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从龙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提仁智宫这边,李渊李世民父子正在调集兵力做着进攻长安的准备,就是在此时的长安城中,太子李建成也正在着急的六神无主,一直以来的亲信杨文干的造反,这次对他的打击,不可谓不大,也因此,当他得知了这一消息,并且在随后接到了李渊训斥的诏令之后,他立刻的就将自己的所有谋士全部叫了过来,想要让他们为自己出出主意,然而,令李建成所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谋士们所提出的意见,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一部分谋士立刻主张既然事已至此,那么不如太子殿下抢先起兵,占据长安之后向仁智宫进军,然而,更多的谋士却是认为,既然太子此前并无反心,那么此时,太子应该立刻赶往仁智宫中,向李渊辩解以及请求宽恕谢罪,毕竟此时的叛乱一切都是杨文干自作主张,而与太子并无太大干系,太子与陛下又是父子情深,因此只要太子能够陛下解释清楚,以陛下对太子的厚爱,他是一定会宽恕太子的过失的,然后,只要发兵剿灭了杨文干,那么这一件事,自然也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当做从没有发生过一般。而最终,李建成同意了谋士们所提出的第二条建议。
李建成快马加鞭的赶向仁智宫,然后在到达仁智宫不远的地方的时候离开随从,孤身一人的进入宫中向李渊请罪,虽然当听到太子孤身一人到来的时候,李渊心中的怒气就已经消散了一大半,然而即便如此,他却依然也没有对太子露出过好脸色,而眼见父亲发怒,又悔又怕的李建成只感觉天崩地裂一般。于是,他痛哭流涕的向跪在李渊脚边哭诉,甚至有了一死的念头,想要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就这样,在太子一片撕心裂肺的痛哭声中。李渊也终于心软了,他宽恕了太子的过错,但是却先命人将太子看管起来,等到平定杨文干的叛乱之后,在做处理。然后,他便叫人去叫李世民,再次的商议平定叛乱事宜。
杨文干的叛乱,果然如同李世民最先所预料的那样,没有人愿意跟随他。而当太子李建成赶往仁智宫向李渊谢罪的消息传出之后,杨文干的部下更是砍了他的脑袋投降,祈求朝廷的宽恕,于是,这次叛乱的事件,就如同一场闹剧一般,很快的就烟消云散了,只是之后。它所造成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李渊第一次的有了废掉太子的念头。而这一个想法,却会无疑让已经形势已经极为明显的朝堂之上,再次的掀起波澜,而且,当杨文干被杀之后,李渊派人仔细的调查此事。然而他所得到的结果,却是充满了各种的矛盾,让人不得不深感怀疑,在杨文干事件发生的背后,究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还是无数个巧合叠加之后所产生的意外……
李渊心知,太子建成应该是的确没有反心的,否则的话,当杨文干叛变的时候,他不会如此的惊慌失措,并且立刻便赶来向自己请罪,不过,太子利用职权,将长安城府库中的兵器盔甲送往杨文干处,用以增加他的实力却是确有其事;根据太子以及他的随从们的口供,太子之所以会这样做,是由于听取了手下谋士们的建议,担心在李渊避暑的时候,秦王李世民会趁机挟持陛下,然后趁机进攻长安,因此,为了以防万一,才这样准备,只是太子殿下也没有想到,最后的结果,居然却是换来了杨文干谋反的结局!!
