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临江仙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上回说到,刘正风和曲洋合作谱写的《笑傲江湖曲》,是用十二平均律写就的,常人根本演奏不了。
否则也不会如原著中,金刀王家的易师爷说的那般,什么“此处宫调,突转变徵,实在大违乐理,而且箫中也吹不出来。这里忽然又转为角调,再转羽调,那也是从所未见的曲调。洞箫之中,无论如何是奏不出这等曲子的。”
只因十二平均律在这几千年来都没能得到推广,因而让如《笑傲江湖曲》这样的瑰宝蒙尘。
而独孤无名利用现代音乐理论,结合自身对古典音乐的理解,讲述了很多关于如何基础学习十二平均律的方法,使得寻常乐师,也能逐渐接触和学习这些对于古人来说,非常高深的音乐技艺。对于推广音律,实在是一个非常大的创举。
如果说独孤无名对刘正风、曲洋一家有救命之恩的话,他们最多就是感恩,但这个理论的提出,和可实现化,对于钟情音律的二人来说,那比就他们的性命还要让他们激动,让他们敬服!
还有一点就是,****古典音乐中,讲究的是单音性。一是“虚、静”;二是中和之美。可以说,“空灵”、“中庸”两点,构成了****古代美学思想的核心。
西洋音乐则是建立在复音体系上的,独孤无名利用自己对西洋音乐的理解,对此提出了在各种古代乐器上混合使用的尝试可能。
这类尝试,可以理解为现代社会****风音乐,利用纯古代乐器,如某十二乐坊那般的尝试,只是演奏的音乐风格,更偏向于古代审美而已。
中、西方在美学思想上的不同之处,即中国音乐强调的是情感对艺术的作用,注重的是“质美”。而西洋音乐强调的是摹仿自然,更注重“形式美”。
……………………
这几天独孤无名被刘正风、曲洋闹的不行,说什么都要他谱个曲出来。说到底,独孤无名还是被现代音乐的影响更深,做出来的曲谱,对于古人,估计是欣赏不来的了,只得推一天是一天。
好在他们的儿女、孙女四人,时不时的缠着他学武功,讲故事,独孤无名也乐得清静。
某一天刚好见到刘大公子在读书,书名叫《三国通俗演义》,让独孤无名想到了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当年首播的时候,独孤无名自己还没出生,不过还是特意找来看过,那首歌或许适合当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好词!好曲!”刘曲二人感慨不已。
“这首临江仙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曲大哥说的不错,其中‘渔樵’二字,正好隐喻‘隐居’,此不正好和我二人一般吗。”
“无名老弟这首临江仙,真正是说中了你我兄弟此时心中所思所想,此正是我们的真实写照。现如今,我们可不是‘都付笑谈中’吗。”
独孤无名心中本来想说这《临江仙》不是自己写的,而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写的,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卷首语。
但仔细一想,现在是明代弘治十六年,即公元1503年,而杨慎是明代弘治元年生人,即公元1488年出生,现在也不过才16岁,还没写出来了。
杨慎写这首词的背景是这样的,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杨慎获殿试第一。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杨升庵被发配到云南充军。他戴着枷锁,被军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正好,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杨升庵突然很感慨,于是请军士找来纸笔。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所以有“是非成败转头空”、“渔樵”、“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人生感慨,这正是他半生的人生写照。不想,竟和刘正风、曲洋被迫隐居海外,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下独孤无名只得无奈摇头微笑,二人还以为他只是谦虚而已。其后三人合作,将曲谱完善。
因独孤无名书法也是一绝,毕竟亲身师从四大才子,几年下来,造诣非一般人可比。谱完曲后,即兴挥毫,写下这篇《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对于刘正风、曲洋来说,只要有音乐,他们估计就别无所求了。但独孤无名不同,他除了音乐、书法外,还尤爱武功。
因此除了和刘曲二人研讨音律之外,独孤无名还特意向曲洋请教了《黑血神针》的暗器法门。
毕竟,单论暗器的手法,独孤无名可不是曲洋的对手,因此决意向他请教。曲洋也不推脱,一一将其中的窍门悉心教导。除了暗器手法,还将黑血神针的毒针制造工艺传授给他。
独孤无名也礼尚往来,将夺命书生剑传给了曲非烟。本来是想传她还原靓靓拳的,可惜这套拳法对内力的控制要求太高,依着曲非烟跳脱的性格,恐怕不适合,反而夺命书生剑比较适合她小魔女的性格。
至于刘正风的武功,都是源自衡山派,独孤无名当然不会让他难做。虽然他喜欢收集各种武学秘籍,但想要衡山派的剑法,他知道有个地方更好。
再长的路途,也有结束的时候。几个月的相处,分别时难免唏嘘,最后化为一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彼此互道珍重,依依惜别。
………………………………
独孤无名骑着快马,本想直奔华山思过崖,又想起福州离得比较近,又转道先去福州。
从长江口一路南下到福州府,仔细打听,来到向阳巷林家老宅,内力查探之下,发现暂时还没有人监视。
来到佛堂达摩画像处,顺着佛像手指方向,顺利找到那件记录了《辟邪剑法》的袈裟。
翻开一看,果然是八个大字“欲练神功,引刀自宫”。
独孤无名抄录一份之后,又原物放回原处。心想,接下来就看看好戏吧。
上回说到,刘正风和曲洋合作谱写的《笑傲江湖曲》,是用十二平均律写就的,常人根本演奏不了。
否则也不会如原著中,金刀王家的易师爷说的那般,什么“此处宫调,突转变徵,实在大违乐理,而且箫中也吹不出来。这里忽然又转为角调,再转羽调,那也是从所未见的曲调。洞箫之中,无论如何是奏不出这等曲子的。”
只因十二平均律在这几千年来都没能得到推广,因而让如《笑傲江湖曲》这样的瑰宝蒙尘。
而独孤无名利用现代音乐理论,结合自身对古典音乐的理解,讲述了很多关于如何基础学习十二平均律的方法,使得寻常乐师,也能逐渐接触和学习这些对于古人来说,非常高深的音乐技艺。对于推广音律,实在是一个非常大的创举。
如果说独孤无名对刘正风、曲洋一家有救命之恩的话,他们最多就是感恩,但这个理论的提出,和可实现化,对于钟情音律的二人来说,那比就他们的性命还要让他们激动,让他们敬服!
