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丰泽园和君臣对答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果说五月前朝的大事就是康熙在京畿附近巡视河流,那么闰五月的大事就是康熙要为编修《渊鉴类函》网罗人才。这件事并不隐蔽,至少该知道的人都知道,比如四阿哥。
李光地如今不在京城,江晨又受人排挤,这个消息怕是传不进他的耳朵。这就给了四阿哥可乘之机。
于是有一天四阿哥正巧碰见了江晨,江晨恭敬给四阿哥请安,两人错身之际,江晨的手中多了一个纸团。江晨不动声色的将纸团收到了衣袖中,到了安全的地方打开,里面写着‘丰泽园考校’五个字。
丰泽园是劝课农桑、演耕藉田的地方,平日里康熙时常会带着一众朝臣前来,观看种植情况,以示农耕为本。
所以康熙这一次安排要去丰泽园,江晨并没有什么准备,只当是一次简单的活动,当然还是提前做了好几首有关劳作的诗,这种场合谁都要写几首应应景,现想不是不可以,但万一脑子短路想不出来可就闯大祸了。
只是四阿哥给的纸条,让江晨明白这件事并不是那么简单,又想起了张英叮嘱的学问要紧,切不可因为公务繁忙,就放弃每日读书。
江晨心中有了计较。他还是如平常一样,皇宫、翰林院、家三点来回往返,没看出有什么不稳重,只是回到家中,翻阅了很多有关农田和治水的资料典籍。
虽然知道消息比别人晚了一些,可江晨会划重点啊!如果只是考察学问,江晨入翰林院以来就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尤其又参入进编书一事,深觉自己学识浅薄,更是埋头苦读,笔耕不辍。
可康熙的考察一向是贴合实际的,如今最要紧的就是水患不停,再加上在丰泽园,肯定离不开农耕,从这两处下手准备,一定没错。
于是到了前往丰泽园的时候,康熙先是亲自巡视了一遍御田中作物的生长情况,又找来几个伺候田地的人,问询今年的雨水温度是否对耕种有影响,最后亲自下地,体验了一把种田的不易。
按照正常流程,跟着来的大臣也一同下地,最后君臣互吹一番,这次的行程就圆满结束了。
可康熙在众人的吹捧中,说了一句惊雷,“朕今日深耕田地,始觉百姓耕作不易,尔等做官,要始终铭记。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不能忘记弄更辛苦,今日就召翰林院前来问答,筛选贤才。”
知道消息的,自然顺着康熙的话,皇上圣明,臣等一定不负圣恩。不知道消息的,也不可能驳康熙的面子。于是本该在翰林院继续上班的官员们,被拉到了丰泽园考试。
所幸,大家都是饱读诗书之辈,哪怕不知道消息,也不慌张,但估计心里面是有骂人的,你体验就体验了,怎么突然给我们考试。
康熙也知道自己这么做过于突然,引人腹诽,于是画了张大饼,“今日考察优异者,随敦复一同修书。”
修书这种流传青史的光荣事,哪怕是做个磨墨的,都值得啊!所以哪怕张英作为翰林院掌院,选了不少人进编书的队伍,可僧多肉少,没被选上的才是绝大多数。虽然进去了,也是个打杂的,但自己只要修了几页,那也能署个名啊!
不少心怀遗憾的官员,摩肩擦掌,准备大显身手,文人相轻,小小的一场考校,也是要分个第一第二的,这是在皇上面前露脸啊!要是皇上记住了,下半辈子的荣华富贵也不愁了。
康熙调动起了大家的积极性,在田边踱了几步,有了问题:“朕于二十年在御田中发现一株六月成熟的稻子,命人留种年年耕种,如今已有成效,不知诸卿以为如何推广?”
连点了几个官员,都只是停留在表面,如何鼓励百姓试着种植。康熙对他们的回答并不满意。继续点人,这一次点到的是江晨。旁听的四阿哥吓出了一身冷汗,要是江晨接受了自己的纸条,也不能让皇阿玛满意,自己不就得罪人了。
江晨听见康熙的声音,不卑不亢地出列,回答:“回皇上,皇上的得天所受,御田中有如此神稻,实在是百姓之福。
奴才幼时跟随恩师客居福建,当地气候四季如春,确实适合种植两季稻苗。
可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想来稻子也会有水土不服,推广应该从水稻适应当地气候开始,多地多处实地考察,有详实的数据作证,才能推广。
百姓靠天吃饭,一年耕种不易,稍有不慎,便是颗粒无收,实在不应操之过急。”
江晨最后的话有些大胆,站在他两边的官员都有些站不住了。康熙听后沉默不语,有胆小的已经跪在了地上,四阿哥眼前一黑,刚看好的潜力股要嘎了怎么办?
