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吏员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罗定城没有清朝委任的知州,却有原明朝知州衙门留下的一帮书办小吏。年初,李定国大军从新会解围退师回广西后,罗定便被清军重新占领,按规矩,清朝委任的罗定知州当在第一时间赶到罗定接收安民,建立属于清朝的罗定官府,以便征发钱粮供应驻军并维持地方。
罗定是广东的直隶州,按明朝的官制,直隶州与府同级,属州则与县同级,故而罗定知州的品级不低,与知府一样都是正四品,如此品秩,想当罗定知州的人自然多得去。可事实却是清军虽已占领罗定长达三月,然直到现在,广州那边也还没有商量出新的知州人选,也没人愿意来当这四品知州,所以罗定的知州衙门一直是主位空悬,衙门里的大小事务都是由那帮书办小吏在操持。
堂堂正四品的知州大人没人来做,此事说来可是稀奇。当初满清任命的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继茂南下广东时,清廷为了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夺取广东,命令吏部将大量空白官凭告印赐给这两位王爷,允他们在广东便宜行事。这便意味着,尚可喜和耿继茂二人有权直接任命广东官员,只需事后向吏部报备即可,这等待遇可是那同为王爷的吴三桂都不曾享有的。
不光这两家藩王有任命官员的权力,新任广东总督李率泰也有这等权力,他那总督衙门里可是跟了不少从北方过来的士人,这帮人大多是举人出身,间中还有些秀才,一个个眼巴巴的看着,就等着自个能被总督大人相中派出去做官,这谁要是能被委个七品的知县大牙都要笑掉了,何况四品的知州呢。
王爷手下的,总督手下的,这么多人等着当官,可偏偏就是没人肯来当正四品的罗定知州,反而推本阻四,百般推搪,导致罗定三个月没有主官,这事听着荒谬,原因其实也简单。
他们啊,这是怕了李定国!
...........
明末以来,明朝的文武官员提到清军无不谈虎色变,投降满清的汉人军队每逢军情紧急时,便向清廷奏请“派真满州大兵来”,只要真满州大兵一到,哪怕就是几十上百人,拥兵成千上万的明军往往也是仓促败退,不敢与之一战。
明军如此胆怯自然大涨真满州官兵的威风,清廷上下都视满州大兵如天之骄子,认为只要满州大兵一出便是所向无敌,无人能挡。结果李定国在桂林和衡阳“两蹶名王”,一下就打破了清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得清廷上下为之胆颤,顺治更是因此生出以割让江南的条件与南明议和的念头。
皇帝尚且如此,下面的官员心态自然可想而知了。顺治九年、十年这两年间,北京官员一个个都是视被派往南方做官为送死,对吏部的任命规避不前,甚至托人行贿以逃南派,更有巡抚重臣为了不去广西上任而装病,结果被气疯了的顺治处以绞刑。
李定国挥军转入广东后,虽然接连两次遭遇失败,但其本部损失并不大,广东清军仍不敢与李定国大军正面交战,只敢去欺负广东境内的其他南明兵马,如两广总督连城壁的部下、大学士郭之奇率领的义师等杂牌军队。
对付南明杂牌军队,广东清军可谓是百战百胜,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不敢去打李定国的兵马,反而是一听到李定国的名字都害怕。在这种情形下,那帮卖身投靠满清的汉族读书人哪个又敢来罗定当官?要知道,这罗定可是紧邻李定国兵马驻守的高州城!
不光是有恶邻在旁,罗定更是典型的穷山恶水,州内不仅有云雾山穿州而过,辖境又与广西群山接壤,州下所辖的东安、西宁又没了人烟,这等鬼地方除非吃饱了撑的,脑子发烧,不然哪个会来!
况且广东清军刚刚占领了郝尚久盘踞的潮汕地区,那里可是水米之乡,物产丰富,这等富饶之地不比罗定这个鬼地方强上一百倍?不削尖了脑袋往那钻营,反而来罗定送死,鬼才干呢!
没有地方官主持,孔国良所部江西绿营驻守罗定期间,所需供应基本上都是由知州衙门那些书办小吏操持。而这些书办小吏无一例外都是家在罗定的本州人士,大半还是子承父业,打明朝那会就在衙门里当差的地头蛇。
改朝换代对这些地头蛇来说并不是件大事,只要罗定一天还有官府,他们便不愁失业。
官吏官吏,光有官无吏可不行,那么多事务,光凭当官的哪管得过来,凡事啊都还得靠他们去办!
