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醉于亚文化的天朝年轻人哟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本文编译自顺网动漫,转载请保留此行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detail?a=20150514-00071463-diamond-nb&p=1
万岁,言叶之庭这栏目做到第四期啦。这次给大家带来的是yahoo上某日本小哥(非宅)关于中国宅圈的文章。按照文章中的内容小编推断笔者应该是在上海交流的日本大学生,虽然不是圈内但并没有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宅圈,反而饶有兴致的采访了很多人,甚至跑去icup取材,写的也挺客观。撒,话不多说,还是赶紧进正文吧。
“怎么说呢,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中间最流行的东西就是《lovelive!》、《舰队collection》和《东方project》这三个了,不如说这是一种趋势,是关键点。”
住在上海的王晖(30岁)眼前闪着光。王先生在工作的同时也经常关注日本的亚文化。作为一个在中国版的推特(**)和line(微信)上拥有众多粉丝的otaku(中文称作宅男),对这方面的消息非常了解。
即使是日本人听到这三个标题,“诶,什么?这是什么的名字?”像这样感到意义不明的人也有很多吧。实话说我也一样。大约一年前,我在南京的同人展上看到中国人绘制的《舰これ》插画集的时候非常的吃惊。《舰これ》的正式名称是《舰队collection》,是个将旧日本帝**舰作为角色拟人萌化的游戏。
“旧日本帝国海军的角色?很受中国年轻人的欢迎?这不可能!”这么想着,但事实比小说还要稀奇。在日本的时候就知道,早先以《哆啦a梦》和《一休》为起点,之后的《海贼王》、《名侦探柯南》之类的日本动画在中国都很受欢迎。但现实又在继续向前发展,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一样,通过网络实时的获取着相关的信息。
那么究竟在中国,日本怎样的亚文化会受欢迎呢?这又是为什么呢?出于兴趣我试着对此做了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意外的得到了答案,那就是中国人在无意识中追寻着的东西,也就是“中日的共同点”。
“那个,觉得《lovelive》有意思的原因吗?那肯定是9位主角作为女子高中生强烈的角色感。9个人当中总有一个是你喜欢的类型吧,憧憬着那个孩子的同时又有想去支持他的感觉。嗯,这么说来,akb48fan的所谓“首推”其实也是差不多的东西吧。”(王先生)
《lovelive!》是以校园恋爱为主题(小编:笔者你是不是搞错了些什么……但貌似也没什么不对),描述9个女孩子立志成为偶像的故事。漫画、动画、小说各种题材都有涉猎,tv动画也在放送中。
从上海在住、熟知otaku文化的女生那里也听到了类似的话。
“《lovelive!》有在中国也能被接受的背景啊,而其受欢迎我认为是多种因素复合形成的,充满个性的角色、声优的live活动、有动画、有游戏,可以从多方面感受到它的魅力。中文字幕?当然肯定是有的。2月底去了在上海举行的大型漫展“icup”,在那里看到了许多《lovelive!》相关的东西。星空凛的声优饭田理惠当时也到场了,人气相当可怕。”
《lovelive!》的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角色歌。当天活动现场饭田理惠首次披露了自己的新角色歌,很多fan因此赶了过来。香港、台湾甚至韩国都有实时直播。会场里《东方project》的cosplayer也有很多。
人气御三家之一的《东方project》是同人社团“上海爱丽丝幻乐团”制作的pc平台弹幕游戏,虽然叫“上海爱丽丝”但制作人员都是日本人,其中的角色和bgm都很有人气,在中国也一样。
秋叶原、中国0时差!“中日间的地雷”?这种东西在动画宅心中压根儿没有
御三家最早都是在秋叶原火起来的,在日本的年轻人中间大受欢迎,在中国也同样在10几20岁的年轻人中间大获成功。以前,日本的动画啊电视剧什么的想在中国成功必然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而现在完全没有,时差和国境都被轻易突破了,中国也像理所当然的一样轻易的接受了,说实话我很吃惊。
之前提到的《舰队collection》甚至拥有战争元素的内容,而otaku们之间根本就看不到一点儿“隔阂”啊“犹豫”之类的东西。中国的年轻人对于长辈们所描述的关于战争的“禁忌”、“中日间的地雷”等等都没有什么体会。
