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蝴蝶翅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历史的长河中,魏少帝曹髦曾试图通过一系列举措来重掌大权,但最终都未能如愿以偿。最为人所知的尝试发生在甘露五年(260年)五月,曹髦在宫中集结了一些忠诚的亲信和士兵,密谋对司马昭发动突袭,以期夺取政权。然而,这一阴谋不幸被司马昭的间谍所侦知,司马昭迅速动员军队入宫进行镇压。在随后的混乱中,曹髦被司马昭的将领成济所杀,年仅19岁。
在这个时空,即在苏慕穿越之前,消息并未泄露,曹家在曹髦的领导下成功地夺回了权力。在司马昭被杀之后,那些曾与司马家勾结的人纷纷倒戈,导致司马家迅速被灭族。由于那次事件的影响,司马家的封地并州晋阳城陷入了混乱,一些归化的胡人,如匈奴的刘源,趁机起兵脱离了朝廷的控制,引发了一系列的变故。
历史的魅力在于,一只蝴蝶的翅膀在这里轻轻扇动,就能在别处引发狂风暴雨。如今,朝中的大臣们都将这一切归咎于当初魏明帝看到真龙,从而改元为青龙,认为这是天意使然,曹家的运势依旧昌盛。
洛阳皇宫深处,地龙温暖如春,尽管北风凛冽,日渐寒冷,但这深宫内苑却感受不到丝毫寒意。
“不知陛下深夜召见老臣,有何要事?”郭淮疑惑地问道。
“赐座。”曹髦一边说着,一边走下玉阶,坐在了郭淮的面前,“寡人有些失眠。”随行的两位太监和殿旁的武士都紧随其后,目光齐聚。
郭淮轻咳几声,扶着椅子缓缓站起:“万死不辞!”
“请坐,老将军。”曹髦道,“深夜打扰,朕心中不安。”听皇帝如此说,郭淮心中泛起嘀咕,皇帝是刻意于两句话中分别用了“寡人”和“朕”两种称呼,还是纯属巧合?身份尊贵,孤家寡人,口含天宪,是为“朕”。
“陛下,您对老臣的厚爱,臣心知肚明。如有吩咐,臣定当尽心竭力。”郭淮依旧谦卑地回答,仿佛这位年迈的将军已濒临生死边缘,全然不似去年冬天那位挥师北上的平北大将军的风采。
面对郭淮的状态,曹髦一点怜悯之心都升不起来,因为司马懿开了一个扮猪吃老虎的头。
“大将军,这北地还安定否?”曹髦的目光穿透大殿的黑暗,似乎那深邃的夜幕阻隔了他远望的视线。
在这宁静的氛围中,大长秋将田泽的奏章递到了郭淮手中。此时的洛阳皇宫,是多重矛盾的汇聚点:东汉的外戚与宦官,曹魏又几乎被世家大族颠覆,而有功的大臣都曾背刺司马家族,能够平定叛乱、安抚四方的将领多为外姓,皇帝对谁都无法完全信任。但天下又离不开这些人。年仅二十的曹髦有北征挂帅之意,希望借助一场痛快的胜利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和提升威望。
郭淮对田泽提议增加军屯以应对侵扰表示赞同,因为粮草一直是军事的根本,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陛下,如此大事,为何不待明日廷议?”郭淮观察曹髦神色后说道。
“大将军啊,些许小事,何需兴师动众。再说,北地有谁真正踏足过?”面对郭淮的疑问,曹髦微笑着,似乎只是夜晚难以入眠,想找人聊聊天,顺便询问郭淮关于北地的情形。一切显得那么自然,但郭淮眼中流露的神色,让他想起了四十年前那位个头不高却让人敬畏的魏武帝,同样的狡黠,同样的霸气,那份霸气是掩饰不住的。
“宣召吧!”曹髦下令,大长秋走到中央,开始朗诵诏书。郭淮听出其中提到自己年事已高,升为太傅,并让自己的儿子们晋爵。
“陛下,老臣愧不敢当。我的几个儿子并未为国家做出贡献,不配受此恩宠。”郭淮情急之下,言语间透着几分粗犷,但曹髦并未介意。
“可是,大将军是否因军权被夺而不悦?”曹髦问道。
听到这话,郭淮赶紧跪下。“陛下,臣绝无此意!只是陛下恩赐过重,恐怕后世子孙会一代不如一代。”郭淮虽然言辞谦卑,但多年的军旅生涯,也让他绝非易与之辈。
“快起来,长夜漫漫,寒风刺骨,将军能否共饮一杯?”曹髦询问道。
“谢陛下。”郭淮应道。
内侍随即摆上了热酒和果脯热汤,大长秋还想侍立在侧,曹髦回头一瞥,仅仅是一瞥,所有武士立刻像是接到了无声的命令,紧握刀柄。即便是郭淮,也下意识做出了护身的姿势,因为按规定,他不能带兵器上殿。
大长秋却毫不惊慌,平静地后退了几步。郭淮觉得,这位年轻皇帝实在是太多疑了。一年前司马昭之事,一位大长秋是告密者,另一位是协助者,彼此担保。皇帝或许只是在给自己演戏。
曹髦却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开口问道:“将军可曾听闻《白马篇》?”