不料康熙沉默之后开怀大笑,“望轩言之有物,为民着想,真是国之栋梁!晋卿与你,师徒二人同朝为官,必是一段佳话。”
听得李光地的政敌一阵眼晕,这李光地才离开京城,他徒弟又出了风头,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难道李光地冥冥之中真有神佛庇佑?怎么就压不死呢?
夸奖过后,康熙继续发问:“那朕再来考考你,今年殿试考察治水之难,不知望轩今日有什么新的体悟?”
江晨沉思片刻,回答:“回皇上,奴才当日只是从书本之上得来的浅薄见识,如今有诸位长辈同僚教导,才知治水一事非纸上之功,需要因势利导,随时制宜,奴才不曾亲身治理,无法回答,请皇上赐罪。”
康熙没想到江晨如此坦诚,再一次感慨他的为人坦荡,“望轩实事求是,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以后有了机会,可以去试试治水。”
因为江晨提到了长官同僚,康熙一样不吝啬夸奖,他对张英说:“短短三个月,望轩如同脱胎换骨,离不开敦复的教诲啊!翰林院果然学风浓厚,互帮互助。”
所有翰林院的官员都有荣与共,同时增加了对江晨的好感,这小伙子会做人。
接下来康熙问了江晨修书方面的问题,江晨皆应答如流,引得康熙赞不绝口。问四书五经,还能是江晨过去学习的扎实,状元之名实至名归,可修书涉及到的可不止这些,其中的典故引用,若不是踏实肯干,是绝对做不到江晨举一反三的状态。
最重要的是,江晨给康熙长脸了。这一次科举,有不少人议论,康熙为了面子,强捧江晨做状元。今日考核,康熙点江晨的目的就是为了表明,我当初点状元可是没有私心的,江晨的才学确实配得上。
康熙很是愉快地回宫了,江晨一战成名,所有人都知道,江晨前途无量,以前只觉得他读书好,现在更觉得他的官场情商同样不差,后生可畏啊!
如果说五月前朝的大事就是康熙在京畿附近巡视河流,那么闰五月的大事就是康熙要为编修《渊鉴类函》网罗人才。这件事并不隐蔽,至少该知道的人都知道,比如四阿哥。
李光地如今不在京城,江晨又受人排挤,这个消息怕是传不进他的耳朵。这就给了四阿哥可乘之机。
于是有一天四阿哥正巧碰见了江晨,江晨恭敬给四阿哥请安,两人错身之际,江晨的手中多了一个纸团。江晨不动声色的将纸团收到了衣袖中,到了安全的地方打开,里面写着‘丰泽园考校’五个字。
丰泽园是劝课农桑、演耕藉田的地方,平日里康熙时常会带着一众朝臣前来,观看种植情况,以示农耕为本。
所以康熙这一次安排要去丰泽园,江晨并没有什么准备,只当是一次简单的活动,当然还是提前做了好几首有关劳作的诗,这种场合谁都要写几首应应景,现想不是不可以,但万一脑子短路想不出来可就闯大祸了。
只是四阿哥给的纸条,让江晨明白这件事并不是那么简单,又想起了张英叮嘱的学问要紧,切不可因为公务繁忙,就放弃每日读书。
江晨心中有了计较。他还是如平常一样,皇宫、翰林院、家三点来回往返,没看出有什么不稳重,只是回到家中,翻阅了很多有关农田和治水的资料典籍。
虽然知道消息比别人晚了一些,可江晨会划重点啊!如果只是考察学问,江晨入翰林院以来就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尤其又参入进编书一事,深觉自己学识浅薄,更是埋头苦读,笔耕不辍。
可康熙的考察一向是贴合实际的,如今最要紧的就是水患不停,再加上在丰泽园,肯定离不开农耕,从这两处下手准备,一定没错。
于是到了前往丰泽园的时候,康熙先是亲自巡视了一遍御田中作物的生长情况,又找来几个伺候田地的人,问询今年的雨水温度是否对耕种有影响,最后亲自下地,体验了一把种田的不易。
按照正常流程,跟着来的大臣也一同下地,最后君臣互吹一番,这次的行程就圆满结束了。
可康熙在众人的吹捧中,说了一句惊雷,“朕今日深耕田地,始觉百姓耕作不易,尔等做官,要始终铭记。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不能忘记弄更辛苦,今日就召翰林院前来问答,筛选贤才。”
知道消息的,自然顺着康熙的话,皇上圣明,臣等一定不负圣恩。不知道消息的,也不可能驳康熙的面子。于是本该在翰林院继续上班的官员们,被拉到了丰泽园考试。
所幸,大家都是饱读诗书之辈,哪怕不知道消息,也不慌张,但估计心里面是有骂人的,你体验就体验了,怎么突然给我们考试。
康熙也知道自己这么做过于突然,引人腹诽,于是画了张大饼,“今日考察优异者,随敦复一同修书。”
修书这种流传青史的光荣事,哪怕是做个磨墨的,都值得啊!所以哪怕张英作为翰林院掌院,选了不少人进编书的队伍,可僧多肉少,没被选上的才是绝大多数。虽然进去了,也是个打杂的,但自己只要修了几页,那也能署个名啊!
