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有备无患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只说眼下,什么科举,什么大儒,都且还是小事。
大事是:
灭蝗。
久旱出蝗,果然是久旱出蝗。
小王村一带只得去年那一夏秋的旱,然而整个天下,至少当今天子辖下,却竟有小半土地,乃是自前年起就陆陆续续地旱着,北方草原上据说也是水草艰难,也就是这些年委实给□□与当今俩父子大怕了,不然,少不得又要往南边“打草谷”了——
如今,据说是往更西、更北的地方祸害去了。
中原之地方才好些,却也亏得是之前几年大抵还算风调雨顺,当今又难得耐下性子,没再一攒下钱粮就折腾着要北伐,如此才熬得住。
可蝗灾一来,当今那样能打得北方外族闻风丧胆的铁血皇帝,都不禁头疼得很。
事实上,在蝗灾真正来前,钦天监正、大弘农等人上书这久旱出蝗的可能性时,当今的脑袋就已经大了一圈。
当今是个马上天子,他出生在□□征战天下——
更准确地说,是□□起兵不久,最是艰难的时候。
那时候刚有楚家慧眼识人,举家相助,□□还是很难,当今的幼年也几乎全是随着□□皇后在后方清苦度日、又或者随着□□颠沛流离的记忆。
待得稍微长成,不过是脚掌勉强能够着马镫的年纪,就是金戈铁马、血沫横飞。
他是个踩过无数血肉尸骨,才成就帝业的天子。
这样的人,悍勇坚毅,但在有些常人不能理解的小问题上,也会意外的偏执迷信。
例如,他就信“乌鸦嘴”。
出兵的时候,他不忌讳谋士未虑胜、先虑败的周详。
但治国的时候,尤其是在已经给旱灾闹得头都大了一圈的时候,听说人提起什么久旱出蝗,当今却真的有一种,要把乌鸦嘴的混蛋祭天,好求个诅咒胡言不至于成真的冲动。
若不是太子仁厚,抢在他发怒之前柔声换了话题,回到后宫,又有皇后横眉怒目拍着楚铮特特让人快马加鞭先呈送上来的:
“阿铮也是一片好心!事情不出自然好,若真有个不好,先准备着总比全无准备的强许多。楚家为陛下大业几代人都搭上去了,阿铮更是个顶顶好的好孩子,陛下倒有什么不满意的?”
皇帝好无辜,他哪里知道大弘农和钦天监是因为楚铮送来灭蝗图,才跑到他面前乌鸦嘴……不,好意谏言的?
对他来说,楚铮自然是极好极好的,楚家一门忠烈,楚铮哥弟二人,一个辅佐太子事事妥帖,一个年岁虽幼却孝顺聪慧——
皇帝待楚铮,真是比待膝下幼子还宠爱三分,若早知是因着他进献的,哪儿舍得发甚脾气?
此时在皇后陛下的怒火下悻悻,所低语嘀咕者,也不过是一句:
“这小子可真偏心,这么大事,直接呈给阿丹,却不说给我。”
阿丹,是皇后陛下的小名。
皇后似笑非笑:
“阿铮倒是说呈给您的,只是这东西他也没确认,不好经过前朝,才直接走了宫中通道——
怎么,这呈到宫里的东西,一因着阿铮说是给您的,我就不能先看看了?”
皇帝越发抹汗:
“哪能呢?我这不是不舍得你劳心吗?再说大弘农他们不也有……”
怎么就又说不好经过前朝了呢?
皇后淡淡“哦”一声:
“他们找你也是说这事儿的?倒是和阿铮英雄所见略同。”
皇帝:“……”
原来大弘农他们不是因为阿铮才来的?那为什么劈头盖脸就说是朕对阿铮不满意了?
皇帝十分不明所以。
奈何因着许多缘故,皇帝对着皇后总不自觉气弱几分,此时虽觉得皇后陛下的逻辑似乎有哪里不对,一贯“感觉皇后不对的时候一定是朕感觉出错”的习惯,也让他唯有讪讪一笑,随手翻着那:
“阿铮总想着往外跑,好在跑哪儿都没忘了送东西回来孝敬阿丹和我……只这一回拿这么,咳咳,这么要紧的东西,别是赶不回来过腊八罢?真是这小阿铮,在京的时候只说何等舍不得你我,一出门去,就甚事都忘了!”
