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04)留任的后果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自打夏至前下了一场大雨以后,就又是十来天的响晴。刚刚缓解了一点的燕中北地区,再次面临着日趋严重的旱情,人们才平静了一点的心情,也因为这该死的天气而变得愈加烦躁起来。
从四月中开始,各地都在流传卫军在草原上吃了大败仗的谣言。有人说光留镇就死了几万人,也有说端州军有一大半都没回来,还有人传言,就连出征的提督大将军商瞎子,他自己也殁在草原上,燕山卫马上要换个新提督;甚至有人亲眼看见突竭茨在草原上聚集了几十万人,磨刀霍霍准备挥师南下……所有这些小道消息闹得人心遑遑。要不是官府张紧急张贴出告示辟谣,谁都不知道最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间中还夹杂着对官府《再劝农桑文》的争论。据说朝廷马上就要重新核查各地土地放佃收租的明细,很可能要对那些有土地却不专心营务的人另课赋税……还有前后持续一个多月的大天气,白晃晃的毒日头炙干了土地也烤熟了人。总之,所有令人心烦意乱的事都汇聚在一起了,教人每天从早到晚都是毛毛躁躁的,看什么都不顺眼,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头。
在燕中北转了一大圈刚刚才到家的商成,现在心里也很烦乱。
毋庸讳言,在刚刚过去的那场战役里,大赵再一次遭逢了失败。虽然在局部战斗中,端州卫军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是它无论如何都掩盖不了留镇卫军的黯淡撤军。此次出击,端燕枋三州合并,计斩敌三千七百八十九人,虏俘并俘获共一千二百六十八口,赵军出征将士战死者四千三百七十三人,轻重伤号近万,另有六百余人失踪。仅仅从这几项简单的数据对比来说,这次出击草原也无法称为“胜利”。
毫无疑问,他这个提督要对战役的失利承担起主要责任。因此他在四月下旬刚刚回到留镇之后,就立刻向上京递送了一道公文。在这份公文里,他首先详细讲述了此次草原作战中,他所率领的燕山中军暨左军一部所经历的种种情况,并按时间先后顺序附上了一份总的进退示意图和多份具体战斗的详细地图。在公文里,他还对自己的一些草率的错误决定做出了检讨。对草原的天气变化和疾病流疫的估计不足,造成大军非战斗减员严重,就是他督促不力所造成的。另外,在春天里,他就已经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囤积在留镇的药材和军械无法支撑二十五个营在草原连续作战两个月以上,而且葛平和留镇两个转运司也缺乏足够的输送手段。但是他当时错误地估计了战事发展的可能形势,自信能够迅速地达成战役目标,从而忽视了这个问题。这在战役的后期阶段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因为缺少足够的生布、消毒酒以及药材,很多受伤的将士都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因为缺乏药材,伤员无法得到救治;因为缺少马匹和马车,伤兵也不能及时向后方转移;特别是在莫干和鹿河大撤退的时候,很多将士的遗体都无法带回来,只能放弃……这都让中路军的士气遭受到沉重打击。鹿河阻击战时,兵士自伤自残的现象便屡有发生,就是一些在之前的战斗中表现英勇顽强的营哨,也出现了畏战避战情绪……
李慎的事情,他也在公文中做了解释和检讨。李慎在白谰河谷的战役中的确有功劳,这一点他不否认。但他更加明确地指出,在白谰河谷之后,李慎不奉号令和临战失期也是事实。更关键的是,李慎向卫府和提督府隐瞒了很多重要的情况。李慎向卫府报知,右军的两个骑旅在白谰河谷战役之后即刻向西追击,实际上,那两个骑旅仅仅是各自派出一个营尾随侦察而已;他既没向西争取和中路军汇合,也没有留在白谰河谷扩大战果,仅仅是扫荡一番就匆匆退兵;他不仅封锁右军退兵的消息,还在端燕二州之间的交通要道上设岗盘查,严禁端州地方向卫署通报消息,并且先后拘押了多位试图向卫署反映真实情况的地方官员;右军还在北郑靠近马直川和故唐驿道的左近地区布置了四个旅另六个营,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在中军大败时出来抢功劳……这一切都是事实,都有当事人做证明!李慎前有拒令失期,后有慌报构陷,最终导致战场局势急转直下战役失利,证据确凿无可质疑!在这种情况下,燕山提督府印剑都检事霍士其当机立断对李慎执行战场纪律,这只能是功,绝不能是过!而且,在中路军陷入万分危机的时候,同样是霍士其,他促请右军紧急出动,挽救中路军于危难覆没的边缘,这也是大功一件!
