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让大家都满意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要想写得快,必须先有大致的构思,坐在桌前再来想情节,就耽搁功夫了。
每天晚上10点从图书馆出来,徐畅然并不急于回寝室,而是从百年讲堂那边绕一圈,在商店门口慢慢喝一瓶酸奶,甚至朝未名湖走去,构思明天的写作内容。
回到寝室后,拿出笔记录路上想到的一些要点,有时这项工作在校园里的路灯下就完成了。躺到床上后,也会想着故事情节,前面的内容有需要改写的,或者后面的内容出现了一个新想法……
第二天写作时也不急于写新内容,而是把昨天写的看一遍,修改一下,文笔上作些润色,写的时候速度太快,文字上处理比较随意,先花点时间打磨一下,全书写完后,再花几天时间进行第二遍打磨,文字上会比初稿完美很多。
在报亭旁看到的那个建筑工人给徐畅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见到的几个买《狱后宫》的读者,可以说给他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小说这门艺术,的确处于深刻的变化中。
十九世纪,小说在欧美国家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经常出现洛阳纸贵的场面,那是因为当时的出版物非常有限,报纸和小说是人们的主要阅读物品,仅仅一百多年过去,人们的阅读种类大大丰富了,小说相对来说落寞了很多。
小说揭示人性,揭示人的命运和展现社会生活中被屏蔽及被忽视的一面,同时带来情感方面的满足,这是小说原有的功能,虽然在今天这些功能仍然存在,而且没有其他物品可以完全替代它,比如电影和电视,虽然能部分代替小说的功能,但在深度和细微之处仍有不及的地方。
但这种功能已经相当小众化,人群越来越少,仅在大城市保留少部分感兴趣的人和相关研究人员,成为所谓“纯文学”,“小说已死”的说法也不断有人提出。
在小说陷入危机时,一些人提出了种种应对方法,比如有人说要增加小说的“信息量”,即指小说要包含丰富的信息,提供对社会的“真知”,可是在互联网时代,一个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超过了所有小说的总和,所以提供信息量也不是办法。
小说并没有死亡,只是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大家都说小说要讲故事,要把故事讲好,这个说法没错,因为听故事是根植于人性的一种需求,从来不曾衰减过。
另外,小说毕竟以语言为载体,人作为语言动物,对语言有天然的追求,小说语言具有感性、细腻、丰富、美感、性感、深入传统、勇于创新等诸多特点,对人的吸引力高于其他文体,这也是小说存在的一个根本原因,所以徐畅然一直注意对语言的打磨,不光是讲好一个故事,语言本身也能让人愉悦。
那个买书的建筑工人还让徐畅然想起了春节回家时,在火车上碰到的一个同座。
当时车厢里坐满了学生和打工者,都是在外忙碌一年回家过春节,徐畅然旁边坐了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神情颇为自得,主动和徐畅然攀谈,得知徐畅然是大学生,他的话匣子打开了。
小伙子对徐畅然说,他在SX某地挖煤,是云州偏远山区人,在云州下火车后还得坐三个小时汽车,再走路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家。他告诉徐畅然,挖煤的收入还不错,一个月“一两千”,这个收入在云州地区来说,的确相当不错。
他说,挖煤的一两千人,每到发工资的那两天,厂区会来几百个女人,都是来赚钱的,非常热闹,就像过节一一样。有些人几天就会花掉一半月薪,只留下简单的生活费,其余的都花在女人身上和喝酒。
小个子自豪地告诉徐畅然,他在“那种事”上不怎么花钱,最多炒两个菜,喝点小酒,所以都存下来了,每年春节,他带回家的钱都有一万多。
徐畅然回想起火车上的小个子,心里想到,如果小个子不是在山区挖煤,而是在燕京的建筑工地上,也许他会出现在报亭,买一本小说。因为燕京做“那种事”需要很高的花费,不是挖煤工和建筑工人所能承受的,他们只得采取另外的途径。
这样一想,徐畅然又对自己写的这种小说产生了新的看法,不是揭示人性或者社会的真实,而是实际的需求,一个建筑工人买这种小说,不是搞精神文明建设,而是有实用价值,他把这本书带回拥挤的工棚里面看,一方面要看到符合他印象的现实,另一方面要让他感觉爽快,看上一阵后能放松身心,睡一个好觉,第二天打起精神爬脚手架。
