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礼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徐 坤
生于沈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市青联委员。1993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小说、散文300多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白话》、《先锋》、《热狗》、《沈阳啊沈阳》、《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短篇小说《遭遇爱情》、《鸟粪》、《狗日的足球》、《厨房》、《爱之路》,长篇小说《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等。曾获首届冯牧文学奖,首届女性文学成就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日语出版。
多年以后,每当我回忆起在我的母校辽宁省实验中学所上的“行礼”之课时,内心总是充满了深刻的感动,羞涩与感恩之情不由泛上心头。
行礼是新生入校后要上的第一课。要求其实很简单:早晨在校园见到老师后要鞠躬行礼,并问候一声“老师好”。但是,在那比较遥远的1980年的秋天里,我们却不会说“老师好”,也不习惯于行礼。“天地君亲师”的古训,以及所有的文明礼仪,早在我们这一代人一出生时就已被彻底轰毁了,从小满耳灌的便是“反师道尊严”、“革命无罪”、“造反有理”之类的狂言妄语,我们从小一心想当的便是所谓“反潮流的小闯将”、“勇于造反的小英雄”。所以,到了1980年秋季里,当我们这些首届由全市统一招考入学的新生迈进实验园时,首先第一步要接受的,便是这种文明礼貌的启蒙教育。
早晨,我跟另外一名女同学在食堂吃完早饭后一道往教室走。
一路上,我们穿树丛,绕小路,已经巧妙地躲过了好几位迎面而来的老师。那句“老师好”已在心底默念演习了好几遍,但是就是没有办法说出口,心里沉甸甸的好不紧张。这种启蒙教育早在刚上小学时就应该完成,如同父母教刚咿呀学语的孩子问候“阿姨好”、“叔叔好”一样自然,顺理成章。然而现在,这种稚嫩简单的语句却必须让一群十五六岁的、已进入青春期的半大孩子来学来说,实在是让人不好意思张开嘴,那层心理障碍一时还是很难克服的。我们低头疾走,只希望能一路顺利溜进教室,不要在中途碰上什么老师。
还好,该躲的都已被躲了过去,胜利就在眼前。我们快步疾走,快走到教学楼门前了,远远望见大门口的灰色立柱旁边站着两位执勤老师,都戴着红色袖标,庄重而又威严,正等着从此进门的学生一一向他们行礼问好。我们俩的心跳猛地又一次加快,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完了,看样子不行这个礼是不成了。
我俩远远地躲在一排柞树丛后面站定,手足无措地对视着,然后透过枝桠间的缝隙向教学楼门口偷觑,暗中焦急地想着蒙混过关的办法。这时,恰巧有两个男生从我们身后走了过来,越过我们身边,旁若无人大大咧咧地径直就朝教学楼里闯去。值勤的老师手疾眼快,一下就把他们俩截住了,不由分说,给拎到一边,开始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说服教育。我跟身边的女生一看,赶紧抓住时机,迅速从柞树丛中冲出来,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把头一低,乘隙就想往门里边钻。
“那两位女同学,你们忘了向老师行礼了。请回来重走。”
值勤的老师眼尖,又很及时地把我们叫住了(后来我知道他们一位是学校的姬校长,另一位是教务处的梁主任)。我俩低着头,捏着衣角,磨磨蹭蹭地走回来,脸都涨得通红。
“抬起头来,不必害羞。想想辛勤培育你们成长的老师,再想想抚育你们长大的家长,你们难道不想对他们致意吗?”
值勤老师很和蔼地开导我们说。他们说话时都用标准一致的教师书面语。
我们很想致意,但是我们不知道怎样致意,也很少有人告诉我们该怎样致意。文明的礼节早在我们出生时就断代了,我们不晓得如今该怎样才能够接续得上。
“你们应该给老师鞠个躬,再问一声‘老师好’。”值勤老师说。
前面那两个男同学低下头,学着说了声“老师好”,声音极小,像跟谁闹别扭似的。我和女同学站在下一级台阶上看着,不停地绞动着自己的手指,样子显得十分地窘迫。
“姿势不够标准,声音也太小。”
值勤老师又提醒说。
男同学重新弯了弯腰,浮皮潦草地算是行了个礼。我们俩在身后也跟着弓了弓腰,在嗓子眼儿里仿佛很不情愿地小声咕哝出一句“老师好”。
“再大声点,把你们的真情实意都表达出来。”值勤老师说。
他笔直地站着,用充满慈爱的目光微笑地望着我们。
一时间我们的心里都有些感动,仿佛受了莫大的震动和鼓舞,羞涩和惶恐不安此时在我们眼前都不存在了,只剩下面前站着的威严的老师,老师那威严却又充满关爱的眼神,以及他身后洞开着的准备拥抱我们的美丽的教室,正充分而又挂着期盼地盈满我们的视野。我们的心弦有了几分震颤,犹犹豫豫之间,却又猛地鼓足了勇气,几乎是四人同时弯下了腰,响亮而又坚定地喊出一声:“老——师——好!”
