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章 精卫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二十多米长的碟形飞行器近乎无声地降落在机动骑兵军事学院的广场西南角,八条原本隐藏在腹部的起落架缓缓张开,最终触到地面,稳稳支撑着这个庞然大物。从这些起落架中段的减震缓冲腔来看,即使是崎岖不平的恶劣地形,它们也能从容应对。
正在操场上训练的机动骑兵和影武士学员们没有一个人敢围上去,训练中擅离队列是必受严惩的重罪。但仍有不少人只顾着用眼角余光打量那架他们平生从未见过的怪异飞行器,以至于没有听清教官发出的队列命令,这些人旋即被教官手中包橡皮头的木棍打得跪伏在地。
“杂碎!你们这些劣等爬虫,来这里就是为了丢人现眼的吗?”
此起彼伏的喝骂声中,安秉臣等人信步走近这架黑色的庞然大物。
杨道明眯缝着眼睛,注意到飞行器外沿边缘下侧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像蓝色大灯的东西,等他走得近些才发现,那根本不是大灯,而是某种喷吐明亮蓝色炽焰的推进器。每个推进器喷口边缘还有无数个更小的喷射管。从他接近的角度看到飞行器这一侧的推进器共有四个,以此推断另一侧也该有四个,这八个蓝色大灯一样的推进器应该是这架飞行器的动力源泉。
当他跟在安秉臣身后走到飞行器下方时又发现了更多蹊跷,头上近在咫尺的推进器喷口中仍在散发明亮的蓝色光芒,但那光芒迅速开始变得黯淡,耳边有某种低沉而微弱的震颤正在随之褪去。他的皮肤没有感觉到空气中有任何高温喷焰的炙热,再看那些推进器喷口下方的草坪,也看不到一点烧焦灼烤的痕迹。
很明显,那些喷口吐出蓝色亮光绝非类似喷气式发动机的高温焰流。
所有推进器喷口的蓝光熄灭之后,碟状飞行器的腹部打开了一道两米见方的口子,降下触地的踏板正好形成一个通入机腹内的坡状台阶。
口子里走出两名身穿灰色战术防护服的互助会步兵,后面跟着三个人,两男一女,都穿着工程部专用的蓝色工作服。
安秉臣认得,那年轻女子是沈莉的助手卓珊珊,后面两位他不认识,但看样子应该也是工程部工作组成员。
“会长!”卓珊珊一眼看到安秉臣,点头致意的同时侧开身子把后面两人让到前面:“这位就是精卫大气层内电离子飞行载具的工作组组长戴进,组员余乐庭!”
卓珊珊说出了他们的名字,安秉臣这才和看过的智库数据对上了号。虽说当初精卫项目开发组创建时的成员名单里也有照片,但他总是记不清那些人的相貌,更没有看一眼照片就能认得真人的特务天赋,非得亲眼看到真人才能彻底和名字挂钩。
戴进是河南阜阳一所重点高中的物理老师,余乐庭是帝都理工大学航空动力学院的助教,这两人都是当初随难民潮南下时途经十里铺加入互助会的工程部老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学历都不算高,但对动手实践的兴趣远大于理论研究。如果是在战前,这两位顶多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来探索自己的爱好,直到耗尽余生光阴。
但是,有了智库,卡鲁和模块化生产线,再加上另外十二名志同道合的技术专家,他们的大胆设想最终变成了眼前这架巨大的电离子引擎飞行载具。
“电离子引擎?”杨道明绕着这架碟状飞行物转了一圈,听到卓珊珊的介绍,忍不住嘀咕起来。
正在和安秉臣握手的戴进哈哈一笑:“没错,电离子引擎。这东西其实也不是什么新技术,上世纪初电离子引擎的理论就已经成熟,只是因为推重比太小不太引人关注,美国人曾经把它用在太空航天器上。像咱们这样用在大气层内,那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啊。”他的笑容看起来相当开朗随和,没有一点学识渊博者常有的矜持,也没有功成名就后的洋洋得意。
看到杨道明犹自面露疑惑,戴进耐心解释道:“电离子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不复杂,用电子束轰击磁化电离腔内,使里面的气体原子电离化,通过高压格栅金属网加速排出离子束,从而产生推动力。美国人的电离子引擎采用惰性元素氙作为电离推进剂,而我们的精卫引擎可以直接吸入空气分离出氦作为推进工质。”
“因为双极电池的优势,我们的引擎拥有更具实用价值的推重比。只是电离子发动机的固有特点导致它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加速度,所以这东西看起来不怎么灵活,无法做到一些高难度的剧烈机动动作。但只要保持直线稳定飞行,它可以持续不断地缓慢加速,最高可以达到三倍音速。”
在他的介绍中,众人走上踏板进入机舱,只有何昌发带着一帮老民兵留在外面警戒。
飞行物内部是一个圆形空舱,正中央有一根巨大的柱状物,周边星罗棋布地铺设了几种不同式样的座椅,以及一些辐射向外的悬空长杆,杆上有可自由滑动的抱臂和挂钩。
杨道明一眼就看出那些悬空长杆的作用:“这应该是用来固定足肢战车的系留杆吧?”
