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晦气下马碑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你去死吧——”杨传折断右臂上的箭羽,朝阿归冲杀了过来,直取他的项上人头。
阿归吓得赶紧后退:“放箭——射死他,射死他——”
瓦剌军慌忙乱箭齐发,如暴雨般的飞箭射向杨传。于是乎,一代英雄喋血沙场,壮烈殉国。
杨七郎战死古北口,中路的瓦剌军进入了密云平原,朝北京城直奔而来。独石、马营等城堡处于孤立无援的危急境地,守城明军与瓦剌军队力量对比悬殊,城堡附近的河水也被瓦剌军绝断,已是里无粮草,外无救兵,杨俊差不多要疯了。
明廷得知瓦剌已向京师逼攻,立即戒严京城。十月初二,副总兵高礼、毛福寿迎敌于章仪门的土城之北,击败瓦剌先锋官。
北京保卫战首战告捷,军心大振,兵部尚书派右通政王复到土城拜谒英宗。初五日,朱祁钰下诏诸王遣兵入卫,杨俊奉命撤往居庸关,狙击瓦剌大军,为京师声援。
经过数日的激战,长途跋涉的瓦剌军在北京军民的打击下,损兵折将,也先的弟弟孛罗、平章卯那孩被炮火击中战死。连续的失败,士气低落,再加上深入中原王朝的腹地,各地勤王的军队也已经快到达京城,也先算是坐不住了。
也先看到北京城在于谦、石亨等文武大臣的坚守下攻取北京城成了泡影,又害怕杨洪切断他的归路,不得不草草收兵。十五日夜,瓦剌军拔营而走,明军以猛烈的炮火欢送,斩杀瓦剌军万人,也先只好向回良乡逃去,京师保卫战基本结束。
与此同时,进攻居庸关的五万瓦剌军,因天大寒,明守将罗通汲水灌城,墙壁结冰,瓦剌军无法进攻。经过七天的战斗,瓦剌军的进攻均被击退。
明军三次出关追击,斩敌无数,其中都指挥杨俊率官军八百人追击,斩获贼首六级,马一百二十匹,牛骡四百七十余只,追回男妇五百余口。杨俊以功进署都督佥事,仍与罗通守备居庸关。
十七日,等到杨洪率部二万余人赶到京城郊外时,损失惨重的也先已经仓皇撤退。杨洪奉命与孙镗、范广等人率兵剿灭京畿附近那些尚未后撤、仍然在大肆劫掠的也先军残部,歼敌于涿州、紫荆关等处。
杨洪率精兵追至霸州固安一带,一举斩敌首480多级,生擒48人,缴还所掠人口万计、牲畜弓刀无数。此后杨洪又于固安取得大捷,生擒瓦剌将领阿归等人。
瓦剌退兵后,朝廷论功行赏,进封杨洪为昌平侯,加授“奉天栩运推诚宣力武臣”勋号,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赠世券,食禄1100石。昌平侯杨洪受命暂留京师,负责操练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在内的卫戍部队,兼掌左军都督府事。
杨洪的二弟保和殿、武英殿大学士、“朝内第一铁笔”杨清被封为世袭瀛西九千户,主修沽水(即北运河)。杨洪庶长子杨俊,则任前军都督府右都督,留京师总领三千营。
景泰元年(1450)八月,也先无条件将英宗送回北京,恢复了与明朝的臣属关系。明英宗朱祁镇回到北京后,当了名誉上的太上皇,幽居南宫。他自从大难不死之后,对任何人都太相信了,包括自己的弟弟朱祁钰,还有杨洪父子拒绝开城门之事一直耿耿于怀,总想找个机会除掉他们,他在等时机的到来。
北京侯爵杨府正在建造的时候,朱祁钰御笔亲封,赐予杨洪优质汉白玉下马碑一通。这原本是件好事,可不知道怎么回事,朱祁钰在书写下马碑铭文的时候,竟然将杨仁的“杨”字少写了一笔(在其偏旁“易”字上的“日”中间少了一横)。
刻字的工匠突然发现原稿中的纰漏,慌忙请示吏部尚书王直如何处置。王直(1379—1462)乃朝中首班大臣,他的妹妹是杨洪之弟弟杨清的夫人,两家为姻亲。
他仔细一看样稿,果然如此。他精通易经,在这节骨眼出现这样的事情绝不是什么好兆头,沉吟片刻之后,王直不动声色对工匠道:“皇上怎么写的,你就怎么刻好了。”
工匠点头道:“好吧。不过这‘杨’字的日字之间少了一横,明显就是个口字,口即空空如也,不吉利。侯爷是个大好人,积善行德,我看还是填上去为妙。”
工匠一语道破了玄机,王直也不发怒:“杨家乃英烈之门,死人是很正常的事情,天意不可违。”
工匠道:“窃以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横得加上去,可保侯爷一家平安无事。”
王直罢手道:“吉人自有天相,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妥。我们就顺应天意吧。”于是,工匠在雕刻铭文的时候,原原本本的拓印上去了,下马碑中的“杨”依旧少了一横。
事后,王直找到杨洪、杨清兄弟,告之曰:“此乃不祥之兆。我想这‘日’字乃指皇上,去此一横,意味着皇家要减人,杨家要减日了。”
杨洪沉默了许久,乃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受皇帝宠信的日子减少倒不要紧,但愿积祖上阴德,保佑我杨家子孙后代平平安安。”
杨清道:“如果现在的皇上驾崩之后,太上皇很有可能复位。我最担心的是俊儿,锋芒太露,桀骜不驯,于人于己不利。尚书大人,可有破解之法?”