随着这一声清亮的问候,十几年间淤塞在我们心头的重疴突然间消遁了,我们听到了由我们自己喉头发出的如此美妙的声音,而原来它们却一直是那么粗砺和艰涩。我们那润滑的喉结正在我们清丽的乐音中欢快地跃动,它向着秋风,向着树丛,向着明艳艳的秋阳,向着天地间万事万物,由衷地感叹着:我们复苏了!我们活了!
我们复苏了!我们活了!我们真是难言我们复活以后的万分欢喜。少年的心中,此时正光灿灿、亮闪闪的,一道文明之光,正透彻我们的心底。仿佛直到这时,我们才鸿蒙顿开,才彻悟了人世间永不可颠覆的礼仪。
多年以后,校友们在北京聚会,这些已是而立之年的同学们一提起母校,便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入学之初,各自被老师堵在门口提拎回来重新行礼的往事,大家止不住的一阵阵感叹唏嘘。母校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做人的规范,使我们能够在这个后工业社会一片文明颓废的嘈杂声中,以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良知,自觉担当起文化拯救的道义。
感谢母校!在20世纪结束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刻,请母校的老师接受您的学生遥远而庄重的敬礼!
1997年写于教师节前夕
【百家在线】
作家的思维是自由的,考博士学位是条条框框。就这句话有人问徐坤:你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徐坤说:我觉得完全是因为工作需要,我原来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如果你不是博士的话,根本进不去。像我们原来是硕士学位就可以进去,但现在各方面的要求就提高了。我是工作方面的需要,也想重新回到学校,接受本学科最前沿的东西。后来人都是博士的,所以老一代人就觉得有点压力,这是处在一定的情景下,才做出不得以的选择。文凭和学历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对写作者来说,它更不构成一个标准。我想做一个作家还是要靠他对生活基本的理解,以及敏感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还有就是脆弱的心灵。
比如说,浑身充满烟火气的妇女,她的情感、七情六欲都通过别的渠道宣泄出去了,这样就很正常地走着。作为作家也会有内心的较劲,需要一个排泄口。
徐 坤
生于沈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市青联委员。1993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小说、散文300多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白话》、《先锋》、《热狗》、《沈阳啊沈阳》、《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短篇小说《遭遇爱情》、《鸟粪》、《狗日的足球》、《厨房》、《爱之路》,长篇小说《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等。曾获首届冯牧文学奖,首届女性文学成就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日语出版。
多年以后,每当我回忆起在我的母校辽宁省实验中学所上的“行礼”之课时,内心总是充满了深刻的感动,羞涩与感恩之情不由泛上心头。
行礼是新生入校后要上的第一课。要求其实很简单:早晨在校园见到老师后要鞠躬行礼,并问候一声“老师好”。但是,在那比较遥远的1980年的秋天里,我们却不会说“老师好”,也不习惯于行礼。“天地君亲师”的古训,以及所有的文明礼仪,早在我们这一代人一出生时就已被彻底轰毁了,从小满耳灌的便是“反师道尊严”、“革命无罪”、“造反有理”之类的狂言妄语,我们从小一心想当的便是所谓“反潮流的小闯将”、“勇于造反的小英雄”。所以,到了1980年秋季里,当我们这些首届由全市统一招考入学的新生迈进实验园时,首先第一步要接受的,便是这种文明礼貌的启蒙教育。
早晨,我跟另外一名女同学在食堂吃完早饭后一道往教室走。
一路上,我们穿树丛,绕小路,已经巧妙地躲过了好几位迎面而来的老师。那句“老师好”已在心底默念演习了好几遍,但是就是没有办法说出口,心里沉甸甸的好不紧张。这种启蒙教育早在刚上小学时就应该完成,如同父母教刚咿呀学语的孩子问候“阿姨好”、“叔叔好”一样自然,顺理成章。然而现在,这种稚嫩简单的语句却必须让一群十五六岁的、已进入青春期的半大孩子来学来说,实在是让人不好意思张开嘴,那层心理障碍一时还是很难克服的。我们低头疾走,只希望能一路顺利溜进教室,不要在中途碰上什么老师。
还好,该躲的都已被躲了过去,胜利就在眼前。我们快步疾走,快走到教学楼门前了,远远望见大门口的灰色立柱旁边站着两位执勤老师,都戴着红色袖标,庄重而又威严,正等着从此进门的学生一一向他们行礼问好。我们俩的心跳猛地又一次加快,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完了,看样子不行这个礼是不成了。
我俩远远地躲在一排柞树丛后面站定,手足无措地对视着,然后透过枝桠间的缝隙向教学楼门口偷觑,暗中焦急地想着蒙混过关的办法。这时,恰巧有两个男生从我们身后走了过来,越过我们身边,旁若无人大大咧咧地径直就朝教学楼里闯去。值勤的老师手疾眼快,一下就把他们俩截住了,不由分说,给拎到一边,开始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说服教育。我跟身边的女生一看,赶紧抓住时机,迅速从柞树丛中冲出来,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把头一低,乘隙就想往门里边钻。
“那两位女同学,你们忘了向老师行礼了。请回来重走。”
值勤的老师眼尖,又很及时地把我们叫住了(后来我知道他们一位是学校的姬校长,另一位是教务处的梁主任)。我俩低着头,捏着衣角,磨磨蹭蹭地走回来,脸都涨得通红。
“抬起头来,不必害羞。想想辛勤培育你们成长的老师,再想想抚育你们长大的家长,你们难道不想对他们致意吗?”