徐畅然把建筑工人作为目标读者来写作这本小说,追求小说的故事性和流畅性,语言上也稍微弄得花哨点,因为这些买书的人多是初高中毕业,语言方面有伪浪漫主义倾向。
写到十多万字时,徐畅然对书的满意度已经很高,虽然想象空间不如《狱后宫》,但故事的曲折性和场面的激烈程度不会差,不光要让自己满意,还要让连哥觉得让徐畅然来重写的选择是正确的,让邱胜国也能拿点稿费,愉快地离开燕京。
周六下午两点,徐畅然再次来到严美琴住处,天气更加暖和一点,严美琴穿的仍然是上周那件百褶裙,那双酒杯跟的细高跟鞋,只是上身换了一件白衬衫,让她站在客厅中央的垫子上,转来转去地打量着她。
徐畅然很喜欢她这身打扮,既有干练的一面,又有含蓄腼腆的气质,刚开始严美琴还扬着头,接受徐畅然的打量,时间一长,就有点不好意思,脑袋也低下来。
不过徐畅然也不好意思转到严美琴前面来了,因为他裤裆已经明显地鼓起一团,他只能站在她身后打量着她,直到拿出眼罩蒙上她的眼睛。
在图书馆忙碌了一周,手指不停地敲打键盘,确实感到疲倦,眼下拿着麻绳在严美琴结实而又丰满的身体上绕来绕去,感觉特别惬意。徐畅然放慢捆绑的速度,在她身上窸窸窣窣地忙碌着,只听见两人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这次采用的是日式紧缚,对胸部有束缚,绳子从四周把双峰分别围住,使得双峰更加突出。
捆好后,徐畅然没有取下严美琴的眼罩,而是让她靠在自己身上,一只手怀抱着她的腰身,另一只手伸出去,抚摸着她的耳垂。
这个动作,是徐畅然和严美琴第一次超越常规的接触,严美琴显然有些不习惯,身子有些僵硬,头也轻微摆动着,不过徐畅然态度很坚决,搂腰的力度越来越大,还换到另一只耳垂,继续抚摸着。
严美琴的身子软下来,更多地靠在徐畅然身上,终于,她的喉咙里发出一声低沉的呻吟。
徐畅然停止动作,双手搂住严美琴的腰身,防止她失去平衡,感觉到严美琴逐渐恢复平静,又抓住她的双臂,把她推向卧室。
严美琴慢慢摸索着向前,眼睛被蒙着,看不见她的表情,也许有点紧张,大口地呼吸着,把她推到卧室里的一个位置,又扶着她的肩膀站了一会,让她恢复平静,然后摘下她的眼罩。
摘下眼罩后,严美琴“啊”地叫了一声,随即低下头。
要想写得快,必须先有大致的构思,坐在桌前再来想情节,就耽搁功夫了。
每天晚上10点从图书馆出来,徐畅然并不急于回寝室,而是从百年讲堂那边绕一圈,在商店门口慢慢喝一瓶酸奶,甚至朝未名湖走去,构思明天的写作内容。
回到寝室后,拿出笔记录路上想到的一些要点,有时这项工作在校园里的路灯下就完成了。躺到床上后,也会想着故事情节,前面的内容有需要改写的,或者后面的内容出现了一个新想法……
第二天写作时也不急于写新内容,而是把昨天写的看一遍,修改一下,文笔上作些润色,写的时候速度太快,文字上处理比较随意,先花点时间打磨一下,全书写完后,再花几天时间进行第二遍打磨,文字上会比初稿完美很多。
在报亭旁看到的那个建筑工人给徐畅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见到的几个买《狱后宫》的读者,可以说给他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小说这门艺术,的确处于深刻的变化中。
十九世纪,小说在欧美国家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经常出现洛阳纸贵的场面,那是因为当时的出版物非常有限,报纸和小说是人们的主要阅读物品,仅仅一百多年过去,人们的阅读种类大大丰富了,小说相对来说落寞了很多。
小说揭示人性,揭示人的命运和展现社会生活中被屏蔽及被忽视的一面,同时带来情感方面的满足,这是小说原有的功能,虽然在今天这些功能仍然存在,而且没有其他物品可以完全替代它,比如电影和电视,虽然能部分代替小说的功能,但在深度和细微之处仍有不及的地方。
但这种功能已经相当小众化,人群越来越少,仅在大城市保留少部分感兴趣的人和相关研究人员,成为所谓“纯文学”,“小说已死”的说法也不断有人提出。
在小说陷入危机时,一些人提出了种种应对方法,比如有人说要增加小说的“信息量”,即指小说要包含丰富的信息,提供对社会的“真知”,可是在互联网时代,一个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超过了所有小说的总和,所以提供信息量也不是办法。