这份文书是六百里急递送往上京的。五月初二,上京的批文就下来了。
批文非常简单。由于大赵立国以来一百多年中,从来没有过临阵处置一军司马的前例,所以朝廷在惊讶之余也非常重视。上三省在请示之后,马上从六部里抽调了三位侍郎,由一位文英殿大学士带队,马上就到燕山来彻底勘问查办这件事。批文里还特别强调,因为牵扯到案中的主要当事人霍士其与商成沾亲带故,为了公允起见,因此在案子勘验的过程中,商成必须回避。
商成当然知道他必须要避嫌疑。可朝廷一不停他的职,二不撤他的官,却偏偏要他回避,他怎么回避?他去哪里回避?他倒是想称病,而且他也真是病了一一头疼得晚上觉都睡不好一一可战事刚刚结束,诸般事情纷至沓来,他就是想休息一段时间,先不说郭表张绍他们会不会同意,就是陆寄和狄栩他们也不会赞成。自打他从留镇回到燕州,这两个人完全不顾他眼疾沉疴,一天要找他十几趟,无论大事小情都要跑来找他商量。他们的信任当然让他觉得感激。可卫署想在西城新盖几个给官员们分配住宿的小院落,象这种小事情也要他来拍板拿主意,就实在太让他哭笑不得了。有时候他忍不住都在想,难道说燕山卫离开他商成,就真是不行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他心里很明白,无论是郭表张绍,还是陆寄狄栩,他们这样做并不是不关心他的身体状况,而是想通过这些事让朝廷知道,眼下的燕山暂时还不能少了他商瞎子。
事实上,他自己也不想以身体不好的原因请假休息。他搞出的这付烂摊场,总不能让别人来替他担责任!他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好,也不能这个时候撂挑子!更重要的是,经过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他已经很了解燕山当下的情况,不管是卫军里的情况还是衙门里的情况,又或者是地方上的情况,他都非常熟悉。眼下燕山的局面已经大有改观,而他也知道燕山最紧缺的是什么,还知道下一步下两步该怎么走,他会努力做好一切。即便不能保证所有的事情都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结果,但至少要少走很多弯路……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在递送朝廷的文书里,在深刻检讨自己过错的同时,他也言辞恳切地提出,希望能继续留任燕山提督。
他知道,这个要求有点过分了。他这样做了,落在别人的眼里,通常会留下一个“狂妄”的印象。但他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待他。他觉得,两位宰相都是通达事理的人,上三省和朝廷应该能理解他的想法。
朝廷的确理解他也相信他。五月初的批文中已经既隐晦又明白地告诉他,朝廷同意他留任。
但他还是要回避朝廷对霍士其的查勘。
最后他接受了陆寄的建议,去燕中北地区走了一圈,走走军营,看看民情,顺便也散散心。
可这心怎么散得了啊。仗是打完了,战事总结却需要他来主持,他怎么散心?李慎被执行战场纪律,右军上下人心浮动,他能放心得下?右军镇守着燕东门户,司马的位置更是一刻都离不开人,这个人不及早任命,或者任命的人能力不足,说不定还要酿出什么事;兵部迟迟不在燕山右军司马的人事问题上表态,显然就是在等燕山方面的举荐。这么一个节骨眼,他这个有举荐权的假职提督却在袖着手到处闲逛,这能不教人着急上火?还有这燕中北地区春旱连着夏旱,地方官府为抗旱的事忙得焦头烂额,他这是在视察还是在添乱?