王直道:“没有。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天子上位,大多前朝臣子要被清算,一切听天由命了。”
杨洪长叹一声道:“朝廷就是一个凶险的江湖,里面有好人,也有坏人,往后我们杨家得处处小心谨慎才是。”......
在瀛西城东南隅大龙庄的另一座侯爵府由朝廷划地拨银依制而建,划定地盘148亩,其中建府面积38亩,剩余部分为龙王庙、璟公祠、街道、官场等所占用。侯爵杨府本自皇家敕建,其规格之高,规模之高,在瀛西一境堪称冠首,无与伦比。
侯爵府落成后的第二天,所有杨家在朝为官和戍边的杨氏族人汇集在“四知堂”东侧客厅,杨洪就瀛西杨家将的根基源流和家族事务召开了一次家族会议。
昌平候杨洪坐在客厅中央的太师椅上,沏了一大杯家乡捎来的青钱柳茶,慢慢的品了三口,而后放下茶杯,语重心长的讲起了瀛西杨家将的往事尘烟:
......瀛西杨家将源于城步寨,高祖淮南丞杨居本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加封金吾将军,奉命戍溆州。后落户赤水峒京凉村,飞山太公杨再思三子正修公世居赤水峒上官村,为城步寨杨家一世祖,葬于狗崽石,杨姓始乃兴旺发达。若干年后,我祖父杨谷庆公生我父杨璟,字孟春,又名杨再禄,寅时出生。元末,我杨家将“一杰五虎”保太祖,征战南北,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
景泰二年(1451)夏,为加强宣府重镇的军事防卫,在于谦的举荐下,七十高龄的老将杨洪挂镇朔大将军印,再度出镇宣府。
两个侄子杨能、杨信分别被擢升为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充任他的左右参将。至此,25名杨家儿孙在朝中、军中供职挂印,戍守边陲,杨家的实力达到了鼎盛时期。
杨洪一向处事审慎,功高却不跋扈,而今杨家一门一侯三都督,皆手握重兵,官至极品,心里很是不安。
树大招风、盛极必衰的道理他比任何人都懂,不如激流勇退,给子孙们留一条退路。侯爵府虽有世代免死铁券庇护,一旦换了皇帝,家族的命运就会改变的。
于是,杨洪上书皇帝请求退休,没有获得批准,而后他再次请求把自己的侄子移镇他处,景帝还是没有批准。
八月,杨洪染上疾病,不得不回京,于九月十二日病逝,享年七十岁。他的妾葛氏上吊殉夫,皇上下诏追赠她为淑人。朝廷追赠杨洪为颖国公,赐谥武襄。
按照杨洪生前的遗嘱,杨俊将父亲的衣冠冢葬在北京西山泉宫,遗体派亲兵秘密运回城步寨老家,选址上官村狮子山打鼓洞口安葬。
镇守边疆48年的大英雄杨洪魂归故里,生前仅仅在永乐末年回乡祭祖的时候做了短暂停留,现在终于回家了,可以好好地歇息了。
下马碑刻成一年之后,先是杨洪在侯爵府因病去世。没有多久,庶次子杨杰突然暴病而亡。两年之后,代宗朱祁钰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原本活蹦乱跳的,却莫名其妙地夭折了。
王直的预言正在一一应验,杨俊的命运也在悄悄发生改变。景泰四年五月初九,杨俊承袭昌平侯爵位,禄米一千一百石,权倾一时。
此后,恃才傲物的杨俊不会自我保护,朝堂之上过于正直,常常出言不逊,目中无人,得罪不少朝中大臣,为一帮文武大臣所不容忍,视为眼中钉。
石亨联合张軏等人暗中指使侯爵府的家奴,多次诬陷杨俊触犯大明律法。一只无形的黑手正在悄悄地伸向侯爵府,中年杨俊凶多吉少。
“你去死吧——”杨传折断右臂上的箭羽,朝阿归冲杀了过来,直取他的项上人头。
阿归吓得赶紧后退:“放箭——射死他,射死他——”
瓦剌军慌忙乱箭齐发,如暴雨般的飞箭射向杨传。于是乎,一代英雄喋血沙场,壮烈殉国。
杨七郎战死古北口,中路的瓦剌军进入了密云平原,朝北京城直奔而来。独石、马营等城堡处于孤立无援的危急境地,守城明军与瓦剌军队力量对比悬殊,城堡附近的河水也被瓦剌军绝断,已是里无粮草,外无救兵,杨俊差不多要疯了。
明廷得知瓦剌已向京师逼攻,立即戒严京城。十月初二,副总兵高礼、毛福寿迎敌于章仪门的土城之北,击败瓦剌先锋官。
