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宋物语 > 宋诗,就是一场理趣与性情的战争(前言)

宋诗,就是一场理趣与性情的战争(前言)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之前与读者们一起交流过宋词,写了一篇《宋词,就是一场婉约与豪放的战争》,没想到在互联网上反响还不错,现在写写那篇文章的姊妹篇,聊聊宋诗。

    宋诗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宋代作家创作的诗歌。要说这宋诗啊,形式上大多与唐代的格律诗相同,但是在两宋上下三百二十年,它也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而这种特色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而在我的眼里,宋诗,无非就是理趣与性情的战争,不过,并非整个宋朝全部的诗都与理趣以及性情有关,理趣与性情,这两样诗是随着宋诗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宋诗成熟之后常常围绕的两种题材。

    而在成熟之前,宋诗也有自己的“幼年时代”。这个幼年时代被文学史称之为“宋初三体”。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的百度百科解释:

    宋初诗坛,承袭晚唐五代余风,有所谓宋初三体之说。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因诗集《西昆酬唱集》得名,此为西昆体。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宋初三体内容上均离政治、社会较远,形式上多为近体诗。

    这里简单做个总结:这宋初三体,完全没有宋朝诗歌的味儿,全都没有跳出前人的窠臼,先是模仿白居易,而后又模仿李商隐,李商隐模仿完又去模仿苦吟诗派,这下可好,一直在模仿,从未能超越。

    其实这个模仿啊,大有学问的,有人追求形似,有人则是追求神似,有人则模仿的四不像,贻笑大方之家。就举一个我小学时候的例子,当时语文老师念了一篇范文叫《妈妈喜欢吃鱼头》,让大家仿写一篇文章,写母爱。结果交上来的作品,光题目就格外有意思,“妈妈喜欢吃猪头”,“妈妈喜欢吃羊头”,“妈妈喜欢吃牛头”,更有甚者写了妈妈喜欢吃狗头,当时可把我们笑的合不拢嘴。

    宋初三体对前人的这种模仿,少有佳句佳篇佳作,应当与这“妈妈喜欢吃猪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且这宋初三体与社会现实生活严重脱节,举个晚唐体的例子,当时写晚唐体的诗人大多是和尚,写的东西也无非就是寺庙、莲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类的东西,他们反复琢磨,这诗歌到底是写“你吃了么”更好,还是“你吃了没”更好,后来有个文人搞事情,给和尚说:“和尚啊,你经常写的那些物象啊,就别再写了,然后你再写一首诗试试看。”万万没想到,和尚竟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看来技能遭到限制之后他的武功就废了。再举个西昆体的例子,西昆体在艺术上师承李商隐,不过也只是形似,远远达不到神似。学到了李商隐的皮毛,却没有学到骨肉。西昆体追求用典精巧,对仗精工,辞藻华丽,音节谐婉,这很好,可是却缺乏李商隐诗歌的深思与真挚之情。与此同时,西昆体的雕琢、浮艳与模仿痕迹过于重,也受到了一些有识之士的抨击。

    他们的作品就是这么贫弱苍白。形式很美,但内容太空洞。

    宋诗,难不成就这样了,是继续朝前发展,还是,在一味模仿中裹足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