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花墩笔记 > 第五十章 典1

第五十章 典1

作者:水浒英雄之张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用手指探进鸡屁股试探,这样的行为,在花墩方言中,谓之“点”。

    何谓“惦”?

    明明是一个与己无关的女人,既非自己的妻子,亦非自己的情人,充其量只是一个同事、或者仅仅是自己的暗恋对象而已。有的甚至“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却在内心深处,对她总有一份惦记。,一份牵挂。这叫什么?这叫“惦”,“惦记,惦念”。

    何谓“掂”。

    用手托着东西上下晃动,估量一下轻重,这叫“掂”:

    “你掂一掂,一斤棉花与一斤铁,孰轻孰重?”

    人长得太矮,看不见前面的东西,得踮起脚尖才能看见,这叫“踮”。

    “左联”五烈士之一,浙江宁海作家柔石的经典短篇《为奴隶的母亲》,被宁波甬剧团改编成甬剧后,连题目也被改成了《典妻》。事实上,这确实是一出“典妻”戏,一个穷人家的妻子,被一个地主老财“典”去生儿子。她自己原有个儿子叫春宝,后来她又跟财主生了个儿子则叫秋宝,最后弄得两头都舍不得,丢不下。两头惦记,两头牵挂。既舍不得这个“家”,又舍不得那个“家。”既舍不得“春”,也舍不得“秋”。合在一起,遂成《激流》。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于今的一些年轻人,一般只听说过货物可以典当,可在万恶的旧社会,居然连女人也可以“典”。何必隐瞒呢?于今,这种悲剧难道就一定已经根绝?

    未必!

    文曲有个堂妹,只比文曲小一岁。名叫丁蓉。如今早已是半老徐娘了,但风韵犹存当年,这是一位“眉心有颗痣”的小姑娘。当年,文曲的堂兄二狸曾戏称他俩是“两公婆”堂兄妹怎么能成两夫妻呢?可二狸偏要当面恭喜他俩:

    “两公婆!两公婆!”

    他还说他俩有夫妻相,“天设一对,地造一双。”天性有些小孩脾气的王二狸,就是这样爱乱点鸳鸯谱。

    丁蓉的外婆,当年就曾被“典”。而且还跟人生下了一个儿子。

    丁蓉的外婆,原籍是“覆船山”,在芹江的下游,距花墩约十几公里。丁蓉的外婆,在当年年轻的时候,曾经被“典”到一处名叫“茶园”的村落,并给人生下了一个儿子。

    丁蓉的外婆,是一个身材肥胖,面孔黎黑的女人。这样的一个“丑八怪”怎么也会有人“典”呢?她在覆船山原本已生下二女二子。后来,因家境贫寒,遂被“典”到了茶园村三年,生下了一个肥头大耳的儿子。取名骡。这个骡,尽管是被“典”生的,按辈分,丁蓉姊妹得叫他小舅。这个小舅不仅像他的亲生母亲一样面孔黎黑。甚至多多少少还有些“呆”。

    尽管他与丁蓉的母亲同母异父,但这并不妨碍他后来一次又一次到丁蓉家来作客。丁蓉姐弟唤他:

    “小舅。”

    这个“小舅”,与另两个舅舅,在亲情程度上,总让丁蓉姊妹感觉隔了一层。丁蓉的母亲对丁蓉的外婆,当年的被“典”一事,也是讳莫如深。一个地主老财的妻妾,无论怎么说也不会被一个穷汉“典”去生儿育女的吧?只有一个穷光蛋的妻子,才会被“典”去给人家生孩子。因此,一个女人被人“典”去生孩子一事,无论如何总不能说是如何光彩夺目,更谈不上什么光宗耀祖。

    这个被“典”生的“小舅”在丁蓉家,虽然并不如何受欢迎,但这并不能阻挡他到丁蓉家来的脚步,他甚至常常会不请自来。

    丁蓉的父亲是位工人,长年在陕西工作。丁蓉的母亲有时又恰好因事外出。这时,丁蓉的这位被“典”生的小舅来了,就多多少少会引起丁蓉姐妹的一些麻烦。他一来,就笃定一宿x餐。更有甚者,有时,他居然会接连一个星期,赖着不走。这在饮食上倒还不是如何不便。然而,一到晚上睡觉,问题就来了。丁蓉姐弟四人,三姊妹,一弟。住房才一屋一披。尽管正房也有楼上楼下之分,但楼上有这么一个说陌生也陌生说熟悉也熟悉的小舅住着,对年将及笄的丁蓉姊妹来说,无论如何总不是一件如何“方便”的事。

    有一回,丁蓉悄悄地将这事与她的一位婶婶说了。丁蓉说:

    “真叫人没办法。叫他不要常来,他还是想来就来。来了,就赖着不走。我们又不好开口。暗示他呢?他就装聋作哑。”

    丁蓉的婶婶说:

    “要不,干脆跟他直说。你这样一个大男人三天两头到我们家来,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次,丁蓉的这位长得像一匹黑骡的小舅又来了。

    正是黄昏十分,他出门在街巷上溜达。七溜八溜,居然溜到了文曲家的门前。

    文曲家老宅前面的土场上,沿边儿栽种了一排杨枫树,此外,还有一棵去年才栽下的小柳树。浙中风俗,门前是不能栽柳的,“柳”“流”同音,怕将住宅风水“流”走。然而,文曲偏不信这个邪。

    正巧文曲的老母在门前纳鞋底,文曲的老母绰号“造物”,向来以对人和霭著称,对任何人都会一视同仁。对丁蓉小舅这么一个被“典”生的男子也同样。文曲的老母有一搭没一搭地与丁蓉的这位小舅闲聊天。

    文曲的母亲问:

    “这次你来,呆了几天了?”

    丁蓉的小舅说:

    “五天。”

    文曲的老母问:

    “还想再呆多少天呢?”

    丁蓉的小舅说:

    “不一定”

    文曲的老母问:

    “在这儿呆着有味吗?”

    丁蓉的小舅舅说:

    “有味。”

    “有味”即惬意、舒服。他怎么会不有味呢?现成吃饭,还有这么几个外甥女陪他游玩。

    文曲的老母说:

    “今儿个夜饭吃了?”

    丁蓉的小舅说:

    “冇。”

    文曲的老母:

    “夜饭吃什么?”

    丁蓉的小舅:

    “系面。”

    “系面”即指“手擀面”。您说一个客人在一个亲戚家,一呆就是十天八天,还能天天大鱼大肉伺候吗?“系面”已属不错了。要么,就弄碗“腰芦羹”给他吃吃。

    尽管丁蓉的这位小舅,这年早已二十出了头,早已成人,无论如何也应该有些懂事了。但这位生性懵懂的“小舅”,在与文曲的母亲聊天时,他的一只手却抓住了身边的那棵小柳树,不停地摇,他摇动的幅度是如此之大。“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眼看着小柳树即将被连根拔起,或“叭”一下拗断。文曲的老母不得不出口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