好在十七叔的事总算有了个眉目,他终于可以回来了。
一到城里,他家都没顾上回,就直接去巡察司衙门,和霍士其见了一面。
现在,他才回到家,胡乱刨了点吃食填了肚子,马上就在家里前后见了好几拨客人。说军事的,谈政务的,讲水利的,论教育的,还有求官、告状、讨好、混脸熟的……什么样的客人都有。等他把最后一拨人送走,都敲四更的更鼓了。
他连浑身的臭汗都没力气去洗,就朝炕上一躺,心里嘀咕了一句:早知道这样,就不该留任啊……
他立刻就陷入了深沉的睡眠中。
自打夏至前下了一场大雨以后,就又是十来天的响晴。刚刚缓解了一点的燕中北地区,再次面临着日趋严重的旱情,人们才平静了一点的心情,也因为这该死的天气而变得愈加烦躁起来。
从四月中开始,各地都在流传卫军在草原上吃了大败仗的谣言。有人说光留镇就死了几万人,也有说端州军有一大半都没回来,还有人传言,就连出征的提督大将军商瞎子,他自己也殁在草原上,燕山卫马上要换个新提督;甚至有人亲眼看见突竭茨在草原上聚集了几十万人,磨刀霍霍准备挥师南下……所有这些小道消息闹得人心遑遑。要不是官府张紧急张贴出告示辟谣,谁都不知道最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间中还夹杂着对官府《再劝农桑文》的争论。据说朝廷马上就要重新核查各地土地放佃收租的明细,很可能要对那些有土地却不专心营务的人另课赋税……还有前后持续一个多月的大天气,白晃晃的毒日头炙干了土地也烤熟了人。总之,所有令人心烦意乱的事都汇聚在一起了,教人每天从早到晚都是毛毛躁躁的,看什么都不顺眼,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头。
在燕中北转了一大圈刚刚才到家的商成,现在心里也很烦乱。
毋庸讳言,在刚刚过去的那场战役里,大赵再一次遭逢了失败。虽然在局部战斗中,端州卫军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是它无论如何都掩盖不了留镇卫军的黯淡撤军。此次出击,端燕枋三州合并,计斩敌三千七百八十九人,虏俘并俘获共一千二百六十八口,赵军出征将士战死者四千三百七十三人,轻重伤号近万,另有六百余人失踪。仅仅从这几项简单的数据对比来说,这次出击草原也无法称为“胜利”。
毫无疑问,他这个提督要对战役的失利承担起主要责任。因此他在四月下旬刚刚回到留镇之后,就立刻向上京递送了一道公文。在这份公文里,他首先详细讲述了此次草原作战中,他所率领的燕山中军暨左军一部所经历的种种情况,并按时间先后顺序附上了一份总的进退示意图和多份具体战斗的详细地图。在公文里,他还对自己的一些草率的错误决定做出了检讨。对草原的天气变化和疾病流疫的估计不足,造成大军非战斗减员严重,就是他督促不力所造成的。另外,在春天里,他就已经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囤积在留镇的药材和军械无法支撑二十五个营在草原连续作战两个月以上,而且葛平和留镇两个转运司也缺乏足够的输送手段。但是他当时错误地估计了战事发展的可能形势,自信能够迅速地达成战役目标,从而忽视了这个问题。这在战役的后期阶段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因为缺少足够的生布、消毒酒以及药材,很多受伤的将士都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因为缺乏药材,伤员无法得到救治;因为缺少马匹和马车,伤兵也不能及时向后方转移;特别是在莫干和鹿河大撤退的时候,很多将士的遗体都无法带回来,只能放弃……这都让中路军的士气遭受到沉重打击。鹿河阻击战时,兵士自伤自残的现象便屡有发生,就是一些在之前的战斗中表现英勇顽强的营哨,也出现了畏战避战情绪……
李慎的事情,他也在公文中做了解释和检讨。李慎在白谰河谷的战役中的确有功劳,这一点他不否认。但他更加明确地指出,在白谰河谷之后,李慎不奉号令和临战失期也是事实。更关键的是,李慎向卫府和提督府隐瞒了很多重要的情况。李慎向卫府报知,右军的两个骑旅在白谰河谷战役之后即刻向西追击,实际上,那两个骑旅仅仅是各自派出一个营尾随侦察而已;他既没向西争取和中路军汇合,也没有留在白谰河谷扩大战果,仅仅是扫荡一番就匆匆退兵;他不仅封锁右军退兵的消息,还在端燕二州之间的交通要道上设岗盘查,严禁端州地方向卫署通报消息,并且先后拘押了多位试图向卫署反映真实情况的地方官员;右军还在北郑靠近马直川和故唐驿道的左近地区布置了四个旅另六个营,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在中军大败时出来抢功劳……这一切都是事实,都有当事人做证明!李慎前有拒令失期,后有慌报构陷,最终导致战场局势急转直下战役失利,证据确凿无可质疑!在这种情况下,燕山提督府印剑都检事霍士其当机立断对李慎执行战场纪律,这只能是功,绝不能是过!而且,在中路军陷入万分危机的时候,同样是霍士其,他促请右军紧急出动,挽救中路军于危难覆没的边缘,这也是大功一件!
