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二章 决定封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封禅一词来源已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合起来称呼为“封禅”。乃是帝王拜揭天地的一种礼仪,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早在夏商周之世便已开始流行。
根据传说,先秦之前举行过封禅的帝王共有十二位,分别是无怀氏、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但由于之前史料记载缺失,所以这十二帝封禅也只是流于传说。
其后秦并天下统一中国,直到现在大唐贞观之世,真正经过封禅的只有两位君主,那就是声明显赫的秦皇汉武。
秦始皇秦一中国之后,认为自己的统治得到上天的委命,便在第三年带了齐鲁的儒生博士到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而西汉中叶汉武帝在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外北击匈奴,南灭南越,凭此文治武功也曾前往泰山封禅,而那次封禅也是至今为此的最后一次。
就此也可以看出帝王封禅的条件,一是统一中原国力强盛,二是文治武功四夷臣服,虽然只有单单两点,但这两点却是很少有帝王能够做到的。
如今杨世道在这大殿提出举行封禅仪式,不仅是对大唐盛世的自信,更是对李世民文治武功的歌颂,所以一经提出,立即在群臣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余长宁作为现代人,对这封禅的重要性却是浑然不觉,在他看来,不过是举行祭天仪式而已,何必弄得如此麻烦,不如就在大兴宫摆设祭坛,何必要跑到泰山那么远?
李世民手指紧紧地捏了捏御座扶手,脸上露出了一丝激动的红色,对于杨世道的提议不禁怦然心动了。
秦朝乃是华夏第一个统一九州的朝代,而汉朝却是古代最为强大的盛世,他李世民若能紧随秦皇汉武进行封禅,那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也肯定了李世民自己作为大唐天子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然而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便是能消散他以前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父逊位的恶名。
心念及此,李世民轻轻地吁了一口气,环顾群臣问道:“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话音刚刚落点,长孙无忌出列禀告道:“按照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管仲的说法,封禅需要凤凰来仪,麒麟现身,方才算得祥瑞之兆,所以古代帝王无数,而真正能够封禅成功者寥寥无几,但圣德之君必有上天护佑,微臣听闻上月流星坠于凉州,红色凤凰鸣于九天,乃是大吉之兆,而本月青州渔民出海误入蓬莱仙岛,曾见麒麟圣兽飞翔于云端之上,这些无比表明着上天对我大唐的认可,所以微臣认为封禅正当其所。”
当先便得到了长孙无忌的认可,李世民不由大是振奋,又继续问道:“还有哪位爱卿有奏?”
大臣们都是精通察言观色,眼见李世民如此表情,心里早已明白了几分,况且目前大唐贞观盛世的确堪比秦皇汉武所取得的功绩,所以大家也是乐于顺水推舟,都纷纷出言赞同。
余长宁听见殿内全都一片赞同之声,顿时摇头失笑,看来皇帝老丈人还是免不了搞些面子工程,只怕这泰山是去定了。
便在此时,一个低声的嗓音突然响了起来:“殿下,老臣反对泰山封禅。”
此言一出,全殿皆惊,大臣们探头探脑地打量着那出声之人,都想看看是谁如此不识抬举打破了这欢庆喜悦的气氛,但当看清那人,不少大臣又露出了无奈之色。
李世民略一愣怔,望着魏征苦笑道:“魏卿家为何反对?难道是认为朕的功劳不够?”
魏征沉着脸拱手道:“陛下即位以来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汉武。”
“那难道是朕德行不够?”
“非也,陛下堪称千古明君。”
“莫非魏卿家觉得四海未定?“
“目前九州平定,四海升平。”
“难道觉得百姓钱谷不够丰厚?”
“非也,大唐百姓还算安居乐业。”
这一问一答话到这里,李世民顿时露出了不悦之色,冷哼出言道:“既然如此,那为何你却要反对朕前往泰山封禅?”
