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非常手段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关中大旱,流民四起,皇帝各种免税免租的政策不仅没有帮到老百姓,反而害苦了他们,以王珙为首的财政大臣,巧设名目,在免去固有的税收租子的同时,外加了很多其他的税收项目,百姓原本在过去丰收的季节还有一些存粮,但是遇到天灾人祸,不仅压力不减,反而压力更重,很多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逃往他处,逃避官府的重税。
王珙通过这种手段成为皇帝眼中可以敛财的能人,李林甫在皇帝身边布置了一道网,将李隆基可以听到可以看到的一切都设定在自己愿意看到的局面,彻底蒙蔽了李隆基,安于享乐的李隆基困在自己声色的鸟笼中,自娱自乐,自以为天下太平,富国强兵,不断地加高自己的封位。
富国强兵,这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两件事,杨国忠能富国,王珙、杨慎矜能富国,所以他们渐渐成为朝廷内最得宠的三位大臣,而强兵,则需要将目光放在边关。
皇甫惟明下台之后,王忠嗣一人身兼两镇节度使,朔方、河西节度使,手握十二万雄兵,大唐十大节度使,一共加起来四十六万兵马,除了安禄山的范阳节度使拥有近十万兵马,其他各节度就数陇右河西两镇兵马最多。
西北地区土地广阔,人烟稀少,兵源大多需要从中原招募而来,而李跃的均田制,来者即可得田,中原地区很多百姓都拖家带口,迁至此处,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这个燃眉之急,李跃先奏报朝廷,请求拨粮资助,然而这个奏报杳无音信,李跃就知道恐怕等待朝廷的援助就像做梦了,如今兵部尚书换成了李林甫的人,李林甫会主动帮助自己渡过难关才是怪事。
求人不如求己,在接近十万流民涌入的情况下,李跃以自己陇右节度使的权力,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筹粮行动。
正如郭焕所说,只要这十万中原百姓能够扎根在陇右,不出三年,陇右就能休养生息,兵强马壮,成为大唐军镇中最强大的一镇。
若要强兵,必先有钱、有人。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手段。
李跃的第一道命令,是对整个陇右的富绅土豪发出的征粮令,官府以市场上的一半的价格收购粮食,这些富绅土豪家里都是富得流油,天下大旱,在他们的眼里,从来没有天灾这一说法。李跃收购粮食的名义很简单,借工。
每石粮食记一工,流民分到的粮食也计数,每石粮食在来年要还一天的工,这样就可以弥补这些富绅土豪的利益,毕竟在灾荒之年,粮食价格飞飙,一半的价格他们肯定不愿意出售,这中间就有一道损失,那就是收购粮食的钱财全部由官府来支付,百姓相当于占了最大的便宜。
一夜之间,李跃命令各州县将所有的富绅土豪的名目整理出来,然后请他们到官府商议此事,此事记录成册,陇右节度使亲自下令,哪个有钱有粮的主敢顶风作浪,虽然价钱只有市场上的一半,很多的地主都很心疼,但是至少明年还有官府保证,省去了招工的支出,也算是弥补了损失。
三日之内,陇右的官仓内的钱财就成了底朝天,基本上所以的钱银都用来给集粮,仅仅三日,筹集起来的两市就堆成了山,集粮结束之后,李跃将所有此次主动献出粮食来交换的地主的名字整理成一个官文,贴到陇右各个角落,从一定意义上,这些地主算是名利双收,只不过利益上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一半的市场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在这个特殊的灾旱年间,一石粮食算是卖便宜了,但是获得了方圆百里百姓的称赞,也在节度使大人面前卖了一个面子,这笔买卖只赚不赔,对于这些奸成精的地主来说,赔本买卖可不会干。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地主乡绅在这个关口做了铁公鸡,不舍得自己的粮食,就算是州县知府来细说也徒劳无功,他们把自家的粮食看得比命都重要,哪舍得为那些贱民做好事,在他们眼中,钱就是命,而官府用这点钱来买粮,再加上那些从中原过来的平民的劳工,根本占不到多少便宜,灾旱之年,他们更愿意将粮食买给粮商,可以多赚很多钱。