北京保卫战首战告捷,军心大振,兵部尚书派右通政王复到土城拜谒英宗。初五日,朱祁钰下诏诸王遣兵入卫,杨俊奉命撤往居庸关,狙击瓦剌大军,为京师声援。
经过数日的激战,长途跋涉的瓦剌军在北京军民的打击下,损兵折将,也先的弟弟孛罗、平章卯那孩被炮火击中战死。连续的失败,士气低落,再加上深入中原王朝的腹地,各地勤王的军队也已经快到达京城,也先算是坐不住了。
也先看到北京城在于谦、石亨等文武大臣的坚守下攻取北京城成了泡影,又害怕杨洪切断他的归路,不得不草草收兵。十五日夜,瓦剌军拔营而走,明军以猛烈的炮火欢送,斩杀瓦剌军万人,也先只好向回良乡逃去,京师保卫战基本结束。
与此同时,进攻居庸关的五万瓦剌军,因天大寒,明守将罗通汲水灌城,墙壁结冰,瓦剌军无法进攻。经过七天的战斗,瓦剌军的进攻均被击退。
明军三次出关追击,斩敌无数,其中都指挥杨俊率官军八百人追击,斩获贼首六级,马一百二十匹,牛骡四百七十余只,追回男妇五百余口。杨俊以功进署都督佥事,仍与罗通守备居庸关。
十七日,等到杨洪率部二万余人赶到京城郊外时,损失惨重的也先已经仓皇撤退。杨洪奉命与孙镗、范广等人率兵剿灭京畿附近那些尚未后撤、仍然在大肆劫掠的也先军残部,歼敌于涿州、紫荆关等处。
杨洪率精兵追至霸州固安一带,一举斩敌首480多级,生擒48人,缴还所掠人口万计、牲畜弓刀无数。此后杨洪又于固安取得大捷,生擒瓦剌将领阿归等人。
瓦剌退兵后,朝廷论功行赏,进封杨洪为昌平侯,加授“奉天栩运推诚宣力武臣”勋号,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赠世券,食禄1100石。昌平侯杨洪受命暂留京师,负责操练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在内的卫戍部队,兼掌左军都督府事。
杨洪的二弟保和殿、武英殿大学士、“朝内第一铁笔”杨清被封为世袭瀛西九千户,主修沽水(即北运河)。杨洪庶长子杨俊,则任前军都督府右都督,留京师总领三千营。
景泰元年(1450)八月,也先无条件将英宗送回北京,恢复了与明朝的臣属关系。明英宗朱祁镇回到北京后,当了名誉上的太上皇,幽居南宫。他自从大难不死之后,对任何人都太相信了,包括自己的弟弟朱祁钰,还有杨洪父子拒绝开城门之事一直耿耿于怀,总想找个机会除掉他们,他在等时机的到来。
北京侯爵杨府正在建造的时候,朱祁钰御笔亲封,赐予杨洪优质汉白玉下马碑一通。这原本是件好事,可不知道怎么回事,朱祁钰在书写下马碑铭文的时候,竟然将杨仁的“杨”字少写了一笔(在其偏旁“易”字上的“日”中间少了一横)。
刻字的工匠突然发现原稿中的纰漏,慌忙请示吏部尚书王直如何处置。王直(1379—1462)乃朝中首班大臣,他的妹妹是杨洪之弟弟杨清的夫人,两家为姻亲。
他仔细一看样稿,果然如此。他精通易经,在这节骨眼出现这样的事情绝不是什么好兆头,沉吟片刻之后,王直不动声色对工匠道:“皇上怎么写的,你就怎么刻好了。”
工匠点头道:“好吧。不过这‘杨’字的日字之间少了一横,明显就是个口字,口即空空如也,不吉利。侯爷是个大好人,积善行德,我看还是填上去为妙。”
工匠一语道破了玄机,王直也不发怒:“杨家乃英烈之门,死人是很正常的事情,天意不可违。”
工匠道:“窃以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横得加上去,可保侯爷一家平安无事。”
王直罢手道:“吉人自有天相,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妥。我们就顺应天意吧。”于是,工匠在雕刻铭文的时候,原原本本的拓印上去了,下马碑中的“杨”依旧少了一横。
事后,王直找到杨洪、杨清兄弟,告之曰:“此乃不祥之兆。我想这‘日’字乃指皇上,去此一横,意味着皇家要减人,杨家要减日了。”
杨洪沉默了许久,乃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受皇帝宠信的日子减少倒不要紧,但愿积祖上阴德,保佑我杨家子孙后代平平安安。”
杨清道:“如果现在的皇上驾崩之后,太上皇很有可能复位。我最担心的是俊儿,锋芒太露,桀骜不驯,于人于己不利。尚书大人,可有破解之法?”