旁边的工程师余乐庭笑道:“对,货舱里有八根同心系留杆,按我们最初的设计目标是可以同时搭载十六台足肢战车,但从这次试飞的数据来看,能运送十台以上就不错了。还有这些人员座椅,我们也弄了不同式样的,看看实际效果到底如何。”
听到这个数字,林子云脸色一暗。
枢密院里那帮整天叫嚣着要发展空军的参谋们早就盼着工程部能提供某种空中作战机体,以圆他们的空中霸王之梦。但执事团经过磋商以及咨询智库后一致认为,互助会更需要一种飞行载具,而不是在各种远程精准打击手段下凸显脆弱的战斗机。互助会自己的可变口径电磁炮,露西亚人的门捷列夫聚能光束炮,以及越来越多的雷达侦测技术,都在预示着空军决定战争胜负的时代即将成为历史。
精卫飞行器的研制是在联合会战之前由执事团核准的,林子云虽然事前不知道,但执掌枢密院后也有所耳闻。这种飞行载具对机动性本来就逆天的足肢战车意味着什么,她非常清楚。然而精卫飞行器的战车搭载量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折扣,这无疑会影响到这种飞行载具的战术应用价值。为了运送同样的战车部队,多飞一趟有时候就意味着翻倍的危险。精卫飞行器的结构强度虽然能勉强抵御火炮和导弹,但依然挡不住激光武器的雷霆一击。
戴进瞥了一眼,注意到林子云脸色有异,立刻补充解释:“按我们的设计,精卫飞行器只是一种快速投送人员和战车的非战斗型载具,它执行运输任务时应尽量避免靠近交战地区,更不能直接参加作战。大多数时候,战斗武器的多少并不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一些战场以外的因素也能起到关键性作用。我们工作组准备下一步将复眼式远程预警系统搬到精卫飞行器上,搞一个空中预警平台,经济巡航速度下电离子发动机可以保证至少一百小时的留空时间。到那时候,只要这个空中预警平台升起来,我们的预警范围就能覆盖小半个地球表面,正好弥补恶劣气候状况下星网无法侦测地表的缺陷。”
听到这番解释,安秉臣频频点头,心中对戴进的个人印象又加了几分。他一直跟着众人察看观摩,并不轻易发表言论,为的就是避免影响别人。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办,他犯不着评头论足卖弄聪明,那不是他的职责范围。
“我们现在有多少这种飞行器?”杨道明到处看看摸摸,忍不住问。
“只有这台样机,还有一台尚在组装中。”戴进回答。
“怎么速度会这么慢?盘古基地那边不是都汇集了一万多卡鲁吗?”林子云不解地问。
“没有办法,沈工调集了大部分卡鲁集中力量建造昆仑号——”戴进突然看到站在人群后面的袁平平,那位是这里唯一一个没有戴腕式终端的人,也是正式成员眼中理所当然的外人。因此,戴进立刻闭嘴,把后半截话吞回了肚里。但他要说什么,安秉臣、林子云、杨道明、姬少飞,甚至站得最远的杜鹃上尉都知道。
袁平平佯装没有听见,只顾着打量舱内那些奇形怪状的东西,但气氛却一下子变得有些尴尬。
货舱中间的圆柱突然开了一扇门,露出里面的螺旋梯,同时走出两名抱着全息头盔的驾驶员。这两人安秉臣都认得,居然是塘沽帝国的那帮飞行员中的人,想不到如今又重上蓝天。
两人见到安秉臣后马上敬礼致意,脸上满是难以遮掩的激动。
“两位专家,有什么感觉?”安秉臣和颜悦色笑着问道。
“这东西,就一个字:稳。”年长的那位飞行员赞叹道。
“操作忒简单,比开车更容易。驾乘人员培训会更方便。”年轻那位膀大腰圆的飞行员也给出了自己的总结。
