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好人遭遇恶报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时楚昭王得了病。也算凑巧,这时天上有一团飘动的彩云,好像五颜六色的飞鸟夹着太阳走一样。这异样使楚昭王一惊,便向掌管天文的太史(官名):“喂!我说太史令,你也看到了,本王患病后出现这种怪现象,你看这预兆着啥?”
太史说:“这景观壮丽是壮丽,但对大王很不吉利,是一种凶兆;不过,这种凶兆也可以转嫁在大臣们的身上,这事便由微臣为你做吧!”这话有些狗腿。
楚国的大臣们对楚昭王倒时蛮尊敬的,听说可以转嫁到自已身上之后,一个个向天祈祷,希望灾难降到自己身上,情愿代替国君承受上天的惩罚。但是,楚昭王了解这现象之后,立刻制止了臣子们的祈祷,咋一看不道德呀!
于是楚昭王在大殿上说:“朕的文臣武将,都是我的手足臂膀,任何人也不能遭受不幸。朕的灾殃是朕的因果业力所致,也只能自已消除,你们的好意朕心领了,这生老病死,自已的灾难自已承受呀,吃饭可以叫别人代替的没?”
于是,大臣们又请了一个算卦的来,算一算这楚昭王是得罪了上天哪一家神灵。算卦的胡乱鼓捣了一阵,患病是常事,这东西能算出屁!然后瞎说道:“主子,您这是得罪了黄河的河神,这河神怪罪了,才降下些灾!”
楚昭王一想:“这不对吧!朕没必要得罪这黄河河神呀!朕一直求着他老人家施雨造福百姓,狗腿他老人家都来不及呢,犯不着得罪他呀?”
算命的便说:“黄河神他老人家施雨造福楚地这么多年,是不是祭祀没赶上去啊?”有些官员想想有道理,这楚地年年风调雨顺的,也多亏了这黄河的河神,于是请楚昭王去祭祭河神。
可是楚昭王却不以为然,无所谓地说:“朕的楚国疆域是在长江、汉水一带,从来与黄河天各一方,和这河神风马牛不相及,更没有啥来往,也没有亏欠,谈不上有多深厚的交情,我咋会得罪黄河的神呢?”
这话传到了孔子的耳朵里。孔子心想,这楚昭王了不起,能不为世事所迷,慧眼见真,可真是一个开明的国君啊。在这样的国君治理之下,国家会很快强盛起来的。既然在陈国没有啥作为,何不到楚国去试一试呢!
也正好这楚昭王也对孔子治国理念很欣赏,同时也听说孔子在陈国,便派人来请。于是皆大欢喜,孔子带领自己的弟子兴充充地奔楚国去了。
从陈国到楚国,中间还要经过一些小国,这些小国是吴楚争夺的对象,特别是蔡国,双方争夺得最厉害。陈、蔡之间,正是吴、楚交兵的地区,你打过来,我打过去,真是兵慌马乱。
有一天,孔子一行被乱兵围住,不让他们走。正好,他们带的粮食又少,很快便吃光了,有的弟子已经饿得站不起来了。可是,孔子还抓紧时间给弟子们讲学,照常让他们唱歌,弹琴。
子路首先沉不住气了,他噘着嘴,问道:“师尊,你天天讲学问,论道德,让我们做好人,您老这话说得没错,难道有道德、有学问的好人就注定要遭难吗?好人有好报才有人去学,好人遭遇恶报,再去学岂不是傻子一枚?”
孔子解释:“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当然也会遭难的,这就象人要吃喝拉撒一样,是常事,不过有德之士即便遭难,也不会动则要求有好报,不像那些没学问,没道德的人。一旦遭了难,啥卑鄙的事都能做出来。”
子路没有答话。孔子停了一下,又说道:“从前有这样一首诗:一不是老虎,二不是野牛,他们徘徊在荒野,到底是啥根由?我们现在的处境正是这样啊!是我们讲的道理讲错了?不然,我们为啥被围在这里呢?”