明军来了,他们就是明朝的吏;清军来了,头发一剔便是大清的吏,哪头都不耽搁!
事实也确是如此,罗定这几年虽在明清双方手中来回易主,官员换了好几茬,可始终不变的就是这些个衙门里的书办小吏,雷打不动!
深夜火起,听到外面传来明军入城的声音后,一干书办小吏全不紧张。有在家的就吩咐家人把大门紧闭,院子里备好水桶以防万一。在衙门的就老实把自己锁在公房内,甭管外面什么动静,打死也不出来,若是有人进来,纳头就跪!此乃明哲保身!
天亮之后,确定孔国良的绿营兵已经覆没,罗定城打今儿起又姓明后,在家的、在衙门的一干书办小吏便集体来到知州衙门大堂前,齐刷刷的跪在地上,然后恭请新任大明罗定知州示命。有表现得急些的,连辫子都割了,不过旁人清楚,那辫子指定还揣在怀里,等哪天清军再打来,弄些糯米糊子粘下就好。
胡老大一介粗人,哪里管得了这事,急忙便叫人去请宋襄公和周士相。
周士相对这帮书办小吏没有多大恶意,也无什么好感,宋襄公看到他们却很是高兴,张罗着便让这帮人动了起来。
有去清点州中钱粮的、有去清点城中人口的、有去点算损毁物资的、有去帮忙协调维持秩序的、有去忙着张贴布告安民的....总之,这城中所有事务,不管大的还是小的,只要跟官府有关,这帮小吏们都给忙活了起来。
有这帮熟手在,宋襄公如鱼得水,根本不用他操心,罗定知州衙门就运转了起来,效率比他组织的那帮里正、大户还要快。
写安民告示的那书办是个老秀才,辫子花白,胡子也花白,字却写得好看,洋洋洒洒写了一通,看得宋襄公和周士相频频点头,颇是赞了几句。
得到“上官”认可夸赞,老秀才也是精神焕发,随手就在布告下面写上永历八年的字样,然后哈着腰请知州大人盖印。
宋襄公哪有印盖,好在胡全那有枚参将大印,当下就取了过来往上一盖。见是武将的印,老秀才很是愕然,又不敢问,讪讪就退了下去。
罗定城没有清朝委任的知州,却有原明朝知州衙门留下的一帮书办小吏。年初,李定国大军从新会解围退师回广西后,罗定便被清军重新占领,按规矩,清朝委任的罗定知州当在第一时间赶到罗定接收安民,建立属于清朝的罗定官府,以便征发钱粮供应驻军并维持地方。
罗定是广东的直隶州,按明朝的官制,直隶州与府同级,属州则与县同级,故而罗定知州的品级不低,与知府一样都是正四品,如此品秩,想当罗定知州的人自然多得去。可事实却是清军虽已占领罗定长达三月,然直到现在,广州那边也还没有商量出新的知州人选,也没人愿意来当这四品知州,所以罗定的知州衙门一直是主位空悬,衙门里的大小事务都是由那帮书办小吏在操持。
堂堂正四品的知州大人没人来做,此事说来可是稀奇。当初满清任命的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继茂南下广东时,清廷为了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夺取广东,命令吏部将大量空白官凭告印赐给这两位王爷,允他们在广东便宜行事。这便意味着,尚可喜和耿继茂二人有权直接任命广东官员,只需事后向吏部报备即可,这等待遇可是那同为王爷的吴三桂都不曾享有的。
不光这两家藩王有任命官员的权力,新任广东总督李率泰也有这等权力,他那总督衙门里可是跟了不少从北方过来的士人,这帮人大多是举人出身,间中还有些秀才,一个个眼巴巴的看着,就等着自个能被总督大人相中派出去做官,这谁要是能被委个七品的知县大牙都要笑掉了,何况四品的知州呢。
王爷手下的,总督手下的,这么多人等着当官,可偏偏就是没人肯来当正四品的罗定知州,反而推本阻四,百般推搪,导致罗定三个月没有主官,这事听着荒谬,原因其实也简单。
他们啊,这是怕了李定国!
...........
