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攘外安内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送往魏成郡的诏令,应该送到了罢,希望第五伦,勿要辜负予的重任与厚望,守好河防,护好元城。”
常安城寿成室中,短短半个多月,皇帝王莽的头发,竟已经全白,虽然他已经是一位六十七岁的老人,但这未免也太快了些。
王莽之所以焦虑到须发皆白,还是因为东方、南方接二连三的爆雷,让他那”孔子后五百年之际还天下太平“的奢望彻底破灭。
对于赤眉贼,王莽几乎是无可奈何的,更始将军和太师才把十多万大军送掉,一时半会也征集不出军队来,只能暂且让王太师坐镇洛阳,守好天险虎牢和敖仓。
但王莽已经信不过王太师,又匆匆召集朝臣,要派亲信去洛阳监督他,最后竟是那个靠着献金匮位列十一公的哀章站了出来,这太学生出身的神棍一引经据典,直接引到上古三皇五帝去了。
“陛下,皇祖考黄帝之时,中黄直为将,破杀蚩尤。如今臣也兼任中黄直之位,愿为陛下讨平山东!”
黄帝时候根本无法考证的事,跟现在有什么关系?若是换了一般皇帝,肯定一通训斥,但对于王莽,这种牵强附会的理论却格外有用,竟同意了哀章之请,让他立刻前往洛阳。
哀章临走前还向王莽请求,带上几年前因讨伐匈奴而从民间征集来的能人力士,便是第五伦曾亲眼所见的以滑翔羽翼飞天、制兵粮丸可以十日不食、以及造桥大师等人。这批人当年担任理军赶赴塞北,可与匈奴却终究没打起来,遂吃了几年闲饭,如今王莽和哀章病急乱投医,竟连这群人都拉上战场了。
东边的事暂且只能这么着,至于南方前队的叛乱,王莽却有个人可以泄愤。
李通兄弟已经谋叛,舂陵刘氏已经起兵,虽然前队的兵力大多跟着严尤去镇压绿林,病死大半,但好歹将李氏坞堡、铁工坊团团围困,打的有来有回。王莽一边派人严厉申饬严尤,一面将李通的父亲,国师手下的宗卿师李守抓起来。
那李守事先听到风声想溜,可他和儿子一样,身高九尺,鹤立鸡群太过明显,还没出城就被五威司命认了出来。缉捕后对李家谋逆之事矢口否认,表示都是小一辈的主意,自己完全不知情,还问自己现在举咎儿子还来不来得及。
王莽哪里肯相信,遂将李家在常安者统统下狱处斩,那李守个子高,被砍掉首级后,身子吊起来居然都比普通人长了不少。
五威司命还想扩大案子,将事情往国师公刘歆身上引,从始建国时甄氏谋逆开始,到太子案,再到现在,刘歆已经三次卷入谋逆,再加上他家也是汉室宗亲,又精通谶纬,恐怕就是三场大逆的幕后主使。
于陈崇而言,运气不好没能扳倒第五伦,只能将矛头转而对准刘歆,他一心扶持王莽的庶子上位,太子党,尤其是德高望重者,还是要除干净才行。
但王莽对几个亲儿子都毫不手软,唯独在轮到刘歆时,他却显得格外犹豫,最后宣布国师公对此事不知情,顶多是用人不明,彻底削了刘歆的实权,但仍保留国师、上公之号。
在这些事情之余,王莽也做出了几个艰难的决定。
“去岁予转天下谷、币诣幽、并,每一郡以百万数,欲以击匈奴,今尽罢之。”
对他从代汉开始就纠结了十多年的匈奴,不打了。
“去岁予令益州牧复击句町,今尽罢巴蜀之兵。”
打了三次,士卒遭遇瘟疫死了十几万人的句町之役,不征了。
此外,陇右方面,让雍州牧放弃收复被羌人夺回的西海郡,四海缺一,王莽忍了。
最后是河西方面,对被匈奴和西域胡王们困在龟兹已经数年的西域都护李崇,也彻底放弃联络鼓劲,只好让他们自生自灭。
对于王莽而言,做出这些决定是极其艰难的。
他生于汉家衰败的时代,虽然是王氏外戚出身,但父亲早死,没从姑母王政君那儿得到什么好处,要比富贵糜烂,声色犬马的话,叔伯兄弟们谁不比他强?
