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过街头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实在是一种有趣的游戏!
这实在是一种无聊的游戏!
无聊透顶!
在过街头,每到夏日,人们来这里聊天纳凉,就总会有一些喜剧小品,在这里上演。
有一回,过街头上头的瓦楞中间,忽然留下“屋檐头水”,原来是一只猫,在瓦楞上面撒了一泡猫尿。王碌的小儿子蚂蟥,当时正端了只小洋铁碗在下面吃饭。猫尿正好像瀑布一样滴进他碗里。他抬头望天,一脸诧异:
“下雨了?”
还有一回,过街头来了个卖冰棒的。他是石镇人,曾当过老师。他卖棒冰有个原则。好棒冰一分都不便宜。烊化了的一律免费赠送。这可苦坏了那些孩子。他们眼巴巴地盼望着。盼望着卖棒冰的棒冰能早点烊。可往往棒冰还没有烊,卖棒冰的又推着自行车走了。
还有一回,“石镇饭店”派出个小分队,来村里卖“摘子豆腐”。“摘子豆腐”的买卖往往是以物易物。有人从家里拿来一碗田塍豆。那一次,小分队的人用秤秤好豆后,却把那只大碗也没收了。何故?因为碗底清清楚楚刻了“石饭”二字。是这家主人,有一回,上石镇饭店吃馄饨,吃完后,顺手牵羊将这只碗带回了家。今儿个,也可以算作是完璧归赵。
还有一回,过街头来了位年逾八旬却十分“青健”的老头。这老头专门供应各类菜籽。萝卜菜籽,菘菜籽,油冬菜籽,雪里蕻菜籽……有人拿了张十元大票子那时,十元票是最大额。老头一见这么张大票子,眼睛都亮了一头。他认真把玩当然不是鉴别纸币的真假,那时,几无假币的概念。他是在欣赏这张平日难得一见的十元纸币。他是在高兴,在自豪,卖卖菜籽也可以积少成多,收到十元票子。高兴啊!
夏日,小麻头们则会抓几只苍蝇,放在过街头的墙角落,嘴里喊着:
“蚁!蚁!快点出来叼猪头。”
蚂蚁们似乎也听得懂人话,过了一会,果然有成群结队的蚂蚁从墙角的缝隙中爬了出来,叼走那对于它们来说显然是庞然大物的“猪头”——苍蝇。
还有一回,棕叔那十三岁的小儿子,忽然收到了一个陌生女人写给他的一封火辣辣的恋爱信,里头还有“吻您,爱您,想您都快发疯了”等语。
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怎么会与人恋爱呢?显然,是有人借了棕叔小儿子的名,在外头“挂羊头,卖狗肉”,引诱别的女人,企图行苟且之事。
还有一回,獐头要去大丁岩山放炮取石,他手持一盒雷管,从过街头路过,不幸竟丢落了两枚雷管。
一个炎炎夏日,鹩哥穿着一双新买的塑料凉鞋,去过街头纳凉。回家时一时大意,忘了将脱下的塑料凉鞋重新穿上。殊不料,次日一早,这双塑料凉鞋却已穿在“贼骨头”王碌的脚上。
新千年,新气象,花墩实现旧村改造,花墩曾有的这两间过街头早已荡然无存。猫鼬即黄鼬的几个儿子,此外,还有棕榈叔的几个儿子,都已经在外面造了新房子。
何谓“骇”?
“骇”即“显摆”。“骇”即“炫鬻”。“骇”即“打肿脸充胖子”。“骇”即“佯装”。
用几副可视性的画面来展现的话,“骇”就是“孔雀开屏”;“骇”就是“犁头扑”在遇到危险的一刹那膨胀起了它的颈部。“骇”就是豪猪先生在遇到天敌时,突然抖擞开它全身的钢刺。
“骇”是一个贬义词,但有时也可以当褒义词来用。例:
“张三三兄弟,相对说来,还算老三‘骇’一点。”
这“骇”指的就是大方。
有一回,文曲的外甥欧阳康说:
“上官云那次算是最骇的了,一下子就给了外婆一千元。”
“骇”一词,有时甚至还可以用来形容庄稼长势旺盛。例:
“王五家的那丘水稻田,这几天的长势,明显要比李四家的骇,因为王五家的那丘田前几天刚刚用过尿素。”
文曲的大哥鹩哥,尽管一辈子都是个穷光蛋,命途多舛,但他却天**“骇”。
鹩哥与桑葚结婚的头几年,鹩嫂在家带孩子,鹩哥出外打工挣钱。偏偏这个叫花子一个人出外打工也没能挣到多少钱。所以在家带孩子的鹩嫂,有时几乎穷到了“举家食粥”的地步。照说,一户人家的日子过成这样,一些该省的就省省吧。
可天**“骇”的鹩哥,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除夕夜,他还是要打肿脸充胖子,到了耗子叔家开的代销店买回了一筒“火炮”。一个爱“骇”,一个却不让他骇。鹩哥手骨下夹了那筒“火炮”,刚走到棕榈叔家的过街头,就被鹩嫂半路夺回。鹩嫂愤然道:
“家里平日连粮食都不够吃,你还有这个闲钱买火炮?”