“可是陈王的北地之歌?”郭淮回答后,曹髦便吟诵起来。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髦反复念叨着“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将军,如此勇士,北地有多少?”曹髦询问道。
郭淮本想说军士无不勇敢,但脑海中浮现出夏侯章、曹杰等人的面孔,一一闪过,最后停留在那位外出侦查敌营,带领斥候队斩首十几名敌兵的少年。他忘了少年的名字,只记得他的眼神和气度与众不同。
“将军在想什么?”曹髦问。
“我刚刚想起夏侯章、曹杰,还有一位老朽忘记姓名的少年。那少年颇有运气,外出侦查敌情,便带领斥候斩首十几个敌人。”郭淮说道。
“果真如此?”曹髦激动地问道。他以为又有一位冠军侯霍去病般的英雄,但霍去病是既击败敌人又俘获敌军,而苏慕只是杀了几个饥饿的匈奴人,还不知道对方是否是领军人物。
郭淮点了点头,他的思绪回到了那个少年身上,那个在战场上如同狼入羊群一般的少年,他的眼神中有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沉稳和决绝。
他记得,那个少年曾经独自一人,从山上的营地,滑着下来,期间经历过什么不知道,但是面对自己的任命,没有什么胆怯,还很兴奋,不是升官的兴奋,貌似是好玩的神情。那样的胆识和勇气,即便是久经沙场的郭淮也不得不佩服。
“是的,陛下。”郭淮回答,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肯定,“那位少年,确实有过人的勇气和智谋。”
曹髦的眼神中闪烁着期待,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化身为那位少年在北地战场上驰骋的场景,看到了带领着曹魏的军队,一次又一次地击败那些敢于侵犯边疆的敌人。他的心中充满了激动,因为他知道,这样的勇士,正是他需要的,正是他的天下所需要的。
“大将军,那位少年现在何处?我想见见他。”曹髦的声音中充满了激动。
郭淮微微一笑,轻柔地摇头,语调平和地说道:“陛下,那位少年目前仍在北地。而且,我朝旗下如您所述的英勇之士,数以万计。”
曹髦轻轻点头,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期待,旋即恢复平静。
宫中灯火辉煌,曹髦声音虽不高,却清晰有力:“记录!”这细小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所有人都侧耳倾听,内侍和文书官们纷纷执笔准备,有的捧着玉玺,整齐地站成一排。
“任命夏侯章为冀州都督,曹杰为幽州都督,并总领渔阳屯田事务。”曹髦言毕,目光转向郭淮,征询意见,“太傅,您看还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吗?”