真正让他赢得一些尊重和地位的,是诗书,是儒士这个身份。
王莽一直以来勤身博学,敬贤尊士,博得了儒生群体的赞誉和拥戴,可他心里有些东西,若是叫汉儒们知晓了,定会批驳他离经叛道。
儒学虽然给汉武帝提供了“九世之仇”的舆论武器,但汉儒的底色依然是反战的。
尤其是在汉武帝将天下折腾得只剩下一口气后,群儒更走上了对一切对外征伐说不的道路。从汉昭帝时的盐铁论,贤良文学将汉武帝时代的一切批驳得一文不值,甚至鼓吹文景时的和亲。
到了汉宣帝时,麒麟阁名臣萧望之、魏相等,也是对外消极,对宣帝经营西域不以为然。
至于汉元帝时的匡衡等人,更是连陈汤斩了郅支单于的头颅回来,都要藏着掖着,不肯大肆宣扬。
将自己包装成醇儒的王莽却与他们不同,他和陈汤是忘年之交,莫逆好友。陈汤素来贪财,收受贿赂帮人人家常便饭。但对十分聊得来的王莽,陈汤这死要钱的家伙,竟然没收一文钱,免费帮他打抱不平:“莽父早死,独不封,母明君拱养皇太后,尤劳苦,宜封!”
王莽的新都侯,除了他费尽心思讨好叔伯外,可以说多赖陈射声之力也。王莽对此颇为感激,陈汤晚年时因为汉成帝昌陵一案,丢了官职爵位,一度下狱,十分落魄,王莽常去拜访。
二人就坐在院子里,置酒同案,王莽津津有味地听陈汤讲述当年跨越险阻,追击郅支单于的事迹。
那些黄沙大漠的征战豪情,士卒凯旋,斩得名王首级献于桂宫,悬于北阙的骄傲,连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经陈汤之口,深深刻在了年轻的王莽心中。
当然,在王莽代汉后,默默将那句话换成了“明犯大新者,虽远必诛”。
做了皇帝后,王莽立刻将汉朝时备受冷遇和儒臣刁难的宣、元开拓功臣之后,统统重新封侯。
“陈汤、傅介子、甘延寿,立有大功而声名不显,赏赐稀少,这是不公啊!前朝欠诸位英雄们的礼遇,就由予来补上!好让诸君之名,再度扬威万里!”
而对四夷的战争,亦出于他身为中夏帝王的这份骄傲和自豪。
“诸夏有礼,而蛮夷无。前汉的事证明,戎狄,绝不可以礼服,而当以武折之!定要让彼辈稽首来宾,愿守列藩,累世称臣。”
除此之外,王莽亦见汉末流民滋生,皆乃土地不足之故也,他曾下王田令,试图恢复井田制解决土地问题,但实在是难以落实,阻力重重,只能改变思路。
“既然中原之地不足,何不取地于四夷,而移流民填之呢?”
新秦中过去也是戎狄之地,如今不是牛羊遍野,富庶安宁么?扩展中夏疆界,最终实现以夏变夷!
只可惜脑袋里想得不错,实际操作的手脚却不听指挥,新军战斗力实在一言难尽,十多年了,就赢了一场对下句丽的,其余都一败再败。
对四夷的征伐打到最后,已经离王莽的初衷甚远,变成了为了颜面而战:堂堂天朝上国竟不能制服人口数十万的蛮夷小邦,岂不是让人笑话?
直到今日,眼看国内动荡一年比一年激烈,王莽只好依依不舍地下了诏令。
“停止攘外,专心安内!”
对准一个方向飞奔了十多年后,终于踩了刹车准备调头,也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
更让王莽不满的是,朝野之中有一种声音,对如今形势很喜欢用秦末之势来对比,毕竟秦始皇帝北伐匈奴,南击夷越,王莽也干了。秦末之时天下板荡,六国豪贵与甿隶群起反叛,如今的前汉遗族和绿林竟有勾结之势,也差不多。
最可怕的是赤眉军,朝臣们都担心,他们会在打赢朝廷主力后攻城略地,然后效仿陈胜吴广挥师西进,威胁洛阳,若是跟南方绿林合流,红绿搭配,恐怕更难对付。
但就在十月下旬,洛阳方面的太师王匡传回一个好消息:“赤眉已散!”
“散了?”