楚铮在小王村确实耽搁得挺久,这不,且是另让驿站八百里加急送来的,眼见着也都腊月初五了,正主儿却还不见踪影。
早几年,皇后都随皇帝出征在外,虽疼爱楚铮哥弟等一干小辈,但正经节日里头,能得儿孙绕膝、安享太平的时候其实不多。
皇后原也不在意,他本就不是什么甘心居于后院深宫的哥儿夫郎之流,皇帝许他战阵随行,甚至独领一军,皇后反而欢喜得很,纵然因此膝下未得一子半儿傍身,只太子孝顺,他也没什么不足的。
只如今,想是年岁渐长,不比当年,却越发贪恋这儿孙绕膝的日子。
尤其宠爱楚铮这么位,父族又与他有袍泽情分,爹家更是他嫡亲堂哥的小辈。
若楚铮真赶不回来过腊八,不说皇帝太子心中思念,皇后太子君更是不痛快。
然而自己不痛快是一回事,皇后却听不得皇帝说楚铮不好,杏眼一瞪,冲口就是:
“阿铮得了本画册也要送来给你,还不够惦记呢?”
好吧,那么一本灭蝗图,到了皇后口中,一下子又成了画册而已。
却不知道之前那样慎重翻看的却是谁?
皇帝十分无奈,偏他还又爱惨了自家阿丹这难得和不讲理小哥儿似的小模样,只得讪讪一笑,认真看起那“画册”来。
这一看,别的不说——
蝗虫的生成过程,到底是不是□□多少的土地才能产卵孵化,成长的各个阶段又是不是图册上画出来的怪模样,都不要紧,宫且楦等人商量出来的,关于蝗虫成因的说法:
“久旱出蝗,非关其他,不过是于田亩间索取太过,却疏忽回馈天地而已。”
——这种说法真伪不论,但在皇帝看来,再如何都比每次出现蝗灾,都要归根到皇帝失德,又或者别的什么天意上,更好接受得多。
虽然还是有皇帝的责任,但于田亩间索取太过的多是庶民呀,直接监管的也该是县官吏员之流,他这个皇帝,最多就是没早点发现蝗虫成因而已。
至少扯不到因为他征战杀戮太过,又或者太子是否有福德居其位之类的闲话上头去。
皇帝大乐:
“行,不就养些个鸭子鸟儿的吗?诏令下去,让各地多多的养着,吃不了蝗虫也还能宰来吃肉的。”
皇后听得直摇头。
□□说来最初也不过寻常人家出身,自家这位陛下平日也是能吃得苦的,战旅征途之中更是不乏与兵士同甘共苦的大气,然而到底是个粗心的,哪儿知道这“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之类的俗话?
民间养殖鸡鸭可不容易,一不小心闹个什么病,自家一群死光也罢了,往往几家甚至几村子,一气儿血本无归也是常事。
再则之前旱灾,纵然民间这几年富裕,朝廷救济也得力,不至于就活不下去,又哪儿来恁大底气,还敢将粮食喂鸡鸭?
便舍得,这大冬日的养鸡鸭,也不是容易事。
伸手一指桌上:
“你看信又没看仔细了不是?阿铮可说了,这先送回来,是让你我先挑着合适的人仔细研究研究,看上头说法妥不妥当——
至于鸭子,他后头还有据说顶好的鸭苗备着,分了南北几地养着,不定养得多么好,肯定比你自己操心的强些。”
皇帝摸了摸鼻子,只得耐下性子看起信。
楚铮在信里也果然说得很明白,除了没供出楚吕两家的早年过往,其他什么棉花,什么火炕孵蛋,都一一描述得仔细,末了又说:
“我楚氏寻觅多年,不想今朝得见,吕氏竟不只知兵事而已。
恁般大才,想来也是如今天下大定,福缘自至。
如今棉花保暖诸事犹可,蝗灾一事不可不防,臣惟愿此事只是虚惊,然而有备无患……”
皇帝撇嘴:“阿铮那么好一孩子,写起信来也是这样文绉绉的,不过吕氏倒真是出人意料。”
嫌弃归嫌弃,到底给楚铮隐晦拍了一记龙屁,心下十分舒爽,再则也真不是遇难则避的性子,还真又召了太子并大弘农等人过来,将蝗灾一事交代了下去。
皇帝不耐烦细务,太子却是个仁厚精细的,对皇后素来又极敬重,对太子君也是恩爱有加,连带着对楚铮也是看顾非常,听说了的来历,虽连在大弘农面前都没吐露半句,督促观察蝗虫孵化、督促各地有条件的多养鸡鸭等事,却做得更加仔细用心。
