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留学》的结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穆琼租住的房子,已经大变样了。
本就狭小的院子, 被朱婉婉和穆昌玉搭出的晾衣架挤的满满当当的, 朱婉婉还把穆琼让她扔掉的破盆破碗破木桶放在墙角, 填上土,然后种上了大蒜和小葱。
楼上的两间卧室呢?里面分别添了一个箱子一个柜子, 里面还放进去崭新的衣服和厚实的被子。
楼下的两间屋, 原本空着的那间,现在被穆琼布置成了书房。
他让木工做了一个书架, 又买了两个箱子专门用来放报纸,此外, 他还准备了三张书桌并椅子。
大的书桌是他的, 两张小点的书桌, 则是朱婉婉和穆昌玉的, 穆琼让朱婉婉和穆昌玉, 每天都至少学习四个小时,练四张纸的字。
当然了,事实上这两人一直都是超额完成的。
至于用作吃饭的那屋子里, 现在加了个可以放碗筷和没吃完的菜肴的柜子, 多了两把竹椅、一张小方桌还有一张藤编的躺椅。
两把竹椅是朱婉婉和穆昌玉的专座,至于那小方桌上,则放着她们的针线篮,她们两个只要空了,就会在这里做针线——毕竟他们家,现在还缺不少东西。
至于那藤椅, 就是穆琼的专属座位了。
写字写累了,穆琼就会来这里躺一会儿,然后给朱婉婉和穆昌玉念报纸或者小说。
穆琼一直觉得,要学好国文,阅读至关重要,认字的同时,理解字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意思是很有必要的,可惜这时候很多小学私塾,都不是这样的。
某位名人在四十岁的时候写的《四十自述》里就提到,教他们读书的老师,常常只教他们读难懂的文言文,死记上面的字而不讲意思,以至于很多学生学了几年,也看不懂文章,不知道字的意思。
而他本身,是因为母亲多给了学费,才得到优待,老师仔细给他讲解的,之后更是靠看水浒红楼这些白话小说,对文字的运用才熟练起来。
穆琼不希望朱婉婉和穆昌玉像陈老板一样识字却不理解字意,也就尽量多给她们念书。
他前几天念的,是他花了好些钱买回来的《红楼梦》,但今天他念的,是自己写的《留学》
穆琼从西餐馆辞职已经一个多月,《留学》在报纸上连载过半,而在穆琼这里,他已经写完了。
如今他给朱婉婉和穆昌玉念的,就是完结章。
之前他念红楼,朱婉婉和穆昌玉一边听,一边还能继续做针线,可这会儿,这两人都在哭。
“哥……江振国真好。”穆昌玉抽噎着说道。
朱婉婉什么都没说,但哭得比穆昌玉更厉害。
“你觉得他好,以后就擦亮眼睛,找一个有担当的男人。”穆琼道。
突然被穆琼提到婚事,穆昌玉涨红了脸,但穆琼泰然自若的样子,却又让她心里的羞意慢慢消失了。
穆琼放下了稿子。
朱婉婉和穆昌玉听他念《留学》,虽说也有些对国仇家恨的感触,但会哭,却主要是因为他后面写的江振国的感情。
主角江振国和女主角的感情,他其实并没有过多描写。
他没有恋爱过,本身又太理智,那种热切的、仿佛能把人的生命和灵魂彻底燃尽的恋爱,他不会写,其实也不赞同。
所以他最后写的,是两个相似的灵魂在一场辩论中碰撞出火花,之后,哪怕是一个眼神的对视,都让他们更靠近一点。
他们在不同的学校读书,但会通信,江振国希望这个女孩可以和自己共度一生。
在认识那个女孩之前,他打工赚的钱都用来买书、买实验工具,用在一切他觉得有意义的地方,但在确定自己的心意之后,他存钱买了一枚戒指。
那枚戒指并不贵,但很漂亮,他打算送给自己心爱的女人,向她求婚,可那个女孩消失了。
他身上背负着很多,继续开始学习,只是学习之余,总会想起那个女孩。
在国外五年,他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船,此时,他是国外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精通英文和法文,发表过很多论文,船上的船员对他恭恭敬敬,那些洋人也愿意与他谈笑风生。
