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二王赴梁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郃宁可与魏国签署‘小三晋同盟’,也不愿意签署‘河东之盟’,原因在于后者是单独针对秦国的,对秦国的敌意非常大,而敌意这玩意这相互的,少梁签署了这项盟约,那就别怪秦国也视少梁为敌。
相比之下‘小三晋同盟’就宽泛多了,它是魏、韩、少梁三国组成的同盟,少梁所需承担的义务仅仅只是承认、并协助魏国长期占取中原的霸主地位。
承认魏国的霸主地位,这对少梁毫无影响,一来少梁并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去做中原的霸主,二来,中原也确实需要一个霸主来维持秩序,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魏国这个霸主在破坏中原的秩序。
至于说协助魏国,简单说就是增强魏国的声势,在国际间声援魏国,但这并不表示少梁会成为魏国的打手,大多数情况下,以往怎么样日后还是怎么样,除非遇到了让魏国都感到棘手的挑战。
比如秦楚同盟。
再比如齐国与泗上十二诸侯国的同盟。
说白了,少梁只要在大多数情况下口头上推崇魏国这个霸主即可,私底下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就比如魏国接下来准备联合赵国讨伐卫国,报复卫国此前背叛魏国的行为,少梁就不会参与,甚至于,梁墨可能还会抵制魏国对卫国的侵犯,哪怕只是口头上的声讨。
换而言之,‘小三晋同盟’对少梁的约束力其实相当低,远比‘魏梁河东之盟’要低,但不可否认对于魏国而言,这项同盟的意义更大,尤其是在魏国正面临秦、齐、楚三国挑战的情况下。
八月十八日,魏王与秦王在河东安邑会盟,以秦国主动放弃河戎国而获取了与魏国的和解,少梁作为旁观者见证了这件事。
这件事结束后,按理来说魏王与秦王就要各归各国,但实际上双方并没有。
当东梁君邀请魏王前往少梁做客时,魏王欣然接受。
不得不说,这让东梁君颇感意外。
他邀请魏王并非作假,毕竟东梁君曾经与魏国的关系非常和睦,当年梁国覆灭后,东梁君也是在魏王的帮助下,才重新在梁国的废墟上建立了少梁,甚至于东梁君的邑君之位,也是来自于魏王的册封,不同于李郃是受封于梁姬。
因此东梁君于情于理都要邀请魏王,只是他没想到,魏王居然接受了。
难道魏王就这么闲?
东梁君表示难以理解。
反过来说,魏王接受了邀请,也意味着此前二人之间的矛盾不复存在,东梁君心中也是十分高兴,在迎着魏王前往少梁的当日,便提前派人回国,叫人准备置办酒席,迎接魏王。
而有意思的是,秦王这边也没有立即返回国内的打算。
在得知魏王应东梁君之邀前往少梁做客的情况下,秦王主动派人找到李郃,笑着说道:“少梁只请魏王,不请寡人,莫不是瞧不起寡人这战败之君?”
李郃一怔,客套道:“秦王言重了,秦王愿意到我少梁做客,我少梁欢迎还来不及呢。”
“那就这么说定了。”秦王笑着抚掌道。
李郃微微点了点头,私底下对嬴虔说道:“我少梁并不打算与魏国签署‘河东之盟’……”
“我知道。”
嬴虔也猜得到以李郃的才智,不可能会答应魏国签署那项对他秦国抱有极大敌意的盟约,叹息着道出了原委:“卫鞅正在国内主持变法,大王这是故意要支开我与甘龙等人,免得我等回国后抗拒新法……”
“哦。”
李郃恍然大悟,随即挑了挑眉,毕竟这件事与他少梁无关。
总而言之,魏王与秦王抱着各自的目的,分别接受了东梁君与李郃的邀请,考虑到李郃已被梁姬封为梁城君,在地位上与东梁君平起平坐,由他招待秦王,也不至于落了礼数。
八月二十二日,众人抵达少梁的东梁,提前得知消息的东梁大夫范鹄,组织全城军民,与翟虎一同出城相迎,毕竟这次相迎的,可是魏秦两国的君主——似魏秦这等大国,其君主同时来到一国做客,这可是极为罕见的。
东梁相迎的规格,让魏王与秦王都颇为满意,不过相比之下,还是魏王脸上的笑容更多,毕竟他是这次争锋的最后胜利方。
他笑着对东梁君道:“东梁……这是东梁君的封邑吧?”
