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战将临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明科技大学的学业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而对于这所新式学堂的开学,很多的人也只是看个热闹而已。
毕竟大部分来学的,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孩子,要么就是辽王殿下官员的孩子。
所以对于那些外人们来说,都觉得这学校培养的,都是辽王殿下的亲信。
为此在应天府,还有很多的监察御史,上书弹劾说辽王殿下培植党羽等等。
这若是换成别人,那肯定慌的要死,立马上书请罪什么的。
不过朱元璋,对于朱启的态度那自然是好的不用说了。
你说别人造反,朱元璋都相信,但如果说辽王朱启会造反,朱元璋是万万不相信的,朱标也同样。
那些上书弹劾辽王殿下的,自然是没什么好果子吃了。
不过现在,官场上面弹劾辽王殿下的人也不多了。
毕竟之前胡惟庸案的时候,就已经把很多和辽王殿下作对的官员,都给拉下马来了。
锦衣卫们抓的官,大部分都是曾经弹劾过辽王殿下的。
朱启自然不是故意如此,但在外人看来,就好像身为锦衣卫头子的辽王殿下,在清除异己一样。
即便如此,在官场上面朱启的名声也还是挺好的。
不仅仅因为他在战场上多次立功,保家卫国有很大的名望。
而且在之前的空印案里,因为朱启的缘故,很多人得以保全了性命,洗刷冤屈。
不过有些聪明的人,也是第一时间秀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这辽王殿下,向来是走在所有人的前面,凡事儿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去干的。
辽王殿下之前在所有的战场上,都占尽了先机,而现在居然费尽心思的去搞教育,创办了大明科技大学。
而且之前还在国子监里面,创办心学数学等课程。
现在数学也已经被朱元璋格外的重视,所以那些人,就想着这大明科技大学里面该不会也有一些新玩意儿,如同心学一般吧。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还是赶紧第一时间学习来的好啊。
事实上,也确实有人第一时间,赶到辽东辽阳,想要去学一学辽王殿下大明科技大学里面的内容。
不过才刚刚到门口就被置之门外了,原因无他,因为大明科技大学是面向孩子的。
倒也不是朱启看不起那些年长的人,觉得他们学不会这些玩意儿。
而是因为那些读书人,早就已经习惯了四书五经,对于其他的东西都抱着鄙夷和怀疑的态度。
就拿天圆地方这个说法来说吧,如果突然在学校里,告诉你这地球是圆的地球之外,还有太阳,太阳之外还有宇宙。
光是听着这个论点,估计都要在心里面耻笑了。
而朱启收那些孩子,就是因为他们一个个还都如同白纸一样。
只要教导有方,对于这些知识吸收理解也是最快的,也是最容易培养他们的三观的。
本来学生的位置就已经非常有限了,再让那些培养难度更高的成年人过来学习,那不是脑袋有毛病吗?
朱启可不将就这些找关系走后门或者过来当记者的那些人。
虽然没有让他们进学校学习,但学校里的学生毕竟还有很多。
而且教科书也都是现成的,那些好奇的人,就想办法弄到了几本教科书。
而看到教科书上的内容之后,他们也是整个人都懵逼了,就拿生物这一门课来说。
上来就是让学生们研究昆虫,看那些蚕蛹变化等等,这些东西对于那些读书人们来说,研究昆虫这种事情难道不是应该农民或者养蚕的妇人去做的吗?
让这些读书人来干这种事情是为何呀?
除了生物之外,还有一门课叫做地理,这地理一门课倒是让他们多了不少的认同。
讲述的是山川河流,还有一些跟水利相关的东西,虽然都比较浅显,但这些读书人也都知道。
不过当看到里面所谓的地心学说之后,大家都有点懵逼了,先不说这个理论,能不能看懂吧,从头到尾读下来之后反倒像是有点臆造的感觉。
而除此之外像是语文数学这两门课程也是让他们颇为奇怪。
语文课里直接就没有教四书五经了,只是列举了一些诗词歌赋,然后交流了一下学习认字,还多了一些奇怪的字母,好像叫做拼音能够辅助记忆,而数学的话则是一些古怪的数字,好像叫做阿拉伯数字还是什么来着的?
