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自上而下(求收藏推荐票)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于李宽所说“官”的问题,朝堂的大臣比谁都知道。
除了京官之外,在外的官员哪一个不是尸位素餐之人呢?山高皇帝远的,谁知道你是如何管辖。
房玄龄又问道:“如何避免地方官员不作为呢?”
“考核!”
李宽吐出两个字,接着解释道:“唯有考核,一旦考核不通过,那么地方官员就不能入选朝堂。
地方官员,他们要想入选朝堂,那么就必须全身心的当好官!当好官的基本就是为人民服务!
当然也不排除他们不想进入朝堂,但不管他们是否想进入朝堂,考核都必须要实施。大唐皇帝陛下接受百官的监督,那么百官也需要接受考核!
皇帝陛下以身作则,大唐百官为何不能呢?”
“至于考核的话,目前以测量土地,查处各方的荒田、废田,无主之田,这一些都要收归国家所有。
将所有土地收归之后,在重新分配,按照户口、人头分配...让大唐所有百姓都有土地,有田地可耕!”
“当然避免不了会出现官官勾结的情况,这就需要中央这边派出大臣去监察...监察的官员是去监察吏部考核官员,也为了监察官官勾结。”
“对于监察官而言,一旦发现监察官与地方官勾结,必然严惩不贷!”
说道这,李宽朝李世民作揖一拜,接着说道:“陛下,微臣建议监察官交由吏部去选拔,或者是皇帝陛下派遣。
当然,若是皇家的人可以的话,也可以派往。”
李宽没有说绝对,毕竟皇家的人前往,一旦勾结的话,风险不再少数。他也仅仅是提出一点建议。
让皇家的人不会说得不到重用,而心生他心——正比如李佑,得不到李世民的关心,这才心生谋反。
末了,李宽不忘说道一声:“其实说到底还是官员的作为问题,只有大唐的所有官员团结一心为人民服务,才能让大唐走向盛世!”
“一人之力,这不用想...单独的看大唐官员的吃食问题,这个就更加不用愁。只有将大唐疆域的百姓纳入,或者所有阶层都纳入一起,一起看待,这才是显示大唐强盛的问题。”
“大唐的兴衰根源问题还是最底层的百姓...至于百姓的吃食问题,我可以尽快解决,让大唐疆域的百姓吃饱穿暖!”
“至于尸位素餐的官员在,这就需要交给中央的官员去解决...而如何落实,这也是考验当官的一种考核!”
“至于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我这里举一个例子:
无论是百姓,还是商贾之家,亦或者是各阶层的人员,不能用有色的眼观去看待问题。正好比你回到家里,面对父母、妻儿的时候,你会如何呢?
这很好理解,将百姓、各阶层的人民当做是自己的亲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
“说一句不好听的话,百姓称之为官员是衣食父母,亦或者是士族的人是衣食父母...但真是这样吗?
官员、士族会亲自下田耕耘吗?不会!
只有百姓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倘若是没有百姓耕耘,一旦大唐开启战争,大唐后续的粮食从何而来呢?”
“无论是官员还是士族,他们手里都掌握了大量的土地...我不管他们从何的来的田地。可一旦在测量的时候发现荒田、废田,一律收归国家所有!
你既然不耕田,那为何还占着不用呢?何不如收归国家所有...当然,这一些收归的天地国家会按照市价购买!”
“唯有耕耘的田地才能够称之为田地,不然还不如废弃在那。”
说道这,李宽环顾一下朝堂,接着说道:“我这话虽然说得有点过,但扪心自问一句,百姓是否是衣食父母呢?
对于这一点,本王也不愿去相信。反过来一对比,百姓更像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仅仅是站在高处的一个阶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对于这一点,道理很浅显,但能够做到的人有几个呢?”
魏征喝道一声:“楚王说的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一句话道尽了有所作为和无所作为。
可大唐官员有多少能够真正的是这样的呢?”
李宽赞同道:“魏大人能够理解就好!当官的就应该为人民服务!
本王自然知道这一点对大部分的官员而言,难于上青天,可本王在皇庄都能做到,诸位大人为何做不到呢?”
“若是诸位大人还不懂的话,那还不如尽早的辞官回去养老算了...”
“不得胡言!”
先前李世民听的很是欢喜,特别是那一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会儿,李世民摆着脸呵斥一声,这也是让他别乱说话。
“嘿嘿...”