小说并没有死亡,只是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大家都说小说要讲故事,要把故事讲好,这个说法没错,因为听故事是根植于人性的一种需求,从来不曾衰减过。
另外,小说毕竟以语言为载体,人作为语言动物,对语言有天然的追求,小说语言具有感性、细腻、丰富、美感、性感、深入传统、勇于创新等诸多特点,对人的吸引力高于其他文体,这也是小说存在的一个根本原因,所以徐畅然一直注意对语言的打磨,不光是讲好一个故事,语言本身也能让人愉悦。
那个买书的建筑工人还让徐畅然想起了春节回家时,在火车上碰到的一个同座。
当时车厢里坐满了学生和打工者,都是在外忙碌一年回家过春节,徐畅然旁边坐了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神情颇为自得,主动和徐畅然攀谈,得知徐畅然是大学生,他的话匣子打开了。
小伙子对徐畅然说,他在SX某地挖煤,是云州偏远山区人,在云州下火车后还得坐三个小时汽车,再走路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家。他告诉徐畅然,挖煤的收入还不错,一个月“一两千”,这个收入在云州地区来说,的确相当不错。
他说,挖煤的一两千人,每到发工资的那两天,厂区会来几百个女人,都是来赚钱的,非常热闹,就像过节一一样。有些人几天就会花掉一半月薪,只留下简单的生活费,其余的都花在女人身上和喝酒。
小个子自豪地告诉徐畅然,他在“那种事”上不怎么花钱,最多炒两个菜,喝点小酒,所以都存下来了,每年春节,他带回家的钱都有一万多。
徐畅然回想起火车上的小个子,心里想到,如果小个子不是在山区挖煤,而是在燕京的建筑工地上,也许他会出现在报亭,买一本小说。因为燕京做“那种事”需要很高的花费,不是挖煤工和建筑工人所能承受的,他们只得采取另外的途径。
这样一想,徐畅然又对自己写的这种小说产生了新的看法,不是揭示人性或者社会的真实,而是实际的需求,一个建筑工人买这种小说,不是搞精神文明建设,而是有实用价值,他把这本书带回拥挤的工棚里面看,一方面要看到符合他印象的现实,另一方面要让他感觉爽快,看上一阵后能放松身心,睡一个好觉,第二天打起精神爬脚手架。
徐畅然把建筑工人作为目标读者来写作这本小说,追求小说的故事性和流畅性,语言上也稍微弄得花哨点,因为这些买书的人多是初高中毕业,语言方面有伪浪漫主义倾向。
写到十多万字时,徐畅然对书的满意度已经很高,虽然想象空间不如《狱后宫》,但故事的曲折性和场面的激烈程度不会差,不光要让自己满意,还要让连哥觉得让徐畅然来重写的选择是正确的,让邱胜国也能拿点稿费,愉快地离开燕京。
周六下午两点,徐畅然再次来到严美琴住处,天气更加暖和一点,严美琴穿的仍然是上周那件百褶裙,那双酒杯跟的细高跟鞋,只是上身换了一件白衬衫,让她站在客厅中央的垫子上,转来转去地打量着她。
徐畅然很喜欢她这身打扮,既有干练的一面,又有含蓄腼腆的气质,刚开始严美琴还扬着头,接受徐畅然的打量,时间一长,就有点不好意思,脑袋也低下来。
不过徐畅然也不好意思转到严美琴前面来了,因为他裤裆已经明显地鼓起一团,他只能站在她身后打量着她,直到拿出眼罩蒙上她的眼睛。
在图书馆忙碌了一周,手指不停地敲打键盘,确实感到疲倦,眼下拿着麻绳在严美琴结实而又丰满的身体上绕来绕去,感觉特别惬意。徐畅然放慢捆绑的速度,在她身上窸窸窣窣地忙碌着,只听见两人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这次采用的是日式紧缚,对胸部有束缚,绳子从四周把双峰分别围住,使得双峰更加突出。
捆好后,徐畅然没有取下严美琴的眼罩,而是让她靠在自己身上,一只手怀抱着她的腰身,另一只手伸出去,抚摸着她的耳垂。
这个动作,是徐畅然和严美琴第一次超越常规的接触,严美琴显然有些不习惯,身子有些僵硬,头也轻微摆动着,不过徐畅然态度很坚决,搂腰的力度越来越大,还换到另一只耳垂,继续抚摸着。
严美琴的身子软下来,更多地靠在徐畅然身上,终于,她的喉咙里发出一声低沉的呻吟。
徐畅然停止动作,双手搂住严美琴的腰身,防止她失去平衡,感觉到严美琴逐渐恢复平静,又抓住她的双臂,把她推向卧室。
严美琴慢慢摸索着向前,眼睛被蒙着,看不见她的表情,也许有点紧张,大口地呼吸着,把她推到卧室里的一个位置,又扶着她的肩膀站了一会,让她恢复平静,然后摘下她的眼罩。
摘下眼罩后,严美琴“啊”地叫了一声,随即低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