他们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大为震撼。
不过在逛了一圈之后,对于这个大明科技大学那些聪明人就只有一个想法,这也太古怪了点。
不过学校里面教的内容暂且不提,起码看到学生们在学校里非常开心的生活,而且学习着各种各样的知识,那些读书人们也是非常欣慰的。
辽王殿下不愧是心怀天下,这学校里大部分都是贫穷的孩子。
听说在这里干活,打工就可以勤工俭学,这也只有辽王殿下能够做得到了。
那些去实地考察过的人回到朝中之后,自然也是对着辽王殿下夸赞不已。
至于说大明科技大学里面学的什么东西,自然也没什么特殊的了。
他们看不懂的玩意儿也并不觉得有用,也不会和外人说。
只是有人问起的时候,有没有像心学那样厉害的新的儒家学说。
他们自然是摇头,当然没有了。
语文课学的也都是诗词歌赋,然后就是基础的认字阅读理解这些东西了,对他们来说也并没有什么难的。
对于这些学了四书五经的人来说,语文课自然是不难的。
而朱启开设语文,并不仅仅是依靠自己现代的教学经验。
开设语文的更大的目的,除了让那些学生们读书认字之外,还有就是明白做人的道理和了解为人处事的方法,这也是论语这些四书五经里面经常会提到的东西。
只不过朱启并没有将他作为学习的全部,而是在各种各样的小故事里面去教导大家,既生动又形象,而且也不是歪歪绕绕的,让大家听不明白。
至于说作文这样的东西,估计就是随便让大家学一学了。
毕竟写文章,在大明的时候已经有很多的范本了。
古代的写文章,讲究那可比现代的要多的多了。
如果要向着那些读书人一样,写文章八股文,这些孩子啥也别学了。
光是学那些格式他就已经能占据他们全部的时间了。
而除此之外,就是体育美术这些兴趣课了,体育自然是每个人都要上的课。
而像是美术之类的课程,就纯粹是兴趣课了,好在琴棋书画,也是文人骚客必须要学习的东西。
所以那些过来查看的大臣们也并没有其他的说辞。
倒是看到体育课一帮子孩子们到处跑动作游戏什么的,也彻底打消了心中的疑虑。
还以为这个学校开设起来,是为辽王殿下训练死士的呢,如今看来倒是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多了。
不过除了学校的事情之外,朱启还有更多的烦心事情,就是关于前线的战事。
高丽那边自然是一团乱麻,暂时还不需要自己去多管。
不过在北元这边可就不一样了,虽然已经安排阿札失里去亦乃集那边扎下自己的据点。
但这据点才刚刚扎了下去,北元那边就已经聚集了重兵,过来防守突袭亦乃集了。
阿札失里里那边的压力可以说是相当的大了。
本来朱启还打算让阿札失里一个人面对北元那边的来犯敌人。
不过听到了锦衣卫传来的情报之后,还是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因为北元的王保保是铁了心,要把亦乃集给夺回来的。
居然聚集了十万大军,从大漠向着亦乃集方向进发了过来。
估计在洪武12年的开春,就能够抵达亦乃集的城下了。
要知道这亦乃集可是在关外塞外大漠上的。
没有什么城墙或者坚固的堡垒,以及地形可以让他们进行有效的防守。
这10万大军如果真的是开过来,光靠着阿札失里的实力,是万万抵挡不能的。
好不容易拿下的亦乃集恐怕也得拱手相让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大明不出兵帮助阿札失里的情况之下。
而事实上,王保保也就是笃定了大明不会出兵。
因为这个时候大明的兵力,先前已经和北元打了很久了。
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区别就在于此,如果打仗的时间太长,对于天下来说定然会非常疲惫。
因为农耕民族,就是扎根于脚下的土地,如果没有时间去耕作的话,那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打击是非常大的。
但游牧民族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牛羊只要有草有水自己就会长,也不需要去多加照顾,如果实在是没得吃,喝了那就去抢一波。
而他们能抢的对象可不仅仅只有大明而已,在西方也有各种各样可以抢劫的对象。
所以这些游牧民族已经习惯了一天到晚的打仗厮杀了,他们可是完全不会知道累的,而且还可以从其他的部落抓各种各样的人口。
蒙古帝国的遗产现在依然还是很丰厚的。
虽然失去了中原地区,西方那边也在各种暴动,但起码西方大盘还是稳定着的。
所以从西方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事实上在蒙古帝国最先获得独立的也就是中原地区,建立了大明朝的汉人。
所以大明作战的对象,并不仅仅只是北元草原上的那些民族。
还有蒙古帝国在西方建立起的庞大领土。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历史上朱棣继位之后,占据了中亚的帖木尔,会扬言要杀入大明,重新建立元朝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10万大军,也是王保保现在能拿出的全部兵力了。
朱启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大吃了一惊,原本以为王保保不可能为了纳哈出的辽地使出全力的,毕竟他的基本盘还是在大漠草原。
不过现在来看,这王保保显然并不是这么想的。
他自然是没有什么好主意,不过消息传到了应天府之后,朱元璋那边很快就召集了大臣的议事。
而按照朱元璋的脾气,遇到这种情况自然是不可能认怂的。
他这一辈子也没有怂过谁,遇到事情,那就一个字,干就完了。
朱元璋很快就下达了命令,让周围的那些将军们带着自己的军团朝着亦乃集这边靠拢了过来。
很显然是要在这边打一场和北元的大决战了,不知不觉中第四次北伐战争就在此刻已经悄然打响了。
而核心的主角自然也是朱启这边了,明面上虽然是阿札失里,一个人对抗北元那边的滔天怒火。
但阿扎士里被靠着的可不就是辽东的辽王殿下吗?