魏征虽然个子矮小,脸黑犹如包公,但口气却是犹如沉雷划过,震得大殿嗡嗡作响:“陛下,古之帝王名声的大小,在于他道德水平的高下,而不在于是否到泰山封禅。从隋代大乱以来,天下干戈不止,浩劫不断,我大唐虽然统一天下平定九州,但也连连用兵烽火不休,如今虽然灭东土厥,平吐谷浑,扫高昌国,在外取得赫赫战功,但就是实而论,国内百姓也只堪堪温饱过了几年好日子而已,如今皇帝要去封禅泰山,必定会劳役百姓,多用粮饷,举国又大起波澜,所以老臣反对。”
余长宁暗暗偷笑道:这魏征当真也算一个老实人,竟连这些话都敢明目张胆地说出来,若非皇帝老丈人天纵英明,仁爱之国,遇到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说不定立即便被拖出去砍头了。
李世民眉头皱了皱,心平气和地开口道:“魏卿家,封禅并非朕喜好沽名钓誉,而是向天下彰显我大唐取得的文治武功,既要有盛世之实,也要有盛世之名,况且即便是车架万骑前去泰山,朕也会体贴万民不会铺排浪费,难道这你也要反对?”
魏征依旧正色拱手道:“老臣反对。”
话音落点,李世民鼻子都差点气歪了,虽说魏征不是第一次给他如此难看,但李世民还是觉得在群臣都赞同的情况下,魏征如此反对实在有些太过分了。
此刻,吴王李恪突然出班奏道:“父皇,前往泰山封禅不仅是天心所向,更是民心所向,儿臣经常与齐王书信往来,齐王多次在信中说齐州的百姓仰慕圣天子久矣,曾上万民表请求天子前来泰山,魏大人如此固执己见反对封禅,不知有何不能告人的目的?”
李恪口中所指的齐王名为李佑,乃是李世民的第五子,领齐、兖两州,而泰山便在兖州境内,听见连齐王都如此说了,不少大臣又是纷纷出言附和李恪之话,使得魏征更显孤立。
面对李恪的指责,魏公却没一丝动怒,拱了拱手便退回了班内。
见状,李世民暗暗松了一口气,一拍御案定策道:“诸位爱卿,朕已决定明年开春之时前往泰山封禅,彰显我大唐盛世的文治武功,请尚书省以及齐州都督府做好封禅筹备,届时朕将率领群臣前往兖州泰山。”
“微臣遵旨。”大殿中顿时响起了一片允诺之声。
下得早朝,群臣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宫殿,口中还兴奋地议论这前去封禅的事情。
余长宁眼见魏征一人踽踽独行离开殿门,连廊下食都没吃便准备离开,不由顿升好奇,疾步迎上拱手笑问道:“魏大人,难道宾满楼做的廊下食不和你的胃口吗?怎么现在就走了?”
魏征眼见是余长宁,不禁露出了惊讶之色,淡淡笑道:“非也,只是今天心情有些憋闷而已。”
余长宁第一次与这个千古盛名的谏臣单独在一起,心里不由有些激动,笑道:“其实魏大人你也用不着如此多虑,千古帝王有哪个不想留下一笔功绩刻在史书?陛下为之意动从而决定封禅也是常事。”
魏征却是苦笑摇头,突然止住脚步正色道:“余驸马,你乃新晋之臣,却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铺张浪费若是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本官也是在提醒陛下不要好大喜功,浪费钱粮啊!”
言罢,他轻轻一叹走了。
望着魏征颇显孤单的背影,余长宁久久回不过神来,半响才叹息道:“这个老头儿的确有些大题小做了。”
来到鸿胪寺衙门,杨贤文立即前来向余长宁禀告要务。
他拱手笑着低声道:“大人,下官已经按照你的吩咐收买了一批出名的风水师,现在他们都在大肆造谣说南山以北乃是一片难得的风水宝地,不少庶民已是开始议论,想必要不了多久便会一传十,十传百,弄得人尽皆知。”
余长宁满意地点头道:“三人成虎,看来过不了几天南山风水宝地一事便会得到贵胄们的认可,到时候我们再顺势修建陵园,一定会狠狠地赚一笔。”
听少卿大人将司仪署的生意做的如此之大,杨贤文不由露出了敬佩之色,但还是有些犹豫地开口道:“不过大人,建造陵园可是需要一笔不小的金钱,司仪署目前也只是略有节余而已,根本无法独立建造。”余长宁微笑开口道:“关于此事我正要找你商议,常言道合作才能双赢,本官觉得不如也将典客署一道拉进陵园的建造,你看如何?”杨贤文闻言一愣,随即露出了不悦之色,开口道:“大人的主意虽是不错,但典客署那帮家伙以前多对我们轻慢侮辱,若是合作修建,难保不会生出事端,加之两署吏员向来不和,下官觉得还是再做考虑为妥。”