李宽嘿嘿直笑,并不以为意,笑呵呵的对朝堂的大臣说道:“对于考核,地方官员也要考核,中央官员也需要考核,毕竟要一视同仁。”
“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感受到紧迫感,可以让中央官员时不时的走入基层,让他们去了解人民的诉求。”
“当然了,若是陛下能走下基层,那才是最好...只有自己亲眼所看到的才是最真实的。当然也不排除地方官员搞做派,临时应对中央官员的监察。”
“中央官员下基层,皇室子弟下基层,甚至是陛下您下基层,这都是必要的!只有深入人民,才能知道人民的需求,了解人民的苦暖...”
“从上到下,从陛下做起,而后是大唐皇室子弟,中央官员、地方官员,走入基层,走入人民最底层。
唯有如此才能了解到最真实的一面!”
李宽之所以如此说,那是因为从封建王朝的皇帝,没有一个走入基层。地方官员的遮掩,胡乱瞎报...封建王朝,道路不通。一旦发生事情,一个月、几个月后才能传入京城,这是常有的事情。
中央一旦有了决策,地方早就乱了。
这又体现一个问题,距离的问题...也是衣食住行的“行”这一个问题。
至于距离,目前而言还没有好办法...李宽当前还是以农业为根本,以百姓的衣食为主。
农业才是这一个时代的关键。
吃食问题,吃饱穿暖,封建时代的百姓需求不多,就这么几点小小的要求,很容易满足。
可是呢?
士族、寺庙、大家族...等等,还在剥削百姓,从底层剥削,他们不知道创造,发散思维,逮着“百姓”这一个羊毛就一直薅。
一直剥削、一直压迫,早晚会有揭竿而起的一天。
这也就是封建王朝统治不久的原因之一。
建朝初期,皇帝的有所作为,武力建国,还能震慑,一旦到了中后期,那各种幺蛾子的事情都有。
这等事情在封建王朝不知凡几。
长孙无忌淡淡问道:“楚王,就算设置了监察,但也很难预防地方官员的不作为。”
“但这好比不设置的强,只要地方官员要想进中央,那么就必须有所作为!这是要进入吏部考核官员的档案中。”
“倘若他们不想进入中央,也不想有所作为,那么我大唐不需要这样尸位素餐的官员。”
说道这,李宽突然想到了一个情况,接着说道:“大唐官员不是可以直谏吗?那大唐的人民为何不能有类似直谏的事情呢?”
“百姓可以检举地方关于的不作为,甚至是贪污腐败...当然,百姓不能污蔑,一旦出现污蔑的,这也需要严惩。”
“至于如何确定百姓不会出现任意检举,这也需要从中央官员落实...或者是从长安开始落实!
自上而下的改革...虽然很难,但我大唐不得不去做!”
说道这,李宽又建议道:“自上而下的话,一切都从长安城开始。从长安城的两个县开始...土地重新丈量、及其分配,都从长安城开始!”
“自上而下,从长安城开始,也从长安城辐射至周边,最终辐射整个大唐疆域!”
“自上而下的话,这更加艰难...但只要陛下、皇室子弟、中央的官员带头去走,京城的百姓率先开始,辐射至大唐各道各州。”
“长安都可以,那么地方必然也可以...长安城能做到,那么下面的各道各州若是做不到的话,那么诸位大人也该清楚是为何了吧。”
李宽也深知自上而下的改革风险很大,但下猛药还是必须的...此时正是大唐军事力量处于巅峰状态,大将军即将大胜归来。
大唐武将一个个都还在,改革就需要趁早,在一个朝代的开端...更不要说大唐是以武建国!
下猛药也要把握一个度,一旦过渡,那么是否会出现秦朝十几年灭亡的情况...对此,李宽相信不会出现。
秦朝那时四处揭竿起义。
大唐如今,百姓还不至于揭竿起义...只要不出现这个,自上而下的改革,稍微好那么一点点。
需要提防的还是士族...只要大唐解决百姓衣食住行,士族就没有那么强的影响力。
而这也是李宽提出自上而下的改革,从当今、中央、朝堂、长安城开始,辐射至四周,各道各州,直至整个大唐疆域。
这需要一步步来,步子也不能迈的太快,正如李宽刚才所说的先从长安城开始做起...长安城是京城,官员敢不作为的话,那正好可以有试样。
简而言之,长安城就是自上而下改革的试验基地。
对于李宽所说“官”的问题,朝堂的大臣比谁都知道。
除了京官之外,在外的官员哪一个不是尸位素餐之人呢?山高皇帝远的,谁知道你是如何管辖。
房玄龄又问道:“如何避免地方官员不作为呢?”