不仅如此,之前提过的王先生还说“95后的年轻人被网络这个共通空间连接起来,所以住在北京和住在贵州一样,获取的信息从量和速度上来说都没什么差别,中国人之间的地域差距、经济差距基本感受不到。”
就拿《舰队collection》来说,因为题材原因(合法不合法先不论)在中国的网络上是无法“正式”观看的,住在上海对于亚文化很熟悉的fireflycreationshanghai社长西塚正基先生称“大家都通过特殊的方式观看,或者用中国版niconico,也就是会员限定的视频网站bilibili观看的年轻人也不少。最近中国也开始正式购入日本动画的放映权了,例如土豆、爱奇艺之类的中国动画网站。认为中国的网络上所有东西都是违法的,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认识也差不多该有所变化了。”
这实在是超越了我的想象,不禁感叹时代在发展,变化日新月异。
虽然没有《舰队collection》那么出名,但同样以“拟人化”为卖点的《ap黑塔利亚》在中国也挺受欢迎,标题以ap(axispowers轴心国)和黑塔利亚(ヘタリア)组成,黑塔利亚这个词是二战时期意大利军被称为“废柴的意大利”(ヘタレなイタリア)缩写而来。是个将各国按照风俗和风气拟人化的历史喜剧,“中国”和“台湾”的歌由甲斐田雪用中文演唱,人气很高。
另外,“初音未来”等vocaloid角色(雅马哈公司开发的语言合成技术软件及其衍生品)、niconico上出名的唱见和舞见等等都成为了中国的网络话题。
中日的另类桥梁“变态日本人”山下智博
另一方面,和动画不一样,在上海还出现了很有人气的“现实中的日本人”——山下智博。2012年移居上海的他与年轻人们交流过程中也确信了,动画等亚文化相关内容是中日间联系的最强武器。
“中国的宅很喜欢日本的动画,也就是说很喜欢二次元,但他们基本没有见过动画中经常出现的变态宅,那么就由我来扮演这样的日本人,不是很有意思吗。”带着充气娃娃cos皮卡丘出门的时候造成了很大的轰动,“日本真的有这样的变态啊”这样在网络上引起了骚动。
那之后山下开始在bilibili上制作短片,现在是在**(中国版推特)上拥有22万粉丝的超高人气者。山下为对日本亚文化感兴趣,想和日本人结交认识,却没有机会的年轻人提供了条件,通过社交网站向他们传达各种各样的信息。
义理、人情、友情、面子——诉说着中国人感情的日本亚文化
日本的动画啊游戏等等亚文化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没有时差,很自然的就被接受了。为什么日本亚文化会在中国有这么高的人气呢?中国京剧专家,对中日文化、艺术比较,以及亚文化知之甚多的明治大学教授加藤彻这么认为。
“日本动画、电视剧中深刻描绘了义理、人情、友情、面子等人际关系、家族关系,为此所吸引的中国人也非常的多,中国人和日本人一样,是有喜有悲的普通人。就像日本人会为《三国志》中刘备啊关羽等人的生存方式感动一样,同样是东方人,不知不觉的就从日本的电视剧中感受到了欧美电视剧中感受不到的东西,也就是我们的“共同点”吧”。
日本动画在1960~70年代之间主要是面向孩子们的东西,70年代之后,《明日之丈》、《鲁邦三世》等等面向年轻人和成年人的东西也增加了,而在中国,动画依旧是面向小孩子的东西。日本动画内容上的广度更大,对学院恋爱、部活等等在中国体验不到的梦想般的生活抱有憧憬也是日本动画受欢迎的理由之一。
我在新书《为什么中国人会被日本厕所俘虏?》中写到过某个以日本动画为心灵支柱的中国青年。15岁成为厨师学徒,每天持续工作13小时以上,疲惫不堪的回到肮脏的房间,寂寞的躺进被窝心酸的睡不着的青年,慰藉了他的心的,就是日本动画。
“那个时候经常在被窝里一边哭一边偷偷地看《angelbeats!》,如果被子悉悉索索的响估计就是有老鼠了,在这么脏的环境下,看动画却总觉得很幸福,虽然只是一瞬间,但辛酸都被忘记了,我觉得日本的动画凝结着日本人性中温暖的一面,总有一天我要买下像山一样多的动画,也想去玩cosplay,还想去日本旅游,为了这个目标,我咬牙努力至今。”
中国人爱日本动画的理由,是日本人都没有发现的“宽容性”
加藤教授接着说。
“中国教育总说为了国家,为了世界,为了人类之类很高层次的东西,如果对社会体制有影响的话,比如动画中不能嘲讽国家机关这样的规定很多。但是在日本,《哆啦a梦》中大雄这样没用的人也能成为主角,大雄很胆小,一遇到难事马上就依赖哆啦a梦,但这样的软弱和人性,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的中国人深有同感,内心感受到了温暖。《eva》中也有备受欺凌的主人公,这样的事情在中国的动画和电视剧中是不会有的。什么样的孩子都能拥有梦想,谁都能成为英雄,日本动画中的人物能够掌握自己的归宿,这不能说没有魅力。”
