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花墩笔记 > 第七十五章 簋

第七十五章 簋

作者:水浒英雄之张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把铁壳热水瓶的外盖,摇身一变,放进米甏里,用来量米,同一样东西,因为用处不同,马上连称呼也变了。这热水瓶的外盖马上就成了“量米簋”。

    不论是圆的,方的,长方形的,正方体的,菱形的,也不管是圆口的,方口的,口大,口小,不论是瓶、杯,罐,乃至于一个竹筒,在花墩人嘴里,不!甚至可说是整个浙中,这么多形态不一大小不等复杂的器具,都被简化成一个字:

    “簋。”

    您说这种化繁为简,将复杂弄简单的做法,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何谓“滚蒲芦”?

    “蒲芦”即“葫芦”。“滚蒲芦”即指一个人在地上打滚。女人,尤其是那些被人欺侮,或性格暴烈的女人,此外还有孩子,都动辄就会在地上“滚蒲芦”。平日,小伙伴们在草地上的“滚蒲芦”,则更多地是带着一种游戏性质。也有的孩子,则会在撒泼撒赖时,在地上“滚蒲芦”。

    再则,“滚蒲芦”一词还用来隐指“枪毙”。例,有一次,豹说:

    “解放初期,有多少地主,反革命,经公审批斗后,就被拉到溪滩‘滚蒲芦’去了。”

    文曲的外甥上官雨,孩提时就最会在地上“滚蒲芦”。有事没事,大事小事,只要他一生气,就会在地上“滚蒲芦”。上官雨,是文曲大姐采莲的次子。孩提时,这上官雨几乎是在他的外婆家“扔”大“滚”大的。

    文曲一家,虽说不上是大户人家。但起码也算得上是一户中等人口的人家。外公,外婆,三个舅舅——大舅已分“灶”另过,文曲的二姐采光也已出嫁。然而,加上上官雨,一共也有六个人。

    那年头,由于粮食稀缺。在花墩,还有不少人家,一到冬天,冬闲时节,为了节省,甚至一天只吃两顿。还美其名曰:两头顿。

    纵然是正常的一日三餐,一般人家也往往是一干二稀,中午一餐吃饭,早晚两顿吃“腰芦羹”——这与人们号称的“江南鱼米之乡”的称号,是否差之千里?

    “腰芦羹”一般都放在小锅煮。

    在乡下,一般人家的镬灶,大抵是三眼灶。分别是大镬、小镬、中镬。“中镬”又叫“中央镬”——还“中央军”呢!——大镬则叫“两尺六镬”又叫“槽臼镬”。一般情况下,小镬是用来炒菜、煮稀、烧开水的。那时候,连开水都是放在炒菜的锅中烧的。“中央镬”则用来烧饭。大镬往往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拿来使用。煮猪头,鸡,或鹅,猪大肠……那是要用来“谢佛”的。平常时节,这大镬至多只用来煮猪食给猪上膘,一般人家都要将猪食煮烂煮透煮熟了,这才给猪喂食。给猪上膘的原料不外乎玉米粉、萝卜菜头、胡萝卜,米糠……

    一个清早,上官雨从床上起来。刚来外婆家的开头几天,他对“腰芦羹”还有一定程度的新鲜感,可是天天——一天两顿——他很快就吃腻了。毕竟是粗粮制造的嘛。谁一定要说“腰芦羹”好吃,我掌谁的嘴巴!

    那天一早,上官雨起来。外婆正在煮猪食。香喷喷满满一镬。上官雨不知道外婆是在煮猪食。闻闻香气,“猪食”确实比“腰芦羹”还要香。

    上官雨站在一块用来垫脚的“磉盘”上,这样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上官雨手中拿着一个他专用的小木碗,用手指指里镬——也即大镬——说:

    “我要吃那个!”

    外婆说:

    “那是猪食!”

    上官雨不信,“猪食”怎么能这么香呢?

    外婆不肯给他盛,他就吵着嚷着,一定非吃猪食不可。外婆无奈,只好给他盛了一碗。

    上官雨吃了“猪食”,几个舅舅问他:

    “好食不?”

    上官雨说:

    “好食!”

    在小镬与中央镬之间,放了一块“磉盘”。既可以用来接开水时放置热水瓶,又可以放置猪食桶,还可以站人,真的是一门多用。

    为了防止自己肚皮吃不饱,上官雨几乎每餐都会站在那快磉盘上吃。他是真正的“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几个舅舅要想再添饭,必须事先征得这个“哨兵”的同意。一看镬里的食物已所剩无几,这时,若有人再想去盛,上官雨就会“争命”:

    “不!不!不!”

    上官雨的童年与少年时代,几乎一直在他的外婆家度过。后来,即使他上了学,暑假期间,也是外婆家的常客。因而,上官雨的父母,偶尔会象征性地给上官雨的外公一点粮票,以作“补偿”。

    有一回,上官雨的父亲给外公钱与粮票的一幕,恰好被上官雨“带眼”了。

    一日,上官雨的一个小小心愿不能得到满足,他禁不住又在地上滚起了“蒲芦”。外公、外婆,舅舅们怎么劝他,拉他,安抚他都不听。热天潽地的,他在地上“滚蒲芦”,足足滚了一个多小时。外公忍无可忍,终于冒火了。骂了他一句:

    “讨债鬼!滚回你的老家去!”

    上官雨忽然“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上官雨长大了?——外公的话极大地伤了他的自尊心?他擦干了脸上的泪痕,说:

    “滚就滚。”

    继而,他又向他的外公摊开双手。上官雨的外公不解,问:

    “借个干吗?”

    上官雨说:

    “把我爸爸给你的钱和粮票拿回来。”

    一般情况下,上官雨的外公并不鼓励小孩子抽烟与喝酒。尽管他自己是烟鬼和酒鬼。他经常嘴里叼着烟,一边喷云吐雾,一边教育孩子:

    “抽烟冇好处。”

    自己一天喝两三顿酒,酒盅、酒壶每天不离左右,却还每天都要教育孩子:

    “喝酒伤身!”

    但逢年过节,不但允许小孩喝,甚至还任其“酩酊醉醺醺”。

    一个除夕夜,上官雨高擎酒杯——他早已喝得东倒西歪——他招呼全桌人:

    “干杯!”

    话甫出口,头已“咣”一下磕在田桌角上。

    上官雨的父亲骂:

    “再喝,无栗暴磕过来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上官雨就长大了。上官雨成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大人”。

    有一年,九月半。会场。上官雨的外公家里来了不少客人。上官雨的父母,哥哥与上官雨,全来了。

    人多,坐不下,入宴席的时候,外公外婆只好先招呼大人先就坐。这里,大的客人还没有安顿好,那一头,上官雨却早已没了踪影。

    在苍茫的暮色中,上官雨正一个人埋头往村南的大丁岩山方向奔跑。他一边奔跑,一边哭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