值勤老师很和蔼地开导我们说。他们说话时都用标准一致的教师书面语。
我们很想致意,但是我们不知道怎样致意,也很少有人告诉我们该怎样致意。文明的礼节早在我们出生时就断代了,我们不晓得如今该怎样才能够接续得上。
“你们应该给老师鞠个躬,再问一声‘老师好’。”值勤老师说。
前面那两个男同学低下头,学着说了声“老师好”,声音极小,像跟谁闹别扭似的。我和女同学站在下一级台阶上看着,不停地绞动着自己的手指,样子显得十分地窘迫。
“姿势不够标准,声音也太小。”
值勤老师又提醒说。
男同学重新弯了弯腰,浮皮潦草地算是行了个礼。我们俩在身后也跟着弓了弓腰,在嗓子眼儿里仿佛很不情愿地小声咕哝出一句“老师好”。
“再大声点,把你们的真情实意都表达出来。”值勤老师说。
他笔直地站着,用充满慈爱的目光微笑地望着我们。
一时间我们的心里都有些感动,仿佛受了莫大的震动和鼓舞,羞涩和惶恐不安此时在我们眼前都不存在了,只剩下面前站着的威严的老师,老师那威严却又充满关爱的眼神,以及他身后洞开着的准备拥抱我们的美丽的教室,正充分而又挂着期盼地盈满我们的视野。我们的心弦有了几分震颤,犹犹豫豫之间,却又猛地鼓足了勇气,几乎是四人同时弯下了腰,响亮而又坚定地喊出一声:“老——师——好!”
随着这一声清亮的问候,十几年间淤塞在我们心头的重疴突然间消遁了,我们听到了由我们自己喉头发出的如此美妙的声音,而原来它们却一直是那么粗砺和艰涩。我们那润滑的喉结正在我们清丽的乐音中欢快地跃动,它向着秋风,向着树丛,向着明艳艳的秋阳,向着天地间万事万物,由衷地感叹着:我们复苏了!我们活了!
我们复苏了!我们活了!我们真是难言我们复活以后的万分欢喜。少年的心中,此时正光灿灿、亮闪闪的,一道文明之光,正透彻我们的心底。仿佛直到这时,我们才鸿蒙顿开,才彻悟了人世间永不可颠覆的礼仪。
多年以后,校友们在北京聚会,这些已是而立之年的同学们一提起母校,便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入学之初,各自被老师堵在门口提拎回来重新行礼的往事,大家止不住的一阵阵感叹唏嘘。母校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做人的规范,使我们能够在这个后工业社会一片文明颓废的嘈杂声中,以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良知,自觉担当起文化拯救的道义。
感谢母校!在20世纪结束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刻,请母校的老师接受您的学生遥远而庄重的敬礼!
1997年写于教师节前夕
【百家在线】
作家的思维是自由的,考博士学位是条条框框。就这句话有人问徐坤:你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徐坤说:我觉得完全是因为工作需要,我原来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如果你不是博士的话,根本进不去。像我们原来是硕士学位就可以进去,但现在各方面的要求就提高了。我是工作方面的需要,也想重新回到学校,接受本学科最前沿的东西。后来人都是博士的,所以老一代人就觉得有点压力,这是处在一定的情景下,才做出不得以的选择。文凭和学历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对写作者来说,它更不构成一个标准。我想做一个作家还是要靠他对生活基本的理解,以及敏感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还有就是脆弱的心灵。
比如说,浑身充满烟火气的妇女,她的情感、七情六欲都通过别的渠道宣泄出去了,这样就很正常地走着。作为作家也会有内心的较劲,需要一个排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