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顺势而为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荀谌被噎得直翻白眼,一甩袖子,转身背对沮授,无声咒骂了几句。
他和沮授一直不对付。
这里面既有派系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
就像郭图与田丰针锋相对一样,他与沮授都是各自派系中的少壮派,竞争激烈。原本他是袁绍的亲信,有天然的优势。只是后来因为韩馥的原因,他与袁绍发生了冲突,沮授趁虚而入,一度成为袁绍最信任的将领,统率三军。
为了扳回一局,汝颍人花了很多心思,最后才在袁绍南征时,由郭图、淳于琼分走了沮授的一部分兵权。
但是很可惜,郭图、淳于琼的表现太差,导致第一次南征大战,淳于琼更是中了刘备的诡计,被临阵斩杀。
汝颍人第一次掌控兵权,就证明了自己的无能,以至于袁绍第二次南征时,不得不倚重审配作为偏师,驻扎在睢阳。
沮授刚才没有明说,但话里显然暗含着这样的意思。
口舌之争没意义,拿点实际成绩出来。
对眼前的局势而言,自然是在渤海做出成绩,证明母须度田,依照儒术施行德政,一样能实现王道。
一刹那间,荀谌只恨是在渤海推行德政,而不是在沮授的本郡巨鹿。
要不然他就可以好好整治一下沮授的家族,让他知道什么是德刑相辅。
荀或咳嗽了一声,打破了尴尬。“公与是的意思是增科,然后用考试的方法录取官吏?”
沮授点点头。
“那准备增几科,又如何考试?”
沮授没有回答,却看向杨彪。
杨彪和声说道:“我与公与商量之后,初步计划是按太学的规模,在各郡设郡学,增养子弟,然后设立科目,为郡县录取人才。具体操作还没确定,正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荀或微微颌首。“我觉得可行。”
荀谌转头看向荀或,刚要说话,却被荀或用眼神制止,只好将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杨彪很满意。“既然文若也觉得可行,那我们不妨找个时间,仔细商量一个章程,再与太尉府、司空府一起议一议,听听长安公卿的意见。”
荀或想了想。“可以。我考虑一下,两天以内给你答复。”他笑了笑,说道:“天子让我参阅杨季才(杨俊)治魏郡的方略,我正看到紧要处,一直想和他面谈。今天刚约好时间,晚上一起用餐。”
杨彪眼神微闪,点头答应。
他本想现在就谈,但荀或这么说,显然是不想立刻就谈,他也不能勉强。
说了几句闲话,特别是将自己与钟繇见面的经过转告荀或兄弟之后,杨彪就与沮授一起告辞了。
荀谌看着杨彪、沮授的背影,眉头微皱。
“杨公怎么和冀州人走得这么近?这可不是好兆头。”
荀或一声叹息。“兄长,君子和而不同。虽说你我与他们有些分歧,但杨公的德行还是有目共睹的,你不必怀疑。至于沮公与,这是冀州人杰,田元皓当初劝他西行,可谓有先见之明。”
荀谌吃了一惊。“田元皓劝他西行?”
“你不知道?”荀或诧异地说道。
荀谌愣了片刻,幽幽地说道:“田元皓思虑之远,令人叹服。”他想了想,随即又道:“文若,你说,今天之局面,会不会也在田元皓的预料之中?”