不少心怀遗憾的官员,摩肩擦掌,准备大显身手,文人相轻,小小的一场考校,也是要分个第一第二的,这是在皇上面前露脸啊!要是皇上记住了,下半辈子的荣华富贵也不愁了。
康熙调动起了大家的积极性,在田边踱了几步,有了问题:“朕于二十年在御田中发现一株六月成熟的稻子,命人留种年年耕种,如今已有成效,不知诸卿以为如何推广?”
连点了几个官员,都只是停留在表面,如何鼓励百姓试着种植。康熙对他们的回答并不满意。继续点人,这一次点到的是江晨。旁听的四阿哥吓出了一身冷汗,要是江晨接受了自己的纸条,也不能让皇阿玛满意,自己不就得罪人了。
江晨听见康熙的声音,不卑不亢地出列,回答:“回皇上,皇上的得天所受,御田中有如此神稻,实在是百姓之福。
奴才幼时跟随恩师客居福建,当地气候四季如春,确实适合种植两季稻苗。
可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想来稻子也会有水土不服,推广应该从水稻适应当地气候开始,多地多处实地考察,有详实的数据作证,才能推广。
百姓靠天吃饭,一年耕种不易,稍有不慎,便是颗粒无收,实在不应操之过急。”
江晨最后的话有些大胆,站在他两边的官员都有些站不住了。康熙听后沉默不语,有胆小的已经跪在了地上,四阿哥眼前一黑,刚看好的潜力股要嘎了怎么办?
不料康熙沉默之后开怀大笑,“望轩言之有物,为民着想,真是国之栋梁!晋卿与你,师徒二人同朝为官,必是一段佳话。”
听得李光地的政敌一阵眼晕,这李光地才离开京城,他徒弟又出了风头,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难道李光地冥冥之中真有神佛庇佑?怎么就压不死呢?
夸奖过后,康熙继续发问:“那朕再来考考你,今年殿试考察治水之难,不知望轩今日有什么新的体悟?”
江晨沉思片刻,回答:“回皇上,奴才当日只是从书本之上得来的浅薄见识,如今有诸位长辈同僚教导,才知治水一事非纸上之功,需要因势利导,随时制宜,奴才不曾亲身治理,无法回答,请皇上赐罪。”
康熙没想到江晨如此坦诚,再一次感慨他的为人坦荡,“望轩实事求是,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以后有了机会,可以去试试治水。”
因为江晨提到了长官同僚,康熙一样不吝啬夸奖,他对张英说:“短短三个月,望轩如同脱胎换骨,离不开敦复的教诲啊!翰林院果然学风浓厚,互帮互助。”
所有翰林院的官员都有荣与共,同时增加了对江晨的好感,这小伙子会做人。
接下来康熙问了江晨修书方面的问题,江晨皆应答如流,引得康熙赞不绝口。问四书五经,还能是江晨过去学习的扎实,状元之名实至名归,可修书涉及到的可不止这些,其中的典故引用,若不是踏实肯干,是绝对做不到江晨举一反三的状态。
最重要的是,江晨给康熙长脸了。这一次科举,有不少人议论,康熙为了面子,强捧江晨做状元。今日考核,康熙点江晨的目的就是为了表明,我当初点状元可是没有私心的,江晨的才学确实配得上。
康熙很是愉快地回宫了,江晨一战成名,所有人都知道,江晨前途无量,以前只觉得他读书好,现在更觉得他的官场情商同样不差,后生可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