什么事都得量力而行,日子过得拮据,就得节省过日子。诚如俗话说的:有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一家人一年到头的粮食还不够吃,你还“骇”什么呢,可鹩哥就是天**“骇”。
一天,村里来了一个箍桶匠,箍好了鹩哥家的一只水桶和一只皮桶。箍好以后,鹩哥留下箍桶匠吃饭。本来这种上门服务的匠人也没有留下吃饭的这个名分。但你要留,要客气,仔细,也没事,留下用餐就是。就算来了个乞丐,大家还要分他点东西呢。
鹩哥做主,留下箍桶匠吃饭,鹩嫂的心中却愤愤不平。她在另一边灶房内不停地数落:
“自家人吃饭还不够呢,这个讨饭骨却偏偏要留下个陌生人来吃。叫花子,摆什么臭架子。‘豆篮要抓,架子要摆。’”
说得鹩哥一阵一阵脸红。没办法,鹩哥只好走过隔壁灶房,小声央求妻子:
“好了,好了,别说了行不行。让人听见多不好意思。”
鹩嫂的声音又提高了八度:
“不要说不要说我偏要说!自家的粮食还不够吃,却偏要叫一个陌生人来吃!”
还真得钦佩那箍桶匠的涵养,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你说你的我吃我的。他酒照喝,饭菜照吃,一大碗老酒下肚,又美美地吃了两大碗米饭,然后抹抹嘴站起身。箍桶的工钱照收不误。末了,挑起他的箍桶担扬长而去。
鹩哥尽管一生过的日子令人同情。但他天生可怜那些比他更值得同情的弱小一族。鹩哥柔情似水。
一个晚上,村里来了一个杂技团。这是一个家庭成员组成的小型杂技团,其中有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头上扎了一根长长的麻花辫子。她的样子有点像李春波歌中唱的《小芳》,她的一根辫子也是粗又长。在表演节目的时候,她把那根长辫子绕在脖子上,用嘴咬住辫稍。然后赤脚走钢丝。最后还在钢丝绳上“滚”起了滑轮车。随着她身子的一晃一悠,人们的心也一起跟着晃悠。
这实在是一种有趣的游戏!
这实在是一种无聊的游戏!
无聊透顶!
在过街头,每到夏日,人们来这里聊天纳凉,就总会有一些喜剧小品,在这里上演。
有一回,过街头上头的瓦楞中间,忽然留下“屋檐头水”,原来是一只猫,在瓦楞上面撒了一泡猫尿。王碌的小儿子蚂蟥,当时正端了只小洋铁碗在下面吃饭。猫尿正好像瀑布一样滴进他碗里。他抬头望天,一脸诧异:
“下雨了?”
还有一回,过街头来了个卖冰棒的。他是石镇人,曾当过老师。他卖棒冰有个原则。好棒冰一分都不便宜。烊化了的一律免费赠送。这可苦坏了那些孩子。他们眼巴巴地盼望着。盼望着卖棒冰的棒冰能早点烊。可往往棒冰还没有烊,卖棒冰的又推着自行车走了。
还有一回,“石镇饭店”派出个小分队,来村里卖“摘子豆腐”。“摘子豆腐”的买卖往往是以物易物。有人从家里拿来一碗田塍豆。那一次,小分队的人用秤秤好豆后,却把那只大碗也没收了。何故?因为碗底清清楚楚刻了“石饭”二字。是这家主人,有一回,上石镇饭店吃馄饨,吃完后,顺手牵羊将这只碗带回了家。今儿个,也可以算作是完璧归赵。
还有一回,过街头来了位年逾八旬却十分“青健”的老头。这老头专门供应各类菜籽。萝卜菜籽,菘菜籽,油冬菜籽,雪里蕻菜籽……有人拿了张十元大票子那时,十元票是最大额。老头一见这么张大票子,眼睛都亮了一头。他认真把玩当然不是鉴别纸币的真假,那时,几无假币的概念。他是在欣赏这张平日难得一见的十元纸币。他是在高兴,在自豪,卖卖菜籽也可以积少成多,收到十元票子。高兴啊!