“考核!”
李宽吐出两个字,接着解释道:“唯有考核,一旦考核不通过,那么地方官员就不能入选朝堂。
地方官员,他们要想入选朝堂,那么就必须全身心的当好官!当好官的基本就是为人民服务!
当然也不排除他们不想进入朝堂,但不管他们是否想进入朝堂,考核都必须要实施。大唐皇帝陛下接受百官的监督,那么百官也需要接受考核!
皇帝陛下以身作则,大唐百官为何不能呢?”
“至于考核的话,目前以测量土地,查处各方的荒田、废田,无主之田,这一些都要收归国家所有。
将所有土地收归之后,在重新分配,按照户口、人头分配...让大唐所有百姓都有土地,有田地可耕!”
“当然避免不了会出现官官勾结的情况,这就需要中央这边派出大臣去监察...监察的官员是去监察吏部考核官员,也为了监察官官勾结。”
“对于监察官而言,一旦发现监察官与地方官勾结,必然严惩不贷!”
说道这,李宽朝李世民作揖一拜,接着说道:“陛下,微臣建议监察官交由吏部去选拔,或者是皇帝陛下派遣。
当然,若是皇家的人可以的话,也可以派往。”
李宽没有说绝对,毕竟皇家的人前往,一旦勾结的话,风险不再少数。他也仅仅是提出一点建议。
让皇家的人不会说得不到重用,而心生他心——正比如李佑,得不到李世民的关心,这才心生谋反。
末了,李宽不忘说道一声:“其实说到底还是官员的作为问题,只有大唐的所有官员团结一心为人民服务,才能让大唐走向盛世!”
“一人之力,这不用想...单独的看大唐官员的吃食问题,这个就更加不用愁。只有将大唐疆域的百姓纳入,或者所有阶层都纳入一起,一起看待,这才是显示大唐强盛的问题。”
“大唐的兴衰根源问题还是最底层的百姓...至于百姓的吃食问题,我可以尽快解决,让大唐疆域的百姓吃饱穿暖!”
“至于尸位素餐的官员在,这就需要交给中央的官员去解决...而如何落实,这也是考验当官的一种考核!”
“至于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我这里举一个例子:
无论是百姓,还是商贾之家,亦或者是各阶层的人员,不能用有色的眼观去看待问题。正好比你回到家里,面对父母、妻儿的时候,你会如何呢?
这很好理解,将百姓、各阶层的人民当做是自己的亲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
“说一句不好听的话,百姓称之为官员是衣食父母,亦或者是士族的人是衣食父母...但真是这样吗?
官员、士族会亲自下田耕耘吗?不会!
只有百姓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倘若是没有百姓耕耘,一旦大唐开启战争,大唐后续的粮食从何而来呢?”
“无论是官员还是士族,他们手里都掌握了大量的土地...我不管他们从何的来的田地。可一旦在测量的时候发现荒田、废田,一律收归国家所有!
你既然不耕田,那为何还占着不用呢?何不如收归国家所有...当然,这一些收归的天地国家会按照市价购买!”
“唯有耕耘的田地才能够称之为田地,不然还不如废弃在那。”
说道这,李宽环顾一下朝堂,接着说道:“我这话虽然说得有点过,但扪心自问一句,百姓是否是衣食父母呢?
对于这一点,本王也不愿去相信。反过来一对比,百姓更像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仅仅是站在高处的一个阶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对于这一点,道理很浅显,但能够做到的人有几个呢?”
魏征喝道一声:“楚王说的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一句话道尽了有所作为和无所作为。
可大唐官员有多少能够真正的是这样的呢?”
李宽赞同道:“魏大人能够理解就好!当官的就应该为人民服务!
本王自然知道这一点对大部分的官员而言,难于上青天,可本王在皇庄都能做到,诸位大人为何做不到呢?”
“若是诸位大人还不懂的话,那还不如尽早的辞官回去养老算了...”
“不得胡言!”
先前李世民听的很是欢喜,特别是那一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会儿,李世民摆着脸呵斥一声,这也是让他别乱说话。
“嘿嘿...”