本来都准备好洛阳以东州郡统统不保的王莽君臣都如蒙大赦,仔细看看奏疏,王匡只说是赤眉似乎起了内讧,参加了成昌之战的三支赤眉军居然各走一方。
泰山赤眉樊崇部,已聚合十万之众,向东返回泰山,过鲁郡,似乎想向城阳、琅琊方向移动。
而实力仅次于他的梁山赤眉董宪部,开始带着数万人向南发展,侵犯济平郡,目标直指定陶。
最后是大河赤眉迟昭平部,她则带着部众两三万向北走,攻占寿良郡东阿等地,盘桓在黄河新道,大有渡河北上之势。
其实都算不上什么好消息,但至少压力给到了地方州郡,给了中央朝廷喘息之机。
王莽立刻下令,“大司马董忠养士习射中军北垒,演习武艺;司徒王寻征关中陇右兵十余万屯洛阳,与太师匡并力。”
这支兵还在征召中,等他们抵达洛阳,只怕要到地皇四年初了,至于到底是先击南方绿林贼,还是东方赤眉贼,且看看哪支危害更大再说。
不论如何,王莽仿佛看到,他那已经接近坍塌殆尽的理想,又重新有了无穷生机。
皓首白须的王莽,再度衷心感激皇天太一上帝,看来他还是眷顾自己的。
“亡羊补牢。”
“还来得及!”
……
而远在冀州的第五伦这边,比朝廷更早知道拿了一手好牌,让天下为之侧目的赤眉军,在本该大放异彩,堪比陈胜吴广的回合里,其选择居然是……
弃牌,过!
“常安朝堂必定欣喜不已,至少陛下不用面对陈吴之兵直抵戏水的窘境了。”
但第五伦却不怎么高兴得起来,赤眉这随意的战略,俨然是给新朝续了一口命,也让他有点尴尬,这大新忠臣还得装多久?
耿纯则是亦喜亦忧,喜的是赤眉没有合力西向,只有梁山赤眉掠济平,让他父亲所在的定陶少了些许压力。忧的则是哪怕董宪这数万人,父亲耿艾也对付不来,最多困守定陶等待城外的赤潮自己撤离。
倒是第五伦这边,应对北上寿良的迟昭平部不必如此被动,在接到王莽任命他兼任寿良连率后,第五伦立刻再度行县,前往新辖区布置冬季防务。
寿良被留在河北的六个县,亦属于黄泛区范围,只是因为地势稍高,受灾没那么严重,在黄河下游算不错了。但第五伦沿途所见,却与魏郡的繁荣安定大为不同。
出了元城县境后,便见乡野萧条,远树瑟瑟于秋风里。许多里闾被废置抛弃,地里连宿麦和豆子都没种,直接撂荒,乱草丛生于田野上。偶尔有几个人影活动,瞧见第五伦车驾路过亦是惊惶而遁。
第五伦问过门下吏了,王师倒是没来过此地,倒是今年初的时候,赤眉迟昭平进攻元城,从此处经过。
虽说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前者比后者强了那么一点,可亦是为祸不小,对地方破坏极大。还活下来的本地人要么跟着赤眉走了,要么投靠豪强,在坞堡附近寻找安全,只剩下一部分在因战乱错过农时的土地上挣扎求生。
这份让他们活命的重担,也压在第五连率身上了。
第五伦最先抵达的,是位于元城以东百余里的(山东莘县)东武阳县,距离黄河新道最近,马援已经入驻此地。
还未曾到地方,本地豪强谢氏就吆喝着本地官吏、著姓来迎接,那阵仗,让第五伦想起当年自己离开新秦中时,张纯一家的做派。
“盼第五公,如盼甘霖也!”
谢氏和本县豪右扶老携幼,瞧见第五伦后,纷纷纳头便拜。
那眼泪,那颤抖的嘴唇,都不是作伪,却是发自内心对第五伦的到来表示欢迎。甚至都不必第五伦恩威并施,谢氏等豪右,便承诺出钱出人,协助第五伦巩固河防。
陪同在第五伦身边跑腿,已经长成大人的张鱼说了实话:“这姿态,与郡君当初进入魏成时,魏地豪右们的冷遇截然不同啊。”
“不奇怪。”第五伦含笑,他知道这是为什么。
不是因为寿良豪强们更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更非第五伦忽然之间,有了虎躯一震,豪强们就主动送钱送粮的人格魅力。
而是因为他这次来,带着刀兵士卒,带着能保卫一郡安宁的名望,也因为……
第五伦站在东武阳城头,看向远处的黄河新道,马援率军严防死守于北岸。而被大水阻隔的南岸,亦有大队人马聚集,在寻找渡河之处,他们没有旗帜,身影杂乱,但若靠得够近,便能看到额上犹如鲜血的赤眉!他的目光敬佩而惋惜。
“他们来过!”