秦王会在仁智宫中对父皇不利,妄图挟持自己然后趁机进攻长安自立为帝!!这种话,李渊自然不信,不说秦王究竟会不会起这个念头,单说仁智宫,它不仅仅是一座行宫而已,它还是李渊所精心修建的长安外围防御线的核心枢纽,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也因此防御在附近的军队,皆是李渊最为信任的将领领军,这些人对李渊忠心耿耿,因此即便秦王想要挟持自己,也根本就没有机会。
所以,太子加强庆州杨文干的实力的行为,唯一的好处,就是扩大他在庆州地方上的实力,不过,由于太子这一次毕竟是为了自己的安危而考虑,因此即便事后暴露受到责罚的话,李渊对于太子的处罚也当然不会严重——而这,应该才是那些谋士们所建议中蕴含的真正含义,毕竟,太子之前就曾经由于违反东宫制度,擅自扩大东宫卫队的编制组建长林兵,也因此而遭到了自己的训斥,并且驱逐了作为长林兵将领的突厥勇士可达志,李渊自己都可以想象的出来,由于那一次事件的影响,谋士们若是再一次的提出相似的意见的话,太子建成必然会因为犹豫而拒绝,因此这些谋士们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哄骗太子建成,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由于太子的确没有反心,因此,李渊也的确打心底里宽恕了太子建成的过失,不过,对于那些谋士们擅自耍小聪明的行为,他却在心里牢牢的记住了,李渊从来就不是一个大度的人,在对自己的子女一方面就更是小心眼,那些东宫的谋士们,他绝对不会让他们好过就是了。
然后,就是尔朱焕与乔公山这两个人,也正是由于他们二人的前来揭发,才让李渊知道了太子违反律法擅自送盔甲给庆州都督杨文干的事,不过,这两个人也的确没有诬告太子谋反,而仅仅只是因为不敢承担违背法令,私自运送盔甲兵器的罪责,想要免于责罚而已,而他们的职责也注定了他们二人只是两个小人物罢了,李渊也不会过多的关注他们。
再然后,则是李渊派往庆州传达命令的宇文颖,当杨文干被杀之后,李渊经过重新的调查才发现,原来当他派出宇文颖向庆州杨文干传达消息的时候,由于宇文颖与齐王李元吉走的近,而齐王又一向与太子亲近的缘故。因此,嘱托宇文颖将仁智宫中所发生的事告诉杨文干,让他造作准备!而如今,杨文干是否是因为宇文颖泄露消息而产生误会,以至最终发动叛乱的,则已经不得而知。当然。与信任太子与秦王一样,李渊也同样不会怀疑自己的三儿子,齐王李元吉,而仅仅将他在这件事情上面的参与,看做是与太子关系亲密的必然做法。
而最终,则是一个名叫杜凤的庆州官员跑来了仁智宫,揭发了杨文干即将发动叛乱的消息,而且他的话果然在随后就被证实,杨文干——真的叛乱了!!
然而杨文干选择叛乱的时机却是如此的糟糕透顶。不提他几乎根本就没有做出任何的准备,就连他最为信任的的心腹属下,也因为事先毫不知情,而后来得知消息之后,由于不想背叛而最终将他杀死。此时细细想来,杨文干的造反,简直仓促的有些不可思议,那几乎是任何的一个阴谋家都不会去选择的必死的选项。然而,杨文干却就是那样的做了。难道他是疯了不成,不仅仅是李渊、李建成,几乎所有的人对此都摸不清头脑。
并且,当杨文干死后,所有指向他的线索便都已经宣告中断,再也没有办法将这件事件的真实还原到李渊的面前!
凭借着自己那多年以来的人生阅历。李渊分明的能够感觉得到这件事的背后并不简单,就仿佛是有着一支无形的打手在背后推动一般,然而,由于所有的线索此时已经中断,即便李渊有心继续调查。也再也无法继续下去。因此,李渊也唯有将此事放下,而只是处置了几个当事人了事。
不过到了此时,这件事却依然还不能算完,因为在最后调查那个前来告发杨文干谋反的杜凤的时候,李渊差异的发现,原来这个叫做杜凤的,居然与秦王还有着那么一丝的联系,在经过一番的审理之后,杜凤也不得不承认,他之所以会赶来仁智宫告发杨文干,是受到了秦王府文臣杜淹的指使!