更有皇后兴致好,拉着太子君,自家私房,并皇帝内库、太子内库等各处,都掏了不少银子出来,让各地庶民帮着养鸡鸭的,也不提蝗虫,只道各地将士卫土不易,便是不在边疆,这些年也多少有灭匪安民之功:
“鸡鸭鹅都只管多多的养来,来年给将士添道菜。”
于是,果然是有备无患。
只说眼下,什么科举,什么大儒,都且还是小事。
大事是:
灭蝗。
久旱出蝗,果然是久旱出蝗。
小王村一带只得去年那一夏秋的旱,然而整个天下,至少当今天子辖下,却竟有小半土地,乃是自前年起就陆陆续续地旱着,北方草原上据说也是水草艰难,也就是这些年委实给□□与当今俩父子大怕了,不然,少不得又要往南边“打草谷”了——
如今,据说是往更西、更北的地方祸害去了。
中原之地方才好些,却也亏得是之前几年大抵还算风调雨顺,当今又难得耐下性子,没再一攒下钱粮就折腾着要北伐,如此才熬得住。
可蝗灾一来,当今那样能打得北方外族闻风丧胆的铁血皇帝,都不禁头疼得很。
事实上,在蝗灾真正来前,钦天监正、大弘农等人上书这久旱出蝗的可能性时,当今的脑袋就已经大了一圈。
当今是个马上天子,他出生在□□征战天下——
更准确地说,是□□起兵不久,最是艰难的时候。
那时候刚有楚家慧眼识人,举家相助,□□还是很难,当今的幼年也几乎全是随着□□皇后在后方清苦度日、又或者随着□□颠沛流离的记忆。
待得稍微长成,不过是脚掌勉强能够着马镫的年纪,就是金戈铁马、血沫横飞。
他是个踩过无数血肉尸骨,才成就帝业的天子。
这样的人,悍勇坚毅,但在有些常人不能理解的小问题上,也会意外的偏执迷信。
例如,他就信“乌鸦嘴”。
出兵的时候,他不忌讳谋士未虑胜、先虑败的周详。
但治国的时候,尤其是在已经给旱灾闹得头都大了一圈的时候,听说人提起什么久旱出蝗,当今却真的有一种,要把乌鸦嘴的混蛋祭天,好求个诅咒胡言不至于成真的冲动。
若不是太子仁厚,抢在他发怒之前柔声换了话题,回到后宫,又有皇后横眉怒目拍着楚铮特特让人快马加鞭先呈送上来的:
“阿铮也是一片好心!事情不出自然好,若真有个不好,先准备着总比全无准备的强许多。楚家为陛下大业几代人都搭上去了,阿铮更是个顶顶好的好孩子,陛下倒有什么不满意的?”
皇帝好无辜,他哪里知道大弘农和钦天监是因为楚铮送来灭蝗图,才跑到他面前乌鸦嘴……不,好意谏言的?
对他来说,楚铮自然是极好极好的,楚家一门忠烈,楚铮哥弟二人,一个辅佐太子事事妥帖,一个年岁虽幼却孝顺聪慧——
皇帝待楚铮,真是比待膝下幼子还宠爱三分,若早知是因着他进献的,哪儿舍得发甚脾气?
此时在皇后陛下的怒火下悻悻,所低语嘀咕者,也不过是一句:
“这小子可真偏心,这么大事,直接呈给阿丹,却不说给我。”
阿丹,是皇后陛下的小名。
皇后似笑非笑:
“阿铮倒是说呈给您的,只是这东西他也没确认,不好经过前朝,才直接走了宫中通道——
怎么,这呈到宫里的东西,一因着阿铮说是给您的,我就不能先看看了?”
皇帝越发抹汗:
“哪能呢?我这不是不舍得你劳心吗?再说大弘农他们不也有……”
怎么就又说不好经过前朝了呢?
皇后淡淡“哦”一声:
“他们找你也是说这事儿的?倒是和阿铮英雄所见略同。”
皇帝:“……”
原来大弘农他们不是因为阿铮才来的?那为什么劈头盖脸就说是朕对阿铮不满意了?
皇帝十分不明所以。
奈何因着许多缘故,皇帝对着皇后总不自觉气弱几分,此时虽觉得皇后陛下的逻辑似乎有哪里不对,一贯“感觉皇后不对的时候一定是朕感觉出错”的习惯,也让他唯有讪讪一笑,随手翻着那:
“阿铮总想着往外跑,好在跑哪儿都没忘了送东西回来孝敬阿丹和我……只这一回拿这么,咳咳,这么要紧的东西,别是赶不回来过腊八罢?真是这小阿铮,在京的时候只说何等舍不得你我,一出门去,就甚事都忘了!”
