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儿科学 > 第一节 儿童保健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儿童保健的基本内容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儿童保健同属儿科学与预防医学的分支,为二者的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儿童体格生长和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生活护理、合理喂养与营养、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早期教育、疾病预防、定期健康检查与生长发育监测等有效措施,以达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

    一、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是儿童保健的基础内容,年龄愈小的儿童,愈需要合适的护理。

    1.保暖 出生后应立即用预热的毛巾擦干新生儿,并采取各种保暖措施,使婴儿处于中性温度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低体温儿应置于自控开放式抢救台上或保温箱中,并根据体重、日龄选择中性环境温度,使腹壁温度维持在36.5c左右。儿童居室应阳光充足、通气良好,冬季室内温度尽可能达到18~20c,湿度为55%~60%。

    2.皮肤黏膜护理 新生儿应注意保持脐带残端清洁和干燥。婴儿尿布应选用柔软吸水性好的棉布制作,勤洗勤换,以防止红臀或尿布疹发生。儿童应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如发现颈部、腋下、腹股沟、臀部等部位皮肤潮红时,可用消毒的植物油或鞣酸软膏涂抹。

    3.衣物 应具备色浅、柔软、宽松、不妨碍肢体活动,易穿、易脱,干燥清洁,冬衣应保暖性好,夏衣要透气凉爽,式样适合年龄要求,美观大方等特点。婴儿不宜用衣物包裹过紧,更不宜用布带捆绑,最好让婴儿两腿能自由伸屈。存放新生儿衣物的衣柜内不宜放置樟脑丸,以免发生新生儿溶血。

    二、合理营养与喂养

    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保证正常活动,从生命开始即需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素。儿童与成人不同的是除了需要营养素维持基础代谢所需、活动所需、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需、排泄物中丢失的能量所需之外,尚需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生长发育越迅速,所需的营养素相对越多。但是,由于受遗传、生长速度、活动情况、气候、内分泌调节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儿童对营养的需要有很大的差异,同一儿童在不同时期也可有很大的不同,在处理儿童营养问题时必须注意个体特点。因此,合理的营养是满足儿童正常生理需要,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必须及时对家长和有关人员进行有关母乳喂养、婴儿辅食添加、正确的喂哺技巧、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儿童膳食安排和正确的进食行为培养等内容的宣教和指导(详见第三章营养与营养障碍疾病)。

    三、体格锻炼

    通过体格锻炼能提高机体固有的防御能力和获得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耐受能力,可锻炼儿童的意志,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体格锻炼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强体质的重要措施。

    (一)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不仅可让儿童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大自然;而且可促进儿童机体新陈代谢,增强儿童体温调节功能和对外界环境突然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婴幼儿还可达到促进生长发育和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目的。因此,新生儿满月以后即可抱到户外接触新鲜空气。开始户外活动的时间由每日1~2次,每次2~3分钟,逐渐延长到冬季20~25分钟,夏季2~3小时;年长儿除恶劣气候外,鼓励在户外玩耍。户外活动的气温婴儿一般为18~20c,3岁以下儿童不低于13~15c,3~7岁儿童可低至12~14c,学龄期儿童可低至10~12c;婴幼儿冬季户外活动时注意身体保暖。

    (二)皮肤锻炼

    1.婴幼儿抚触 婴幼儿抚触是开始于新生儿期的全身按摩,通过皮肤接受不同力度刺激和肌肉得到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肌肉的发育,使婴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易安静入睡。婴幼儿抚触,不仅给婴幼儿以愉快的刺激,同时也是父母与婴幼儿之间最好的情感交流方式之一。抚触前,成人洗净双手,涂上少量婴幼儿润肤霜或橄榄油;抚触时在婴幼儿眉间、面部、胸部、腹部、背部及四肢作有规律的轻柔按摩。每次抚触的时间从5分钟逐渐增加到15分钟,每日1~2次,可选择婴幼儿洗澡后或穿衣前进行。

