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06)霍伦的心思(中四)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伶台案的正式爆发是在六月之交。
六月初,贡试舞弊案中的一个被官府辞退的书吏莫名其妙地溺水身亡,平原府查探勘验之后认为,此人是从外室的别院出来在返家的途中因为醉酒不慎落水,属于意外亡故。这本来是桩很简单极平常的案子,可死者的家属不接受醉酒溺水的说法,坚持认为这是他杀,是外室为达到与情人长相厮守而下的毒手;他们要求平原府重新审理案件,还死者一个公道。依大赵刑律,苦主喊冤案子就必须重审,平原府的官吏差役虽然对死者家属所谓的谋杀一说嗤之以鼻,可有人鸣冤,也只好缉拿死者的外室并左右邻居街坊到案重新审问。
死者的外室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疑点,就是个平常市井女人,可是平原府的差役却从她家里搜出三锭十两重的官制银!被死者家属逼得焦头烂额的平原府官员立刻如获至宝一一这就是疑点!三十两银兑换成制钱有八九十缗,死者生前不过是个小书吏,如何攒下如此大的一笔钱财?这样大一笔钱财不放在家里偏偏藏在外室这里,其中难免有不可告人之处!
平原府马上提审死者的外室,可女人根本说不清楚这三锭官银的来历;她甚至都不知道家里藏着这样一笔钱财。不过主审官员在她翻来覆去的哭诉哀求敏锐地察觉到一桩蹊跷事,那就是礼部贡试前后有个中年人找过她男人两回,因为每回两个人都避着她悄悄密密地嘀咕半天,所以她对那个人的印象比较深,似乎就是哪位大人家的一个管事……
平原府顺藤摸瓜,很快就找到这个人一一当春贡试副主考家的二管事!
既然案子牵扯到贡试舞弊,那就不是小小的平原府衙门能过问的了。宰相公廨请示东元帝之后批复,御史台牵头督办,旬月之间就有三十多位官员被请去东嶽庙“作客”。等到十月里案情终了时,涉案官员总数超过二百人,以“昏聩失职”而责令“返乡思过”的吏部右侍郎为首,三名五品以上官员及数十名官员被分别给予解职、降职或者外调的处分,而在朝堂上倡导“与民休养蓄积国力徐图北进”的缓进派遭到重大打击。
两年后,因为壬戌年贡试舞弊案而被贬职雅州的副主考在任上病逝,临终留下遗书,透露他当时也是被迫无奈才徇私枉法。这封遗书辗转被缓进派获得,也立刻就成为他们洗刷不白之冤的最好证据。因为信中有“师恩深重无以为报”一句话,所以缓进派反击的矛头直截就指向副主考的恩师、东元帝还是太子时的老师、户部左侍郎田望。田望百口难辩,被迫请辞。受此事牵连,当时的左相自请处分辞职归野,一位副相降职调任莱州知府,一位侍郎被贬为平原县令……转眼间又是一大批官员被处分。与此同时,卷土重来的缓进派在朝堂上再振声威。
从那以后,朝堂上围绕东元七年贡试舞弊案的风波就从来没有停息过,时而缓进派占上风,时而他们的对手占上风;无论是哪一方把持朝政,对政治上的对手都是穷追猛打不加留情。从东元十年到东元十四年,受此案情牵连拖累而落马的官员不计其数,仅是左右宰相的位置上,六年中就七次易人。到最后两边人在残酷的往来斗争中都杀红了眼,不论是不是政治上的对头,只要看不顺眼,不分青红皂白先扣上一顶“舞弊案中人”的帽子再说。冉涛就是这样遭的无妄之灾,仅仅是对缓进派的一些过激做法看不过去,在私下里发了两句牢骚,就差点被充军……
这种状况一直绵延到东元十五年初。当年二月,缓进派的两位领军人物先后辞世,缓进派顿时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境地,朝堂上的争斗才逐渐地有所平息。不过,随着丁忧后复出的张朴接任右相,眼下似乎又有了风波再起的迹象。
听完霍士其的讲述,商成很长时间都没有说一句话。事情的经过太复杂了,他一时还无法完全地消化和理解。霍士其的讲述里也有不少地方比较含混,存在不少的疑点和漏洞一一比如,在整个过程中,东元皇帝的态度就一直很模糊;这就非常值得琢磨。另外,左相汤行在其中又是扮演的什么角色、起的什么作用?这个案子会不会和皇权相权之争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呢?