楚铮在小王村确实耽搁得挺久,这不,且是另让驿站八百里加急送来的,眼见着也都腊月初五了,正主儿却还不见踪影。
早几年,皇后都随皇帝出征在外,虽疼爱楚铮哥弟等一干小辈,但正经节日里头,能得儿孙绕膝、安享太平的时候其实不多。
皇后原也不在意,他本就不是什么甘心居于后院深宫的哥儿夫郎之流,皇帝许他战阵随行,甚至独领一军,皇后反而欢喜得很,纵然因此膝下未得一子半儿傍身,只太子孝顺,他也没什么不足的。
只如今,想是年岁渐长,不比当年,却越发贪恋这儿孙绕膝的日子。
尤其宠爱楚铮这么位,父族又与他有袍泽情分,爹家更是他嫡亲堂哥的小辈。
若楚铮真赶不回来过腊八,不说皇帝太子心中思念,皇后太子君更是不痛快。
然而自己不痛快是一回事,皇后却听不得皇帝说楚铮不好,杏眼一瞪,冲口就是:
“阿铮得了本画册也要送来给你,还不够惦记呢?”
好吧,那么一本灭蝗图,到了皇后口中,一下子又成了画册而已。
却不知道之前那样慎重翻看的却是谁?
皇帝十分无奈,偏他还又爱惨了自家阿丹这难得和不讲理小哥儿似的小模样,只得讪讪一笑,认真看起那“画册”来。
这一看,别的不说——
蝗虫的生成过程,到底是不是□□多少的土地才能产卵孵化,成长的各个阶段又是不是图册上画出来的怪模样,都不要紧,宫且楦等人商量出来的,关于蝗虫成因的说法:
“久旱出蝗,非关其他,不过是于田亩间索取太过,却疏忽回馈天地而已。”
——这种说法真伪不论,但在皇帝看来,再如何都比每次出现蝗灾,都要归根到皇帝失德,又或者别的什么天意上,更好接受得多。
虽然还是有皇帝的责任,但于田亩间索取太过的多是庶民呀,直接监管的也该是县官吏员之流,他这个皇帝,最多就是没早点发现蝗虫成因而已。
至少扯不到因为他征战杀戮太过,又或者太子是否有福德居其位之类的闲话上头去。
皇帝大乐:
“行,不就养些个鸭子鸟儿的吗?诏令下去,让各地多多的养着,吃不了蝗虫也还能宰来吃肉的。”
皇后听得直摇头。
□□说来最初也不过寻常人家出身,自家这位陛下平日也是能吃得苦的,战旅征途之中更是不乏与兵士同甘共苦的大气,然而到底是个粗心的,哪儿知道这“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之类的俗话?
民间养殖鸡鸭可不容易,一不小心闹个什么病,自家一群死光也罢了,往往几家甚至几村子,一气儿血本无归也是常事。
再则之前旱灾,纵然民间这几年富裕,朝廷救济也得力,不至于就活不下去,又哪儿来恁大底气,还敢将粮食喂鸡鸭?
便舍得,这大冬日的养鸡鸭,也不是容易事。
伸手一指桌上:
“你看信又没看仔细了不是?阿铮可说了,这先送回来,是让你我先挑着合适的人仔细研究研究,看上头说法妥不妥当——
至于鸭子,他后头还有据说顶好的鸭苗备着,分了南北几地养着,不定养得多么好,肯定比你自己操心的强些。”
皇帝摸了摸鼻子,只得耐下性子看起信。
楚铮在信里也果然说得很明白,除了没供出楚吕两家的早年过往,其他什么棉花,什么火炕孵蛋,都一一描述得仔细,末了又说:
“我楚氏寻觅多年,不想今朝得见,吕氏竟不只知兵事而已。
恁般大才,想来也是如今天下大定,福缘自至。
如今棉花保暖诸事犹可,蝗灾一事不可不防,臣惟愿此事只是虚惊,然而有备无患……”
皇帝撇嘴:“阿铮那么好一孩子,写起信来也是这样文绉绉的,不过吕氏倒真是出人意料。”
嫌弃归嫌弃,到底给楚铮隐晦拍了一记龙屁,心下十分舒爽,再则也真不是遇难则避的性子,还真又召了太子并大弘农等人过来,将蝗灾一事交代了下去。
皇帝不耐烦细务,太子却是个仁厚精细的,对皇后素来又极敬重,对太子君也是恩爱有加,连带着对楚铮也是看顾非常,听说了的来历,虽连在大弘农面前都没吐露半句,督促观察蝗虫孵化、督促各地有条件的多养鸡鸭等事,却做得更加仔细用心。
更有皇后兴致好,拉着太子君,自家私房,并皇帝内库、太子内库等各处,都掏了不少银子出来,让各地庶民帮着养鸡鸭的,也不提蝗虫,只道各地将士卫土不易,便是不在边疆,这些年也多少有灭匪安民之功:
“鸡鸭鹅都只管多多的养来,来年给将士添道菜。”
于是,果然是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