    2.温水浴 由于水的传热能力比空气强,温水浴可提高皮肤适应冷热变化的能力,故不仅可保持皮肤清洁,还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食欲,有利于睡眠和生长发育。新生儿脐带脱落后即可进行,每日1~2次,室温20~21c时,水温可以在35~37c,每次浸泡不超过5分钟;以后水温可逐渐降低至28~30c。冬季应注意室温和水温,做好温水浴前的准备工作,减少体表热能散发。

    3.擦浴 刺激作用较温和,7~8个月以后的婴儿可进行擦浴,每日1次。擦浴时室温保持在16~18c,水温开始为35c左右,待婴儿适应后,水温可逐渐下降,每隔2~3日下降1c,可将水温逐渐降至20~22c。擦浴时先将毛巾浸入温水,拧至半干,然后在婴儿四肢做向心性擦浴,擦浴完毕再用干毛巾擦至皮肤微红,每次擦浴时间为5~6分钟。

    4.淋浴 效果比擦浴更好,可使全身绝大部分皮肤同时受到冷水的作用,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每日1次,一般在早饭前或午睡以后进行较好。淋浴时室温保持在18~20c,水温开始为35~36c,待儿童适应后,每隔2~3日降1c,可逐渐将水温降至26~28c;每次冲淋身体20~30秒钟为宜(不可直冲儿童头部),浴后用干毛巾擦至全身皮肤微红。

    (三)体育运动

    1.婴儿被动操和主动操 婴儿被动操适用于2~6个月的婴儿,每日1~2次为宜。由成人给婴儿做四肢伸屈运动,可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婴儿大运动的发育。7~12个月婴儿的体育运动可逐渐由婴儿被动操改为婴儿主动操,成人可训练婴儿坐、爬、仰卧起身、扶站、扶走、双手取物等动作,以促进运动的发育和智能的发展。

    2.幼儿模仿体操及儿童广播体操 幼儿模仿操适用于15~36个月的幼儿。该年龄儿童模仿性强,可在成人帮助下,配合音乐,做模仿操,以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智能发展。儿童广播体操适用于3~6岁的儿童,以增进动作协调性,有益于肌肉骨骼的发育。集体儿童机构每日按时进行,四季不可间断,冬季可选择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夏季及雨天可在房廊下进行。

    3.游戏、田径与球类等 在学龄期儿童进行游戏、田径、球类、体操、舞蹈、跳绳等体育运动,有助于儿童勇敢、坚强、自信、自制、机智灵活、果断、沉着、开朗、热情等心理素质的发展,促进儿童体格和个性的完美发展。

    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生活习惯

    1.睡眠习惯 儿童每日需要的睡眠时间与年龄成反比,年龄愈小,睡眠时间愈长(表2-1)。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之一,在睡眠过程中氧和能量的消耗减少,有利于疲劳的恢复;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良好的睡眠习惯是保证儿童充足睡眠的前提,应从婴儿期开始培养儿童有规律的睡眠习惯。生后1~2月婴儿尚未建立昼夜生活节律,胃容量小,可夜晚哺乳1~2次,3~4月后逐渐停止夜间哺乳任其熟睡。婴儿可利用固定乐曲催眠入睡,一旦夜间醒来,不拍、不摇、不抱、不可用喂哺催眠,以免形成不良条件反射。婴儿应有自己固定的床位和相对固定的睡眠作息时间。儿童居室的光线应柔和,创造安静宜人的睡眠环境,培养儿童独自睡觉和熄灯睡觉的习惯。

    表2-1 7岁前儿童的生活制度

    年龄|睡眠时间|日间活动|饮食

    夜间(小时)|白天(小时)|时间(小时)|次数|时间间隔(小时)