“送往魏成郡的诏令,应该送到了罢,希望第五伦,勿要辜负予的重任与厚望,守好河防,护好元城。”
常安城寿成室中,短短半个多月,皇帝王莽的头发,竟已经全白,虽然他已经是一位六十七岁的老人,但这未免也太快了些。
王莽之所以焦虑到须发皆白,还是因为东方、南方接二连三的爆雷,让他那”孔子后五百年之际还天下太平“的奢望彻底破灭。
对于赤眉贼,王莽几乎是无可奈何的,更始将军和太师才把十多万大军送掉,一时半会也征集不出军队来,只能暂且让王太师坐镇洛阳,守好天险虎牢和敖仓。
但王莽已经信不过王太师,又匆匆召集朝臣,要派亲信去洛阳监督他,最后竟是那个靠着献金匮位列十一公的哀章站了出来,这太学生出身的神棍一引经据典,直接引到上古三皇五帝去了。
“陛下,皇祖考黄帝之时,中黄直为将,破杀蚩尤。如今臣也兼任中黄直之位,愿为陛下讨平山东!”
黄帝时候根本无法考证的事,跟现在有什么关系?若是换了一般皇帝,肯定一通训斥,但对于王莽,这种牵强附会的理论却格外有用,竟同意了哀章之请,让他立刻前往洛阳。
哀章临走前还向王莽请求,带上几年前因讨伐匈奴而从民间征集来的能人力士,便是第五伦曾亲眼所见的以滑翔羽翼飞天、制兵粮丸可以十日不食、以及造桥大师等人。这批人当年担任理军赶赴塞北,可与匈奴却终究没打起来,遂吃了几年闲饭,如今王莽和哀章病急乱投医,竟连这群人都拉上战场了。
东边的事暂且只能这么着,至于南方前队的叛乱,王莽却有个人可以泄愤。
李通兄弟已经谋叛,舂陵刘氏已经起兵,虽然前队的兵力大多跟着严尤去镇压绿林,病死大半,但好歹将李氏坞堡、铁工坊团团围困,打的有来有回。王莽一边派人严厉申饬严尤,一面将李通的父亲,国师手下的宗卿师李守抓起来。
那李守事先听到风声想溜,可他和儿子一样,身高九尺,鹤立鸡群太过明显,还没出城就被五威司命认了出来。缉捕后对李家谋逆之事矢口否认,表示都是小一辈的主意,自己完全不知情,还问自己现在举咎儿子还来不来得及。
王莽哪里肯相信,遂将李家在常安者统统下狱处斩,那李守个子高,被砍掉首级后,身子吊起来居然都比普通人长了不少。
五威司命还想扩大案子,将事情往国师公刘歆身上引,从始建国时甄氏谋逆开始,到太子案,再到现在,刘歆已经三次卷入谋逆,再加上他家也是汉室宗亲,又精通谶纬,恐怕就是三场大逆的幕后主使。
于陈崇而言,运气不好没能扳倒第五伦,只能将矛头转而对准刘歆,他一心扶持王莽的庶子上位,太子党,尤其是德高望重者,还是要除干净才行。
但王莽对几个亲儿子都毫不手软,唯独在轮到刘歆时,他却显得格外犹豫,最后宣布国师公对此事不知情,顶多是用人不明,彻底削了刘歆的实权,但仍保留国师、上公之号。
在这些事情之余,王莽也做出了几个艰难的决定。
“去岁予转天下谷、币诣幽、并,每一郡以百万数,欲以击匈奴,今尽罢之。”
对他从代汉开始就纠结了十多年的匈奴,不打了。
“去岁予令益州牧复击句町,今尽罢巴蜀之兵。”
打了三次,士卒遭遇瘟疫死了十几万人的句町之役,不征了。
此外,陇右方面,让雍州牧放弃收复被羌人夺回的西海郡,四海缺一,王莽忍了。
最后是河西方面,对被匈奴和西域胡王们困在龟兹已经数年的西域都护李崇,也彻底放弃联络鼓劲,只好让他们自生自灭。
对于王莽而言,做出这些决定是极其艰难的。
他生于汉家衰败的时代,虽然是王氏外戚出身,但父亲早死,没从姑母王政君那儿得到什么好处,要比富贵糜烂,声色犬马的话,叔伯兄弟们谁不比他强?
