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定力考生——范仲淹(上)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前面讲了两个学渣——柳永与张元的故事,又讲了一个虽然不是学渣但是人渣——杨孜,谋杀青楼女子的故事,读者也许会唏嘘感慨,但是真的没有关系,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还是具有正能量的事情更多一些,因而今天,我的笔锋一转,带大家认识一下最有定力的学霸————范仲淹。
当年,正是鲜衣怒马少年时,范仲淹那时还不叫范仲淹,他叫朱说(这个字读古音,是不亦说乎的说字)。十五六岁,正是花钱大手大脚的时候,朱说看到他的兄弟们确实如此,但是,他自己,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
有一天,他对自己的那些兄弟们讲,你们难道,就不能节俭一点吗,父亲只是一个八品小官(相当于现在的正科级),他挣钱不容易啊!难道就不能省着点花钱吗?
众兄弟很鄙视的瞧了他一眼,然后理直气壮地说道:“我们用朱家的钱,关你什么事?”
听到这句话,朱说愣了,许久,他才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自己根本就不是朱家的人。
他哭着跑去问母亲,希望这一切只是因为他的兄弟们讨厌他开的一个玩笑,他希望这一切不是真的。
然而母亲却告诉了他事实:他两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母亲就带着他改嫁到朱家,母亲还告诉他,你叫了十几年爸爸的这个爸爸,不是你的亲爸爸,你姓范,但是,母亲是改嫁到他们家的,他们家又没有嫌弃你,因而你就随了你继父的姓。
现实是无比残酷的,知道了真相的范仲淹,十分难过,甚至一度痛不欲生,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朱家兄弟那样瞧不起他,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犯了错父亲也不去严格管教他,原来,自己是别人家的孩子。在这一次,别人家的孩子不代表优秀,而是一个挥之不去的痛。
这个家,待不下去了。于是,少年范仲淹不再使用朱说这个代表着悲惨过去的名字,他给自己起名叫范仲淹,希望这个新名字能带给他新生,然后,他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出走钱,他接受了母亲给他的一点学费和路费。
这个出走的过程持续了接近十年。十年间,他曾经寄身于他所能走到的大大小小的寺庙,也曾靠给人写对联换取口粮,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寺庙里读书不但不要钱,不收住宿费,有时,还能和和尚们一起吃斋饭,不过,你又不给寺庙捐钱,所以时间长了,寺庙的和尚们也会让你扫地出门,因而范仲淹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跑遍大大小小的寺庙。但是,范仲淹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个能让自己站住脚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南京应天府书院。而这位最有定力考生的振奋人心的故事,也大都发生在这里。
身上的盘缠都花完了,没关系,应天府书院要的是你有一定的学问。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性格格外要强,而实力更加强的范仲淹很快通过了应天府书院的入学考试,以优异的成绩顺利的进入应天府书院就读。
范仲淹,应天府书院就是你的新的起点。在这里,你会认识到各种各样的同学,各种各样的老师,他们之中,一些学生希望你能够和他们一样市井,和他们一样胸无大志,和他们一样自以为是,但是你,没有一丝丝改变,你还是原先那个不忘初心的你,你牢记着你自己的使命是考中进士,做母亲的孝子,做官家的忠臣。也是在他们之中,一些老师希望你不要太拘谨,要活出真正的自我,一些老师希望你不要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论,要做正确的事,坚持真理,一些老师希望你能够达到《庄子》中所描述的境界“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范仲淹听取了老师们的话,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在这里,他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范仲淹的同学中,有家里条件一般的,这个占绝大多数,也有家里条件很好的,这样的学生不太多。