所以压力,不知不觉竟然一下子压到了朱启这边。
而朱启知道大军朝着这边集结,要和北元硬碰硬的时候,也是心里非常紧张的。
他虽然已经有不少次的作战经验了,但是现在可是数10万的大集团作战呀。
对于朱启来说还是很紧张的,好在手底下已经有不少的名将了。
像张玉和朱能可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将,更不用说,还有老将马云以及其他的一些磨练起来的副将们。
有他们在自己的身边辅佐,朱启起码还是有一点信心的。
更何况徐达他们也都已经靠了过来,如果真打起来了,真正要做决断的,肯定不是自己这个辽王,而是徐达这个身经百战的元帅啊。
所以想到这一点,朱启也就放松了不少。
而到了洪武十一年的12月份,家家户户都洋溢在马上要过春节的气氛中的时候,已经有五万人云集到了辽东的地界。
并且准备随时朝着亦乃集那边进发了,而这也是短时间内能够过来的所有明军了。
这些明军到了辽东地界之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粮草辎重的问题。
好在海道已经打通了,所以源源不断的有海船,从江南地区将各种各样的粮草辎重运输到辽东地界,倒也不会产生任何的差错。
而刘伯温更是搞后勤的一把好手,在曾经跟随着朱元璋征战南北的时候,刘伯温就曾经负责过后勤工作,此时将后勤全部交给刘伯温,朱启又是轻松了不少。
而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随着过冬的第一场雪慢慢融化,大战也即将来临。
大明科技大学的学业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而对于这所新式学堂的开学,很多的人也只是看个热闹而已。
毕竟大部分来学的,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孩子,要么就是辽王殿下官员的孩子。
所以对于那些外人们来说,都觉得这学校培养的,都是辽王殿下的亲信。
为此在应天府,还有很多的监察御史,上书弹劾说辽王殿下培植党羽等等。
这若是换成别人,那肯定慌的要死,立马上书请罪什么的。
不过朱元璋,对于朱启的态度那自然是好的不用说了。
你说别人造反,朱元璋都相信,但如果说辽王朱启会造反,朱元璋是万万不相信的,朱标也同样。
那些上书弹劾辽王殿下的,自然是没什么好果子吃了。
不过现在,官场上面弹劾辽王殿下的人也不多了。
毕竟之前胡惟庸案的时候,就已经把很多和辽王殿下作对的官员,都给拉下马来了。
锦衣卫们抓的官,大部分都是曾经弹劾过辽王殿下的。
朱启自然不是故意如此,但在外人看来,就好像身为锦衣卫头子的辽王殿下,在清除异己一样。
即便如此,在官场上面朱启的名声也还是挺好的。
不仅仅因为他在战场上多次立功,保家卫国有很大的名望。
而且在之前的空印案里,因为朱启的缘故,很多人得以保全了性命,洗刷冤屈。
不过有些聪明的人,也是第一时间秀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这辽王殿下,向来是走在所有人的前面,凡事儿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去干的。
辽王殿下之前在所有的战场上,都占尽了先机,而现在居然费尽心思的去搞教育,创办了大明科技大学。
而且之前还在国子监里面,创办心学数学等课程。
现在数学也已经被朱元璋格外的重视,所以那些人,就想着这大明科技大学里面该不会也有一些新玩意儿,如同心学一般吧。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还是赶紧第一时间学习来的好啊。
事实上,也确实有人第一时间,赶到辽东辽阳,想要去学一学辽王殿下大明科技大学里面的内容。
不过才刚刚到门口就被置之门外了,原因无他,因为大明科技大学是面向孩子的。
倒也不是朱启看不起那些年长的人,觉得他们学不会这些玩意儿。
而是因为那些读书人,早就已经习惯了四书五经,对于其他的东西都抱着鄙夷和怀疑的态度。
就拿天圆地方这个说法来说吧,如果突然在学校里,告诉你这地球是圆的地球之外,还有太阳,太阳之外还有宇宙。
光是听着这个论点,估计都要在心里面耻笑了。
而朱启收那些孩子,就是因为他们一个个还都如同白纸一样。
只要教导有方,对于这些知识吸收理解也是最快的,也是最容易培养他们的三观的。
本来学生的位置就已经非常有限了,再让那些培养难度更高的成年人过来学习,那不是脑袋有毛病吗?
