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集腋成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孔有德虽然束手就擒,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山东的叛乱便就此平息。
因为,还有一个耿仲明。
当初,他与弟弟耿仲裕以索饷为名带兵冲击皮岛总兵黄龙的官邸,将其捉住后即割去耳鼻。就在他要杀死黄龙的时候,却被前来营救的官兵将其成功解救,连耿仲裕也被捉拿处死。
事后,黄龙向崇祯请旨降罪耿仲明,多亏孙元化上疏求情,并以哗变皆因黄龙贪墨军饷为由,竭力为耿仲明开脱。最终,耿仲明得免一死,便与孔有德、李九成等人一同避祸山东,投奔了孙元化。
不料,还没过多久,孔、李二人竟再次反叛,转而攻打登州。而耿仲明亦不念旧恩,便也纠集部将中同籍辽东者一起加入了叛军的队伍,并拥立孔有德为元帅,自命为总兵官,与他一同攻城掠地,四处作乱。
孔有德虽是遭擒,但叛军的实力却受损不大,而耿仲明亦是别无退路,便将孔之部众收至麾下,继续转战其他地方。
但是,这后续的平叛之事,就不是王清印和他的“天军”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他们的任务,只是协守登州,打开这条通往东江地区的海上通道,以便明军从金兵的后方出击,协助正面战场破解大凌河之围。
现在,登州已然无虞,王清印当然要离开了。
而且,与他一同要走的,还有孙元化。
很显然,虽然抓住了叛军的首领,但这一场小小的胜利,却并不足以抵消孙元化所有的罪责。
只不过,接下来消灭耿仲明的任务,却是与他无关了。
原因嘛,很简单,他已不再是登莱巡抚了。
事实上,自从山东发生叛乱,朝中便有传言,说孙元化早已随孔反叛。大臣们则蜂拥而起,对他大肆攻讦,温体仁更是指责他贪渎成性,御下不严,治境无方,守土无能,非一死不足以谢国恩。
唯有周延儒念其东林一脉,多方为其告免。崇祯犹豫再三,终于还是下旨,将孙元化就地革职,锁拿问罪。
就在孙元化与王清印押着孔有德回到登州城的时候,圣旨也到了:朝廷已派出大军前来征剿平叛,命孙元化即刻交印卸任,进京述职。
其实,早在孔有德等人反叛之初,孙元化便知自己难辞其咎,亦曾多次上表辞官请罪。然而,当处分的旨意终于来临,他反倒有些难以割舍了。
既然皇上做出这样的决定,那就说明:周延儒的努力已经失败。而进京的结果,恐怕也不难预料——死罪难逃。
他并不怕死。对一个五十多岁的人来说,死亡并不是最大的恐惧。
可是,他现在还不想死。
他还有太多的心愿未了,一旦此时身死,或许那些未竟的事业,也将随之一起半途而废。
但是,纵观天下,现在还有谁能救自己?
杨天义!对了,杨天义!
毕竟,现在人人都知道,杨天义是唯一一个能够在皇上和朝中各方势力之间长袖善舞、游刃有余的人了。
以他以往的经历、如今的身份和眼下的使命,也只有他,才能帮自己逃脱厄运!而且,假如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才能和当前研发项目的巨大威力,或许,还能得到他的重用也不一定呢!
到那时,只要他肯开口为自己说情,想必要比周延儒更能打动皇上的心意。
想到这里,孙元化已是暗下决心:逃!投奔杨天义!
第二天一早,他便带着城中的外**事教官四十余人,化装成士兵后混入王清印的部队,偷偷地一起乘船出海,直奔辽东半岛而去。
在孙元化的心里,这可以说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了。只是在这世上,塞翁失马,福祸相倚的故事,又岂是少数人的传奇?
孔有德的反叛、温体仁的迫害,甚至也包括耿仲明的背信弃义,共同促使孙元化做出了这样一个选择。但恰是如此,也最终为杨天义提供了一个加速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机遇。
当然,这一切,孙元化现在还完全一无所知。
当他站在船舷,回望着逐渐消失的海岸线,心中只是充满了惆怅与失落,对于未知的前途,他的心情也像那远方海天交接的地方一样,一片茫然。
有人罢官失意,也有人升官得意。
延绥巡抚洪承畴,终于等到了他出人头地的时候。
杨鹤遭罢黜的旨意才刚刚颁布,洪承畴的任命便接踵而至。
昨天的他,还是一个看人脸色、受制于人的小小巡抚,而今天的他,却已是一位手握重权、守牧一方的封疆大吏了!
三边总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
他实在不敢相信,这美梦成真的一刻竟会来得如此之快!
在内心狂喜之余,洪承畴也保持着几分头脑清醒:如果忘了这个总督是怎么来的,或许有一天,也就会不知道这个官是怎么丢的!
崇祯在圣旨里已经提示得很清楚了:他之所以能有今日,全仗杨天义等人的保荐之功。
洪承畴仔细回想,自崇祯三年来,自己由一个四品参政而至从二品巡抚,再至正二品总督,一年之内竟是连升四级!之前那十多年的为官经历,又如何能与此相比?