这架精卫飞行器从堪察加半岛的盘古基地沿着海岸线南下,累计航程超过六千公里,耗时十二小时。但这当中有不少时间都浪费在各种测试项目上,为了安全考虑有时还要调整航向避开露西亚空军的战机巡逻圈。精卫飞行器的航向一旦脱离直线运动就会失去电离子引擎持续累积的加速度优势,所以这十二个小时有一多半都是瞎折腾出来的冗余。
“要不,那咱们也试飞一趟尝尝鲜?”听了两位飞行员的感慨,安秉臣终于按捺不住,其实他也想试试这神奇的飞行器。
“哦,这个,我就不用了吧.”杨道明立刻脸现犹豫之色,他的体质对高速运动有些过敏,驾驭足肢战车都有问题,所以当时才被迫退出机动骑兵转入参谋部。
“会长。”林子云看了安秉臣一眼:“按照安全条例,咱们这些人,不能全都一起坐吧?而且,这是一部尚在测试阶段的飞行器,万一要有点什么.。”安秉臣是互助会的会长,林子云是枢密院院长,杨道明现在算是影武士部队的当家人,姬少飞是江口码头民政工作队队长,袁平平也是江口码头港务局总经理,这些人几乎囊括了互助会在魔都的全部核心人物,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考虑,确实不能都挤在一架安全性尚待考证的试验型飞行器上。安秉臣笑笑,点了点头:“那行,今天就算了。不过,过两天回十里铺,我一定要坐这玩意儿,非得瑟一把不可。”
二十多米长的碟形飞行器近乎无声地降落在机动骑兵军事学院的广场西南角,八条原本隐藏在腹部的起落架缓缓张开,最终触到地面,稳稳支撑着这个庞然大物。从这些起落架中段的减震缓冲腔来看,即使是崎岖不平的恶劣地形,它们也能从容应对。
正在操场上训练的机动骑兵和影武士学员们没有一个人敢围上去,训练中擅离队列是必受严惩的重罪。但仍有不少人只顾着用眼角余光打量那架他们平生从未见过的怪异飞行器,以至于没有听清教官发出的队列命令,这些人旋即被教官手中包橡皮头的木棍打得跪伏在地。
“杂碎!你们这些劣等爬虫,来这里就是为了丢人现眼的吗?”
此起彼伏的喝骂声中,安秉臣等人信步走近这架黑色的庞然大物。
杨道明眯缝着眼睛,注意到飞行器外沿边缘下侧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像蓝色大灯的东西,等他走得近些才发现,那根本不是大灯,而是某种喷吐明亮蓝色炽焰的推进器。每个推进器喷口边缘还有无数个更小的喷射管。从他接近的角度看到飞行器这一侧的推进器共有四个,以此推断另一侧也该有四个,这八个蓝色大灯一样的推进器应该是这架飞行器的动力源泉。
当他跟在安秉臣身后走到飞行器下方时又发现了更多蹊跷,头上近在咫尺的推进器喷口中仍在散发明亮的蓝色光芒,但那光芒迅速开始变得黯淡,耳边有某种低沉而微弱的震颤正在随之褪去。他的皮肤没有感觉到空气中有任何高温喷焰的炙热,再看那些推进器喷口下方的草坪,也看不到一点烧焦灼烤的痕迹。
很明显,那些喷口吐出蓝色亮光绝非类似喷气式发动机的高温焰流。
所有推进器喷口的蓝光熄灭之后,碟状飞行器的腹部打开了一道两米见方的口子,降下触地的踏板正好形成一个通入机腹内的坡状台阶。
口子里走出两名身穿灰色战术防护服的互助会步兵,后面跟着三个人,两男一女,都穿着工程部专用的蓝色工作服。
安秉臣认得,那年轻女子是沈莉的助手卓珊珊,后面两位他不认识,但看样子应该也是工程部工作组成员。
“会长!”卓珊珊一眼看到安秉臣,点头致意的同时侧开身子把后面两人让到前面:“这位就是精卫大气层内电离子飞行载具的工作组组长戴进,组员余乐庭!”