朱启可不将就这些找关系走后门或者过来当记者的那些人。
虽然没有让他们进学校学习,但学校里的学生毕竟还有很多。
而且教科书也都是现成的,那些好奇的人,就想办法弄到了几本教科书。
而看到教科书上的内容之后,他们也是整个人都懵逼了,就拿生物这一门课来说。
上来就是让学生们研究昆虫,看那些蚕蛹变化等等,这些东西对于那些读书人们来说,研究昆虫这种事情难道不是应该农民或者养蚕的妇人去做的吗?
让这些读书人来干这种事情是为何呀?
除了生物之外,还有一门课叫做地理,这地理一门课倒是让他们多了不少的认同。
讲述的是山川河流,还有一些跟水利相关的东西,虽然都比较浅显,但这些读书人也都知道。
不过当看到里面所谓的地心学说之后,大家都有点懵逼了,先不说这个理论,能不能看懂吧,从头到尾读下来之后反倒像是有点臆造的感觉。
而除此之外像是语文数学这两门课程也是让他们颇为奇怪。
语文课里直接就没有教四书五经了,只是列举了一些诗词歌赋,然后交流了一下学习认字,还多了一些奇怪的字母,好像叫做拼音能够辅助记忆,而数学的话则是一些古怪的数字,好像叫做阿拉伯数字还是什么来着的?
他们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大为震撼。
不过在逛了一圈之后,对于这个大明科技大学那些聪明人就只有一个想法,这也太古怪了点。
不过学校里面教的内容暂且不提,起码看到学生们在学校里非常开心的生活,而且学习着各种各样的知识,那些读书人们也是非常欣慰的。
辽王殿下不愧是心怀天下,这学校里大部分都是贫穷的孩子。
听说在这里干活,打工就可以勤工俭学,这也只有辽王殿下能够做得到了。
那些去实地考察过的人回到朝中之后,自然也是对着辽王殿下夸赞不已。
至于说大明科技大学里面学的什么东西,自然也没什么特殊的了。
他们看不懂的玩意儿也并不觉得有用,也不会和外人说。
只是有人问起的时候,有没有像心学那样厉害的新的儒家学说。
他们自然是摇头,当然没有了。
语文课学的也都是诗词歌赋,然后就是基础的认字阅读理解这些东西了,对他们来说也并没有什么难的。
对于这些学了四书五经的人来说,语文课自然是不难的。
而朱启开设语文,并不仅仅是依靠自己现代的教学经验。
开设语文的更大的目的,除了让那些学生们读书认字之外,还有就是明白做人的道理和了解为人处事的方法,这也是论语这些四书五经里面经常会提到的东西。
只不过朱启并没有将他作为学习的全部,而是在各种各样的小故事里面去教导大家,既生动又形象,而且也不是歪歪绕绕的,让大家听不明白。
至于说作文这样的东西,估计就是随便让大家学一学了。
毕竟写文章,在大明的时候已经有很多的范本了。
古代的写文章,讲究那可比现代的要多的多了。
如果要向着那些读书人一样,写文章八股文,这些孩子啥也别学了。
光是学那些格式他就已经能占据他们全部的时间了。
而除此之外,就是体育美术这些兴趣课了,体育自然是每个人都要上的课。
而像是美术之类的课程,就纯粹是兴趣课了,好在琴棋书画,也是文人骚客必须要学习的东西。
所以那些过来查看的大臣们也并没有其他的说辞。
倒是看到体育课一帮子孩子们到处跑动作游戏什么的,也彻底打消了心中的疑虑。
还以为这个学校开设起来,是为辽王殿下训练死士的呢,如今看来倒是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多了。
不过除了学校的事情之外,朱启还有更多的烦心事情,就是关于前线的战事。
高丽那边自然是一团乱麻,暂时还不需要自己去多管。
不过在北元这边可就不一样了,虽然已经安排阿札失里去亦乃集那边扎下自己的据点。
但这据点才刚刚扎了下去,北元那边就已经聚集了重兵,过来防守突袭亦乃集了。
阿札失里里那边的压力可以说是相当的大了。
本来朱启还打算让阿札失里一个人面对北元那边的来犯敌人。
不过听到了锦衣卫传来的情报之后,还是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因为北元的王保保是铁了心,要把亦乃集给夺回来的。
居然聚集了十万大军,从大漠向着亦乃集方向进发了过来。
估计在洪武12年的开春,就能够抵达亦乃集的城下了。
要知道这亦乃集可是在关外塞外大漠上的。
没有什么城墙或者坚固的堡垒,以及地形可以让他们进行有效的防守。
这10万大军如果真的是开过来,光靠着阿札失里的实力,是万万抵挡不能的。
好不容易拿下的亦乃集恐怕也得拱手相让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大明不出兵帮助阿札失里的情况之下。