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切的变化都与杨天义有着莫大的关系:没有杨天义的成功铺垫,韩城之战自己便难建全功;没有杨天义送走肖莲,自己亦无法重拾帝心;而这一次,若非杨天义的坚定支持,只怕这总督一职也轮不到自己头上。
吃水不忘挖井人,该是自己有所回报的时候了。
洪承畴再次拿出数月前杨天义通过郑永民转交给自己的那封信,重又细细读了几遍,又仔细研究了一番陕甘宁全境的民变形势,再参考杨天义在山西平叛的成功经验,终于下定决心:要改变剿匪策略,彻底地解决民变四起的局面。
具体来说,就是不再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了——哪里有老鼠,猫就往哪里扑,结果是逮住了一只,惊起了一片。
既然现在手握三边军政大权,便可调动三省的兵力,改玩一次撒网捕鱼——零敲碎打虽有短功而无长效,那就弃战为赶,设下诱饵,布置防线,逐步将贼兵封堵于边境地区尽可能狭小的空间。
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难有明显效果,但随着贼兵活动区域的逐渐缩小,他们在补给、兵源、地盘等方面的困境与矛盾便会愈发凸显,而官兵包围圈的实力却又不断增强,到那时,是全歼还是谈判,或是打开几个通往蒙古的缺口,然后放虎归山,那便全由自己做主了。
与此同时,效仿杨天义在山西的做法,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全力地赈济安抚各地灾民,从根本上铲除民变的根源。
此外,鉴于民变极易扩散蔓延的特点,洪承畴一边向皇上请旨,建议与山西展开协同作战,一边又与新任山西巡抚左良玉商议,提议让曹文诏率领关宁铁骑跨省运动作战。
这也是杨天义在信中的谆谆告诫:愈是想要大功独揽,便愈有可能功亏一篑。既是想要建立不世之伟业,那就必须要有大局观念,画地为牢殊不可取,合作分功方为全胜之道。
而洪承畴也果如杨天义所料:一个人所处位置不同,看待问题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方法,便也完全不同。
洪承畴相信,经过这一番全面周详的部署,循序渐进的安排,假以时日,总会等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那一天。
只不过,有一点是洪承畴无法想到的,他的平叛战场还可以等待量变引起质变,而杨天义在抗击入侵的战场上,却是已经不能再等了。
事实上,杨天义与皇太极之间的战斗,已经轰然打响了!
而且,这场战斗的最终结局,可以说让所有的人都始料不及——其中,也包括杨天义在内。
孔有德虽然束手就擒,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山东的叛乱便就此平息。
因为,还有一个耿仲明。
当初,他与弟弟耿仲裕以索饷为名带兵冲击皮岛总兵黄龙的官邸,将其捉住后即割去耳鼻。就在他要杀死黄龙的时候,却被前来营救的官兵将其成功解救,连耿仲裕也被捉拿处死。
事后,黄龙向崇祯请旨降罪耿仲明,多亏孙元化上疏求情,并以哗变皆因黄龙贪墨军饷为由,竭力为耿仲明开脱。最终,耿仲明得免一死,便与孔有德、李九成等人一同避祸山东,投奔了孙元化。
不料,还没过多久,孔、李二人竟再次反叛,转而攻打登州。而耿仲明亦不念旧恩,便也纠集部将中同籍辽东者一起加入了叛军的队伍,并拥立孔有德为元帅,自命为总兵官,与他一同攻城掠地,四处作乱。
孔有德虽是遭擒,但叛军的实力却受损不大,而耿仲明亦是别无退路,便将孔之部众收至麾下,继续转战其他地方。
但是,这后续的平叛之事,就不是王清印和他的“天军”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他们的任务,只是协守登州,打开这条通往东江地区的海上通道,以便明军从金兵的后方出击,协助正面战场破解大凌河之围。
现在,登州已然无虞,王清印当然要离开了。
而且,与他一同要走的,还有孙元化。
很显然,虽然抓住了叛军的首领,但这一场小小的胜利,却并不足以抵消孙元化所有的罪责。
只不过,接下来消灭耿仲明的任务,却是与他无关了。
原因嘛,很简单,他已不再是登莱巡抚了。
事实上,自从山东发生叛乱,朝中便有传言,说孙元化早已随孔反叛。大臣们则蜂拥而起,对他大肆攻讦,温体仁更是指责他贪渎成性,御下不严,治境无方,守土无能,非一死不足以谢国恩。
唯有周延儒念其东林一脉,多方为其告免。崇祯犹豫再三,终于还是下旨,将孙元化就地革职,锁拿问罪。
就在孙元化与王清印押着孔有德回到登州城的时候,圣旨也到了:朝廷已派出大军前来征剿平叛,命孙元化即刻交印卸任,进京述职。
其实,早在孔有德等人反叛之初,孙元化便知自己难辞其咎,亦曾多次上表辞官请罪。然而,当处分的旨意终于来临,他反倒有些难以割舍了。
既然皇上做出这样的决定,那就说明:周延儒的努力已经失败。而进京的结果,恐怕也不难预料——死罪难逃。
他并不怕死。对一个五十多岁的人来说,死亡并不是最大的恐惧。
可是,他现在还不想死。
他还有太多的心愿未了,一旦此时身死,或许那些未竟的事业,也将随之一起半途而废。
但是,纵观天下,现在还有谁能救自己?