还有一点就是,****古典音乐中,讲究的是单音性。一是“虚、静”;二是中和之美。可以说,“空灵”、“中庸”两点,构成了****古代美学思想的核心。
西洋音乐则是建立在复音体系上的,独孤无名利用自己对西洋音乐的理解,对此提出了在各种古代乐器上混合使用的尝试可能。
这类尝试,可以理解为现代社会****风音乐,利用纯古代乐器,如某十二乐坊那般的尝试,只是演奏的音乐风格,更偏向于古代审美而已。
中、西方在美学思想上的不同之处,即中国音乐强调的是情感对艺术的作用,注重的是“质美”。而西洋音乐强调的是摹仿自然,更注重“形式美”。
……………………
这几天独孤无名被刘正风、曲洋闹的不行,说什么都要他谱个曲出来。说到底,独孤无名还是被现代音乐的影响更深,做出来的曲谱,对于古人,估计是欣赏不来的了,只得推一天是一天。
好在他们的儿女、孙女四人,时不时的缠着他学武功,讲故事,独孤无名也乐得清静。
某一天刚好见到刘大公子在读书,书名叫《三国通俗演义》,让独孤无名想到了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当年首播的时候,独孤无名自己还没出生,不过还是特意找来看过,那首歌或许适合当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好词!好曲!”刘曲二人感慨不已。
“这首临江仙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曲大哥说的不错,其中‘渔樵’二字,正好隐喻‘隐居’,此不正好和我二人一般吗。”
“无名老弟这首临江仙,真正是说中了你我兄弟此时心中所思所想,此正是我们的真实写照。现如今,我们可不是‘都付笑谈中’吗。”
独孤无名心中本来想说这《临江仙》不是自己写的,而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写的,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卷首语。
但仔细一想,现在是明代弘治十六年,即公元1503年,而杨慎是明代弘治元年生人,即公元1488年出生,现在也不过才16岁,还没写出来了。
杨慎写这首词的背景是这样的,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杨慎获殿试第一。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杨升庵被发配到云南充军。他戴着枷锁,被军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正好,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杨升庵突然很感慨,于是请军士找来纸笔。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所以有“是非成败转头空”、“渔樵”、“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人生感慨,这正是他半生的人生写照。不想,竟和刘正风、曲洋被迫隐居海外,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下独孤无名只得无奈摇头微笑,二人还以为他只是谦虚而已。其后三人合作,将曲谱完善。
因独孤无名书法也是一绝,毕竟亲身师从四大才子,几年下来,造诣非一般人可比。谱完曲后,即兴挥毫,写下这篇《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对于刘正风、曲洋来说,只要有音乐,他们估计就别无所求了。但独孤无名不同,他除了音乐、书法外,还尤爱武功。
因此除了和刘曲二人研讨音律之外,独孤无名还特意向曲洋请教了《黑血神针》的暗器法门。
毕竟,单论暗器的手法,独孤无名可不是曲洋的对手,因此决意向他请教。曲洋也不推脱,一一将其中的窍门悉心教导。除了暗器手法,还将黑血神针的毒针制造工艺传授给他。
独孤无名也礼尚往来,将夺命书生剑传给了曲非烟。本来是想传她还原靓靓拳的,可惜这套拳法对内力的控制要求太高,依着曲非烟跳脱的性格,恐怕不适合,反而夺命书生剑比较适合她小魔女的性格。
至于刘正风的武功,都是源自衡山派,独孤无名当然不会让他难做。虽然他喜欢收集各种武学秘籍,但想要衡山派的剑法,他知道有个地方更好。
再长的路途,也有结束的时候。几个月的相处,分别时难免唏嘘,最后化为一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彼此互道珍重,依依惜别。
………………………………
独孤无名骑着快马,本想直奔华山思过崖,又想起福州离得比较近,又转道先去福州。
从长江口一路南下到福州府,仔细打听,来到向阳巷林家老宅,内力查探之下,发现暂时还没有人监视。
来到佛堂达摩画像处,顺着佛像手指方向,顺利找到那件记录了《辟邪剑法》的袈裟。
翻开一看,果然是八个大字“欲练神功,引刀自宫”。
独孤无名抄录一份之后,又原物放回原处。心想,接下来就看看好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