夏日,小麻头们则会抓几只苍蝇,放在过街头的墙角落,嘴里喊着:
“蚁!蚁!快点出来叼猪头。”
蚂蚁们似乎也听得懂人话,过了一会,果然有成群结队的蚂蚁从墙角的缝隙中爬了出来,叼走那对于它们来说显然是庞然大物的“猪头”——苍蝇。
还有一回,棕叔那十三岁的小儿子,忽然收到了一个陌生女人写给他的一封火辣辣的恋爱信,里头还有“吻您,爱您,想您都快发疯了”等语。
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怎么会与人恋爱呢?显然,是有人借了棕叔小儿子的名,在外头“挂羊头,卖狗肉”,引诱别的女人,企图行苟且之事。
还有一回,獐头要去大丁岩山放炮取石,他手持一盒雷管,从过街头路过,不幸竟丢落了两枚雷管。
一个炎炎夏日,鹩哥穿着一双新买的塑料凉鞋,去过街头纳凉。回家时一时大意,忘了将脱下的塑料凉鞋重新穿上。殊不料,次日一早,这双塑料凉鞋却已穿在“贼骨头”王碌的脚上。
新千年,新气象,花墩实现旧村改造,花墩曾有的这两间过街头早已荡然无存。猫鼬即黄鼬的几个儿子,此外,还有棕榈叔的几个儿子,都已经在外面造了新房子。
何谓“骇”?
“骇”即“显摆”。“骇”即“炫鬻”。“骇”即“打肿脸充胖子”。“骇”即“佯装”。
用几副可视性的画面来展现的话,“骇”就是“孔雀开屏”;“骇”就是“犁头扑”在遇到危险的一刹那膨胀起了它的颈部。“骇”就是豪猪先生在遇到天敌时,突然抖擞开它全身的钢刺。
“骇”是一个贬义词,但有时也可以当褒义词来用。例:
“张三三兄弟,相对说来,还算老三‘骇’一点。”
这“骇”指的就是大方。
有一回,文曲的外甥欧阳康说:
“上官云那次算是最骇的了,一下子就给了外婆一千元。”
“骇”一词,有时甚至还可以用来形容庄稼长势旺盛。例:
“王五家的那丘水稻田,这几天的长势,明显要比李四家的骇,因为王五家的那丘田前几天刚刚用过尿素。”
文曲的大哥鹩哥,尽管一辈子都是个穷光蛋,命途多舛,但他却天**“骇”。
鹩哥与桑葚结婚的头几年,鹩嫂在家带孩子,鹩哥出外打工挣钱。偏偏这个叫花子一个人出外打工也没能挣到多少钱。所以在家带孩子的鹩嫂,有时几乎穷到了“举家食粥”的地步。照说,一户人家的日子过成这样,一些该省的就省省吧。
可天**“骇”的鹩哥,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除夕夜,他还是要打肿脸充胖子,到了耗子叔家开的代销店买回了一筒“火炮”。一个爱“骇”,一个却不让他骇。鹩哥手骨下夹了那筒“火炮”,刚走到棕榈叔家的过街头,就被鹩嫂半路夺回。鹩嫂愤然道:
“家里平日连粮食都不够吃,你还有这个闲钱买火炮?”
什么事都得量力而行,日子过得拮据,就得节省过日子。诚如俗话说的:有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一家人一年到头的粮食还不够吃,你还“骇”什么呢,可鹩哥就是天**“骇”。
一天,村里来了一个箍桶匠,箍好了鹩哥家的一只水桶和一只皮桶。箍好以后,鹩哥留下箍桶匠吃饭。本来这种上门服务的匠人也没有留下吃饭的这个名分。但你要留,要客气,仔细,也没事,留下用餐就是。就算来了个乞丐,大家还要分他点东西呢。
鹩哥做主,留下箍桶匠吃饭,鹩嫂的心中却愤愤不平。她在另一边灶房内不停地数落:
“自家人吃饭还不够呢,这个讨饭骨却偏偏要留下个陌生人来吃。叫花子,摆什么臭架子。‘豆篮要抓,架子要摆。’”
说得鹩哥一阵一阵脸红。没办法,鹩哥只好走过隔壁灶房,小声央求妻子:
“好了,好了,别说了行不行。让人听见多不好意思。”
鹩嫂的声音又提高了八度:
“不要说不要说我偏要说!自家的粮食还不够吃,却偏要叫一个陌生人来吃!”
还真得钦佩那箍桶匠的涵养,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你说你的我吃我的。他酒照喝,饭菜照吃,一大碗老酒下肚,又美美地吃了两大碗米饭,然后抹抹嘴站起身。箍桶的工钱照收不误。末了,挑起他的箍桶担扬长而去。
鹩哥尽管一生过的日子令人同情。但他天生可怜那些比他更值得同情的弱小一族。鹩哥柔情似水。
一个晚上,村里来了一个杂技团。这是一个家庭成员组成的小型杂技团,其中有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头上扎了一根长长的麻花辫子。她的样子有点像李春波歌中唱的《小芳》,她的一根辫子也是粗又长。在表演节目的时候,她把那根长辫子绕在脖子上,用嘴咬住辫稍。然后赤脚走钢丝。最后还在钢丝绳上“滚”起了滑轮车。随着她身子的一晃一悠,人们的心也一起跟着晃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