这些问题都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不管是霍士其还是冉涛,或者陆寄和狄栩,他们都不可能知道真正的答案。
好在他也不需要知道答案。
管它的!他是带兵打仗的将军,朝堂的风波又刮不到他这里。他当下最紧要的事情就是怎么收拾突竭茨人。朝廷是激进派当家还是缓进派说了算事,都和他不相干!
当然,他也明白自己的想法不太现实。实际上,他的态度已经很鲜明了……
他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案子被称为“刘伶台案”?
“贡院就设在刘伶台。”霍士其说。
商成一下楞住了。就这样简单?但是他马上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刘伶台案总比壬戌年贡试舞弊案说起来简洁得多,也隐晦得多。再怎么说,贡试舞弊都是桩很不光彩的事情……
霍士其沉吟着问:“你看,要不要我去劝说一下延清?”冉涛是个有才学的人,做事很认真,处理公务也很有一套办法。他觉得这样的人在葛平寨做个转运副使,实在是太屈才了。他替冉涛解释说:“延清还是懂道理的,就是仕途上吃过亏,做事情有点瞻前顾后,有些时候不敢担责任一一这不能怪他,他也是受人陷害之后心头起了怯心和畏惧。”
商成摇了摇头。这事就算了。首先,他不想勉强冉涛去端州;其次,就算冉涛现在答应去做端州通判,他也不会答应一一他不放心这种做事畏首畏尾的人。他不怕底下的人做事情犯错误,就怕他们因为害怕犯错误而不做事情。冉涛就属于后者。
他撇开话题,对一直不怎么说话的霍伦道:“六伯,选择咱们来谈谈你的事。”
……
刘伶台案的正式爆发是在六月之交。
六月初,贡试舞弊案中的一个被官府辞退的书吏莫名其妙地溺水身亡,平原府查探勘验之后认为,此人是从外室的别院出来在返家的途中因为醉酒不慎落水,属于意外亡故。这本来是桩很简单极平常的案子,可死者的家属不接受醉酒溺水的说法,坚持认为这是他杀,是外室为达到与情人长相厮守而下的毒手;他们要求平原府重新审理案件,还死者一个公道。依大赵刑律,苦主喊冤案子就必须重审,平原府的官吏差役虽然对死者家属所谓的谋杀一说嗤之以鼻,可有人鸣冤,也只好缉拿死者的外室并左右邻居街坊到案重新审问。
死者的外室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疑点,就是个平常市井女人,可是平原府的差役却从她家里搜出三锭十两重的官制银!被死者家属逼得焦头烂额的平原府官员立刻如获至宝一一这就是疑点!三十两银兑换成制钱有八九十缗,死者生前不过是个小书吏,如何攒下如此大的一笔钱财?这样大一笔钱财不放在家里偏偏藏在外室这里,其中难免有不可告人之处!
平原府马上提审死者的外室,可女人根本说不清楚这三锭官银的来历;她甚至都不知道家里藏着这样一笔钱财。不过主审官员在她翻来覆去的哭诉哀求敏锐地察觉到一桩蹊跷事,那就是礼部贡试前后有个中年人找过她男人两回,因为每回两个人都避着她悄悄密密地嘀咕半天,所以她对那个人的印象比较深,似乎就是哪位大人家的一个管事……
平原府顺藤摸瓜,很快就找到这个人一一当春贡试副主考家的二管事!