不过,家里条件好,那也是相对而言,要是家里真的是大官,还用到这里去读书吃苦吗?直接一个恩荫就步入仕途了。范仲淹同一个宿舍,只有一位同学父亲是八品县丞,这勉勉强强算是一个条件好的,其他四个,也包括范仲淹,虽然不至于是赤贫的无产者,不至于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农民,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破落的寒门地主的后代,要么是家道中落,要么就是家里一直就不强。
不过,要比较一下谁的生活更拮据,那自然是范仲淹了,他是离家出走出来的,生活费早就不知道在猴年马月就已经断绝了,他在应天府书院,完全靠助学金与贫困生补助来生活。
这其中,除了范仲淹之外,有五个人,都是这个故事的配角,给他们一个个都起一个名字,作者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如果读者朋友你读多了就会发现,在边塞man的文章中,非关键人物都是没有名字的,但是,还是有办法。
前面讲到,范仲淹一个宿舍六个同学,一个家庭条件相对而言比较好,这样就自然引起了除了范仲淹其他四个同学的羡慕嫉妒恨,有一次,他到外面买了一杯牛奶喝,被其中某位同学看到,那同学是那四个同学中的一位,回到宿舍之后,就酸溜溜地说:“这富家子弟又一次去喝牛奶了,只可惜啊,我们穷人家的孩子喝不起!”其他几个穷孩子就一起附和,只是他们没有看到,在一旁学习的范仲淹听了这一番话,很不高兴的白了那个领头说话的人一眼,然后又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办法出现了,家里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在这篇文章中,被称为“富家子弟”,而除了范仲淹以外那四个,统称为“穷孩子”。
那接下来彰显出范仲淹有定力的故事,就围绕着范仲淹,一个富家子弟,四个穷孩子展开。
故事开始于一个偶然,四个穷孩子想吃点好的解解馋,可是,囊中羞涩,于是,他们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先低价到菜市场购买食材,然后集资买一个大锅,再去树林里砍柴,在宿舍里生火做饭,一切安排妥当,very perfect!但是,我告诉你,这肯定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如果你认为他们会一直这样下去,那么我告诉你,你的思路太简单,而四个穷孩子的内心,肯定比你复杂的多。
到了宿舍里,这四个穷孩子打算大干一场,说干就干,他们已经生好了火。刚刚从图书管里学习回来的那个富家子弟一下子惊呆了:“你们怎么可以在宿舍里生火做饭?这样多危险,宿舍里那么多书籍,万一烧了,那可怎么办?这可不是最主要的,要是人被烧伤了,那可怎么办?”
“所以呢,你想怎么样?听说你经常在外面吃,要不你请客,我们到外面去吃?”
“那也不是不行,只不过你们要答应我,以后一定不要在宿舍里生火做饭了。”
“那也就是说,你同意请客了。”
“是的。”
皆大欢喜。但也只是在表面上的皆大欢喜。
他们欢天喜地来到应天府书院的外边,到了大街上,找了一家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饭店,大快朵颐。当然他们也没有忘了范仲淹,再三邀请他,只不过范仲淹以学习为理由,拒绝了他们。穷孩子们心想:不去正好,我们可以多吃一点。
“我们在这里吃得欢,可是范仲淹没吃啊,要不给他带两个菜。”富家子弟提议。
“让他吃点剩饭得了,还要专门给他炒两个菜,真不值得。”穷孩子们这样说。
但是,谁掏钱谁就最有发言权,富家子弟力排众议:“还是给范仲淹炒两个菜吧。”
这时,穷孩子们在打赌范仲淹到底会不会吃带回来的那两个菜,为此,还争吵了起来。这四个人中,有三个人认为范仲淹肯定会吃。
富家子弟第一次请客,开了一个请客吃饭的头,于是,接下来,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每当他们吃不饱或者是吃不好的时候,穷孩子们就会撺掇他们又爱又恨的富家子弟请客吃一顿饭,美其名曰“团建”或者是“改善生活”,当他们吃得饱吃得好的时候,也不忘记继续撺掇富家子弟请客吃饭,美其名曰“庆祝某某生日或庆祝某事”或“欢度某节日”。有事没事就喜欢占别人一点小便宜,范仲淹的这几个穷孩子同学就是好这口。?