真正让他赢得一些尊重和地位的,是诗书,是儒士这个身份。
王莽一直以来勤身博学,敬贤尊士,博得了儒生群体的赞誉和拥戴,可他心里有些东西,若是叫汉儒们知晓了,定会批驳他离经叛道。
儒学虽然给汉武帝提供了“九世之仇”的舆论武器,但汉儒的底色依然是反战的。
尤其是在汉武帝将天下折腾得只剩下一口气后,群儒更走上了对一切对外征伐说不的道路。从汉昭帝时的盐铁论,贤良文学将汉武帝时代的一切批驳得一文不值,甚至鼓吹文景时的和亲。
到了汉宣帝时,麒麟阁名臣萧望之、魏相等,也是对外消极,对宣帝经营西域不以为然。
至于汉元帝时的匡衡等人,更是连陈汤斩了郅支单于的头颅回来,都要藏着掖着,不肯大肆宣扬。
将自己包装成醇儒的王莽却与他们不同,他和陈汤是忘年之交,莫逆好友。陈汤素来贪财,收受贿赂帮人人家常便饭。但对十分聊得来的王莽,陈汤这死要钱的家伙,竟然没收一文钱,免费帮他打抱不平:“莽父早死,独不封,母明君拱养皇太后,尤劳苦,宜封!”
王莽的新都侯,除了他费尽心思讨好叔伯外,可以说多赖陈射声之力也。王莽对此颇为感激,陈汤晚年时因为汉成帝昌陵一案,丢了官职爵位,一度下狱,十分落魄,王莽常去拜访。
二人就坐在院子里,置酒同案,王莽津津有味地听陈汤讲述当年跨越险阻,追击郅支单于的事迹。
那些黄沙大漠的征战豪情,士卒凯旋,斩得名王首级献于桂宫,悬于北阙的骄傲,连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经陈汤之口,深深刻在了年轻的王莽心中。
当然,在王莽代汉后,默默将那句话换成了“明犯大新者,虽远必诛”。
做了皇帝后,王莽立刻将汉朝时备受冷遇和儒臣刁难的宣、元开拓功臣之后,统统重新封侯。
“陈汤、傅介子、甘延寿,立有大功而声名不显,赏赐稀少,这是不公啊!前朝欠诸位英雄们的礼遇,就由予来补上!好让诸君之名,再度扬威万里!”
而对四夷的战争,亦出于他身为中夏帝王的这份骄傲和自豪。
“诸夏有礼,而蛮夷无。前汉的事证明,戎狄,绝不可以礼服,而当以武折之!定要让彼辈稽首来宾,愿守列藩,累世称臣。”
除此之外,王莽亦见汉末流民滋生,皆乃土地不足之故也,他曾下王田令,试图恢复井田制解决土地问题,但实在是难以落实,阻力重重,只能改变思路。
“既然中原之地不足,何不取地于四夷,而移流民填之呢?”
新秦中过去也是戎狄之地,如今不是牛羊遍野,富庶安宁么?扩展中夏疆界,最终实现以夏变夷!
只可惜脑袋里想得不错,实际操作的手脚却不听指挥,新军战斗力实在一言难尽,十多年了,就赢了一场对下句丽的,其余都一败再败。
对四夷的征伐打到最后,已经离王莽的初衷甚远,变成了为了颜面而战:堂堂天朝上国竟不能制服人口数十万的蛮夷小邦,岂不是让人笑话?
直到今日,眼看国内动荡一年比一年激烈,王莽只好依依不舍地下了诏令。
“停止攘外,专心安内!”
对准一个方向飞奔了十多年后,终于踩了刹车准备调头,也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
更让王莽不满的是,朝野之中有一种声音,对如今形势很喜欢用秦末之势来对比,毕竟秦始皇帝北伐匈奴,南击夷越,王莽也干了。秦末之时天下板荡,六国豪贵与甿隶群起反叛,如今的前汉遗族和绿林竟有勾结之势,也差不多。
最可怕的是赤眉军,朝臣们都担心,他们会在打赢朝廷主力后攻城略地,然后效仿陈胜吴广挥师西进,威胁洛阳,若是跟南方绿林合流,红绿搭配,恐怕更难对付。
但就在十月下旬,洛阳方面的太师王匡传回一个好消息:“赤眉已散!”
“散了?”