杨天义!对了,杨天义!
毕竟,现在人人都知道,杨天义是唯一一个能够在皇上和朝中各方势力之间长袖善舞、游刃有余的人了。
以他以往的经历、如今的身份和眼下的使命,也只有他,才能帮自己逃脱厄运!而且,假如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才能和当前研发项目的巨大威力,或许,还能得到他的重用也不一定呢!
到那时,只要他肯开口为自己说情,想必要比周延儒更能打动皇上的心意。
想到这里,孙元化已是暗下决心:逃!投奔杨天义!
第二天一早,他便带着城中的外**事教官四十余人,化装成士兵后混入王清印的部队,偷偷地一起乘船出海,直奔辽东半岛而去。
在孙元化的心里,这可以说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了。只是在这世上,塞翁失马,福祸相倚的故事,又岂是少数人的传奇?
孔有德的反叛、温体仁的迫害,甚至也包括耿仲明的背信弃义,共同促使孙元化做出了这样一个选择。但恰是如此,也最终为杨天义提供了一个加速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机遇。
当然,这一切,孙元化现在还完全一无所知。
当他站在船舷,回望着逐渐消失的海岸线,心中只是充满了惆怅与失落,对于未知的前途,他的心情也像那远方海天交接的地方一样,一片茫然。
有人罢官失意,也有人升官得意。
延绥巡抚洪承畴,终于等到了他出人头地的时候。
杨鹤遭罢黜的旨意才刚刚颁布,洪承畴的任命便接踵而至。
昨天的他,还是一个看人脸色、受制于人的小小巡抚,而今天的他,却已是一位手握重权、守牧一方的封疆大吏了!
三边总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
他实在不敢相信,这美梦成真的一刻竟会来得如此之快!
在内心狂喜之余,洪承畴也保持着几分头脑清醒:如果忘了这个总督是怎么来的,或许有一天,也就会不知道这个官是怎么丢的!
崇祯在圣旨里已经提示得很清楚了:他之所以能有今日,全仗杨天义等人的保荐之功。
洪承畴仔细回想,自崇祯三年来,自己由一个四品参政而至从二品巡抚,再至正二品总督,一年之内竟是连升四级!之前那十多年的为官经历,又如何能与此相比?
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切的变化都与杨天义有着莫大的关系:没有杨天义的成功铺垫,韩城之战自己便难建全功;没有杨天义送走肖莲,自己亦无法重拾帝心;而这一次,若非杨天义的坚定支持,只怕这总督一职也轮不到自己头上。
吃水不忘挖井人,该是自己有所回报的时候了。
洪承畴再次拿出数月前杨天义通过郑永民转交给自己的那封信,重又细细读了几遍,又仔细研究了一番陕甘宁全境的民变形势,再参考杨天义在山西平叛的成功经验,终于下定决心:要改变剿匪策略,彻底地解决民变四起的局面。
具体来说,就是不再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了——哪里有老鼠,猫就往哪里扑,结果是逮住了一只,惊起了一片。
既然现在手握三边军政大权,便可调动三省的兵力,改玩一次撒网捕鱼——零敲碎打虽有短功而无长效,那就弃战为赶,设下诱饵,布置防线,逐步将贼兵封堵于边境地区尽可能狭小的空间。
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难有明显效果,但随着贼兵活动区域的逐渐缩小,他们在补给、兵源、地盘等方面的困境与矛盾便会愈发凸显,而官兵包围圈的实力却又不断增强,到那时,是全歼还是谈判,或是打开几个通往蒙古的缺口,然后放虎归山,那便全由自己做主了。
与此同时,效仿杨天义在山西的做法,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全力地赈济安抚各地灾民,从根本上铲除民变的根源。
此外,鉴于民变极易扩散蔓延的特点,洪承畴一边向皇上请旨,建议与山西展开协同作战,一边又与新任山西巡抚左良玉商议,提议让曹文诏率领关宁铁骑跨省运动作战。
这也是杨天义在信中的谆谆告诫:愈是想要大功独揽,便愈有可能功亏一篑。既是想要建立不世之伟业,那就必须要有大局观念,画地为牢殊不可取,合作分功方为全胜之道。
而洪承畴也果如杨天义所料:一个人所处位置不同,看待问题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方法,便也完全不同。
洪承畴相信,经过这一番全面周详的部署,循序渐进的安排,假以时日,总会等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那一天。
只不过,有一点是洪承畴无法想到的,他的平叛战场还可以等待量变引起质变,而杨天义在抗击入侵的战场上,却是已经不能再等了。
事实上,杨天义与皇太极之间的战斗,已经轰然打响了!
而且,这场战斗的最终结局,可以说让所有的人都始料不及——其中,也包括杨天义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