    新生儿至3个月|10.0~11.0|6.0~8.0|1.0~1.5|6~7|2.5~3.0

    3个月至6个月|10.0|6.0~8.0|1.5~2.0|5~6|3.0~3.5

    6个月至1岁|10.0|4.0~5.0|2.0~3.0|5|4.0

    1岁至1岁半|10.0|3.0~4.0|3.0~4.0|5|4.0

    1岁半至3岁|10.0|2.0~3.0|4.0~5.0|4|4.0

    3岁至7岁|10.0|1.5~2.5|5.0~6.0|4|4.0

    2.饮食习惯 为了使儿童得到丰富的营养,除了注意膳食的配制、烹调技术和饮食的卫生外,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也非常重要。从婴儿期就应开始注意训练儿童的进食习惯,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参见表2-1)。出生后3~4个月逐渐按时喂哺,4~6个月开始添加多种泥状食物,7~8个月后训练婴儿进食固体食物和学习用杯子喝奶和水,2岁左右开始培养儿童正确使用餐具和独立进餐的能力。儿童食物种类应丰富多样,避免食物单调而造成偏食。儿童进餐环境宜安静、舒适,进餐地点与座位相对固定;进餐前应避免过度兴奋或疲劳,进餐时不宜看电视、玩玩具、说话或训斥,要使儿童愉快进餐、专心进食,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浪费。

    3.卫生习惯 从婴儿期开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时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进食后喂给少量温开水清洁口腔。2岁开始训练儿童不随地大小便,不吃生水和未洗净的瓜果、不食掉在地上的食物,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等卫生习惯。3岁以后培养儿童自己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洗手等卫生习惯。

    4.排便习惯 应从婴儿期开始训练按时大小便。排尿习惯可从2~3个月开始训练,白天在婴儿睡前、睡后或吃奶后给婴儿排尿,并采取一定姿势,形成排尿的条件反射;1岁半训练不兜尿布,开始白天不用,逐步晚上也不用;2岁左右训练儿童白天控制小便,2~3岁后夜间可不排尿。生后9~12个月,在婴儿可坐稳、大便次数逐渐减少到每日1~2次时,开始训练婴儿坐便盆、定时排大便。

    (二)社会适应能力

    按照儿童心理行为发展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在天赋气质的基础上,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教育和训练,提高儿童社会适应能力。

    1.控制情绪的能力 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与心理行为的发展和父母的教育有关。安全的母子依恋关系有助于婴幼儿情绪发展,回避性依恋可导致消极情绪问题。3~6岁时,儿童的情绪体验已非常丰富,出现高级情感如信任、同情、道德感等。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应按社会标准给予满足、或加以约束、或预见性的处理问题,以减少儿童产生消极情绪的机会。在处理儿童情绪问题时,应采用诱导方法,以减少儿童的对立情绪,有利于培养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

    2.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 儿童从幼儿园或家庭进入学校,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尽快培养儿童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和顺利完成学业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儿童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1生活自理是儿童适应学校生活的基础,父母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自己进食、独自睡觉、自己穿衣的能力;2训练儿童遵守交通规则和遇到紧急情况求救的能力;3培养儿童热爱学校生活,形成规律的学习习惯;4训练儿童听、说、读、写、算的能力;5发展儿童社交能力,鼓励孩子帮助朋友、克服自我中心,养成关心集体和互助友爱的良好品德。

    3.坚强的意志 儿童意志力是影响其日后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在儿童意志力培养过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尊重儿童,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教育指导原则要具有适宜性、直观性、主动性、多样性、连续性、一致性和保教结合。培养方法可采用目标导向法、独立活动法、克服障碍法、表扬法、自我控制法等,以塑造儿童自觉、果断、坚定、自制的良好品质。

    五、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是根据儿童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通过有计划地使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一)计划免疫程序

    按照我国卫生部的规定,婴儿必须在1岁内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减毒疫苗及乙肝疫苗接种的基础免疫(表2-2)。此外,根据流行地区、季节、家长的意愿,还可进行乙型脑炎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风疹疫苗、流感疫苗、腮腺炎疫苗、甲型肝炎病毒疫苗、水痘疫苗、流感杆菌疫苗、肺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的预防接种。