“曾经是。”
东梁君微笑着解释道:“但自从我少梁变法之后,便取缔了封邑……同理,子梁受封梁城君,其实也只是一个空爵,并无封邑。”
听到这话,魏王、秦王以及跟随二人的两国臣子,皆惊异地看向东梁君与李郃。
大概他们想说:即便是为了讨好墨家,这代价也太大了吧?
良久,秦王颇有深意地问东梁君道:“换而言之,寡人脚下的土地,乃至于一草一木,皆归少梁所有?”
“是的。”东梁君微微点头。
“……”
秦王微吸一口气,眼眸中绽放几丝异色,想来他终于明白卫鞅为何时常将少梁挂在嘴边,原因就在于少梁是整个天下变法最彻底的国家,彻底到让人有点不敢相信。
他不解地问道:“诸国的法令,少梁最似我大秦,但唯独在耕地这块,大相径庭,寡人实在不解,少梁的百姓没有田地,如何耕种?”
东梁君摇摇头说道:“秦王误会了,少梁拥有的,只是国内田地的所有权,但使用权,还是在各城邑的百姓手中……简单地说,只是不允许土地买卖而已。至于耕地,各邑会组织百姓耕种……”
“井田制?”
魏王与秦王不约而同地挑了挑眉,毕竟井田制已逐渐证明不符合当代潮流,各国都在陆续取消井田制,比如卫鞅的二次变法,便正式废弃了井田制。
“是的。”
东梁君笑着点头,也不解释他少梁的井田制,其实并非是各国所理解的井田制。
传统的井田制,有公田、私田的区分,其中公田的所得归贵族所有,却要求国人无偿在公田耕种,久而久之,民心生怨,于是公田荒废、私田兴起,再加上耕牛以及铁质耕具的出现,私田的开垦数量远远超过公田,于是井田制也就逐渐消亡了。
而少梁的井田制,没有私田、只有公田,且公田所得,除了发放酬薪给耕种的百姓,其余全部归国家所有。
不得不说,这种模式有点畸形,好比是说整个少梁在压榨耕种的百姓,但由于这些所得全部用于少梁的建设,似东梁君、李郃这等贵族并无截取,因此耕种的百姓也并无不满。
顺便一提,在少梁的酬薪制下,少梁的农夫目前一年的酬劳是十二石,差不多相当于十亩到二十亩地的收获,倘若算上田税等一干税收,差不多相当是五十亩田地的所得。
考虑到一名成年男子一年也不过吃掉四石米,这十二石米已经足够养活一家几口,毕竟这只是家中一名男子的收获,事实上少梁的女子,包括孩童,都能在各邑官府的组织下找到工作,这样算下来,这一家人的收获就不得了了。
更让人心安的是,少梁承担一切天灾人祸的损失,说白了,无论当年的收成好与坏,负责耕种的耕民都能得到相对固定的酬劳。
或有人会说,既然是固定的酬劳,那么如何保证这些耕民消极怠工呢?
这就要提到少梁独有的国情——墨者监工。
在少梁,无论是田地还是修路,每支队伍都有墨者担任监工,他们与百姓一起劳作,闲时传授百姓墨家思想,提倡‘公平’、‘平等’,抵制‘钻营取巧’,倘若有人消极怠工,这些墨者会去找他们谈话、沟通,倘若这人真遇到什么问题,墨者会想办法帮他解决;但倘若是故意倦怠,墨者会惩罚他们。
懒惰倦怠的家伙,在少梁是活不下去的,且不说会遭到其余人的共同抵制,还会被墨者惩罚充军——毕竟少梁只是废除了奴隶制,可没废除‘刑役制’,上郡那边正缺劳力去造长城呢!
以上这些,其实是墨家一贯的主张,但在李郃的坚持下,梁墨也默许了‘奖励机制’,算是在造福‘大多数人’的情况下,给那些才智胜过多数人的‘少数人’,创造了‘相对不公平’的条件,并不再强求完全公平。
比如耕民负责耕种的田地,年终收成时超过了该邑收成的平均亩产,那么超过的部分,取其中一半平分给参与耕种的这几名耕民——当然,这是要考虑‘良田’、‘瘦田’区分的。
不必承担来自天灾人祸的风险,一年固定得到十二石粮,种得好还有额外的奖励,再加上少梁的律令中给予农民的补贴,比如肉类、酒糟、以及工龄方面的补贴,少梁的农夫又岂会有何不满?