而事实上,王保保也就是笃定了大明不会出兵。
因为这个时候大明的兵力,先前已经和北元打了很久了。
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区别就在于此,如果打仗的时间太长,对于天下来说定然会非常疲惫。
因为农耕民族,就是扎根于脚下的土地,如果没有时间去耕作的话,那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打击是非常大的。
但游牧民族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牛羊只要有草有水自己就会长,也不需要去多加照顾,如果实在是没得吃,喝了那就去抢一波。
而他们能抢的对象可不仅仅只有大明而已,在西方也有各种各样可以抢劫的对象。
所以这些游牧民族已经习惯了一天到晚的打仗厮杀了,他们可是完全不会知道累的,而且还可以从其他的部落抓各种各样的人口。
蒙古帝国的遗产现在依然还是很丰厚的。
虽然失去了中原地区,西方那边也在各种暴动,但起码西方大盘还是稳定着的。
所以从西方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事实上在蒙古帝国最先获得独立的也就是中原地区,建立了大明朝的汉人。
所以大明作战的对象,并不仅仅只是北元草原上的那些民族。
还有蒙古帝国在西方建立起的庞大领土。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历史上朱棣继位之后,占据了中亚的帖木尔,会扬言要杀入大明,重新建立元朝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10万大军,也是王保保现在能拿出的全部兵力了。
朱启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大吃了一惊,原本以为王保保不可能为了纳哈出的辽地使出全力的,毕竟他的基本盘还是在大漠草原。
不过现在来看,这王保保显然并不是这么想的。
他自然是没有什么好主意,不过消息传到了应天府之后,朱元璋那边很快就召集了大臣的议事。
而按照朱元璋的脾气,遇到这种情况自然是不可能认怂的。
他这一辈子也没有怂过谁,遇到事情,那就一个字,干就完了。
朱元璋很快就下达了命令,让周围的那些将军们带着自己的军团朝着亦乃集这边靠拢了过来。
很显然是要在这边打一场和北元的大决战了,不知不觉中第四次北伐战争就在此刻已经悄然打响了。
而核心的主角自然也是朱启这边了,明面上虽然是阿札失里,一个人对抗北元那边的滔天怒火。
但阿扎士里被靠着的可不就是辽东的辽王殿下吗?
所以压力,不知不觉竟然一下子压到了朱启这边。
而朱启知道大军朝着这边集结,要和北元硬碰硬的时候,也是心里非常紧张的。
他虽然已经有不少次的作战经验了,但是现在可是数10万的大集团作战呀。
对于朱启来说还是很紧张的,好在手底下已经有不少的名将了。
像张玉和朱能可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将,更不用说,还有老将马云以及其他的一些磨练起来的副将们。
有他们在自己的身边辅佐,朱启起码还是有一点信心的。
更何况徐达他们也都已经靠了过来,如果真打起来了,真正要做决断的,肯定不是自己这个辽王,而是徐达这个身经百战的元帅啊。
所以想到这一点,朱启也就放松了不少。
而到了洪武十一年的12月份,家家户户都洋溢在马上要过春节的气氛中的时候,已经有五万人云集到了辽东的地界。
并且准备随时朝着亦乃集那边进发了,而这也是短时间内能够过来的所有明军了。
这些明军到了辽东地界之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粮草辎重的问题。
好在海道已经打通了,所以源源不断的有海船,从江南地区将各种各样的粮草辎重运输到辽东地界,倒也不会产生任何的差错。
而刘伯温更是搞后勤的一把好手,在曾经跟随着朱元璋征战南北的时候,刘伯温就曾经负责过后勤工作,此时将后勤全部交给刘伯温,朱启又是轻松了不少。
而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随着过冬的第一场雪慢慢融化,大战也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