    表2-2 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接种疫苗|疫苗特性|接种年龄|接种途径及剂量

    卡介苗|无毒活菌苗|出生时皮内注射0.1ml

    乙肝疫苗|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出生时、出生后1、6个月|肌内注射10μg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减毒活疫苗|出生后2、3、4个月|口服1丸

    复种:4岁|口服1丸

    百白破混合制剂|百日咳死菌苗、白喉和破伤风外毒素混合制剂|出生后3、4、5个月|肌内注射0.5ml

    复种:1.5~2岁、6岁|肌内注射0.5ml

    麻疹减毒疫苗|减毒活疫苗|出生后:8个月|皮下注射0.2ml

    复种:6岁|皮下注射0.2ml

    (二)接种注意事项

    1.卡介苗 1免疫缺陷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及其他严重皮肤病的患儿,以及对疫苗中任一成分过敏的儿童均不能接种卡介苗;2早产儿、难产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g及有明显先天畸形的新生儿、发热或腹泻的患儿暂缓接种卡介苗;3接种后2~3个月内严格避免与结核病病人接触。

    2.乙肝疫苗 1对hbsag和hbe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以上,1~2周内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也可在出生后12小时内及1个月时分别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u以上,然后于第2、第3、第6个月时接种乙肝疫苗;2患有发热、严重急性或慢性疾病、过敏体质者禁用;3严禁使用注射过卡介苗的注射器接种乙肝疫苗。

    3.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 1需用冷开水喂服,切忌用热开水或人奶喂服,以免影响免疫效果;2凡有免疫缺陷病、发热、急性传染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忌服,严重腹泻的患儿暂缓服用。

    4.百白破混合制剂 1有惊厥或脑损伤史的患儿禁用;2注射第1针后,因故未按时注射第2针时,可延长间隔时间,但最长不超过3个月。

    5.麻疹减毒活疫苗 1有发热、急性或慢性感染、严重疾病、对鸡蛋过敏的儿童禁止接种;2近期注射过免疫球蛋白的儿童,推迟3~6个月接种麻疹疫苗。

    (三)接种反应及处理

    预防接种的免疫制剂属于生物制品,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外来刺激,活菌苗、活疫苗的接种实际上是一次轻度感染,死菌苗、死疫苗对人体是一种异物刺激。因此,免疫制剂在接种后一般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部和(或)全身反应。接种反应一般可分为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两种。

    1.正常接种反应 1卡介苗接种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红肿直径在2.5cm以下者为弱反应,2.6~5cm者为中等反应,5cm以上者为强反应;6~8周结核菌素试验(ot试验)阳性;8~12周后结痂。若化脓形成小溃疡,腋下淋巴结增大,可局部处理,以防感染扩散,但不可切开引流;2乙肝疫苗接种后,很少有不良反应;3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接种后,有极少数婴儿发生轻度腹泻,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4百白破混合制剂接种后,可出现低热、疲倦及局部红肿、疼痛等,偶见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但绝大多数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都是轻微、短暂的,经过适当休息可以恢复正常。若全身反应严重,应及时到医院诊治;5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局部一般无反应,少数儿童可在6~10日内出现轻微的麻疹临床表现,给予对症治疗即可。

    2.异常接种反应 一般少见,主要为晕厥,多发生在空腹、精神紧张的儿童。一旦发生,应让儿童立即平卧,密切观察脉搏、心率、呼吸、血压,给温开水或糖水口服,一般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否则应疑为过敏性休克,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剂量为每次0.01~0.03ml/kg,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抢救。