郭淮略一思索,谨慎地提出:“幽州既已安排,那并州的雁门……”
曹髦轻叹一声,感慨道:“多亏有将军您在,否则朕差点就疏忽了大事。即刻派遣王双、王浑前往并州,王浑镇守太原,王双守卫雁门。”
‘镇守’二字,让郭淮对这个年轻人的稳重有了更深的认识,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曹髦信心满满地宣称:“如此的安排,不出三五年,朕定能让四方的敌酋领略到大魏的国威。”言罢,曹髦转身离去,郭淮则恭敬地鞠躬致谢。
在历史的长河中,魏少帝曹髦曾试图通过一系列举措来重掌大权,但最终都未能如愿以偿。最为人所知的尝试发生在甘露五年(260年)五月,曹髦在宫中集结了一些忠诚的亲信和士兵,密谋对司马昭发动突袭,以期夺取政权。然而,这一阴谋不幸被司马昭的间谍所侦知,司马昭迅速动员军队入宫进行镇压。在随后的混乱中,曹髦被司马昭的将领成济所杀,年仅19岁。
在这个时空,即在苏慕穿越之前,消息并未泄露,曹家在曹髦的领导下成功地夺回了权力。在司马昭被杀之后,那些曾与司马家勾结的人纷纷倒戈,导致司马家迅速被灭族。由于那次事件的影响,司马家的封地并州晋阳城陷入了混乱,一些归化的胡人,如匈奴的刘源,趁机起兵脱离了朝廷的控制,引发了一系列的变故。
历史的魅力在于,一只蝴蝶的翅膀在这里轻轻扇动,就能在别处引发狂风暴雨。如今,朝中的大臣们都将这一切归咎于当初魏明帝看到真龙,从而改元为青龙,认为这是天意使然,曹家的运势依旧昌盛。
洛阳皇宫深处,地龙温暖如春,尽管北风凛冽,日渐寒冷,但这深宫内苑却感受不到丝毫寒意。
“不知陛下深夜召见老臣,有何要事?”郭淮疑惑地问道。
“赐座。”曹髦一边说着,一边走下玉阶,坐在了郭淮的面前,“寡人有些失眠。”随行的两位太监和殿旁的武士都紧随其后,目光齐聚。
郭淮轻咳几声,扶着椅子缓缓站起:“万死不辞!”
“请坐,老将军。”曹髦道,“深夜打扰,朕心中不安。”听皇帝如此说,郭淮心中泛起嘀咕,皇帝是刻意于两句话中分别用了“寡人”和“朕”两种称呼,还是纯属巧合?身份尊贵,孤家寡人,口含天宪,是为“朕”。
“陛下,您对老臣的厚爱,臣心知肚明。如有吩咐,臣定当尽心竭力。”郭淮依旧谦卑地回答,仿佛这位年迈的将军已濒临生死边缘,全然不似去年冬天那位挥师北上的平北大将军的风采。
面对郭淮的状态,曹髦一点怜悯之心都升不起来,因为司马懿开了一个扮猪吃老虎的头。
“大将军,这北地还安定否?”曹髦的目光穿透大殿的黑暗,似乎那深邃的夜幕阻隔了他远望的视线。
在这宁静的氛围中,大长秋将田泽的奏章递到了郭淮手中。此时的洛阳皇宫,是多重矛盾的汇聚点:东汉的外戚与宦官,曹魏又几乎被世家大族颠覆,而有功的大臣都曾背刺司马家族,能够平定叛乱、安抚四方的将领多为外姓,皇帝对谁都无法完全信任。但天下又离不开这些人。年仅二十的曹髦有北征挂帅之意,希望借助一场痛快的胜利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和提升威望。
郭淮对田泽提议增加军屯以应对侵扰表示赞同,因为粮草一直是军事的根本,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陛下,如此大事,为何不待明日廷议?”郭淮观察曹髦神色后说道。
“大将军啊,些许小事,何需兴师动众。再说,北地有谁真正踏足过?”面对郭淮的疑问,曹髦微笑着,似乎只是夜晚难以入眠,想找人聊聊天,顺便询问郭淮关于北地的情形。一切显得那么自然,但郭淮眼中流露的神色,让他想起了四十年前那位个头不高却让人敬畏的魏武帝,同样的狡黠,同样的霸气,那份霸气是掩饰不住的。
“宣召吧!”曹髦下令,大长秋走到中央,开始朗诵诏书。郭淮听出其中提到自己年事已高,升为太傅,并让自己的儿子们晋爵。
“陛下,老臣愧不敢当。我的几个儿子并未为国家做出贡献,不配受此恩宠。”郭淮情急之下,言语间透着几分粗犷,但曹髦并未介意。
“可是,大将军是否因军权被夺而不悦?”曹髦问道。
听到这话,郭淮赶紧跪下。“陛下,臣绝无此意!只是陛下恩赐过重,恐怕后世子孙会一代不如一代。”郭淮虽然言辞谦卑,但多年的军旅生涯,也让他绝非易与之辈。
“快起来,长夜漫漫,寒风刺骨,将军能否共饮一杯?”曹髦询问道。
“谢陛下。”郭淮应道。
内侍随即摆上了热酒和果脯热汤,大长秋还想侍立在侧,曹髦回头一瞥,仅仅是一瞥,所有武士立刻像是接到了无声的命令,紧握刀柄。即便是郭淮,也下意识做出了护身的姿势,因为按规定,他不能带兵器上殿。
大长秋却毫不惊慌,平静地后退了几步。郭淮觉得,这位年轻皇帝实在是太多疑了。一年前司马昭之事,一位大长秋是告密者,另一位是协助者,彼此担保。皇帝或许只是在给自己演戏。
曹髦却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开口问道:“将军可曾听闻《白马篇》?”
