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弃妃有毒 > 第241章 纷纷出手

第241章 纷纷出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甄宝人话音落了小半晌,刘嬷嬷半张着嘴盯着她,半天没有回过神来,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秋芝可看不下去了,赶紧拽拽她的袖子,说:“刘嬷嬷,姑娘这是要帮你呀,你怎么还不谢恩呢?”

    刘嬷嬷这才信以为真,她哪能想到,平日里冷冷淡淡的七姑娘,怎么在关键时刻如此仗义?她不由地悲从中来,眼泪长流,伏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说:“谢谢姑娘,谢谢姑娘,姑娘的大恩大德,我一辈子记着,这把老骨头对姑娘你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甄宝人心里也酸楚不已,伸手示意秋芝扶起她,说:“我估摸过会儿就有人来找你,你先去收拾下,待会儿体体面面地出去,咱输人不能输阵。”

    那刘嬷嬷咬着唇,老泪纵横,说不出话来,只是使劲地点着头。好一会儿,那眼泪才止住,她扯出手绢仔细地抹干净脸,把东哥儿叫进来,让他给甄宝人磕了几个头,这才退了下去。

    秋芝也被感动了,拿出手绢抹抹眼角,说:“姑娘,你对我们下人真是太好了。”

    甄宝人则莞尔一笑,说:“我可没你说的那么好,有些事不能光凭眼睛看的!算了,说了你也不懂,我饿坏了,快把饭送上来。”

    她确实看中刘嬷嬷的进退得体,但还没看中到要负担起这两人后半生的地步,眼下她收留这祖孙俩最重要的原因,是想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这条逼不得已的后路,是她遭遇了老祖宗那次移花接木之后,就意识到并下了决心的,一直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和合适的机会实施。

    在三清观那些日子,她抽空详细研究过大周的律法,单凭她一个未婚女子,是没有资格立女户的;刘嬷嬷可就不同了,她是现成的寡妇户,老家又有房子,万一将来自己无路可退,还可以利用一下。

    虽然安王一再表示,有他在,一定能够护她周全。不过甄宝人还是没有胆量将自己的命运彻底地交给他。狡兔尚且有三窟,相信男人的话,那就等于相信母猪会上树,她下意识要预备一条退路。

    后来的事实证明,若非她有先见之明,或者说足够的危机意识,准备了这条山穷水尽时用的退路,她差点就无路可走。

    刘嬷嬷的事儿,一如甄宝人所料,不一会儿,大夫人就派小丫鬟过来叫她过去问话;有了甄宝人这碗酒垫底,刘嬷嬷当然姿态从容地前去。

    稍晚,“罗嫂子大闹莲汀园”这桩事就有了处理结果。

    罗山当场写了休书,刘嬷嬷原是大夫人看着罗山的面子,才安排在府里做事的;这样一来,自然不能再做下去了,当天傍晚就带着东哥儿离开了伯府。

    至于甄宝人踢了罗大嫂心窝一脚,结果出乎了所有看热闹者的预料,大夫人居然只是派大丫鬟巧珍斥责了一句——打打杀杀不是咱伯府姑娘的作派,让她闭门反思已过,这事儿便就此揭过了。

    一众下人们议论纷纷,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今在伯府,千万不能招惹七姑娘,否则,后果自负。

    这样一桩事原本不算小了,可惜这一次来的不是时候,居然也就只在伯府花边新闻的排行榜上呆了一天,所有下人的心思便被京城里连着发生的几桩大事吸引了。

    第一桩泼天的大事,便是温相爷早朝遇刺。据说当时天刚蒙蒙亮,街上行人寥寥。温相爷乘轿子一如往常离开相府,刚到朱雀门,就有刺客从天而降,漫天剑影飞舞,眼看着人头就要落地,一箭飞了过来,救下了温相——原来正是英明神武的安王爷带着一干侍卫正好路过。

    这件事影响太恶劣了,离着温老夫人遇刺不到一个月,温相爷再次遇刺,皇上爆发了雷霆大怒,把开封府尹叫过去骂了个狗血淋漓,勒令他一个月必须破案,否则提头来见。

    皇帝震怒,当然将那个开封府尹吓坏了,回到家就立刻称病,上表请辞,皇上不准。当天,皇上特别下诏,又专门拨了自己贴身卫队的三十人,亲自去给温相爷随行护卫,不过温相爷当场婉言谢绝了,用的是唐朝李卫公的例子和他的一番话:“在具瞻之地,自有国容;居无事之时,何劳武备。”又表示愿意以一身鲜血重肃朝纲,如此慷慨大义,如此铁骨峥嵘,朝野交口称赞,纷纷说,大周得此贤相是朝廷之幸,是社稷之福。