中国人如此热爱日本动漫的理由,大概就在于日本人都没有注意到的社会宽容性、对于弱者的温柔、以及深刻描写的人际关系,这些地方吧。
本文编译自顺网动漫,转载请保留此行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detail?a=20150514-00071463-diamond-nb&p=1
万岁,言叶之庭这栏目做到第四期啦。这次给大家带来的是yahoo上某日本小哥(非宅)关于中国宅圈的文章。按照文章中的内容小编推断笔者应该是在上海交流的日本大学生,虽然不是圈内但并没有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宅圈,反而饶有兴致的采访了很多人,甚至跑去icup取材,写的也挺客观。撒,话不多说,还是赶紧进正文吧。
“怎么说呢,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中间最流行的东西就是《lovelive!》、《舰队collection》和《东方project》这三个了,不如说这是一种趋势,是关键点。”
住在上海的王晖(30岁)眼前闪着光。王先生在工作的同时也经常关注日本的亚文化。作为一个在中国版的推特(**)和line(微信)上拥有众多粉丝的otaku(中文称作宅男),对这方面的消息非常了解。
即使是日本人听到这三个标题,“诶,什么?这是什么的名字?”像这样感到意义不明的人也有很多吧。实话说我也一样。大约一年前,我在南京的同人展上看到中国人绘制的《舰これ》插画集的时候非常的吃惊。《舰これ》的正式名称是《舰队collection》,是个将旧日本帝**舰作为角色拟人萌化的游戏。
“旧日本帝国海军的角色?很受中国年轻人的欢迎?这不可能!”这么想着,但事实比小说还要稀奇。在日本的时候就知道,早先以《哆啦a梦》和《一休》为起点,之后的《海贼王》、《名侦探柯南》之类的日本动画在中国都很受欢迎。但现实又在继续向前发展,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一样,通过网络实时的获取着相关的信息。
那么究竟在中国,日本怎样的亚文化会受欢迎呢?这又是为什么呢?出于兴趣我试着对此做了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意外的得到了答案,那就是中国人在无意识中追寻着的东西,也就是“中日的共同点”。
“那个,觉得《lovelive》有意思的原因吗?那肯定是9位主角作为女子高中生强烈的角色感。9个人当中总有一个是你喜欢的类型吧,憧憬着那个孩子的同时又有想去支持他的感觉。嗯,这么说来,akb48fan的所谓“首推”其实也是差不多的东西吧。”(王先生)
《lovelive!》是以校园恋爱为主题(小编:笔者你是不是搞错了些什么……但貌似也没什么不对),描述9个女孩子立志成为偶像的故事。漫画、动画、小说各种题材都有涉猎,tv动画也在放送中。
从上海在住、熟知otaku文化的女生那里也听到了类似的话。
“《lovelive!》有在中国也能被接受的背景啊,而其受欢迎我认为是多种因素复合形成的,充满个性的角色、声优的live活动、有动画、有游戏,可以从多方面感受到它的魅力。中文字幕?当然肯定是有的。2月底去了在上海举行的大型漫展“icup”,在那里看到了许多《lovelive!》相关的东西。星空凛的声优饭田理惠当时也到场了,人气相当可怕。”
《lovelive!》的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角色歌。当天活动现场饭田理惠首次披露了自己的新角色歌,很多fan因此赶了过来。香港、台湾甚至韩国都有实时直播。会场里《东方project》的cosplayer也有很多。
人气御三家之一的《东方project》是同人社团“上海爱丽丝幻乐团”制作的pc平台弹幕游戏,虽然叫“上海爱丽丝”但制作人员都是日本人,其中的角色和bgm都很有人气,在中国也一样。
秋叶原、中国0时差!“中日间的地雷”?这种东西在动画宅心中压根儿没有
御三家最早都是在秋叶原火起来的,在日本的年轻人中间大受欢迎,在中国也同样在10几20岁的年轻人中间大获成功。以前,日本的动画啊电视剧什么的想在中国成功必然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而现在完全没有,时差和国境都被轻易突破了,中国也像理所当然的一样轻易的接受了,说实话我很吃惊。
之前提到的《舰队collection》甚至拥有战争元素的内容,而otaku们之间根本就看不到一点儿“隔阂”啊“犹豫”之类的东西。中国的年轻人对于长辈们所描述的关于战争的“禁忌”、“中日间的地雷”等等都没有什么体会。
不仅如此,之前提过的王先生还说“95后的年轻人被网络这个共通空间连接起来,所以住在北京和住在贵州一样,获取的信息从量和速度上来说都没什么差别,中国人之间的地域差距、经济差距基本感受不到。”
