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六章 仓促叛乱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金陵城里的战斗已经接近尾声,李景达反了,清晨起兵,傍晚的时候便已将兵败!
李景达调动了镇江和采石矶的驻军突然进攻金陵,按理说突然袭击,再有人配合,来个里应外合。即便金陵城高大坚固,也架不住这样内外进攻,可是李景达却失败了!
尽管他安排的很周密,但终究还是失败了,因为国主李璟比他安排的更周到。
赵铮当初与韩熙载的一切作为,打草惊蛇,继而敲山震虎,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逼迫李景达,让他不安,让他害怕。当不安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他就会想起一句话——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可有时候,先下手也不一定为强。
有备而攻有备,那就是拼实力了,李景达哪怕是南唐军中第一人,可他怎么能和国主李璟相比呢?尤其干的还是谋朝篡位这种事,李璟虽然懦弱,却也是个仁慈之君,李景达的反叛没有任何正义性可言。
先不说老百姓支持与否了,士兵们态度也十分重要。采石矶和镇江两地的防务是由李景达负责的,多年经营之下,将领多是他的心腹,大军也奉命调遣而去。可是到了金陵城下,士兵们听说要进攻都城,心里都开始打哆嗦了。
在封建时代,帝王皇权和正统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士兵除了听从将领的命令之外,对皇权是相当敬畏的。他们和公卿大臣们一样,多多少少也是有忠君思想的。让他们进攻自己国家的都城,杀害国主,实际上就是谋反,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有多少人愿意心甘情愿冒险参与其中呢?
何况他们之中有许多人的亲人都在金陵城内,一旦战火燃起,家里人也是跟着遭难的。士兵们不傻,基本的道理还是能懂得。
不得不说,李景达准备有些仓促,也很失败。根本没有对士兵做好有效的动员和思想教育,以至于攻城的时候人心涣散。直到这时候,他才祭出旗号,可致命的打击也随之出现。
李景达是打着吴王李从嘉的旗号起兵的,意思是自己协助吴王清君侧,至于君侧的小人是谁……城破之时,就任由他们说了算了。这个旗号很恰当,是富有合法性的,士兵们的认知也有改观,原来不算是谋反。
李景达的说法是,宋使与朝中奸臣勾结,已经扣押了国主,准备颠覆唐国。吴王得知消息,力挽狂澜,而他们则是协助吴王挽救唐国于危难之中。多么义正言辞的说法,多么伟大的借口,不知真相士兵和百姓几乎被蒙蔽了。
可是士兵们很快发现,吴王殿下迟迟不见出现啊!既然是吴王要清君侧,他不来主持大局是怎么回事?这其中也许有诈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猜疑越发的严重,有人开始怀疑李景达是虚假宣传,直接的结果便是本来就支离破碎的军心再次动摇,几乎立即全面崩塌。
李景达不断埋怨,儿子李从庆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不是说有办法诓出李从嘉,用他来做“正义的傀儡”吗,何以到现在还不见人影?
此时的齐王殿下,并不知道他的儿子在钟山遇到了麻烦,行动失败不说,已经陷入了自身难保的状态。他更不知道,韩王李从善曾经带人出城前去救援,因为皇甫继勋并未及时向他禀告这个重要消息。
这正是李景达所面临的另外一个恶劣的局面,也是致命的,答应与他里应外合的盟友叛变了。
不得不说,他犯了一个有些愚蠢的错误,寻找一个盟友是恰当的,但是他找的人很不应当。
皇甫继勋有野心家的潜质,但更多时候就是个墙头草,对他而言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控制着金陵城四分之一的守卫,这边是他最大的资本,李景达也正是因此才找他的。
当时皇甫继勋答应了,因为李景达许诺给了他足够的好处,他自己也觉得有成功的机会。可惜成功的机会被他自己搞砸了,皇甫继勋与他爹皇甫晖相比差远了。他早早地开始准备了,正因如此泄露了天机。
赵铮带着周女英出城的时候,皇甫继勋负责的东城已经严阵以待,镇江而来的守军入城最便捷的方向正是东门。出于谨慎,赵铮将这个消息通报了韩熙载,顿时引起了猜疑。
那个时候,李璟打算瓮中捉鳖,或者说以防万一的命令还尚未下达,皇甫继勋凭什么未卜先知,这样有自知之明?