也就是筹粮行动的第四天,几家欢喜几家愁,几家喜事几家丧,只听得那些违背了官府意愿的地主,第二天就横尸家中,在尸体的脸上都有一个鲜明的几号,十大豪侠,西北彪悍之地,豪侠就是游侠,为民除害,义不容辞,官府象征性的调查,只不过是走个过场,没人知道十大豪侠的来历,但是十大豪侠的杀人动机却闻名已久,以至于民间称颂,官府诧然,就连官府的捕快都敬佩他们,这些死去的地主只能死有余辜。
第五天,开仓放粮,登记造册,这些流民得到生存的粮食,户口等级,记工在册,没有一个人出来捣乱没人抢粮,每个人都很有秩序,中原官府剥削简直是常事,但是在陇右,根本不存在,百姓相信官府,拥护官府,因为他们知道陇右节度使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给他们提供给了土地,在灾荒之年给他们施舍生存的粮食,让他们活了下来,很多人都感恩戴德。
仅仅五天之内李跃就解决了十万流民的粮食问题,折中地在官府、地主、百姓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三方各自出钱出粮出力。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专程派人前来咨询,因为流民遍地,只不过除了陇右的特殊政策,其他各镇的流民较少,就那些较少的流民,都让王忠嗣焦头烂额,找不到好办法。王忠嗣派来的人了解了李跃的办法之后,直接被吓跑了。
得到了百姓的称誉,得到了地主阶级的只吃,李跃的陇右节度使才算做的安稳,他所做的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这是为了长远的打算,要将陇右打造成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这个筹粮行动固然是皆大欢喜,一举多得,但是也有另一个棘手的问题产生了,就是因为这个问题,别人才不敢向李跃这样大手一挥将府仓放空。
钱,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钱筹到了粮,三十多万两白银被用来筹粮,为十万百姓筹到了活命粮,但是李跃如果不能补充官仓的银两,偌大的陇右将会陷入瘫痪,李跃相当于在赌博,在郭焕他们看来李跃此举简直就是引火烧身。但是在所有李跃身边的人不解担心之时,李跃在节度使府中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
客人是个肥胖的男人,姓王,来自江南!
;
关中大旱,流民四起,皇帝各种免税免租的政策不仅没有帮到老百姓,反而害苦了他们,以王珙为首的财政大臣,巧设名目,在免去固有的税收租子的同时,外加了很多其他的税收项目,百姓原本在过去丰收的季节还有一些存粮,但是遇到天灾人祸,不仅压力不减,反而压力更重,很多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逃往他处,逃避官府的重税。
王珙通过这种手段成为皇帝眼中可以敛财的能人,李林甫在皇帝身边布置了一道网,将李隆基可以听到可以看到的一切都设定在自己愿意看到的局面,彻底蒙蔽了李隆基,安于享乐的李隆基困在自己声色的鸟笼中,自娱自乐,自以为天下太平,富国强兵,不断地加高自己的封位。
富国强兵,这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两件事,杨国忠能富国,王珙、杨慎矜能富国,所以他们渐渐成为朝廷内最得宠的三位大臣,而强兵,则需要将目光放在边关。
皇甫惟明下台之后,王忠嗣一人身兼两镇节度使,朔方、河西节度使,手握十二万雄兵,大唐十大节度使,一共加起来四十六万兵马,除了安禄山的范阳节度使拥有近十万兵马,其他各节度就数陇右河西两镇兵马最多。
西北地区土地广阔,人烟稀少,兵源大多需要从中原招募而来,而李跃的均田制,来者即可得田,中原地区很多百姓都拖家带口,迁至此处,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这个燃眉之急,李跃先奏报朝廷,请求拨粮资助,然而这个奏报杳无音信,李跃就知道恐怕等待朝廷的援助就像做梦了,如今兵部尚书换成了李林甫的人,李林甫会主动帮助自己渡过难关才是怪事。
求人不如求己,在接近十万流民涌入的情况下,李跃以自己陇右节度使的权力,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筹粮行动。
正如郭焕所说,只要这十万中原百姓能够扎根在陇右,不出三年,陇右就能休养生息,兵强马壮,成为大唐军镇中最强大的一镇。
若要强兵,必先有钱、有人。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手段。