封禅一词来源已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合起来称呼为“封禅”。乃是帝王拜揭天地的一种礼仪,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早在夏商周之世便已开始流行。
根据传说,先秦之前举行过封禅的帝王共有十二位,分别是无怀氏、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但由于之前史料记载缺失,所以这十二帝封禅也只是流于传说。
其后秦并天下统一中国,直到现在大唐贞观之世,真正经过封禅的只有两位君主,那就是声明显赫的秦皇汉武。
秦始皇秦一中国之后,认为自己的统治得到上天的委命,便在第三年带了齐鲁的儒生博士到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而西汉中叶汉武帝在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外北击匈奴,南灭南越,凭此文治武功也曾前往泰山封禅,而那次封禅也是至今为此的最后一次。
就此也可以看出帝王封禅的条件,一是统一中原国力强盛,二是文治武功四夷臣服,虽然只有单单两点,但这两点却是很少有帝王能够做到的。
如今杨世道在这大殿提出举行封禅仪式,不仅是对大唐盛世的自信,更是对李世民文治武功的歌颂,所以一经提出,立即在群臣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余长宁作为现代人,对这封禅的重要性却是浑然不觉,在他看来,不过是举行祭天仪式而已,何必弄得如此麻烦,不如就在大兴宫摆设祭坛,何必要跑到泰山那么远?
李世民手指紧紧地捏了捏御座扶手,脸上露出了一丝激动的红色,对于杨世道的提议不禁怦然心动了。
秦朝乃是华夏第一个统一九州的朝代,而汉朝却是古代最为强大的盛世,他李世民若能紧随秦皇汉武进行封禅,那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也肯定了李世民自己作为大唐天子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然而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便是能消散他以前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父逊位的恶名。
心念及此,李世民轻轻地吁了一口气,环顾群臣问道:“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话音刚刚落点,长孙无忌出列禀告道:“按照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管仲的说法,封禅需要凤凰来仪,麒麟现身,方才算得祥瑞之兆,所以古代帝王无数,而真正能够封禅成功者寥寥无几,但圣德之君必有上天护佑,微臣听闻上月流星坠于凉州,红色凤凰鸣于九天,乃是大吉之兆,而本月青州渔民出海误入蓬莱仙岛,曾见麒麟圣兽飞翔于云端之上,这些无比表明着上天对我大唐的认可,所以微臣认为封禅正当其所。”
当先便得到了长孙无忌的认可,李世民不由大是振奋,又继续问道:“还有哪位爱卿有奏?”
大臣们都是精通察言观色,眼见李世民如此表情,心里早已明白了几分,况且目前大唐贞观盛世的确堪比秦皇汉武所取得的功绩,所以大家也是乐于顺水推舟,都纷纷出言赞同。
余长宁听见殿内全都一片赞同之声,顿时摇头失笑,看来皇帝老丈人还是免不了搞些面子工程,只怕这泰山是去定了。
便在此时,一个低声的嗓音突然响了起来:“殿下,老臣反对泰山封禅。”
此言一出,全殿皆惊,大臣们探头探脑地打量着那出声之人,都想看看是谁如此不识抬举打破了这欢庆喜悦的气氛,但当看清那人,不少大臣又露出了无奈之色。
李世民略一愣怔,望着魏征苦笑道:“魏卿家为何反对?难道是认为朕的功劳不够?”
魏征沉着脸拱手道:“陛下即位以来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汉武。”
“那难道是朕德行不够?”
“非也,陛下堪称千古明君。”
“莫非魏卿家觉得四海未定?“
“目前九州平定,四海升平。”
“难道觉得百姓钱谷不够丰厚?”
“非也,大唐百姓还算安居乐业。”
这一问一答话到这里,李世民顿时露出了不悦之色,冷哼出言道:“既然如此,那为何你却要反对朕前往泰山封禅?”