王直道:“没有。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天子上位,大多前朝臣子要被清算,一切听天由命了。”
杨洪长叹一声道:“朝廷就是一个凶险的江湖,里面有好人,也有坏人,往后我们杨家得处处小心谨慎才是。”......
在瀛西城东南隅大龙庄的另一座侯爵府由朝廷划地拨银依制而建,划定地盘148亩,其中建府面积38亩,剩余部分为龙王庙、璟公祠、街道、官场等所占用。侯爵杨府本自皇家敕建,其规格之高,规模之高,在瀛西一境堪称冠首,无与伦比。
侯爵府落成后的第二天,所有杨家在朝为官和戍边的杨氏族人汇集在“四知堂”东侧客厅,杨洪就瀛西杨家将的根基源流和家族事务召开了一次家族会议。
昌平候杨洪坐在客厅中央的太师椅上,沏了一大杯家乡捎来的青钱柳茶,慢慢的品了三口,而后放下茶杯,语重心长的讲起了瀛西杨家将的往事尘烟:
......瀛西杨家将源于城步寨,高祖淮南丞杨居本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加封金吾将军,奉命戍溆州。后落户赤水峒京凉村,飞山太公杨再思三子正修公世居赤水峒上官村,为城步寨杨家一世祖,葬于狗崽石,杨姓始乃兴旺发达。若干年后,我祖父杨谷庆公生我父杨璟,字孟春,又名杨再禄,寅时出生。元末,我杨家将“一杰五虎”保太祖,征战南北,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
景泰二年(1451)夏,为加强宣府重镇的军事防卫,在于谦的举荐下,七十高龄的老将杨洪挂镇朔大将军印,再度出镇宣府。
两个侄子杨能、杨信分别被擢升为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充任他的左右参将。至此,25名杨家儿孙在朝中、军中供职挂印,戍守边陲,杨家的实力达到了鼎盛时期。
杨洪一向处事审慎,功高却不跋扈,而今杨家一门一侯三都督,皆手握重兵,官至极品,心里很是不安。
树大招风、盛极必衰的道理他比任何人都懂,不如激流勇退,给子孙们留一条退路。侯爵府虽有世代免死铁券庇护,一旦换了皇帝,家族的命运就会改变的。
于是,杨洪上书皇帝请求退休,没有获得批准,而后他再次请求把自己的侄子移镇他处,景帝还是没有批准。
八月,杨洪染上疾病,不得不回京,于九月十二日病逝,享年七十岁。他的妾葛氏上吊殉夫,皇上下诏追赠她为淑人。朝廷追赠杨洪为颖国公,赐谥武襄。
按照杨洪生前的遗嘱,杨俊将父亲的衣冠冢葬在北京西山泉宫,遗体派亲兵秘密运回城步寨老家,选址上官村狮子山打鼓洞口安葬。
镇守边疆48年的大英雄杨洪魂归故里,生前仅仅在永乐末年回乡祭祖的时候做了短暂停留,现在终于回家了,可以好好地歇息了。
下马碑刻成一年之后,先是杨洪在侯爵府因病去世。没有多久,庶次子杨杰突然暴病而亡。两年之后,代宗朱祁钰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原本活蹦乱跳的,却莫名其妙地夭折了。
王直的预言正在一一应验,杨俊的命运也在悄悄发生改变。景泰四年五月初九,杨俊承袭昌平侯爵位,禄米一千一百石,权倾一时。
此后,恃才傲物的杨俊不会自我保护,朝堂之上过于正直,常常出言不逊,目中无人,得罪不少朝中大臣,为一帮文武大臣所不容忍,视为眼中钉。
石亨联合张軏等人暗中指使侯爵府的家奴,多次诬陷杨俊触犯大明律法。一只无形的黑手正在悄悄地伸向侯爵府,中年杨俊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