李跃的第一道命令,是对整个陇右的富绅土豪发出的征粮令,官府以市场上的一半的价格收购粮食,这些富绅土豪家里都是富得流油,天下大旱,在他们的眼里,从来没有天灾这一说法。李跃收购粮食的名义很简单,借工。
每石粮食记一工,流民分到的粮食也计数,每石粮食在来年要还一天的工,这样就可以弥补这些富绅土豪的利益,毕竟在灾荒之年,粮食价格飞飙,一半的价格他们肯定不愿意出售,这中间就有一道损失,那就是收购粮食的钱财全部由官府来支付,百姓相当于占了最大的便宜。
一夜之间,李跃命令各州县将所有的富绅土豪的名目整理出来,然后请他们到官府商议此事,此事记录成册,陇右节度使亲自下令,哪个有钱有粮的主敢顶风作浪,虽然价钱只有市场上的一半,很多的地主都很心疼,但是至少明年还有官府保证,省去了招工的支出,也算是弥补了损失。
三日之内,陇右的官仓内的钱财就成了底朝天,基本上所以的钱银都用来给集粮,仅仅三日,筹集起来的两市就堆成了山,集粮结束之后,李跃将所有此次主动献出粮食来交换的地主的名字整理成一个官文,贴到陇右各个角落,从一定意义上,这些地主算是名利双收,只不过利益上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一半的市场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在这个特殊的灾旱年间,一石粮食算是卖便宜了,但是获得了方圆百里百姓的称赞,也在节度使大人面前卖了一个面子,这笔买卖只赚不赔,对于这些奸成精的地主来说,赔本买卖可不会干。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地主乡绅在这个关口做了铁公鸡,不舍得自己的粮食,就算是州县知府来细说也徒劳无功,他们把自家的粮食看得比命都重要,哪舍得为那些贱民做好事,在他们眼中,钱就是命,而官府用这点钱来买粮,再加上那些从中原过来的平民的劳工,根本占不到多少便宜,灾旱之年,他们更愿意将粮食买给粮商,可以多赚很多钱。
也就是筹粮行动的第四天,几家欢喜几家愁,几家喜事几家丧,只听得那些违背了官府意愿的地主,第二天就横尸家中,在尸体的脸上都有一个鲜明的几号,十大豪侠,西北彪悍之地,豪侠就是游侠,为民除害,义不容辞,官府象征性的调查,只不过是走个过场,没人知道十大豪侠的来历,但是十大豪侠的杀人动机却闻名已久,以至于民间称颂,官府诧然,就连官府的捕快都敬佩他们,这些死去的地主只能死有余辜。
第五天,开仓放粮,登记造册,这些流民得到生存的粮食,户口等级,记工在册,没有一个人出来捣乱没人抢粮,每个人都很有秩序,中原官府剥削简直是常事,但是在陇右,根本不存在,百姓相信官府,拥护官府,因为他们知道陇右节度使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给他们提供给了土地,在灾荒之年给他们施舍生存的粮食,让他们活了下来,很多人都感恩戴德。
仅仅五天之内李跃就解决了十万流民的粮食问题,折中地在官府、地主、百姓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三方各自出钱出粮出力。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专程派人前来咨询,因为流民遍地,只不过除了陇右的特殊政策,其他各镇的流民较少,就那些较少的流民,都让王忠嗣焦头烂额,找不到好办法。王忠嗣派来的人了解了李跃的办法之后,直接被吓跑了。
得到了百姓的称誉,得到了地主阶级的只吃,李跃的陇右节度使才算做的安稳,他所做的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这是为了长远的打算,要将陇右打造成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这个筹粮行动固然是皆大欢喜,一举多得,但是也有另一个棘手的问题产生了,就是因为这个问题,别人才不敢向李跃这样大手一挥将府仓放空。
钱,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钱筹到了粮,三十多万两白银被用来筹粮,为十万百姓筹到了活命粮,但是李跃如果不能补充官仓的银两,偌大的陇右将会陷入瘫痪,李跃相当于在赌博,在郭焕他们看来李跃此举简直就是引火烧身。但是在所有李跃身边的人不解担心之时,李跃在节度使府中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
客人是个肥胖的男人,姓王,来自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