卓珊珊说出了他们的名字,安秉臣这才和看过的智库数据对上了号。虽说当初精卫项目开发组创建时的成员名单里也有照片,但他总是记不清那些人的相貌,更没有看一眼照片就能认得真人的特务天赋,非得亲眼看到真人才能彻底和名字挂钩。
戴进是河南阜阳一所重点高中的物理老师,余乐庭是帝都理工大学航空动力学院的助教,这两人都是当初随难民潮南下时途经十里铺加入互助会的工程部老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学历都不算高,但对动手实践的兴趣远大于理论研究。如果是在战前,这两位顶多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来探索自己的爱好,直到耗尽余生光阴。
但是,有了智库,卡鲁和模块化生产线,再加上另外十二名志同道合的技术专家,他们的大胆设想最终变成了眼前这架巨大的电离子引擎飞行载具。
“电离子引擎?”杨道明绕着这架碟状飞行物转了一圈,听到卓珊珊的介绍,忍不住嘀咕起来。
正在和安秉臣握手的戴进哈哈一笑:“没错,电离子引擎。这东西其实也不是什么新技术,上世纪初电离子引擎的理论就已经成熟,只是因为推重比太小不太引人关注,美国人曾经把它用在太空航天器上。像咱们这样用在大气层内,那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啊。”他的笑容看起来相当开朗随和,没有一点学识渊博者常有的矜持,也没有功成名就后的洋洋得意。
看到杨道明犹自面露疑惑,戴进耐心解释道:“电离子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不复杂,用电子束轰击磁化电离腔内,使里面的气体原子电离化,通过高压格栅金属网加速排出离子束,从而产生推动力。美国人的电离子引擎采用惰性元素氙作为电离推进剂,而我们的精卫引擎可以直接吸入空气分离出氦作为推进工质。”
“因为双极电池的优势,我们的引擎拥有更具实用价值的推重比。只是电离子发动机的固有特点导致它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加速度,所以这东西看起来不怎么灵活,无法做到一些高难度的剧烈机动动作。但只要保持直线稳定飞行,它可以持续不断地缓慢加速,最高可以达到三倍音速。”
在他的介绍中,众人走上踏板进入机舱,只有何昌发带着一帮老民兵留在外面警戒。
飞行物内部是一个圆形空舱,正中央有一根巨大的柱状物,周边星罗棋布地铺设了几种不同式样的座椅,以及一些辐射向外的悬空长杆,杆上有可自由滑动的抱臂和挂钩。
杨道明一眼就看出那些悬空长杆的作用:“这应该是用来固定足肢战车的系留杆吧?”