本来都准备好洛阳以东州郡统统不保的王莽君臣都如蒙大赦,仔细看看奏疏,王匡只说是赤眉似乎起了内讧,参加了成昌之战的三支赤眉军居然各走一方。
泰山赤眉樊崇部,已聚合十万之众,向东返回泰山,过鲁郡,似乎想向城阳、琅琊方向移动。
而实力仅次于他的梁山赤眉董宪部,开始带着数万人向南发展,侵犯济平郡,目标直指定陶。
最后是大河赤眉迟昭平部,她则带着部众两三万向北走,攻占寿良郡东阿等地,盘桓在黄河新道,大有渡河北上之势。
其实都算不上什么好消息,但至少压力给到了地方州郡,给了中央朝廷喘息之机。
王莽立刻下令,“大司马董忠养士习射中军北垒,演习武艺;司徒王寻征关中陇右兵十余万屯洛阳,与太师匡并力。”
这支兵还在征召中,等他们抵达洛阳,只怕要到地皇四年初了,至于到底是先击南方绿林贼,还是东方赤眉贼,且看看哪支危害更大再说。
不论如何,王莽仿佛看到,他那已经接近坍塌殆尽的理想,又重新有了无穷生机。
皓首白须的王莽,再度衷心感激皇天太一上帝,看来他还是眷顾自己的。
“亡羊补牢。”
“还来得及!”
……
而远在冀州的第五伦这边,比朝廷更早知道拿了一手好牌,让天下为之侧目的赤眉军,在本该大放异彩,堪比陈胜吴广的回合里,其选择居然是……
弃牌,过!
“常安朝堂必定欣喜不已,至少陛下不用面对陈吴之兵直抵戏水的窘境了。”
但第五伦却不怎么高兴得起来,赤眉这随意的战略,俨然是给新朝续了一口命,也让他有点尴尬,这大新忠臣还得装多久?
耿纯则是亦喜亦忧,喜的是赤眉没有合力西向,只有梁山赤眉掠济平,让他父亲所在的定陶少了些许压力。忧的则是哪怕董宪这数万人,父亲耿艾也对付不来,最多困守定陶等待城外的赤潮自己撤离。
倒是第五伦这边,应对北上寿良的迟昭平部不必如此被动,在接到王莽任命他兼任寿良连率后,第五伦立刻再度行县,前往新辖区布置冬季防务。
寿良被留在河北的六个县,亦属于黄泛区范围,只是因为地势稍高,受灾没那么严重,在黄河下游算不错了。但第五伦沿途所见,却与魏郡的繁荣安定大为不同。
出了元城县境后,便见乡野萧条,远树瑟瑟于秋风里。许多里闾被废置抛弃,地里连宿麦和豆子都没种,直接撂荒,乱草丛生于田野上。偶尔有几个人影活动,瞧见第五伦车驾路过亦是惊惶而遁。
第五伦问过门下吏了,王师倒是没来过此地,倒是今年初的时候,赤眉迟昭平进攻元城,从此处经过。
虽说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前者比后者强了那么一点,可亦是为祸不小,对地方破坏极大。还活下来的本地人要么跟着赤眉走了,要么投靠豪强,在坞堡附近寻找安全,只剩下一部分在因战乱错过农时的土地上挣扎求生。
这份让他们活命的重担,也压在第五连率身上了。
第五伦最先抵达的,是位于元城以东百余里的(山东莘县)东武阳县,距离黄河新道最近,马援已经入驻此地。
还未曾到地方,本地豪强谢氏就吆喝着本地官吏、著姓来迎接,那阵仗,让第五伦想起当年自己离开新秦中时,张纯一家的做派。
“盼第五公,如盼甘霖也!”
谢氏和本县豪右扶老携幼,瞧见第五伦后,纷纷纳头便拜。
那眼泪,那颤抖的嘴唇,都不是作伪,却是发自内心对第五伦的到来表示欢迎。甚至都不必第五伦恩威并施,谢氏等豪右,便承诺出钱出人,协助第五伦巩固河防。
陪同在第五伦身边跑腿,已经长成大人的张鱼说了实话:“这姿态,与郡君当初进入魏成时,魏地豪右们的冷遇截然不同啊。”
“不奇怪。”第五伦含笑,他知道这是为什么。
不是因为寿良豪强们更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更非第五伦忽然之间,有了虎躯一震,豪强们就主动送钱送粮的人格魅力。
而是因为他这次来,带着刀兵士卒,带着能保卫一郡安宁的名望,也因为……
第五伦站在东武阳城头,看向远处的黄河新道,马援率军严防死守于北岸。而被大水阻隔的南岸,亦有大队人马聚集,在寻找渡河之处,他们没有旗帜,身影杂乱,但若靠得够近,便能看到额上犹如鲜血的赤眉!他的目光敬佩而惋惜。
“他们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