前面讲了两个学渣——柳永与张元的故事,又讲了一个虽然不是学渣但是人渣——杨孜,谋杀青楼女子的故事,读者也许会唏嘘感慨,但是真的没有关系,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还是具有正能量的事情更多一些,因而今天,我的笔锋一转,带大家认识一下最有定力的学霸————范仲淹。
当年,正是鲜衣怒马少年时,范仲淹那时还不叫范仲淹,他叫朱说(这个字读古音,是不亦说乎的说字)。十五六岁,正是花钱大手大脚的时候,朱说看到他的兄弟们确实如此,但是,他自己,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
有一天,他对自己的那些兄弟们讲,你们难道,就不能节俭一点吗,父亲只是一个八品小官(相当于现在的正科级),他挣钱不容易啊!难道就不能省着点花钱吗?
众兄弟很鄙视的瞧了他一眼,然后理直气壮地说道:“我们用朱家的钱,关你什么事?”
听到这句话,朱说愣了,许久,他才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自己根本就不是朱家的人。
他哭着跑去问母亲,希望这一切只是因为他的兄弟们讨厌他开的一个玩笑,他希望这一切不是真的。
然而母亲却告诉了他事实:他两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母亲就带着他改嫁到朱家,母亲还告诉他,你叫了十几年爸爸的这个爸爸,不是你的亲爸爸,你姓范,但是,母亲是改嫁到他们家的,他们家又没有嫌弃你,因而你就随了你继父的姓。
现实是无比残酷的,知道了真相的范仲淹,十分难过,甚至一度痛不欲生,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朱家兄弟那样瞧不起他,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犯了错父亲也不去严格管教他,原来,自己是别人家的孩子。在这一次,别人家的孩子不代表优秀,而是一个挥之不去的痛。
这个家,待不下去了。于是,少年范仲淹不再使用朱说这个代表着悲惨过去的名字,他给自己起名叫范仲淹,希望这个新名字能带给他新生,然后,他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出走钱,他接受了母亲给他的一点学费和路费。
这个出走的过程持续了接近十年。十年间,他曾经寄身于他所能走到的大大小小的寺庙,也曾靠给人写对联换取口粮,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寺庙里读书不但不要钱,不收住宿费,有时,还能和和尚们一起吃斋饭,不过,你又不给寺庙捐钱,所以时间长了,寺庙的和尚们也会让你扫地出门,因而范仲淹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跑遍大大小小的寺庙。但是,范仲淹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个能让自己站住脚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南京应天府书院。而这位最有定力考生的振奋人心的故事,也大都发生在这里。
身上的盘缠都花完了,没关系,应天府书院要的是你有一定的学问。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性格格外要强,而实力更加强的范仲淹很快通过了应天府书院的入学考试,以优异的成绩顺利的进入应天府书院就读。
范仲淹,应天府书院就是你的新的起点。在这里,你会认识到各种各样的同学,各种各样的老师,他们之中,一些学生希望你能够和他们一样市井,和他们一样胸无大志,和他们一样自以为是,但是你,没有一丝丝改变,你还是原先那个不忘初心的你,你牢记着你自己的使命是考中进士,做母亲的孝子,做官家的忠臣。也是在他们之中,一些老师希望你不要太拘谨,要活出真正的自我,一些老师希望你不要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论,要做正确的事,坚持真理,一些老师希望你能够达到《庄子》中所描述的境界“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范仲淹听取了老师们的话,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在这里,他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范仲淹的同学中,有家里条件一般的,这个占绝大多数,也有家里条件很好的,这样的学生不太多。不过,家里条件好,那也是相对而言,要是家里真的是大官,还用到这里去读书吃苦吗?直接一个恩荫就步入仕途了。范仲淹同一个宿舍,只有一位同学父亲是八品县丞,这勉勉强强算是一个条件好的,其他四个,也包括范仲淹,虽然不至于是赤贫的无产者,不至于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农民,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破落的寒门地主的后代,要么是家道中落,要么就是家里一直就不强。