    六、定期健康检查与生长监测

    (一)定期健康检查

    1.新生儿家庭访视 其目的是早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处理,以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新生儿家庭访视由社区妇幼保健人员于新生儿出生28日内家庭访视3~4次,高危儿应适当增加家访次数。家访内容包括:1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和预防接种情况;2观察新生儿居室、衣被、尿布的卫生情况;3体重测量和全身体格检查,重点注意有无产伤、黄疸、畸形、皮肤与脐部感染等;4宣传和指导母乳喂养、正确护理和预防感染的方法,对冬季在北方出生的新生儿应指导维生素d制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预防佝偻病。如在访视中发现严重问题,应立即转到医院诊治。

    2.儿童保健门诊 应按照各年龄期儿童保健需要,定期到固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街道医院、乡镇卫生院的儿童保健科进行健康检查,通过连续的纵向观察,可获得个体儿童的体格生长和心理行为发育趋势,以便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干预。

    (1)定期健康检查时间 6个月以内婴儿每月检查1次,7~12个月婴儿每2~3个月检查1次,3岁以下的幼儿每6个月检查1次,3岁以上儿童每年检查1次。高危儿、体弱儿应适当增加检查次数。

    (2)定期检查的内容包括 1询问儿童的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既往史、家族史等;2所有儿童均需测量体重和身高,2岁以内的婴幼儿增加头围和胸围测量,3岁以后儿童每年测视力和血压1次;3全身体格检查(具体参阅本章第二节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4根据体格测量和全身体格检查结果,确定相应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一般情况下出生后6个月或9个月检查1次血红蛋白,1岁以后每年检查1次;1岁后每年检查1次尿常规,2岁后每半年检查1次粪常规;对临床可疑患佝偻病、微量元素缺乏、发育迟缓等患儿应作相应的进一步检查。

    (二)生长监测

    儿童生长监测是联合国小儿基金会推荐的一套较完整的儿童系统保健方案,该方案利用儿童生长监测图对个体儿童的体重进行连续的测量与评价,可以直观的监测儿童体重生长的水平和速度,动态地观察儿童生长发育的趋势,早期发现生长迟缓现象。根据生长曲线的变化,对体重增长有问题的儿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诊断、干预和指导。

    1.营养缺乏 分析营养缺乏的原因,指导家长正确添加辅食,合理喂养,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解决入量不足或有关营养素不足等问题。

    2.感染 对感染所致体重增长减慢的儿童(如腹泻、呼吸道感染等),要针对感染的病因给予治疗。对反复感染的儿童,可选用增强儿童免疫功能的药物,调节机体免疫力,以达到减少和控制感染的目的。

    3.照顾不当 对由于照顾不当所致体重不增的儿童要采取综合措施,尽可能地改善居住和卫生条件,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格锻炼,积极防治疾病,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七、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

    儿童意外伤害是指由于意想不到的原因所造成的儿童损伤或死亡,如窒息、异物吸入、中毒、跌落伤、切割伤、烧(烫)伤、溺水、交通事故等。儿童伤害问题已成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被国际学术界确认为21世纪儿童重要的健康问题。因此,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是儿童保健的重要任务之一,应在三级预防水平上进行。

    1.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存在的环境。如1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应注意防止因被褥、母亲的身体、吐出的奶液等造成窒息;2婴幼儿应防止食物、果核、果冻、纽扣、硬币等异物吸入气管;3保证儿童食物的清洁卫生,防止食物在制作、储备、出售过程中处理不当所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4避免儿童食用有毒的食物,如毒蘑菇、含氰果仁、白果仁、河豚、鱼苦胆等;5药物应放置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儿童内外用药应分开放置,防止误服外用药造成的伤害;6婴幼儿居室的窗户、楼梯、阳台、睡床等都应安置栏杆,妥善放置沸水、高温的油和汤等,室内电器、电源应有防止触电的安全装置,儿童出入的门不要安装弹簧等。