旁边的工程师余乐庭笑道:“对,货舱里有八根同心系留杆,按我们最初的设计目标是可以同时搭载十六台足肢战车,但从这次试飞的数据来看,能运送十台以上就不错了。还有这些人员座椅,我们也弄了不同式样的,看看实际效果到底如何。”
听到这个数字,林子云脸色一暗。
枢密院里那帮整天叫嚣着要发展空军的参谋们早就盼着工程部能提供某种空中作战机体,以圆他们的空中霸王之梦。但执事团经过磋商以及咨询智库后一致认为,互助会更需要一种飞行载具,而不是在各种远程精准打击手段下凸显脆弱的战斗机。互助会自己的可变口径电磁炮,露西亚人的门捷列夫聚能光束炮,以及越来越多的雷达侦测技术,都在预示着空军决定战争胜负的时代即将成为历史。
精卫飞行器的研制是在联合会战之前由执事团核准的,林子云虽然事前不知道,但执掌枢密院后也有所耳闻。这种飞行载具对机动性本来就逆天的足肢战车意味着什么,她非常清楚。然而精卫飞行器的战车搭载量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折扣,这无疑会影响到这种飞行载具的战术应用价值。为了运送同样的战车部队,多飞一趟有时候就意味着翻倍的危险。精卫飞行器的结构强度虽然能勉强抵御火炮和导弹,但依然挡不住激光武器的雷霆一击。
戴进瞥了一眼,注意到林子云脸色有异,立刻补充解释:“按我们的设计,精卫飞行器只是一种快速投送人员和战车的非战斗型载具,它执行运输任务时应尽量避免靠近交战地区,更不能直接参加作战。大多数时候,战斗武器的多少并不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一些战场以外的因素也能起到关键性作用。我们工作组准备下一步将复眼式远程预警系统搬到精卫飞行器上,搞一个空中预警平台,经济巡航速度下电离子发动机可以保证至少一百小时的留空时间。到那时候,只要这个空中预警平台升起来,我们的预警范围就能覆盖小半个地球表面,正好弥补恶劣气候状况下星网无法侦测地表的缺陷。”
听到这番解释,安秉臣频频点头,心中对戴进的个人印象又加了几分。他一直跟着众人察看观摩,并不轻易发表言论,为的就是避免影响别人。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办,他犯不着评头论足卖弄聪明,那不是他的职责范围。
“我们现在有多少这种飞行器?”杨道明到处看看摸摸,忍不住问。
“只有这台样机,还有一台尚在组装中。”戴进回答。
“怎么速度会这么慢?盘古基地那边不是都汇集了一万多卡鲁吗?”林子云不解地问。
“没有办法,沈工调集了大部分卡鲁集中力量建造昆仑号——”戴进突然看到站在人群后面的袁平平,那位是这里唯一一个没有戴腕式终端的人,也是正式成员眼中理所当然的外人。因此,戴进立刻闭嘴,把后半截话吞回了肚里。但他要说什么,安秉臣、林子云、杨道明、姬少飞,甚至站得最远的杜鹃上尉都知道。
袁平平佯装没有听见,只顾着打量舱内那些奇形怪状的东西,但气氛却一下子变得有些尴尬。
货舱中间的圆柱突然开了一扇门,露出里面的螺旋梯,同时走出两名抱着全息头盔的驾驶员。这两人安秉臣都认得,居然是塘沽帝国的那帮飞行员中的人,想不到如今又重上蓝天。
两人见到安秉臣后马上敬礼致意,脸上满是难以遮掩的激动。
“两位专家,有什么感觉?”安秉臣和颜悦色笑着问道。
“这东西,就一个字:稳。”年长的那位飞行员赞叹道。
“操作忒简单,比开车更容易。驾乘人员培训会更方便。”年轻那位膀大腰圆的飞行员也给出了自己的总结。
这架精卫飞行器从堪察加半岛的盘古基地沿着海岸线南下,累计航程超过六千公里,耗时十二小时。但这当中有不少时间都浪费在各种测试项目上,为了安全考虑有时还要调整航向避开露西亚空军的战机巡逻圈。精卫飞行器的航向一旦脱离直线运动就会失去电离子引擎持续累积的加速度优势,所以这十二个小时有一多半都是瞎折腾出来的冗余。
“要不,那咱们也试飞一趟尝尝鲜?”听了两位飞行员的感慨,安秉臣终于按捺不住,其实他也想试试这神奇的飞行器。
“哦,这个,我就不用了吧.”杨道明立刻脸现犹豫之色,他的体质对高速运动有些过敏,驾驭足肢战车都有问题,所以当时才被迫退出机动骑兵转入参谋部。
“会长。”林子云看了安秉臣一眼:“按照安全条例,咱们这些人,不能全都一起坐吧?而且,这是一部尚在测试阶段的飞行器,万一要有点什么.。”安秉臣是互助会的会长,林子云是枢密院院长,杨道明现在算是影武士部队的当家人,姬少飞是江口码头民政工作队队长,袁平平也是江口码头港务局总经理,这些人几乎囊括了互助会在魔都的全部核心人物,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考虑,确实不能都挤在一架安全性尚待考证的试验型飞行器上。安秉臣笑笑,点了点头:“那行,今天就算了。不过,过两天回十里铺,我一定要坐这玩意儿,非得瑟一把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