“可是陈王的北地之歌?”郭淮回答后,曹髦便吟诵起来。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髦反复念叨着“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将军,如此勇士,北地有多少?”曹髦询问道。
郭淮本想说军士无不勇敢,但脑海中浮现出夏侯章、曹杰等人的面孔,一一闪过,最后停留在那位外出侦查敌营,带领斥候队斩首十几名敌兵的少年。他忘了少年的名字,只记得他的眼神和气度与众不同。
“将军在想什么?”曹髦问。
“我刚刚想起夏侯章、曹杰,还有一位老朽忘记姓名的少年。那少年颇有运气,外出侦查敌情,便带领斥候斩首十几个敌人。”郭淮说道。
“果真如此?”曹髦激动地问道。他以为又有一位冠军侯霍去病般的英雄,但霍去病是既击败敌人又俘获敌军,而苏慕只是杀了几个饥饿的匈奴人,还不知道对方是否是领军人物。
郭淮点了点头,他的思绪回到了那个少年身上,那个在战场上如同狼入羊群一般的少年,他的眼神中有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沉稳和决绝。
他记得,那个少年曾经独自一人,从山上的营地,滑着下来,期间经历过什么不知道,但是面对自己的任命,没有什么胆怯,还很兴奋,不是升官的兴奋,貌似是好玩的神情。那样的胆识和勇气,即便是久经沙场的郭淮也不得不佩服。
“是的,陛下。”郭淮回答,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肯定,“那位少年,确实有过人的勇气和智谋。”
曹髦的眼神中闪烁着期待,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化身为那位少年在北地战场上驰骋的场景,看到了带领着曹魏的军队,一次又一次地击败那些敢于侵犯边疆的敌人。他的心中充满了激动,因为他知道,这样的勇士,正是他需要的,正是他的天下所需要的。
“大将军,那位少年现在何处?我想见见他。”曹髦的声音中充满了激动。
郭淮微微一笑,轻柔地摇头,语调平和地说道:“陛下,那位少年目前仍在北地。而且,我朝旗下如您所述的英勇之士,数以万计。”
曹髦轻轻点头,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期待,旋即恢复平静。
宫中灯火辉煌,曹髦声音虽不高,却清晰有力:“记录!”这细小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所有人都侧耳倾听,内侍和文书官们纷纷执笔准备,有的捧着玉玺,整齐地站成一排。
“任命夏侯章为冀州都督,曹杰为幽州都督,并总领渔阳屯田事务。”曹髦言毕,目光转向郭淮,征询意见,“太傅,您看还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吗?”
郭淮略一思索,谨慎地提出:“幽州既已安排,那并州的雁门……”
曹髦轻叹一声,感慨道:“多亏有将军您在,否则朕差点就疏忽了大事。即刻派遣王双、王浑前往并州,王浑镇守太原,王双守卫雁门。”
‘镇守’二字,让郭淮对这个年轻人的稳重有了更深的认识,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曹髦信心满满地宣称:“如此的安排,不出三五年,朕定能让四方的敌酋领略到大魏的国威。”言罢,曹髦转身离去,郭淮则恭敬地鞠躬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