    皇帝钦佩之余,也深以为然,于是一天之内,第三次下诏赏赐温相爷,什么金银财宝、古玩书画、绫罗绸缎,一车一车地从宫里搬到温府里,更是加封他为太子太傅,一时显赫之至,恩宠无人能及。

    第二桩事儿其实更大,诚王府里的一名小吏越级上疏,告诚王私制龙袍,意图谋反。不过皇帝大人很快便查明,该名小吏因为挨了诚王几句斥责,心怀不满,虚词诬陷。

    这还了得?小小庶民,竟敢诬陷皇亲国戚,皇上当即下旨,将其拉到菜市口腰斩,若再有诬告,一律照此办理。

    此外,皇帝大人还亲自到诚王府探视压惊,一起饮酒作乐,以示叔侄友爱,素无嫌隙。

    第三桩是皇上终于下旨,御去了赵将军十几年担任的西北军统帅一职,另封他为鲁国公,加封为太子太保,位列三公之一,亦是煊赫一时。其原职位由麾下右将军朱维接替,任谁都知道,这朱维可是东平侯的外舅。

    京城百姓们私下都在慨叹,觉得赵家又升官发财了,看来生儿子不如生个漂亮女儿,若是能当上皇后,一样鸡犬升天。

    不过他们看不懂的是,明明加官进爵的是赵家,却有大量的京官去东平侯府递贴子送礼物。

    第四桩事与前三桩相比,但却显得不那么正经,纯属花边新闻,但更为市井小民喜闻乐见,津津乐道,因此反而传扬的最广,最邪乎。

    话说的是京城最著名的几个纨绔弟子,某一日,纵马游玩至京西伯府家庙附近的枫树林游玩,逛着逛着,忽然见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从庵里出来,匆匆登上一辆普通的青幔马车,虽是惊鸿一瞥,但她体态风流、眉目如画,却深深地烙在几个纨绔的心里,令他们神魂颠倒。

    于是这几位美少年便骑上马,一路追着这辆马车,竟然一直追到了京西伯府,跟门房打听,才知道是伯府的六姑娘。

    更有厉害的,其中一个纨绔子弟回到家里,便因这六姑娘之美而得了相思病,整天喝得醉醺醺的,念叨着“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还有一个已婚的呢,则整天在家里念叨着:“恨不相逢未娶时”......

    茶馆的说书人根据这桩事,编了一段脍炙人口的杂记,叫做《枫林遇仙记》,把一段儿女温柔情怀演绎成人仙殊途生死恋,说得如歌如泣,听者无不涕泗纵横。

    于是,伯府甄六姑娘天人之貌的美名也随之传扬开来,甚至还传到皇上耳朵里,他在操心温相爷遇刺和诚王私制龙袍这两桩烦心事儿之余,总算得到了一些放松;不过,他想了又想,总觉得好象听谁提起过甄六姑娘,也是说她容貌之美,惊如天人。

    至于见到甄六姑娘的那几个纨绔弟子究竟是谁,却没人说得清楚,有人说是杜尚书的儿子,也有人说是东平侯府的魏铭秀,也有人说是镇国公府上的韩顺美,甚至还有人口口声声说是扈国公府的薛晓白,说的有鼻子有眼……

    六姑娘的这桩美事儿传到大夫人的耳朵里,已经是九月二十一的早上了。

    当时她正和二姑娘一起用早膳,巧珍在一旁侍候,一边布菜,一边把从外头听来的传闻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大夫人停下筷子想了想,问二姑娘:“这阵子六丫头有去伯府的家庙吗?”

    二姑娘不假思索地说:“娘,你糊涂了,她去伯府的家庙得先经过你同意,你同意过吗?”

    大夫人也是一脑袋的雾水,摇摇头纳闷地说:“那她几时去的家庙呀?”

    “我只记得八月中旬祖母准她去过一回。”二姑娘撇撇嘴,心说这小六难道也向小七学习,开始作妖了?

    八月中旬那趟是老祖宗嘉赏六姑娘绣了西王母祥云图,大夫人心里一直清楚,此后确实也没有听六姑娘提过要去伯府的家庙看琳姨娘。

    她最奇怪的,府里内外院的门房可都是自己人,备马车也要自己批准,从大门口光明正大地出去绝无可能,除非是偷偷从后门溜出去的;嘿嘿,她敢溜出去撞风流艳事,那可是自己找不自在了。

    想到这里,大夫人冲巧珍招招手说:“你去问问守后门的那两个婆子,这段时间有没有放六丫头出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