这份文书是六百里急递送往上京的。五月初二,上京的批文就下来了。
批文非常简单。由于大赵立国以来一百多年中,从来没有过临阵处置一军司马的前例,所以朝廷在惊讶之余也非常重视。上三省在请示之后,马上从六部里抽调了三位侍郎,由一位文英殿大学士带队,马上就到燕山来彻底勘问查办这件事。批文里还特别强调,因为牵扯到案中的主要当事人霍士其与商成沾亲带故,为了公允起见,因此在案子勘验的过程中,商成必须回避。
商成当然知道他必须要避嫌疑。可朝廷一不停他的职,二不撤他的官,却偏偏要他回避,他怎么回避?他去哪里回避?他倒是想称病,而且他也真是病了一一头疼得晚上觉都睡不好一一可战事刚刚结束,诸般事情纷至沓来,他就是想休息一段时间,先不说郭表张绍他们会不会同意,就是陆寄和狄栩他们也不会赞成。自打他从留镇回到燕州,这两个人完全不顾他眼疾沉疴,一天要找他十几趟,无论大事小情都要跑来找他商量。他们的信任当然让他觉得感激。可卫署想在西城新盖几个给官员们分配住宿的小院落,象这种小事情也要他来拍板拿主意,就实在太让他哭笑不得了。有时候他忍不住都在想,难道说燕山卫离开他商成,就真是不行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他心里很明白,无论是郭表张绍,还是陆寄狄栩,他们这样做并不是不关心他的身体状况,而是想通过这些事让朝廷知道,眼下的燕山暂时还不能少了他商瞎子。
事实上,他自己也不想以身体不好的原因请假休息。他搞出的这付烂摊场,总不能让别人来替他担责任!他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好,也不能这个时候撂挑子!更重要的是,经过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他已经很了解燕山当下的情况,不管是卫军里的情况还是衙门里的情况,又或者是地方上的情况,他都非常熟悉。眼下燕山的局面已经大有改观,而他也知道燕山最紧缺的是什么,还知道下一步下两步该怎么走,他会努力做好一切。即便不能保证所有的事情都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结果,但至少要少走很多弯路……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在递送朝廷的文书里,在深刻检讨自己过错的同时,他也言辞恳切地提出,希望能继续留任燕山提督。
他知道,这个要求有点过分了。他这样做了,落在别人的眼里,通常会留下一个“狂妄”的印象。但他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待他。他觉得,两位宰相都是通达事理的人,上三省和朝廷应该能理解他的想法。
朝廷的确理解他也相信他。五月初的批文中已经既隐晦又明白地告诉他,朝廷同意他留任。
但他还是要回避朝廷对霍士其的查勘。
最后他接受了陆寄的建议,去燕中北地区走了一圈,走走军营,看看民情,顺便也散散心。
可这心怎么散得了啊。仗是打完了,战事总结却需要他来主持,他怎么散心?李慎被执行战场纪律,右军上下人心浮动,他能放心得下?右军镇守着燕东门户,司马的位置更是一刻都离不开人,这个人不及早任命,或者任命的人能力不足,说不定还要酿出什么事;兵部迟迟不在燕山右军司马的人事问题上表态,显然就是在等燕山方面的举荐。这么一个节骨眼,他这个有举荐权的假职提督却在袖着手到处闲逛,这能不教人着急上火?还有这燕中北地区春旱连着夏旱,地方官府为抗旱的事忙得焦头烂额,他这是在视察还是在添乱?
好在十七叔的事总算有了个眉目,他终于可以回来了。
一到城里,他家都没顾上回,就直接去巡察司衙门,和霍士其见了一面。
现在,他才回到家,胡乱刨了点吃食填了肚子,马上就在家里前后见了好几拨客人。说军事的,谈政务的,讲水利的,论教育的,还有求官、告状、讨好、混脸熟的……什么样的客人都有。等他把最后一拨人送走,都敲四更的更鼓了。
他连浑身的臭汗都没力气去洗,就朝炕上一躺,心里嘀咕了一句:早知道这样,就不该留任啊……
他立刻就陷入了深沉的睡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