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禁映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施明行将施明山的剧本推荐给了自己好友天寰影业的蔡生,看过剧本后蔡生觉得很不错,便找到施明山问他,“真的是自己想拍吗?”
施明山点头,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同时又表明为保故事的真实性打算全部使用新人演员。
蔡生眉头一皱,施明山滔滔不绝那么多只有着这一点他不太认同。一部题材现实且沉重的电影使用新演员是很冒险的,一来怕新人把握不住角色,又难吸引观众对这片子的兴趣。二来拍过于写实的题材最好还是用明星,这样可以缓解真实感带给观众的压力。不然就白白浪费了这个好的剧本。
蔡生的建议当然是好的,不过在资金和人员的选择上是个大难,哪里找得到便宜戏好还能放下身段扮演精神病人的人呢?
看出了他的难处,蔡生开口。
“我去找吧。你相信我吗?”
拿着别人的钱自己又是初出茅庐的新人导演不信也得信。不过话说回来,施明山还是很相信蔡生的眼光的。
蔡生先后游说到了老戏骨升叔和林永勋,又请来已经在影圈和电视圈出头的青年演员王琛和谢兴兴。除去施明伟自己正在拍片,施明行也跨刀为弟弟扮丑出演。
一切准备妥当不久电影《阿狗》开拍。施明山突然很理解胡汩形容的那种什么都不懂的感觉,虽然从小在片场长大,也多少做过一点幕后工作,可当真正站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他的手紧张得不知道要怎么摆放,只得将双手藏进裤兜里,假装严肃的站在摄像机后。
好在那是一个非常优秀且融洽的团队,他很快就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
电影拍摄得很顺利,不过在上映的时候却遭到了一些困难险些被禁映。全因那一年港岛试行电影分级制度。一部电影的成功不仅要看午夜场的反应,同时也要看港岛影视及娱乐事务检查管理处的审核意见。
电影《阿狗》因为取材大胆,在拍摄之时已经有意的将电影捆绑近几年由精神病人犯下的恶劣案件,被电检处以涉及社会内具争议的道德价值和暴力镜头的原因Abc一个字母都没得,电检纸(电影检查条例核准证明书)也没收到。
施明山不得不将电影原本的结局做了删改电影才得以上映。
不料电影才上映,又被冠上了影响“精神病康复工作宣传”的帽子,受到了服务联会和教育人士的抗议,并申请禁映《阿狗》。
康复联会主席梁女士称,“电影里称精神病患者神经病是一个带有侮辱性的叫法。电影利用明星出演精神病患者和流浪者角色,他们逼真的演出值得肯定,但是过度渲染会引起社会上对精神病患者的不友好反应。而且,片中林先生饰演的社工角色虽然表演出色,却令人感受到社工是一个失败的行业。还有精神病患者在毫无抵抗能力的情况下遭受互助委员会人员袭击的场面,叫人难以相信,导演是不是有刻意抹黑描写的嫌疑。还有精神病康复者的复发,影片给了人们一个很强烈的讯息,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即使已经治愈康复了还是会复发,危险。这些将会激发社会人士对患者的恐惧和误解。”
天寰影业就指谪做出反应,召开招待会并由董事、宣传经理陈苏童代表发言,电影已经在要求下重新送检,且不排除禁止放映的可能。同时他也强调,“此次招待会并不是为了呼吁电检处让此片放映,而是要澄清社联投诉造成一般人对影片《阿狗》的印象。影片确实围绕一个强烈的讯息拍摄,那就是一个精神病人即使康复了仍然非常需要亲人、邻居等社会人士的支持和信任,否则就会逼使病患复发。梁女士等人认为社会人士观看此片后会对精神病患者产生误解和恐惧,确实是一个社会现象。但影片的真正目的就是想要纠正这种社会现象。据我们去多家戏院对观影观众做出的调查,得到的反应大多是对片中人的同情,而表现出恐惧的人寥寥无几。有社会良心的观众从影片中获得的讯息应该是积极关注精神病人,而不是消极的恐惧。天寰影业自成立以来,不仅拍摄商业片,也尝试拍摄一些严肃题材而非纯为票房的电影。这一次拍摄反应了精神病患者、社工处境和政府对这方面设施不足的问题,电影《阿狗》引起了社联的不满实在是令人遗憾。”
施明山可没陈苏童这样的风度,对记者直言,“我是抱有诚意、同情和关怀拍摄此片的,同时在《阿狗》的筹备和拍摄期间也得到很多社工团体的支持和帮助,里面的内容全部真实。听到联会对电影的反应后我和公司不下二十次想要与他们联络,却不被他们接听和回复。同时,在得知联会的发言人梁女士并没有观看过此片后公司也诚意邀请她看片被拒,甚至于邀请她列席此次招待会也遭到拒绝。当然这是公司的诚意,我个人认为你既然对片子有意见,起码也应该是看过影片才提出指谪,既没有看过影片,也没有了解过观众的反应,提出的看法还真是无看无法。”
或许是因为施明山的发言,或许是因为并未能顺利阻止影片的上映,康复联会将此事告上法院。好在最后都得以摆平,电影继续上映。
这么一闹,是祸也是福,影片《阿狗》引起全城轰动,并斩获千万票房,坊间的反应也多是赞许。
26岁的施明山首次执导的电影《阿狗》成绩斐然,令他以为自己之后的导演路应该会稳当了。毕竟太多演而优则导的演员因为第一部片子不太成功就不敢再执导的例子是摆在这条路上血淋淋的现实。
施明山知道,自己此次成功,是运气,是实力,也是脑力。
他是一个不那么纯粹的现实理想主义者,尽管往往两者都不肯承认其一。
施明行将施明山的剧本推荐给了自己好友天寰影业的蔡生,看过剧本后蔡生觉得很不错,便找到施明山问他,“真的是自己想拍吗?”
