的,非欧洲生产的电影,最多占据总量的40%。而且,法国电影还有专项的补助基金,还有强制的放映政策,保证那些没有几个人看的艺术电影们,能够在影院里待够足够长的时间。
也就是说,法国的电影业,基本不是靠影迷的票房养活的,而是靠政府的政策和基金活着的。
想想也是,一个导演,只要申请到电影基金,就完全没有必要考虑影迷的看法了,反正法国崇尚的是作者电影,表达的是作者的意图,至于影迷们爱不爱看,看不看得懂,导演们是不care的,反正影迷们既不能决定电影的口碑,又不能影响导演的利益。
导演们照样可以高谈阔论,批判着好莱坞的堕落与媚俗,谁学习好莱坞,谁就是向好莱坞投降!
注:阿佳妮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