于是很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天下各国都在陆续废除井田制,鼓励私田,唯独少梁依旧沿用井田制,而且还没什么民怨,国家也蒸蒸日上。
不得不说,这就是‘墨法国家’的优势,其他国家就算想效仿也没办法效仿。
李郃宁可与魏国签署‘小三晋同盟’,也不愿意签署‘河东之盟’,原因在于后者是单独针对秦国的,对秦国的敌意非常大,而敌意这玩意这相互的,少梁签署了这项盟约,那就别怪秦国也视少梁为敌。
相比之下‘小三晋同盟’就宽泛多了,它是魏、韩、少梁三国组成的同盟,少梁所需承担的义务仅仅只是承认、并协助魏国长期占取中原的霸主地位。
承认魏国的霸主地位,这对少梁毫无影响,一来少梁并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去做中原的霸主,二来,中原也确实需要一个霸主来维持秩序,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魏国这个霸主在破坏中原的秩序。
至于说协助魏国,简单说就是增强魏国的声势,在国际间声援魏国,但这并不表示少梁会成为魏国的打手,大多数情况下,以往怎么样日后还是怎么样,除非遇到了让魏国都感到棘手的挑战。
比如秦楚同盟。
再比如齐国与泗上十二诸侯国的同盟。
说白了,少梁只要在大多数情况下口头上推崇魏国这个霸主即可,私底下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就比如魏国接下来准备联合赵国讨伐卫国,报复卫国此前背叛魏国的行为,少梁就不会参与,甚至于,梁墨可能还会抵制魏国对卫国的侵犯,哪怕只是口头上的声讨。
换而言之,‘小三晋同盟’对少梁的约束力其实相当低,远比‘魏梁河东之盟’要低,但不可否认对于魏国而言,这项同盟的意义更大,尤其是在魏国正面临秦、齐、楚三国挑战的情况下。
八月十八日,魏王与秦王在河东安邑会盟,以秦国主动放弃河戎国而获取了与魏国的和解,少梁作为旁观者见证了这件事。
这件事结束后,按理来说魏王与秦王就要各归各国,但实际上双方并没有。
当东梁君邀请魏王前往少梁做客时,魏王欣然接受。
不得不说,这让东梁君颇感意外。
他邀请魏王并非作假,毕竟东梁君曾经与魏国的关系非常和睦,当年梁国覆灭后,东梁君也是在魏王的帮助下,才重新在梁国的废墟上建立了少梁,甚至于东梁君的邑君之位,也是来自于魏王的册封,不同于李郃是受封于梁姬。
因此东梁君于情于理都要邀请魏王,只是他没想到,魏王居然接受了。
难道魏王就这么闲?
东梁君表示难以理解。
反过来说,魏王接受了邀请,也意味着此前二人之间的矛盾不复存在,东梁君心中也是十分高兴,在迎着魏王前往少梁的当日,便提前派人回国,叫人准备置办酒席,迎接魏王。
而有意思的是,秦王这边也没有立即返回国内的打算。
在得知魏王应东梁君之邀前往少梁做客的情况下,秦王主动派人找到李郃,笑着说道:“少梁只请魏王,不请寡人,莫不是瞧不起寡人这战败之君?”
李郃一怔,客套道:“秦王言重了,秦王愿意到我少梁做客,我少梁欢迎还来不及呢。”
“那就这么说定了。”秦王笑着抚掌道。
李郃微微点了点头,私底下对嬴虔说道:“我少梁并不打算与魏国签署‘河东之盟’……”
“我知道。”
嬴虔也猜得到以李郃的才智,不可能会答应魏国签署那项对他秦国抱有极大敌意的盟约,叹息着道出了原委:“卫鞅正在国内主持变法,大王这是故意要支开我与甘龙等人,免得我等回国后抗拒新法……”
“哦。”
李郃恍然大悟,随即挑了挑眉,毕竟这件事与他少梁无关。
总而言之,魏王与秦王抱着各自的目的,分别接受了东梁君与李郃的邀请,考虑到李郃已被梁姬封为梁城君,在地位上与东梁君平起平坐,由他招待秦王,也不至于落了礼数。
八月二十二日,众人抵达少梁的东梁,提前得知消息的东梁大夫范鹄,组织全城军民,与翟虎一同出城相迎,毕竟这次相迎的,可是魏秦两国的君主——似魏秦这等大国,其君主同时来到一国做客,这可是极为罕见的。
东梁相迎的规格,让魏王与秦王都颇为满意,不过相比之下,还是魏王脸上的笑容更多,毕竟他是这次争锋的最后胜利方。
他笑着对东梁君道:“东梁……这是东梁君的封邑吧?”