施明山点头,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同时又表明为保故事的真实性打算全部使用新人演员。
蔡生眉头一皱,施明山滔滔不绝那么多只有着这一点他不太认同。一部题材现实且沉重的电影使用新演员是很冒险的,一来怕新人把握不住角色,又难吸引观众对这片子的兴趣。二来拍过于写实的题材最好还是用明星,这样可以缓解真实感带给观众的压力。不然就白白浪费了这个好的剧本。
蔡生的建议当然是好的,不过在资金和人员的选择上是个大难,哪里找得到便宜戏好还能放下身段扮演精神病人的人呢?
看出了他的难处,蔡生开口。
“我去找吧。你相信我吗?”
拿着别人的钱自己又是初出茅庐的新人导演不信也得信。不过话说回来,施明山还是很相信蔡生的眼光的。
蔡生先后游说到了老戏骨升叔和林永勋,又请来已经在影圈和电视圈出头的青年演员王琛和谢兴兴。除去施明伟自己正在拍片,施明行也跨刀为弟弟扮丑出演。
一切准备妥当不久电影《阿狗》开拍。施明山突然很理解胡汩形容的那种什么都不懂的感觉,虽然从小在片场长大,也多少做过一点幕后工作,可当真正站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他的手紧张得不知道要怎么摆放,只得将双手藏进裤兜里,假装严肃的站在摄像机后。
好在那是一个非常优秀且融洽的团队,他很快就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
电影拍摄得很顺利,不过在上映的时候却遭到了一些困难险些被禁映。全因那一年港岛试行电影分级制度。一部电影的成功不仅要看午夜场的反应,同时也要看港岛影视及娱乐事务检查管理处的审核意见。
电影《阿狗》因为取材大胆,在拍摄之时已经有意的将电影捆绑近几年由精神病人犯下的恶劣案件,被电检处以涉及社会内具争议的道德价值和暴力镜头的原因Abc一个字母都没得,电检纸(电影检查条例核准证明书)也没收到。
施明山不得不将电影原本的结局做了删改电影才得以上映。
不料电影才上映,又被冠上了影响“精神病康复工作宣传”的帽子,受到了服务联会和教育人士的抗议,并申请禁映《阿狗》。
康复联会主席梁女士称,“电影里称精神病患者神经病是一个带有侮辱性的叫法。电影利用明星出演精神病患者和流浪者角色,他们逼真的演出值得肯定,但是过度渲染会引起社会上对精神病患者的不友好反应。而且,片中林先生饰演的社工角色虽然表演出色,却令人感受到社工是一个失败的行业。还有精神病患者在毫无抵抗能力的情况下遭受互助委员会人员袭击的场面,叫人难以相信,导演是不是有刻意抹黑描写的嫌疑。还有精神病康复者的复发,影片给了人们一个很强烈的讯息,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即使已经治愈康复了还是会复发,危险。这些将会激发社会人士对患者的恐惧和误解。”
天寰影业就指谪做出反应,召开招待会并由董事、宣传经理陈苏童代表发言,电影已经在要求下重新送检,且不排除禁止放映的可能。同时他也强调,“此次招待会并不是为了呼吁电检处让此片放映,而是要澄清社联投诉造成一般人对影片《阿狗》的印象。影片确实围绕一个强烈的讯息拍摄,那就是一个精神病人即使康复了仍然非常需要亲人、邻居等社会人士的支持和信任,否则就会逼使病患复发。梁女士等人认为社会人士观看此片后会对精神病患者产生误解和恐惧,确实是一个社会现象。但影片的真正目的就是想要纠正这种社会现象。据我们去多家戏院对观影观众做出的调查,得到的反应大多是对片中人的同情,而表现出恐惧的人寥寥无几。有社会良心的观众从影片中获得的讯息应该是积极关注精神病人,而不是消极的恐惧。天寰影业自成立以来,不仅拍摄商业片,也尝试拍摄一些严肃题材而非纯为票房的电影。这一次拍摄反应了精神病患者、社工处境和政府对这方面设施不足的问题,电影《阿狗》引起了社联的不满实在是令人遗憾。”
施明山可没陈苏童这样的风度,对记者直言,“我是抱有诚意、同情和关怀拍摄此片的,同时在《阿狗》的筹备和拍摄期间也得到很多社工团体的支持和帮助,里面的内容全部真实。听到联会对电影的反应后我和公司不下二十次想要与他们联络,却不被他们接听和回复。同时,在得知联会的发言人梁女士并没有观看过此片后公司也诚意邀请她看片被拒,甚至于邀请她列席此次招待会也遭到拒绝。当然这是公司的诚意,我个人认为你既然对片子有意见,起码也应该是看过影片才提出指谪,既没有看过影片,也没有了解过观众的反应,提出的看法还真是无看无法。”
或许是因为施明山的发言,或许是因为并未能顺利阻止影片的上映,康复联会将此事告上法院。好在最后都得以摆平,电影继续上映。
这么一闹,是祸也是福,影片《阿狗》引起全城轰动,并斩获千万票房,坊间的反应也多是赞许。
26岁的施明山首次执导的电影《阿狗》成绩斐然,令他以为自己之后的导演路应该会稳当了。毕竟太多演而优则导的演员因为第一部片子不太成功就不敢再执导的例子是摆在这条路上血淋淋的现实。
施明山知道,自己此次成功,是运气,是实力,也是脑力。
他是一个不那么纯粹的现实理想主义者,尽管往往两者都不肯承认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