李宽嘿嘿直笑,并不以为意,笑呵呵的对朝堂的大臣说道:“对于考核,地方官员也要考核,中央官员也需要考核,毕竟要一视同仁。”
“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感受到紧迫感,可以让中央官员时不时的走入基层,让他们去了解人民的诉求。”
“当然了,若是陛下能走下基层,那才是最好...只有自己亲眼所看到的才是最真实的。当然也不排除地方官员搞做派,临时应对中央官员的监察。”
“中央官员下基层,皇室子弟下基层,甚至是陛下您下基层,这都是必要的!只有深入人民,才能知道人民的需求,了解人民的苦暖...”
“从上到下,从陛下做起,而后是大唐皇室子弟,中央官员、地方官员,走入基层,走入人民最底层。
唯有如此才能了解到最真实的一面!”
李宽之所以如此说,那是因为从封建王朝的皇帝,没有一个走入基层。地方官员的遮掩,胡乱瞎报...封建王朝,道路不通。一旦发生事情,一个月、几个月后才能传入京城,这是常有的事情。
中央一旦有了决策,地方早就乱了。
这又体现一个问题,距离的问题...也是衣食住行的“行”这一个问题。
至于距离,目前而言还没有好办法...李宽当前还是以农业为根本,以百姓的衣食为主。
农业才是这一个时代的关键。
吃食问题,吃饱穿暖,封建时代的百姓需求不多,就这么几点小小的要求,很容易满足。
可是呢?
士族、寺庙、大家族...等等,还在剥削百姓,从底层剥削,他们不知道创造,发散思维,逮着“百姓”这一个羊毛就一直薅。
一直剥削、一直压迫,早晚会有揭竿而起的一天。
这也就是封建王朝统治不久的原因之一。
建朝初期,皇帝的有所作为,武力建国,还能震慑,一旦到了中后期,那各种幺蛾子的事情都有。
这等事情在封建王朝不知凡几。
长孙无忌淡淡问道:“楚王,就算设置了监察,但也很难预防地方官员的不作为。”
“但这好比不设置的强,只要地方官员要想进中央,那么就必须有所作为!这是要进入吏部考核官员的档案中。”
“倘若他们不想进入中央,也不想有所作为,那么我大唐不需要这样尸位素餐的官员。”
说道这,李宽突然想到了一个情况,接着说道:“大唐官员不是可以直谏吗?那大唐的人民为何不能有类似直谏的事情呢?”
“百姓可以检举地方关于的不作为,甚至是贪污腐败...当然,百姓不能污蔑,一旦出现污蔑的,这也需要严惩。”
“至于如何确定百姓不会出现任意检举,这也需要从中央官员落实...或者是从长安开始落实!
自上而下的改革...虽然很难,但我大唐不得不去做!”
说道这,李宽又建议道:“自上而下的话,一切都从长安城开始。从长安城的两个县开始...土地重新丈量、及其分配,都从长安城开始!”
“自上而下,从长安城开始,也从长安城辐射至周边,最终辐射整个大唐疆域!”
“自上而下的话,这更加艰难...但只要陛下、皇室子弟、中央的官员带头去走,京城的百姓率先开始,辐射至大唐各道各州。”
“长安都可以,那么地方必然也可以...长安城能做到,那么下面的各道各州若是做不到的话,那么诸位大人也该清楚是为何了吧。”
李宽也深知自上而下的改革风险很大,但下猛药还是必须的...此时正是大唐军事力量处于巅峰状态,大将军即将大胜归来。
大唐武将一个个都还在,改革就需要趁早,在一个朝代的开端...更不要说大唐是以武建国!
下猛药也要把握一个度,一旦过渡,那么是否会出现秦朝十几年灭亡的情况...对此,李宽相信不会出现。
秦朝那时四处揭竿起义。
大唐如今,百姓还不至于揭竿起义...只要不出现这个,自上而下的改革,稍微好那么一点点。
需要提防的还是士族...只要大唐解决百姓衣食住行,士族就没有那么强的影响力。
而这也是李宽提出自上而下的改革,从当今、中央、朝堂、长安城开始,辐射至四周,各道各州,直至整个大唐疆域。
这需要一步步来,步子也不能迈的太快,正如李宽刚才所说的先从长安城开始做起...长安城是京城,官员敢不作为的话,那正好可以有试样。
简而言之,长安城就是自上而下改革的试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