    2.提高对儿童意外伤害的警惕性 研究表明,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环境和(或)用具不安全、技术不熟练、监管不当、态度不当、知识不足等。因此,家长、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学校的教师必须对儿童意外伤害有预见性,应具备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常识,及时发现和排除儿童意外伤害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使儿童在家庭内外均有一个安全的环境,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3.安全教育与安全训练 过度保护不利于培养儿童避免危险的能力,对有理解能力的儿童要尽早进行安全教育与训练。在家中应教育儿童不能随意玩火柴、煤气等危险物品;外出时教育儿童遵守交通规则,不可独自或与小朋友去无安全措施的江湖和池塘玩水、游泳。同时,注意培养儿童自救的能力,如遭受外来人侵犯时拨打“110”,家中发生火灾时拨打“119”,意外伤害急救时拨打“120”电话等。

    八、各年龄期儿童保健重点

    1.胎儿期 胎儿发育受母亲健康状况的影响。因此,胎儿期保健的重点为:1普及婚前检查和遗传咨询,禁止近亲结婚,以减少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率;2保证孕母身心健康、提供足够的营养、预防妊娠期感染、慎重用药、戒烟酒、避免接触放射线及其他有害物质;3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注意劳逸结合,减少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4患有心肾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病等慢性疾病的孕母,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5避免妊娠期合并症,预防流产、早产、异常分娩的发生;6高危产妇除定期产前检查外,应加强随访。

    2.新生儿期 新生儿脱离母体转而独立生存,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其适应能力尚不完善,因此新生儿期保健的重点为:1提高助产技术,防止新生儿窒息、产伤和感染;2加强出生时护理,设立新生儿观察室,出生后观察6小时,正常者进入婴儿室,高危儿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3提倡母婴同室,尽早母乳喂养;4按时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5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和听力筛查)和新生儿家庭访视,以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6重视新生儿居家保健,根据室温选择合适的衣服与尿布,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和脐部护理,尽量避免过多的外来人员接触。

    3.婴儿期 生长发育极其迅速,对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抗感染能力较弱。因此,婴儿期保健的重点为:1应提倡母乳喂养、及时合理地添加辅助食品,采用合理的断奶方法;2促进感知觉的发育,父母应多与婴儿说话,抚摸及拥抱婴儿均有利于情感交流;3坚持户外活动,进行空气浴、日光浴、被动和主动体操,以利婴儿生长发育;4按时进行预防接种;5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做好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4.幼儿期 语言、思维、动作和社会交往能力发育较快,体格生长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营养的需求量仍然相对较高,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仍不完善,自身免疫力尚不健全,对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尚不足,易发生各种意外伤害。因此,幼儿期保健的重点为:1重视与幼儿的语言交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早期教育,促进幼儿心理行为的发展;2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3加强断奶后的营养指导,注意口腔卫生,定期进行预防接种,每3~6月应进行1次体格检查,以降低幼儿期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发病率;4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5.学龄前期 体格生长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智能发育更加迅速,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日益增多,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此期儿童保健的重点为:1保证营养充足,注意口腔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儿童体质;2每年进行1~2次体格检查,开展弱视、斜视、弱听、龋齿、缺铁性贫血等常见病的防治工作;3注意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应注意通过户外活动、游戏、讲故事、跳舞、唱歌等培养儿童遵守规则和与人交往的能力;5特别要注意防止溺水、外伤、误服药物、食物中毒等意外伤害的发生。

    6.学龄期 此期儿童体格生长速度相对缓慢,除生殖系统外,各系统器官外形已接近成人,智能发育也接近成人,可以接受系统的科学文化教育。因此,此期儿童保健的重点为:1保证足够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端正坐、立、行姿势;2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和锻炼;3注意防治近视、龋齿和心理行为问题;4学习交通规则和意外伤害的防范知识。

    7.青春期 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生殖系统的发育加速,并渐趋成熟;同时此期儿童求知欲强,是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时期。因此,此期保健的重点为:1供给充足营养,合理安排生活,加强体育锻炼;2提供适宜的学习条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加强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4做好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注意正确的性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