阿赐听了这话,赌气地答道:“我说师尊,您道理讲得再好,如果您掉到坑里去了,不能怪您的道理没讲对,而是怪那个挖坑的人,为啥挖那么大的一个坑,我想,您老说的缘由大概仁德还不够吧,所以才没人信任我们,智慧同样的渣,也是不够的,所以,才没人愿意实行我们的主张。”
孔子长叹一声,说道:“如果有仁德就会使人相信,那么伯夷和叔齐就不会饿死了。如果有智慧,他的主张就会行得通,比干也不会被别掉心啊!”阿赐听了没再说啥,走了。孔子又把阿赐叫来,问他有啥看法,总得长点知识吧。
阿赐说:“师尊,您的理想是不是太高了些,我看您老走哪哪里不对劲,关点太过高大上了,不接地气,所以到处不能相容,如果师尊能把理想降低些的话,和我们在一个水平上,做些生意,赚赚钱,老婆孩子热炕头,我想是会好些的。”
“不对!”孔子立马否认,急忙把话接了过去:“一个好的农夫辛辛苦苦地耕耘,但不定有好收成,一个能工巧匠,能制作出很好的器具来,但不一定能赶上人家的需要;一个有作为的人,能把自己的主张有条理地发表出来,但人家不一定就能接受——这都是正常现象。”
“你现在不努力去充实自己,反而斤斤计较别人能不能接受,甚至为让别人接受,而降低自己的标准,这就不对了,你的志气太小了啊!”阿赐无言答对,默默地退了出去。孔子又叫来颜渊,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问他有啥看法。
颜渊说:“正是因为师尊的理想很高,高处不胜寒,自然到处不能相容。可是,人家纵然不相容,师尊还是要努力争取,并且相信这种理想是终究可以实现的。不过这与人家能不能相容有啥关系,这正是考验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是不是有涵养的好机会呀!”
“一个人拿不出好主张来,那是应该感到羞耻的。但是,有了好主张,没有人愿意接受,那就是各国当权者的羞耻了!”
孔子听了这话非常高兴,笑着说:“我说颜渊,你有长进了,你说的很对,最了解我的意思。你真是我的好弟子啊!这阿赐,还是过份看重于铜臭了!”
孔子一面用颜渊的话安慰大家,稳定大家的情绪。一面派善于辞令的阿赐出去与楚国的军队联系。不久,阿赐带来了楚国的军队,在楚国军队的保护下,孔子一行到达了负函。正好叶公也从叶地调到了这里,当时的负函在楚国的控制之下,到了这地方也就是到了楚国。
这时楚昭王得了病。也算凑巧,这时天上有一团飘动的彩云,好像五颜六色的飞鸟夹着太阳走一样。这异样使楚昭王一惊,便向掌管天文的太史(官名):“喂!我说太史令,你也看到了,本王患病后出现这种怪现象,你看这预兆着啥?”
太史说:“这景观壮丽是壮丽,但对大王很不吉利,是一种凶兆;不过,这种凶兆也可以转嫁在大臣们的身上,这事便由微臣为你做吧!”这话有些狗腿。
楚国的大臣们对楚昭王倒时蛮尊敬的,听说可以转嫁到自已身上之后,一个个向天祈祷,希望灾难降到自己身上,情愿代替国君承受上天的惩罚。但是,楚昭王了解这现象之后,立刻制止了臣子们的祈祷,咋一看不道德呀!
于是楚昭王在大殿上说:“朕的文臣武将,都是我的手足臂膀,任何人也不能遭受不幸。朕的灾殃是朕的因果业力所致,也只能自已消除,你们的好意朕心领了,这生老病死,自已的灾难自已承受呀,吃饭可以叫别人代替的没?”
于是,大臣们又请了一个算卦的来,算一算这楚昭王是得罪了上天哪一家神灵。算卦的胡乱鼓捣了一阵,患病是常事,这东西能算出屁!然后瞎说道:“主子,您这是得罪了黄河的河神,这河神怪罪了,才降下些灾!”
楚昭王一想:“这不对吧!朕没必要得罪这黄河河神呀!朕一直求着他老人家施雨造福百姓,狗腿他老人家都来不及呢,犯不着得罪他呀?”
算命的便说:“黄河神他老人家施雨造福楚地这么多年,是不是祭祀没赶上去啊?”有些官员想想有道理,这楚地年年风调雨顺的,也多亏了这黄河的河神,于是请楚昭王去祭祭河神。
可是楚昭王却不以为然,无所谓地说:“朕的楚国疆域是在长江、汉水一带,从来与黄河天各一方,和这河神风马牛不相及,更没有啥来往,也没有亏欠,谈不上有多深厚的交情,我咋会得罪黄河的神呢?”