既然案子牵扯到贡试舞弊,那就不是小小的平原府衙门能过问的了。宰相公廨请示东元帝之后批复,御史台牵头督办,旬月之间就有三十多位官员被请去东嶽庙“作客”。等到十月里案情终了时,涉案官员总数超过二百人,以“昏聩失职”而责令“返乡思过”的吏部右侍郎为首,三名五品以上官员及数十名官员被分别给予解职、降职或者外调的处分,而在朝堂上倡导“与民休养蓄积国力徐图北进”的缓进派遭到重大打击。
两年后,因为壬戌年贡试舞弊案而被贬职雅州的副主考在任上病逝,临终留下遗书,透露他当时也是被迫无奈才徇私枉法。这封遗书辗转被缓进派获得,也立刻就成为他们洗刷不白之冤的最好证据。因为信中有“师恩深重无以为报”一句话,所以缓进派反击的矛头直截就指向副主考的恩师、东元帝还是太子时的老师、户部左侍郎田望。田望百口难辩,被迫请辞。受此事牵连,当时的左相自请处分辞职归野,一位副相降职调任莱州知府,一位侍郎被贬为平原县令……转眼间又是一大批官员被处分。与此同时,卷土重来的缓进派在朝堂上再振声威。
从那以后,朝堂上围绕东元七年贡试舞弊案的风波就从来没有停息过,时而缓进派占上风,时而他们的对手占上风;无论是哪一方把持朝政,对政治上的对手都是穷追猛打不加留情。从东元十年到东元十四年,受此案情牵连拖累而落马的官员不计其数,仅是左右宰相的位置上,六年中就七次易人。到最后两边人在残酷的往来斗争中都杀红了眼,不论是不是政治上的对头,只要看不顺眼,不分青红皂白先扣上一顶“舞弊案中人”的帽子再说。冉涛就是这样遭的无妄之灾,仅仅是对缓进派的一些过激做法看不过去,在私下里发了两句牢骚,就差点被充军……
这种状况一直绵延到东元十五年初。当年二月,缓进派的两位领军人物先后辞世,缓进派顿时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境地,朝堂上的争斗才逐渐地有所平息。不过,随着丁忧后复出的张朴接任右相,眼下似乎又有了风波再起的迹象。
听完霍士其的讲述,商成很长时间都没有说一句话。事情的经过太复杂了,他一时还无法完全地消化和理解。霍士其的讲述里也有不少地方比较含混,存在不少的疑点和漏洞一一比如,在整个过程中,东元皇帝的态度就一直很模糊;这就非常值得琢磨。另外,左相汤行在其中又是扮演的什么角色、起的什么作用?这个案子会不会和皇权相权之争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呢?
这些问题都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不管是霍士其还是冉涛,或者陆寄和狄栩,他们都不可能知道真正的答案。
好在他也不需要知道答案。
管它的!他是带兵打仗的将军,朝堂的风波又刮不到他这里。他当下最紧要的事情就是怎么收拾突竭茨人。朝廷是激进派当家还是缓进派说了算事,都和他不相干!
当然,他也明白自己的想法不太现实。实际上,他的态度已经很鲜明了……
他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案子被称为“刘伶台案”?
“贡院就设在刘伶台。”霍士其说。
商成一下楞住了。就这样简单?但是他马上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刘伶台案总比壬戌年贡试舞弊案说起来简洁得多,也隐晦得多。再怎么说,贡试舞弊都是桩很不光彩的事情……
霍士其沉吟着问:“你看,要不要我去劝说一下延清?”冉涛是个有才学的人,做事很认真,处理公务也很有一套办法。他觉得这样的人在葛平寨做个转运副使,实在是太屈才了。他替冉涛解释说:“延清还是懂道理的,就是仕途上吃过亏,做事情有点瞻前顾后,有些时候不敢担责任一一这不能怪他,他也是受人陷害之后心头起了怯心和畏惧。”
商成摇了摇头。这事就算了。首先,他不想勉强冉涛去端州;其次,就算冉涛现在答应去做端州通判,他也不会答应一一他不放心这种做事畏首畏尾的人。他不怕底下的人做事情犯错误,就怕他们因为害怕犯错误而不做事情。冉涛就属于后者。
他撇开话题,对一直不怎么说话的霍伦道:“六伯,选择咱们来谈谈你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