这下好了,太子、秦王、齐王,已故窦皇后所生,李渊所最为宠爱信任的儿子们,全搅进这件事情里面来了,如果说在这件事上面,太子是受到了手下谋臣们的蛊惑,一时犯了糊涂,而齐王是与太子兄弟情深,想要维护兄长而刻意为之的话,那么秦王呢?他在这件事当中又扮演了何种的角色?李渊自然是信任着自己的儿子的,不提其他,单是看到此时在仁智宫中秦王夫妇愉快的生活的样子,便足以打消李渊对李世民的任何怀疑。
那么秦王的问题,便是出现在这个杜淹的身上了。而这个杜淹,为人也的确非常不堪,他本是秦王重要谋臣杜如晦的亲叔父,然而却在王世充的手下担任文臣,与杜如晦一家的关系也并不融洽,后来李世民率领唐军攻打洛阳的时候,为了撇清与在李世民手下认知的杜如晦之间的关系,杜淹甚至劝说王世充杀掉了杜如晦的哥哥,也因此,杜如晦将这个叔父恨之入骨,以至于当唐军最后攻破洛阳之后,杜淹获罪即将被杀的时候,杜如晦都不打算为这个叔父求过情,还是后来杜如晦的弟弟百般恳求,杜如晦这才向秦王进言,饶恕了杜淹的一条性命。
然后杜淹来到了长安,在李世民的另外一个重要谋士房玄龄的引荐下进入到秦王府中,成为了一名文臣,然而,由于他曾经不光彩的过去,生性刚直的李世民一直对他看不顺眼,也因此,杜淹在秦王府中并未受到过重用,也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官员罢了。
那么此时,这个杜淹的所作所为,目的就已经昭然若揭了,毫无疑问,他的目的就是要让秦王取代此时太子的地位,然后就可以更进一步,名正言顺的取代李渊此时的位置了。到了那时,杜淹自然就可以凭借此时的功劳而获得李世民的信任,想要取得高官厚禄、平步青云,自然不在话下……
于是最终,李渊做出了最后的判决,太子的过错被赦免,不过,那些曾经鼓动太子违反律令,擅自使用长安城中府库盔甲兵器扩充杨文干实力的官员们必须被治罪,不过,由于太子的一力恳求,因此从轻发落,判处流放;杜淹,阴谋挑拨太子秦王之间的兄弟之情,流放;宇文颖,擅自泄露军事机密,处死!以此来宣告这次杨文干事件的终结,随后,李渊便带着太子、秦王与齐王三个儿子返回了长安城中,结束了这次并不理想的避暑时光。(未完待续。。)
ps:ps:如果在当年在上学的时候,我也能够遇到一个杀老师,那该有多好……u
不提仁智宫这边,李渊李世民父子正在调集兵力做着进攻长安的准备,就是在此时的长安城中,太子李建成也正在着急的六神无主,一直以来的亲信杨文干的造反,这次对他的打击,不可谓不大,也因此,当他得知了这一消息,并且在随后接到了李渊训斥的诏令之后,他立刻的就将自己的所有谋士全部叫了过来,想要让他们为自己出出主意,然而,令李建成所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谋士们所提出的意见,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一部分谋士立刻主张既然事已至此,那么不如太子殿下抢先起兵,占据长安之后向仁智宫进军,然而,更多的谋士却是认为,既然太子此前并无反心,那么此时,太子应该立刻赶往仁智宫中,向李渊辩解以及请求宽恕谢罪,毕竟此时的叛乱一切都是杨文干自作主张,而与太子并无太大干系,太子与陛下又是父子情深,因此只要太子能够陛下解释清楚,以陛下对太子的厚爱,他是一定会宽恕太子的过失的,然后,只要发兵剿灭了杨文干,那么这一件事,自然也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当做从没有发生过一般。而最终,李建成同意了谋士们所提出的第二条建议。
李建成快马加鞭的赶向仁智宫,然后在到达仁智宫不远的地方的时候离开随从,孤身一人的进入宫中向李渊请罪,虽然当听到太子孤身一人到来的时候,李渊心中的怒气就已经消散了一大半,然而即便如此,他却依然也没有对太子露出过好脸色,而眼见父亲发怒,又悔又怕的李建成只感觉天崩地裂一般。于是,他痛哭流涕的向跪在李渊脚边哭诉,甚至有了一死的念头,想要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就这样,在太子一片撕心裂肺的痛哭声中。李渊也终于心软了,他宽恕了太子的过错,但是却先命人将太子看管起来,等到平定杨文干的叛乱之后,在做处理。然后,他便叫人去叫李世民,再次的商议平定叛乱事宜。