这话传到了孔子的耳朵里。孔子心想,这楚昭王了不起,能不为世事所迷,慧眼见真,可真是一个开明的国君啊。在这样的国君治理之下,国家会很快强盛起来的。既然在陈国没有啥作为,何不到楚国去试一试呢!
也正好这楚昭王也对孔子治国理念很欣赏,同时也听说孔子在陈国,便派人来请。于是皆大欢喜,孔子带领自己的弟子兴充充地奔楚国去了。
从陈国到楚国,中间还要经过一些小国,这些小国是吴楚争夺的对象,特别是蔡国,双方争夺得最厉害。陈、蔡之间,正是吴、楚交兵的地区,你打过来,我打过去,真是兵慌马乱。
有一天,孔子一行被乱兵围住,不让他们走。正好,他们带的粮食又少,很快便吃光了,有的弟子已经饿得站不起来了。可是,孔子还抓紧时间给弟子们讲学,照常让他们唱歌,弹琴。
子路首先沉不住气了,他噘着嘴,问道:“师尊,你天天讲学问,论道德,让我们做好人,您老这话说得没错,难道有道德、有学问的好人就注定要遭难吗?好人有好报才有人去学,好人遭遇恶报,再去学岂不是傻子一枚?”
孔子解释:“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当然也会遭难的,这就象人要吃喝拉撒一样,是常事,不过有德之士即便遭难,也不会动则要求有好报,不像那些没学问,没道德的人。一旦遭了难,啥卑鄙的事都能做出来。”
子路没有答话。孔子停了一下,又说道:“从前有这样一首诗:一不是老虎,二不是野牛,他们徘徊在荒野,到底是啥根由?我们现在的处境正是这样啊!是我们讲的道理讲错了?不然,我们为啥被围在这里呢?”
阿赐听了这话,赌气地答道:“我说师尊,您道理讲得再好,如果您掉到坑里去了,不能怪您的道理没讲对,而是怪那个挖坑的人,为啥挖那么大的一个坑,我想,您老说的缘由大概仁德还不够吧,所以才没人信任我们,智慧同样的渣,也是不够的,所以,才没人愿意实行我们的主张。”
孔子长叹一声,说道:“如果有仁德就会使人相信,那么伯夷和叔齐就不会饿死了。如果有智慧,他的主张就会行得通,比干也不会被别掉心啊!”阿赐听了没再说啥,走了。孔子又把阿赐叫来,问他有啥看法,总得长点知识吧。
阿赐说:“师尊,您的理想是不是太高了些,我看您老走哪哪里不对劲,关点太过高大上了,不接地气,所以到处不能相容,如果师尊能把理想降低些的话,和我们在一个水平上,做些生意,赚赚钱,老婆孩子热炕头,我想是会好些的。”
“不对!”孔子立马否认,急忙把话接了过去:“一个好的农夫辛辛苦苦地耕耘,但不定有好收成,一个能工巧匠,能制作出很好的器具来,但不一定能赶上人家的需要;一个有作为的人,能把自己的主张有条理地发表出来,但人家不一定就能接受——这都是正常现象。”
“你现在不努力去充实自己,反而斤斤计较别人能不能接受,甚至为让别人接受,而降低自己的标准,这就不对了,你的志气太小了啊!”阿赐无言答对,默默地退了出去。孔子又叫来颜渊,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问他有啥看法。
颜渊说:“正是因为师尊的理想很高,高处不胜寒,自然到处不能相容。可是,人家纵然不相容,师尊还是要努力争取,并且相信这种理想是终究可以实现的。不过这与人家能不能相容有啥关系,这正是考验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是不是有涵养的好机会呀!”
“一个人拿不出好主张来,那是应该感到羞耻的。但是,有了好主张,没有人愿意接受,那就是各国当权者的羞耻了!”
孔子听了这话非常高兴,笑着说:“我说颜渊,你有长进了,你说的很对,最了解我的意思。你真是我的好弟子啊!这阿赐,还是过份看重于铜臭了!”
孔子一面用颜渊的话安慰大家,稳定大家的情绪。一面派善于辞令的阿赐出去与楚国的军队联系。不久,阿赐带来了楚国的军队,在楚国军队的保护下,孔子一行到达了负函。正好叶公也从叶地调到了这里,当时的负函在楚国的控制之下,到了这地方也就是到了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