就拿《舰队collection》来说,因为题材原因(合法不合法先不论)在中国的网络上是无法“正式”观看的,住在上海对于亚文化很熟悉的fireflycreationshanghai社长西塚正基先生称“大家都通过特殊的方式观看,或者用中国版niconico,也就是会员限定的视频网站bilibili观看的年轻人也不少。最近中国也开始正式购入日本动画的放映权了,例如土豆、爱奇艺之类的中国动画网站。认为中国的网络上所有东西都是违法的,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认识也差不多该有所变化了。”
这实在是超越了我的想象,不禁感叹时代在发展,变化日新月异。
虽然没有《舰队collection》那么出名,但同样以“拟人化”为卖点的《ap黑塔利亚》在中国也挺受欢迎,标题以ap(axispowers轴心国)和黑塔利亚(ヘタリア)组成,黑塔利亚这个词是二战时期意大利军被称为“废柴的意大利”(ヘタレなイタリア)缩写而来。是个将各国按照风俗和风气拟人化的历史喜剧,“中国”和“台湾”的歌由甲斐田雪用中文演唱,人气很高。
另外,“初音未来”等vocaloid角色(雅马哈公司开发的语言合成技术软件及其衍生品)、niconico上出名的唱见和舞见等等都成为了中国的网络话题。
中日的另类桥梁“变态日本人”山下智博
另一方面,和动画不一样,在上海还出现了很有人气的“现实中的日本人”——山下智博。2012年移居上海的他与年轻人们交流过程中也确信了,动画等亚文化相关内容是中日间联系的最强武器。
“中国的宅很喜欢日本的动画,也就是说很喜欢二次元,但他们基本没有见过动画中经常出现的变态宅,那么就由我来扮演这样的日本人,不是很有意思吗。”带着充气娃娃cos皮卡丘出门的时候造成了很大的轰动,“日本真的有这样的变态啊”这样在网络上引起了骚动。
那之后山下开始在bilibili上制作短片,现在是在**(中国版推特)上拥有22万粉丝的超高人气者。山下为对日本亚文化感兴趣,想和日本人结交认识,却没有机会的年轻人提供了条件,通过社交网站向他们传达各种各样的信息。
义理、人情、友情、面子——诉说着中国人感情的日本亚文化
日本的动画啊游戏等等亚文化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没有时差,很自然的就被接受了。为什么日本亚文化会在中国有这么高的人气呢?中国京剧专家,对中日文化、艺术比较,以及亚文化知之甚多的明治大学教授加藤彻这么认为。
“日本动画、电视剧中深刻描绘了义理、人情、友情、面子等人际关系、家族关系,为此所吸引的中国人也非常的多,中国人和日本人一样,是有喜有悲的普通人。就像日本人会为《三国志》中刘备啊关羽等人的生存方式感动一样,同样是东方人,不知不觉的就从日本的电视剧中感受到了欧美电视剧中感受不到的东西,也就是我们的“共同点”吧”。
日本动画在1960~70年代之间主要是面向孩子们的东西,70年代之后,《明日之丈》、《鲁邦三世》等等面向年轻人和成年人的东西也增加了,而在中国,动画依旧是面向小孩子的东西。日本动画内容上的广度更大,对学院恋爱、部活等等在中国体验不到的梦想般的生活抱有憧憬也是日本动画受欢迎的理由之一。
我在新书《为什么中国人会被日本厕所俘虏?》中写到过某个以日本动画为心灵支柱的中国青年。15岁成为厨师学徒,每天持续工作13小时以上,疲惫不堪的回到肮脏的房间,寂寞的躺进被窝心酸的睡不着的青年,慰藉了他的心的,就是日本动画。
“那个时候经常在被窝里一边哭一边偷偷地看《angelbeats!》,如果被子悉悉索索的响估计就是有老鼠了,在这么脏的环境下,看动画却总觉得很幸福,虽然只是一瞬间,但辛酸都被忘记了,我觉得日本的动画凝结着日本人性中温暖的一面,总有一天我要买下像山一样多的动画,也想去玩cosplay,还想去日本旅游,为了这个目标,我咬牙努力至今。”
中国人爱日本动画的理由,是日本人都没有发现的“宽容性”
加藤教授接着说。
“中国教育总说为了国家,为了世界,为了人类之类很高层次的东西,如果对社会体制有影响的话,比如动画中不能嘲讽国家机关这样的规定很多。但是在日本,《哆啦a梦》中大雄这样没用的人也能成为主角,大雄很胆小,一遇到难事马上就依赖哆啦a梦,但这样的软弱和人性,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的中国人深有同感,内心感受到了温暖。《eva》中也有备受欺凌的主人公,这样的事情在中国的动画和电视剧中是不会有的。什么样的孩子都能拥有梦想,谁都能成为英雄,日本动画中的人物能够掌握自己的归宿,这不能说没有魅力。”
中国人如此热爱日本动漫的理由,大概就在于日本人都没有注意到的社会宽容性、对于弱者的温柔、以及深刻描写的人际关系,这些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