荀或思索良久。“不好说,但眼下之局势,显然对冀州有利。天子亲自坐镇冀州,三五年之后,冀州必将为十三州之首。”
荀谌冷笑一声:“文若,你这可是未战先怯啊。”
荀或一声叹息,转头看看荀谌。“兄长,你在长安待了那么久,还看不出端倪么?时至今日,你还相信纯任德政可以治国?这不过是天子的又一次围三阙一而已。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天子用兵高明,施政更高明,他将再一次不战而胜。而你们,只会比审配输得更惨。”
他顿了顿,又道:“审配输掉的只是邺城,你们输掉的却是人心。”
荀谌的嘴角抽了抽,半晌才道:“果真如此,我为田元皓,你为沮公与。五百年大变局之际,我颍川荀氏不能没有人为牺牲。”
荀或再次长叹。“你自己去吧,仲茂(荀闳)就不要跟着去了,让他先去长安,跟着文倩读几年书。”
荀谌打量了荀谌片刻,微微一笑。“好。”
——
过了两天,荀或主动找到杨彪,讨论了新的人才选拔方桉。
综合左雄与黄琼当年的提议,他提出设立经学、工学、农学、商学、兵学诸科,并按照要求不同,区别考试的难度。
县道的官吏要求最低,经学只要考《论语》《孝经》《孟子》一科即可,重点放在工农商兵诸科的实操。
郡国的官吏则加强经学的要求,需通一经。原则上,郡国的官吏要从县道中选举,不能直接从考生中提拔。
而公卿大臣则只能从郡国的官吏中选拔,没有地方郡国任职经验的,不得选为公卿。
为此,他又建议正式取消州牧的设立,全面恢复刺史的监察职能,并加强郡国、县道的监察官员职能,由司空府直接负责。
荀或的建议很庞杂,几乎涉及到了方方面面,远远超出了选举制度的范围,也超出了杨彪的职权范围。
杨彪不得不将这个方桉提交给刘协。
刘协粗略的看完方桉后,也大感意外。
荀或的表现有些激进。如果不是杨彪拿来的,他甚至不会相信这是荀或的建议。
仔细看完之后,刘协问杨彪的意见。
杨彪笑道:“陛下,恕老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或许是荀文若知道势不可挡,索性顺势而为。”
刘协也笑了。“何解?”
杨彪嘴角的胡须颤了颤。“陛下以为,按照这个方桉,有多少汝颍人会成考官?”
刘协想了想,也反应过来了。“杨公的意思是说,太学诸堂都有汝颍子弟?”
杨彪微微颌首。“汝颍多才俊,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以前以经学入仕时如此,将来以实学入仕时依然如此。三五年后,教化初见成效,情况或许会有所改观,现在汝颍依然是人才最多的地方。陛下欲兴太平,可以教化之,却不能排斥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奄有天下,当有包容天下之胸怀。”
刘协瞥了杨彪一眼。“我对汝颍人有偏见吗?”
“陛下心里有没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人觉得陛下有。”
荀谌被噎得直翻白眼,一甩袖子,转身背对沮授,无声咒骂了几句。
他和沮授一直不对付。
这里面既有派系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
就像郭图与田丰针锋相对一样,他与沮授都是各自派系中的少壮派,竞争激烈。原本他是袁绍的亲信,有天然的优势。只是后来因为韩馥的原因,他与袁绍发生了冲突,沮授趁虚而入,一度成为袁绍最信任的将领,统率三军。
为了扳回一局,汝颍人花了很多心思,最后才在袁绍南征时,由郭图、淳于琼分走了沮授的一部分兵权。
但是很可惜,郭图、淳于琼的表现太差,导致第一次南征大战,淳于琼更是中了刘备的诡计,被临阵斩杀。
汝颍人第一次掌控兵权,就证明了自己的无能,以至于袁绍第二次南征时,不得不倚重审配作为偏师,驻扎在睢阳。
沮授刚才没有明说,但话里显然暗含着这样的意思。
口舌之争没意义,拿点实际成绩出来。
对眼前的局势而言,自然是在渤海做出成绩,证明母须度田,依照儒术施行德政,一样能实现王道。
一刹那间,荀谌只恨是在渤海推行德政,而不是在沮授的本郡巨鹿。
要不然他就可以好好整治一下沮授的家族,让他知道什么是德刑相辅。
荀或咳嗽了一声,打破了尴尬。“公与是的意思是增科,然后用考试的方法录取官吏?”
沮授点点头。
“那准备增几科,又如何考试?”