杨文干的叛乱,果然如同李世民最先所预料的那样,没有人愿意跟随他。而当太子李建成赶往仁智宫向李渊谢罪的消息传出之后,杨文干的部下更是砍了他的脑袋投降,祈求朝廷的宽恕,于是,这次叛乱的事件,就如同一场闹剧一般,很快的就烟消云散了,只是之后。它所造成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李渊第一次的有了废掉太子的念头。而这一个想法,却会无疑让已经形势已经极为明显的朝堂之上,再次的掀起波澜,而且,当杨文干被杀之后,李渊派人仔细的调查此事。然而他所得到的结果,却是充满了各种的矛盾,让人不得不深感怀疑,在杨文干事件发生的背后,究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还是无数个巧合叠加之后所产生的意外……
李渊心知,太子建成应该是的确没有反心的,否则的话,当杨文干叛变的时候,他不会如此的惊慌失措,并且立刻便赶来向自己请罪,不过,太子利用职权,将长安城府库中的兵器盔甲送往杨文干处,用以增加他的实力却是确有其事;根据太子以及他的随从们的口供,太子之所以会这样做,是由于听取了手下谋士们的建议,担心在李渊避暑的时候,秦王李世民会趁机挟持陛下,然后趁机进攻长安,因此,为了以防万一,才这样准备,只是太子殿下也没有想到,最后的结果,居然却是换来了杨文干谋反的结局!!
秦王会在仁智宫中对父皇不利,妄图挟持自己然后趁机进攻长安自立为帝!!这种话,李渊自然不信,不说秦王究竟会不会起这个念头,单说仁智宫,它不仅仅是一座行宫而已,它还是李渊所精心修建的长安外围防御线的核心枢纽,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也因此防御在附近的军队,皆是李渊最为信任的将领领军,这些人对李渊忠心耿耿,因此即便秦王想要挟持自己,也根本就没有机会。
所以,太子加强庆州杨文干的实力的行为,唯一的好处,就是扩大他在庆州地方上的实力,不过,由于太子这一次毕竟是为了自己的安危而考虑,因此即便事后暴露受到责罚的话,李渊对于太子的处罚也当然不会严重——而这,应该才是那些谋士们所建议中蕴含的真正含义,毕竟,太子之前就曾经由于违反东宫制度,擅自扩大东宫卫队的编制组建长林兵,也因此而遭到了自己的训斥,并且驱逐了作为长林兵将领的突厥勇士可达志,李渊自己都可以想象的出来,由于那一次事件的影响,谋士们若是再一次的提出相似的意见的话,太子建成必然会因为犹豫而拒绝,因此这些谋士们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哄骗太子建成,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由于太子的确没有反心,因此,李渊也的确打心底里宽恕了太子建成的过失,不过,对于那些谋士们擅自耍小聪明的行为,他却在心里牢牢的记住了,李渊从来就不是一个大度的人,在对自己的子女一方面就更是小心眼,那些东宫的谋士们,他绝对不会让他们好过就是了。
然后,就是尔朱焕与乔公山这两个人,也正是由于他们二人的前来揭发,才让李渊知道了太子违反律法擅自送盔甲给庆州都督杨文干的事,不过,这两个人也的确没有诬告太子谋反,而仅仅只是因为不敢承担违背法令,私自运送盔甲兵器的罪责,想要免于责罚而已,而他们的职责也注定了他们二人只是两个小人物罢了,李渊也不会过多的关注他们。
再然后,则是李渊派往庆州传达命令的宇文颖,当杨文干被杀之后,李渊经过重新的调查才发现,原来当他派出宇文颖向庆州杨文干传达消息的时候,由于宇文颖与齐王李元吉走的近,而齐王又一向与太子亲近的缘故。因此,嘱托宇文颖将仁智宫中所发生的事告诉杨文干,让他造作准备!而如今,杨文干是否是因为宇文颖泄露消息而产生误会,以至最终发动叛乱的,则已经不得而知。当然。与信任太子与秦王一样,李渊也同样不会怀疑自己的三儿子,齐王李元吉,而仅仅将他在这件事情上面的参与,看做是与太子关系亲密的必然做法。
而最终,则是一个名叫杜凤的庆州官员跑来了仁智宫,揭发了杨文干即将发动叛乱的消息,而且他的话果然在随后就被证实,杨文干——真的叛乱了!!