于是乎,韩熙载只是略微敲打,先是派人围了皇甫家的宅邸,然后带着圣旨来东门转了一圈,借国主李璟之口好好夸奖皇甫继勋防御有功。皇甫继勋立即疑神疑鬼,随即看到唐国精锐大军调动,便心知不妙。
作为一个资深墙头草,他还怎么愿意跟着李景达冒险?于是乎声称自己得到消息,有人可能谋反,所以才严阵以待,正准备奏报国主的。然后很笃定地将李景达的一些准备和谋划全盘托出,同时也将自己撇的干干净净。
韩熙载是个老狐狸,他要得只是平稳帮国主判定动乱,一个皇甫继勋没必须过分为难。于是乎,逃过一劫的皇甫将军成为守城的主力。
他不仅没有配合镇江军打开金陵城门,并且给予了最为沉重的打击。计划全都失败了,李从嘉这块招牌没有出现,预计里应外合也成了空口白话。
一群叛军,想要攻陷城池高大,有大军守卫的金陵城谈何容易?尤其是军心乱了。这个时候,连那些李景达的心腹将领都在怀疑,齐王是不是骗了他们?那些个普通士兵就更加疑神疑鬼了。
军心散了,还如何打仗?在金陵守军猛烈还击下,叛军很快乱了套。当有外围的勤王军队到来时,叛军彻底乱了。全都四散奔逃,抑或被俘虏,抑或主动投降,抑或负隅顽抗被杀。
李景达仓皇出逃,而皇甫继勋则亲自率领前去追杀,上演了一幕从亲密战友到仇人见面快速转变的好戏。
一场突如其来的叛乱就这样戛然而止了,听到兵戈之声,金陵的百姓都惊恐不已。都在想着怎么避难的时候,官府便宣布叛乱结束,金陵城的百姓在一片猜疑中,像是没事的的人一样,秦淮河边再次恢复了往日喧闹。
当李从嘉和李从善踩着月光回城的时候,叛乱已经结束,将士们已经在清理并不惨烈的战场。
兄弟俩来不及多看,匆匆往皇宫而去。刚一如踏入宫门,钟皇后和周夫人便扑上来,着急问道:“娥皇和女英呢?”
李从嘉支支吾吾了半天,给出了一个说法。意思是自己被李从庆蒙骗出城,险些遇害,多亏妻子和小姨报讯,在宋使赵铮的帮助下突围出来。妻子为了舍身相救,让自己先走……他临阵脱逃的卑鄙行为被掩盖,变成了为了顾全大局,不得已含泪离开的厚道悲**。
当然了,为了圆上这个谎,李从嘉也不敢再污蔑赵铮,反而将他形容成拼死相助的大恩人。现在只能这么说了,回头再让妻子帮着说谎,她肯定不会拒绝,赵铮的说辞便无关紧要。相信他会识相配合的,否则……
李从嘉虽然将信将疑,但六哥既然这么说了,也不好拆台,一直默不出声。得知两个女儿下落不明,身处险境,周夫人已经哭成个泪人。
钟皇后却神情几动,若有所思地看着儿子,平静道:“这么说,娥皇、女英现在可能是被赵少卿救走了?”
c
金陵城里的战斗已经接近尾声,李景达反了,清晨起兵,傍晚的时候便已将兵败!
李景达调动了镇江和采石矶的驻军突然进攻金陵,按理说突然袭击,再有人配合,来个里应外合。即便金陵城高大坚固,也架不住这样内外进攻,可是李景达却失败了!
尽管他安排的很周密,但终究还是失败了,因为国主李璟比他安排的更周到。
赵铮当初与韩熙载的一切作为,打草惊蛇,继而敲山震虎,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逼迫李景达,让他不安,让他害怕。当不安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他就会想起一句话——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可有时候,先下手也不一定为强。
有备而攻有备,那就是拼实力了,李景达哪怕是南唐军中第一人,可他怎么能和国主李璟相比呢?尤其干的还是谋朝篡位这种事,李璟虽然懦弱,却也是个仁慈之君,李景达的反叛没有任何正义性可言。
先不说老百姓支持与否了,士兵们态度也十分重要。采石矶和镇江两地的防务是由李景达负责的,多年经营之下,将领多是他的心腹,大军也奉命调遣而去。可是到了金陵城下,士兵们听说要进攻都城,心里都开始打哆嗦了。
在封建时代,帝王皇权和正统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士兵除了听从将领的命令之外,对皇权是相当敬畏的。他们和公卿大臣们一样,多多少少也是有忠君思想的。让他们进攻自己国家的都城,杀害国主,实际上就是谋反,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有多少人愿意心甘情愿冒险参与其中呢?
何况他们之中有许多人的亲人都在金陵城内,一旦战火燃起,家里人也是跟着遭难的。士兵们不傻,基本的道理还是能懂得。
不得不说,李景达准备有些仓促,也很失败。根本没有对士兵做好有效的动员和思想教育,以至于攻城的时候人心涣散。直到这时候,他才祭出旗号,可致命的打击也随之出现。
李景达是打着吴王李从嘉的旗号起兵的,意思是自己协助吴王清君侧,至于君侧的小人是谁……城破之时,就任由他们说了算了。这个旗号很恰当,是富有合法性的,士兵们的认知也有改观,原来不算是谋反。
李景达的说法是,宋使与朝中奸臣勾结,已经扣押了国主,准备颠覆唐国。吴王得知消息,力挽狂澜,而他们则是协助吴王挽救唐国于危难之中。多么义正言辞的说法,多么伟大的借口,不知真相士兵和百姓几乎被蒙蔽了。
可是士兵们很快发现,吴王殿下迟迟不见出现啊!既然是吴王要清君侧,他不来主持大局是怎么回事?这其中也许有诈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猜疑越发的严重,有人开始怀疑李景达是虚假宣传,直接的结果便是本来就支离破碎的军心再次动摇,几乎立即全面崩塌。
李景达不断埋怨,儿子李从庆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不是说有办法诓出李从嘉,用他来做“正义的傀儡”吗,何以到现在还不见人影?