沮授没有回答,却看向杨彪。
杨彪和声说道:“我与公与商量之后,初步计划是按太学的规模,在各郡设郡学,增养子弟,然后设立科目,为郡县录取人才。具体操作还没确定,正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荀或微微颌首。“我觉得可行。”
荀谌转头看向荀或,刚要说话,却被荀或用眼神制止,只好将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杨彪很满意。“既然文若也觉得可行,那我们不妨找个时间,仔细商量一个章程,再与太尉府、司空府一起议一议,听听长安公卿的意见。”
荀或想了想。“可以。我考虑一下,两天以内给你答复。”他笑了笑,说道:“天子让我参阅杨季才(杨俊)治魏郡的方略,我正看到紧要处,一直想和他面谈。今天刚约好时间,晚上一起用餐。”
杨彪眼神微闪,点头答应。
他本想现在就谈,但荀或这么说,显然是不想立刻就谈,他也不能勉强。
说了几句闲话,特别是将自己与钟繇见面的经过转告荀或兄弟之后,杨彪就与沮授一起告辞了。
荀谌看着杨彪、沮授的背影,眉头微皱。
“杨公怎么和冀州人走得这么近?这可不是好兆头。”
荀或一声叹息。“兄长,君子和而不同。虽说你我与他们有些分歧,但杨公的德行还是有目共睹的,你不必怀疑。至于沮公与,这是冀州人杰,田元皓当初劝他西行,可谓有先见之明。”
荀谌吃了一惊。“田元皓劝他西行?”
“你不知道?”荀或诧异地说道。
荀谌愣了片刻,幽幽地说道:“田元皓思虑之远,令人叹服。”他想了想,随即又道:“文若,你说,今天之局面,会不会也在田元皓的预料之中?”
荀或思索良久。“不好说,但眼下之局势,显然对冀州有利。天子亲自坐镇冀州,三五年之后,冀州必将为十三州之首。”
荀谌冷笑一声:“文若,你这可是未战先怯啊。”
荀或一声叹息,转头看看荀谌。“兄长,你在长安待了那么久,还看不出端倪么?时至今日,你还相信纯任德政可以治国?这不过是天子的又一次围三阙一而已。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天子用兵高明,施政更高明,他将再一次不战而胜。而你们,只会比审配输得更惨。”
他顿了顿,又道:“审配输掉的只是邺城,你们输掉的却是人心。”
荀谌的嘴角抽了抽,半晌才道:“果真如此,我为田元皓,你为沮公与。五百年大变局之际,我颍川荀氏不能没有人为牺牲。”
荀或再次长叹。“你自己去吧,仲茂(荀闳)就不要跟着去了,让他先去长安,跟着文倩读几年书。”
荀谌打量了荀谌片刻,微微一笑。“好。”
——
过了两天,荀或主动找到杨彪,讨论了新的人才选拔方桉。
综合左雄与黄琼当年的提议,他提出设立经学、工学、农学、商学、兵学诸科,并按照要求不同,区别考试的难度。
县道的官吏要求最低,经学只要考《论语》《孝经》《孟子》一科即可,重点放在工农商兵诸科的实操。
郡国的官吏则加强经学的要求,需通一经。原则上,郡国的官吏要从县道中选举,不能直接从考生中提拔。
而公卿大臣则只能从郡国的官吏中选拔,没有地方郡国任职经验的,不得选为公卿。
为此,他又建议正式取消州牧的设立,全面恢复刺史的监察职能,并加强郡国、县道的监察官员职能,由司空府直接负责。
荀或的建议很庞杂,几乎涉及到了方方面面,远远超出了选举制度的范围,也超出了杨彪的职权范围。
杨彪不得不将这个方桉提交给刘协。
刘协粗略的看完方桉后,也大感意外。
荀或的表现有些激进。如果不是杨彪拿来的,他甚至不会相信这是荀或的建议。
仔细看完之后,刘协问杨彪的意见。
杨彪笑道:“陛下,恕老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或许是荀文若知道势不可挡,索性顺势而为。”
刘协也笑了。“何解?”
杨彪嘴角的胡须颤了颤。“陛下以为,按照这个方桉,有多少汝颍人会成考官?”
刘协想了想,也反应过来了。“杨公的意思是说,太学诸堂都有汝颍子弟?”
杨彪微微颌首。“汝颍多才俊,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以前以经学入仕时如此,将来以实学入仕时依然如此。三五年后,教化初见成效,情况或许会有所改观,现在汝颍依然是人才最多的地方。陛下欲兴太平,可以教化之,却不能排斥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奄有天下,当有包容天下之胸怀。”
刘协瞥了杨彪一眼。“我对汝颍人有偏见吗?”
“陛下心里有没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人觉得陛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