然而杨文干选择叛乱的时机却是如此的糟糕透顶。不提他几乎根本就没有做出任何的准备,就连他最为信任的的心腹属下,也因为事先毫不知情,而后来得知消息之后,由于不想背叛而最终将他杀死。此时细细想来,杨文干的造反,简直仓促的有些不可思议,那几乎是任何的一个阴谋家都不会去选择的必死的选项。然而,杨文干却就是那样的做了。难道他是疯了不成,不仅仅是李渊、李建成,几乎所有的人对此都摸不清头脑。
并且,当杨文干死后,所有指向他的线索便都已经宣告中断,再也没有办法将这件事件的真实还原到李渊的面前!
凭借着自己那多年以来的人生阅历。李渊分明的能够感觉得到这件事的背后并不简单,就仿佛是有着一支无形的打手在背后推动一般,然而,由于所有的线索此时已经中断,即便李渊有心继续调查。也再也无法继续下去。因此,李渊也唯有将此事放下,而只是处置了几个当事人了事。
不过到了此时,这件事却依然还不能算完,因为在最后调查那个前来告发杨文干谋反的杜凤的时候,李渊差异的发现,原来这个叫做杜凤的,居然与秦王还有着那么一丝的联系,在经过一番的审理之后,杜凤也不得不承认,他之所以会赶来仁智宫告发杨文干,是受到了秦王府文臣杜淹的指使!
这下好了,太子、秦王、齐王,已故窦皇后所生,李渊所最为宠爱信任的儿子们,全搅进这件事情里面来了,如果说在这件事上面,太子是受到了手下谋臣们的蛊惑,一时犯了糊涂,而齐王是与太子兄弟情深,想要维护兄长而刻意为之的话,那么秦王呢?他在这件事当中又扮演了何种的角色?李渊自然是信任着自己的儿子的,不提其他,单是看到此时在仁智宫中秦王夫妇愉快的生活的样子,便足以打消李渊对李世民的任何怀疑。
那么秦王的问题,便是出现在这个杜淹的身上了。而这个杜淹,为人也的确非常不堪,他本是秦王重要谋臣杜如晦的亲叔父,然而却在王世充的手下担任文臣,与杜如晦一家的关系也并不融洽,后来李世民率领唐军攻打洛阳的时候,为了撇清与在李世民手下认知的杜如晦之间的关系,杜淹甚至劝说王世充杀掉了杜如晦的哥哥,也因此,杜如晦将这个叔父恨之入骨,以至于当唐军最后攻破洛阳之后,杜淹获罪即将被杀的时候,杜如晦都不打算为这个叔父求过情,还是后来杜如晦的弟弟百般恳求,杜如晦这才向秦王进言,饶恕了杜淹的一条性命。
然后杜淹来到了长安,在李世民的另外一个重要谋士房玄龄的引荐下进入到秦王府中,成为了一名文臣,然而,由于他曾经不光彩的过去,生性刚直的李世民一直对他看不顺眼,也因此,杜淹在秦王府中并未受到过重用,也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官员罢了。
那么此时,这个杜淹的所作所为,目的就已经昭然若揭了,毫无疑问,他的目的就是要让秦王取代此时太子的地位,然后就可以更进一步,名正言顺的取代李渊此时的位置了。到了那时,杜淹自然就可以凭借此时的功劳而获得李世民的信任,想要取得高官厚禄、平步青云,自然不在话下……
于是最终,李渊做出了最后的判决,太子的过错被赦免,不过,那些曾经鼓动太子违反律令,擅自使用长安城中府库盔甲兵器扩充杨文干实力的官员们必须被治罪,不过,由于太子的一力恳求,因此从轻发落,判处流放;杜淹,阴谋挑拨太子秦王之间的兄弟之情,流放;宇文颖,擅自泄露军事机密,处死!以此来宣告这次杨文干事件的终结,随后,李渊便带着太子、秦王与齐王三个儿子返回了长安城中,结束了这次并不理想的避暑时光。(未完待续。。)
ps:ps:如果在当年在上学的时候,我也能够遇到一个杀老师,那该有多好……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