魏征虽然个子矮小,脸黑犹如包公,但口气却是犹如沉雷划过,震得大殿嗡嗡作响:“陛下,古之帝王名声的大小,在于他道德水平的高下,而不在于是否到泰山封禅。从隋代大乱以来,天下干戈不止,浩劫不断,我大唐虽然统一天下平定九州,但也连连用兵烽火不休,如今虽然灭东土厥,平吐谷浑,扫高昌国,在外取得赫赫战功,但就是实而论,国内百姓也只堪堪温饱过了几年好日子而已,如今皇帝要去封禅泰山,必定会劳役百姓,多用粮饷,举国又大起波澜,所以老臣反对。”
余长宁暗暗偷笑道:这魏征当真也算一个老实人,竟连这些话都敢明目张胆地说出来,若非皇帝老丈人天纵英明,仁爱之国,遇到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说不定立即便被拖出去砍头了。
李世民眉头皱了皱,心平气和地开口道:“魏卿家,封禅并非朕喜好沽名钓誉,而是向天下彰显我大唐取得的文治武功,既要有盛世之实,也要有盛世之名,况且即便是车架万骑前去泰山,朕也会体贴万民不会铺排浪费,难道这你也要反对?”
魏征依旧正色拱手道:“老臣反对。”
话音落点,李世民鼻子都差点气歪了,虽说魏征不是第一次给他如此难看,但李世民还是觉得在群臣都赞同的情况下,魏征如此反对实在有些太过分了。
此刻,吴王李恪突然出班奏道:“父皇,前往泰山封禅不仅是天心所向,更是民心所向,儿臣经常与齐王书信往来,齐王多次在信中说齐州的百姓仰慕圣天子久矣,曾上万民表请求天子前来泰山,魏大人如此固执己见反对封禅,不知有何不能告人的目的?”
李恪口中所指的齐王名为李佑,乃是李世民的第五子,领齐、兖两州,而泰山便在兖州境内,听见连齐王都如此说了,不少大臣又是纷纷出言附和李恪之话,使得魏征更显孤立。
面对李恪的指责,魏公却没一丝动怒,拱了拱手便退回了班内。
见状,李世民暗暗松了一口气,一拍御案定策道:“诸位爱卿,朕已决定明年开春之时前往泰山封禅,彰显我大唐盛世的文治武功,请尚书省以及齐州都督府做好封禅筹备,届时朕将率领群臣前往兖州泰山。”
“微臣遵旨。”大殿中顿时响起了一片允诺之声。
下得早朝,群臣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宫殿,口中还兴奋地议论这前去封禅的事情。
余长宁眼见魏征一人踽踽独行离开殿门,连廊下食都没吃便准备离开,不由顿升好奇,疾步迎上拱手笑问道:“魏大人,难道宾满楼做的廊下食不和你的胃口吗?怎么现在就走了?”
魏征眼见是余长宁,不禁露出了惊讶之色,淡淡笑道:“非也,只是今天心情有些憋闷而已。”
余长宁第一次与这个千古盛名的谏臣单独在一起,心里不由有些激动,笑道:“其实魏大人你也用不着如此多虑,千古帝王有哪个不想留下一笔功绩刻在史书?陛下为之意动从而决定封禅也是常事。”
魏征却是苦笑摇头,突然止住脚步正色道:“余驸马,你乃新晋之臣,却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铺张浪费若是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本官也是在提醒陛下不要好大喜功,浪费钱粮啊!”
言罢,他轻轻一叹走了。
望着魏征颇显孤单的背影,余长宁久久回不过神来,半响才叹息道:“这个老头儿的确有些大题小做了。”
来到鸿胪寺衙门,杨贤文立即前来向余长宁禀告要务。
他拱手笑着低声道:“大人,下官已经按照你的吩咐收买了一批出名的风水师,现在他们都在大肆造谣说南山以北乃是一片难得的风水宝地,不少庶民已是开始议论,想必要不了多久便会一传十,十传百,弄得人尽皆知。”
余长宁满意地点头道:“三人成虎,看来过不了几天南山风水宝地一事便会得到贵胄们的认可,到时候我们再顺势修建陵园,一定会狠狠地赚一笔。”
听少卿大人将司仪署的生意做的如此之大,杨贤文不由露出了敬佩之色,但还是有些犹豫地开口道:“不过大人,建造陵园可是需要一笔不小的金钱,司仪署目前也只是略有节余而已,根本无法独立建造。”余长宁微笑开口道:“关于此事我正要找你商议,常言道合作才能双赢,本官觉得不如也将典客署一道拉进陵园的建造,你看如何?”杨贤文闻言一愣,随即露出了不悦之色,开口道:“大人的主意虽是不错,但典客署那帮家伙以前多对我们轻慢侮辱,若是合作修建,难保不会生出事端,加之两署吏员向来不和,下官觉得还是再做考虑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