“曾经是。”
东梁君微笑着解释道:“但自从我少梁变法之后,便取缔了封邑……同理,子梁受封梁城君,其实也只是一个空爵,并无封邑。”
听到这话,魏王、秦王以及跟随二人的两国臣子,皆惊异地看向东梁君与李郃。
大概他们想说:即便是为了讨好墨家,这代价也太大了吧?
良久,秦王颇有深意地问东梁君道:“换而言之,寡人脚下的土地,乃至于一草一木,皆归少梁所有?”
“是的。”东梁君微微点头。
“……”
秦王微吸一口气,眼眸中绽放几丝异色,想来他终于明白卫鞅为何时常将少梁挂在嘴边,原因就在于少梁是整个天下变法最彻底的国家,彻底到让人有点不敢相信。
他不解地问道:“诸国的法令,少梁最似我大秦,但唯独在耕地这块,大相径庭,寡人实在不解,少梁的百姓没有田地,如何耕种?”
东梁君摇摇头说道:“秦王误会了,少梁拥有的,只是国内田地的所有权,但使用权,还是在各城邑的百姓手中……简单地说,只是不允许土地买卖而已。至于耕地,各邑会组织百姓耕种……”
“井田制?”
魏王与秦王不约而同地挑了挑眉,毕竟井田制已逐渐证明不符合当代潮流,各国都在陆续取消井田制,比如卫鞅的二次变法,便正式废弃了井田制。
“是的。”
东梁君笑着点头,也不解释他少梁的井田制,其实并非是各国所理解的井田制。
传统的井田制,有公田、私田的区分,其中公田的所得归贵族所有,却要求国人无偿在公田耕种,久而久之,民心生怨,于是公田荒废、私田兴起,再加上耕牛以及铁质耕具的出现,私田的开垦数量远远超过公田,于是井田制也就逐渐消亡了。
而少梁的井田制,没有私田、只有公田,且公田所得,除了发放酬薪给耕种的百姓,其余全部归国家所有。
不得不说,这种模式有点畸形,好比是说整个少梁在压榨耕种的百姓,但由于这些所得全部用于少梁的建设,似东梁君、李郃这等贵族并无截取,因此耕种的百姓也并无不满。
顺便一提,在少梁的酬薪制下,少梁的农夫目前一年的酬劳是十二石,差不多相当于十亩到二十亩地的收获,倘若算上田税等一干税收,差不多相当是五十亩田地的所得。
考虑到一名成年男子一年也不过吃掉四石米,这十二石米已经足够养活一家几口,毕竟这只是家中一名男子的收获,事实上少梁的女子,包括孩童,都能在各邑官府的组织下找到工作,这样算下来,这一家人的收获就不得了了。
更让人心安的是,少梁承担一切天灾人祸的损失,说白了,无论当年的收成好与坏,负责耕种的耕民都能得到相对固定的酬劳。
或有人会说,既然是固定的酬劳,那么如何保证这些耕民消极怠工呢?
这就要提到少梁独有的国情——墨者监工。
在少梁,无论是田地还是修路,每支队伍都有墨者担任监工,他们与百姓一起劳作,闲时传授百姓墨家思想,提倡‘公平’、‘平等’,抵制‘钻营取巧’,倘若有人消极怠工,这些墨者会去找他们谈话、沟通,倘若这人真遇到什么问题,墨者会想办法帮他解决;但倘若是故意倦怠,墨者会惩罚他们。
懒惰倦怠的家伙,在少梁是活不下去的,且不说会遭到其余人的共同抵制,还会被墨者惩罚充军——毕竟少梁只是废除了奴隶制,可没废除‘刑役制’,上郡那边正缺劳力去造长城呢!
以上这些,其实是墨家一贯的主张,但在李郃的坚持下,梁墨也默许了‘奖励机制’,算是在造福‘大多数人’的情况下,给那些才智胜过多数人的‘少数人’,创造了‘相对不公平’的条件,并不再强求完全公平。
比如耕民负责耕种的田地,年终收成时超过了该邑收成的平均亩产,那么超过的部分,取其中一半平分给参与耕种的这几名耕民——当然,这是要考虑‘良田’、‘瘦田’区分的。
不必承担来自天灾人祸的风险,一年固定得到十二石粮,种得好还有额外的奖励,再加上少梁的律令中给予农民的补贴,比如肉类、酒糟、以及工龄方面的补贴,少梁的农夫又岂会有何不满?
于是很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天下各国都在陆续废除井田制,鼓励私田,唯独少梁依旧沿用井田制,而且还没什么民怨,国家也蒸蒸日上。
不得不说,这就是‘墨法国家’的优势,其他国家就算想效仿也没办法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