明末以来,明朝的文武官员提到清军无不谈虎色变,投降满清的汉人军队每逢军情紧急时,便向清廷奏请“派真满州大兵来”,只要真满州大兵一到,哪怕就是几十上百人,拥兵成千上万的明军往往也是仓促败退,不敢与之一战。
明军如此胆怯自然大涨真满州官兵的威风,清廷上下都视满州大兵如天之骄子,认为只要满州大兵一出便是所向无敌,无人能挡。结果李定国在桂林和衡阳“两蹶名王”,一下就打破了清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得清廷上下为之胆颤,顺治更是因此生出以割让江南的条件与南明议和的念头。
皇帝尚且如此,下面的官员心态自然可想而知了。顺治九年、十年这两年间,北京官员一个个都是视被派往南方做官为送死,对吏部的任命规避不前,甚至托人行贿以逃南派,更有巡抚重臣为了不去广西上任而装病,结果被气疯了的顺治处以绞刑。
李定国挥军转入广东后,虽然接连两次遭遇失败,但其本部损失并不大,广东清军仍不敢与李定国大军正面交战,只敢去欺负广东境内的其他南明兵马,如两广总督连城壁的部下、大学士郭之奇率领的义师等杂牌军队。
对付南明杂牌军队,广东清军可谓是百战百胜,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不敢去打李定国的兵马,反而是一听到李定国的名字都害怕。在这种情形下,那帮卖身投靠满清的汉族读书人哪个又敢来罗定当官?要知道,这罗定可是紧邻李定国兵马驻守的高州城!
不光是有恶邻在旁,罗定更是典型的穷山恶水,州内不仅有云雾山穿州而过,辖境又与广西群山接壤,州下所辖的东安、西宁又没了人烟,这等鬼地方除非吃饱了撑的,脑子发烧,不然哪个会来!
况且广东清军刚刚占领了郝尚久盘踞的潮汕地区,那里可是水米之乡,物产丰富,这等富饶之地不比罗定这个鬼地方强上一百倍?不削尖了脑袋往那钻营,反而来罗定送死,鬼才干呢!
没有地方官主持,孔国良所部江西绿营驻守罗定期间,所需供应基本上都是由知州衙门那些书办小吏操持。而这些书办小吏无一例外都是家在罗定的本州人士,大半还是子承父业,打明朝那会就在衙门里当差的地头蛇。
改朝换代对这些地头蛇来说并不是件大事,只要罗定一天还有官府,他们便不愁失业。
官吏官吏,光有官无吏可不行,那么多事务,光凭当官的哪管得过来,凡事啊都还得靠他们去办!
明军来了,他们就是明朝的吏;清军来了,头发一剔便是大清的吏,哪头都不耽搁!
事实也确是如此,罗定这几年虽在明清双方手中来回易主,官员换了好几茬,可始终不变的就是这些个衙门里的书办小吏,雷打不动!
深夜火起,听到外面传来明军入城的声音后,一干书办小吏全不紧张。有在家的就吩咐家人把大门紧闭,院子里备好水桶以防万一。在衙门的就老实把自己锁在公房内,甭管外面什么动静,打死也不出来,若是有人进来,纳头就跪!此乃明哲保身!
天亮之后,确定孔国良的绿营兵已经覆没,罗定城打今儿起又姓明后,在家的、在衙门的一干书办小吏便集体来到知州衙门大堂前,齐刷刷的跪在地上,然后恭请新任大明罗定知州示命。有表现得急些的,连辫子都割了,不过旁人清楚,那辫子指定还揣在怀里,等哪天清军再打来,弄些糯米糊子粘下就好。
胡老大一介粗人,哪里管得了这事,急忙便叫人去请宋襄公和周士相。
周士相对这帮书办小吏没有多大恶意,也无什么好感,宋襄公看到他们却很是高兴,张罗着便让这帮人动了起来。
有去清点州中钱粮的、有去清点城中人口的、有去点算损毁物资的、有去帮忙协调维持秩序的、有去忙着张贴布告安民的....总之,这城中所有事务,不管大的还是小的,只要跟官府有关,这帮小吏们都给忙活了起来。
有这帮熟手在,宋襄公如鱼得水,根本不用他操心,罗定知州衙门就运转了起来,效率比他组织的那帮里正、大户还要快。
写安民告示的那书办是个老秀才,辫子花白,胡子也花白,字却写得好看,洋洋洒洒写了一通,看得宋襄公和周士相频频点头,颇是赞了几句。
得到“上官”认可夸赞,老秀才也是精神焕发,随手就在布告下面写上永历八年的字样,然后哈着腰请知州大人盖印。
宋襄公哪有印盖,好在胡全那有枚参将大印,当下就取了过来往上一盖。见是武将的印,老秀才很是愕然,又不敢问,讪讪就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