此时的齐王殿下,并不知道他的儿子在钟山遇到了麻烦,行动失败不说,已经陷入了自身难保的状态。他更不知道,韩王李从善曾经带人出城前去救援,因为皇甫继勋并未及时向他禀告这个重要消息。
这正是李景达所面临的另外一个恶劣的局面,也是致命的,答应与他里应外合的盟友叛变了。
不得不说,他犯了一个有些愚蠢的错误,寻找一个盟友是恰当的,但是他找的人很不应当。
皇甫继勋有野心家的潜质,但更多时候就是个墙头草,对他而言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控制着金陵城四分之一的守卫,这边是他最大的资本,李景达也正是因此才找他的。
当时皇甫继勋答应了,因为李景达许诺给了他足够的好处,他自己也觉得有成功的机会。可惜成功的机会被他自己搞砸了,皇甫继勋与他爹皇甫晖相比差远了。他早早地开始准备了,正因如此泄露了天机。
赵铮带着周女英出城的时候,皇甫继勋负责的东城已经严阵以待,镇江而来的守军入城最便捷的方向正是东门。出于谨慎,赵铮将这个消息通报了韩熙载,顿时引起了猜疑。
那个时候,李璟打算瓮中捉鳖,或者说以防万一的命令还尚未下达,皇甫继勋凭什么未卜先知,这样有自知之明?
于是乎,韩熙载只是略微敲打,先是派人围了皇甫家的宅邸,然后带着圣旨来东门转了一圈,借国主李璟之口好好夸奖皇甫继勋防御有功。皇甫继勋立即疑神疑鬼,随即看到唐国精锐大军调动,便心知不妙。
作为一个资深墙头草,他还怎么愿意跟着李景达冒险?于是乎声称自己得到消息,有人可能谋反,所以才严阵以待,正准备奏报国主的。然后很笃定地将李景达的一些准备和谋划全盘托出,同时也将自己撇的干干净净。
韩熙载是个老狐狸,他要得只是平稳帮国主判定动乱,一个皇甫继勋没必须过分为难。于是乎,逃过一劫的皇甫将军成为守城的主力。
他不仅没有配合镇江军打开金陵城门,并且给予了最为沉重的打击。计划全都失败了,李从嘉这块招牌没有出现,预计里应外合也成了空口白话。
一群叛军,想要攻陷城池高大,有大军守卫的金陵城谈何容易?尤其是军心乱了。这个时候,连那些李景达的心腹将领都在怀疑,齐王是不是骗了他们?那些个普通士兵就更加疑神疑鬼了。
军心散了,还如何打仗?在金陵守军猛烈还击下,叛军很快乱了套。当有外围的勤王军队到来时,叛军彻底乱了。全都四散奔逃,抑或被俘虏,抑或主动投降,抑或负隅顽抗被杀。
李景达仓皇出逃,而皇甫继勋则亲自率领前去追杀,上演了一幕从亲密战友到仇人见面快速转变的好戏。
一场突如其来的叛乱就这样戛然而止了,听到兵戈之声,金陵的百姓都惊恐不已。都在想着怎么避难的时候,官府便宣布叛乱结束,金陵城的百姓在一片猜疑中,像是没事的的人一样,秦淮河边再次恢复了往日喧闹。
当李从嘉和李从善踩着月光回城的时候,叛乱已经结束,将士们已经在清理并不惨烈的战场。
兄弟俩来不及多看,匆匆往皇宫而去。刚一如踏入宫门,钟皇后和周夫人便扑上来,着急问道:“娥皇和女英呢?”
李从嘉支支吾吾了半天,给出了一个说法。意思是自己被李从庆蒙骗出城,险些遇害,多亏妻子和小姨报讯,在宋使赵铮的帮助下突围出来。妻子为了舍身相救,让自己先走……他临阵脱逃的卑鄙行为被掩盖,变成了为了顾全大局,不得已含泪离开的厚道悲**。
当然了,为了圆上这个谎,李从嘉也不敢再污蔑赵铮,反而将他形容成拼死相助的大恩人。现在只能这么说了,回头再让妻子帮着说谎,她肯定不会拒绝,赵铮的说辞便无关紧要。相信他会识相配合的,否则……
李从嘉虽然将信将疑,但六哥既然这么说了,也不好拆台,一直默不出声。得知两个女儿下落不明,身处险境,周夫人已经哭成个泪人。
钟皇后却神情几动,若有所思地看着儿子,平静道:“这么说,娥皇、女英现在可能是被赵少卿救走了?”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