不过,要比较一下谁的生活更拮据,那自然是范仲淹了,他是离家出走出来的,生活费早就不知道在猴年马月就已经断绝了,他在应天府书院,完全靠助学金与贫困生补助来生活。
这其中,除了范仲淹之外,有五个人,都是这个故事的配角,给他们一个个都起一个名字,作者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如果读者朋友你读多了就会发现,在边塞man的文章中,非关键人物都是没有名字的,但是,还是有办法。
前面讲到,范仲淹一个宿舍六个同学,一个家庭条件相对而言比较好,这样就自然引起了除了范仲淹其他四个同学的羡慕嫉妒恨,有一次,他到外面买了一杯牛奶喝,被其中某位同学看到,那同学是那四个同学中的一位,回到宿舍之后,就酸溜溜地说:“这富家子弟又一次去喝牛奶了,只可惜啊,我们穷人家的孩子喝不起!”其他几个穷孩子就一起附和,只是他们没有看到,在一旁学习的范仲淹听了这一番话,很不高兴的白了那个领头说话的人一眼,然后又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办法出现了,家里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在这篇文章中,被称为“富家子弟”,而除了范仲淹以外那四个,统称为“穷孩子”。
那接下来彰显出范仲淹有定力的故事,就围绕着范仲淹,一个富家子弟,四个穷孩子展开。
故事开始于一个偶然,四个穷孩子想吃点好的解解馋,可是,囊中羞涩,于是,他们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先低价到菜市场购买食材,然后集资买一个大锅,再去树林里砍柴,在宿舍里生火做饭,一切安排妥当,very perfect!但是,我告诉你,这肯定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如果你认为他们会一直这样下去,那么我告诉你,你的思路太简单,而四个穷孩子的内心,肯定比你复杂的多。
到了宿舍里,这四个穷孩子打算大干一场,说干就干,他们已经生好了火。刚刚从图书管里学习回来的那个富家子弟一下子惊呆了:“你们怎么可以在宿舍里生火做饭?这样多危险,宿舍里那么多书籍,万一烧了,那可怎么办?这可不是最主要的,要是人被烧伤了,那可怎么办?”
“所以呢,你想怎么样?听说你经常在外面吃,要不你请客,我们到外面去吃?”
“那也不是不行,只不过你们要答应我,以后一定不要在宿舍里生火做饭了。”
“那也就是说,你同意请客了。”
“是的。”
皆大欢喜。但也只是在表面上的皆大欢喜。
他们欢天喜地来到应天府书院的外边,到了大街上,找了一家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饭店,大快朵颐。当然他们也没有忘了范仲淹,再三邀请他,只不过范仲淹以学习为理由,拒绝了他们。穷孩子们心想:不去正好,我们可以多吃一点。
“我们在这里吃得欢,可是范仲淹没吃啊,要不给他带两个菜。”富家子弟提议。
“让他吃点剩饭得了,还要专门给他炒两个菜,真不值得。”穷孩子们这样说。
但是,谁掏钱谁就最有发言权,富家子弟力排众议:“还是给范仲淹炒两个菜吧。”
这时,穷孩子们在打赌范仲淹到底会不会吃带回来的那两个菜,为此,还争吵了起来。这四个人中,有三个人认为范仲淹肯定会吃。
富家子弟第一次请客,开了一个请客吃饭的头,于是,接下来,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每当他们吃不饱或者是吃不好的时候,穷孩子们就会撺掇他们又爱又恨的富家子弟请客吃一顿饭,美其名曰“团建”或者是“改善生活”,当他们吃得饱吃得好的时候,也不忘记继续撺掇富家子弟请客吃饭,美其名曰“庆祝某某生日或庆祝某事”或“欢度某节日”。有事没事就喜欢占别人一点小便宜,范仲淹的这几个穷孩子同学就是好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