这一切跟他离开他的祖国时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回国之后,他将自己带回来的书籍捐赠给一所大学,并在大学任教。他还开始翻译国外的一些书,并筹集资金,利用自己从国外带回来的设备建了一家工厂制作纯碱。
他的种种做法,让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人给予他支持,在一个宴会上,某位政府高官还对他大加赞扬。
正是因为这个,在宴会后,他收到另一位官员的邀请,请他前去做客。
这位官员曾经也是个进步人士,江振国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兴建一所职业技工学校,教授穷人家的孩子一些技术,便欣然前往。
结果,他在这个官员那里,遇到了他喜欢的女孩,现在,那个女孩已经成了这个官员的小妾。
这个女孩在大清末年被家人叫回国,然后国破家亡,她的家人还把她送给了这个官员。
两人再相见,竟然是在这样的场合,双方都愣住了,也就那个官员还笑眯眯的,带着炫耀说:“我的四姨太也在国外留过学。”
那个女孩在国外时学习非常努力,曾说她要多学东西,回国之后办个女校,让国内的女孩不要裹脚,自强自立……可现在,她的留学经历的唯一作用,竟然只是让那个大腹便便的官员多了个炫耀的话题。
回国之后,江振国的父母希望他尽快娶妻,甚至各种逼迫,他的同事和朋友也给他介绍各种各样的女性,但他都拒绝了。
他觉得,自己如果没有做好和一个女人共度一生的准备,那就不能随便结婚,而他若是结婚,那就不会抛弃自己的妻子,毕竟他的妻子,也将是他的责任。
现在,他看到了自己曾经想要共度一生的女人,只是她憔悴了很多很多,还成了别人的妻子。
江振国没有和她叙旧,他只是建议这位官员让他的姨娘出面办个女校,那样对这个官员的名声有好处。
他怕叙旧会让自己心爱的女人以后的日子难过,他又不忍心她一直被困在后宅……
那个官员欣然同意。
故事写到这里的时候,穆琼想了好几个结尾,有让人震撼也符合现实的女主角自杀,也有大家一起为未来努力的相见不相识。
但最后他还是选了第三个。
筹建女校过程中,那个官员一再贪污,被人告发,锒铛入狱,妻儿各奔前程,与此同时,一个用刀子划花了自己的脸的女人找到江振国,问江振国自己能不能在新筹建的女校中任教。
江振国同意,拿出一枚戒指给她,问她愿不愿意嫁给自己。
女人泣不成声。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而穆昌玉和朱婉婉,还在哭着。
穆琼没有再说什么,他把故事念完之后,其实也有点不好受,现在的话,他打算将稿子里不怎么通顺的地方重新修改一下。
这篇小说,他写得挺痛快的,他把自己国家在如今的国际上的地位□□裸地摊开在国人面前,他写了洋人的丑恶嘴脸和对他们国家的企图,也写了国内官员腐败、沉迷享乐的现状。
这年头,一些曾经满腔抱负的新派人士在当官之后,往往就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再不管曾经的理想了,挺讽刺的。
但他到底担心惹事,所以全部包装了一下。
他同样写了对主角友好,给予主角帮助的洋人,更写了清正廉明的政府高官。
至于事实到底如何,那就没人知道了。
可这样,至少让这小说不会被封禁是不?
暂时还没有什么名气的他,也肯定不会被抓……
穆琼把稿子全部誊抄好,第二天去过傅医生那里之后,就送去了编辑部。
李总编看到结尾,有点不理解:“江振国这样的人,何必娶这样一个女人?”
“这女人不好吗?”穆琼问,他一直都把女主角写得很出色。
“但她嫁过人,毁了容。”
“嫁人是身不由己,至于毁容……红颜枯骨,都是为了理想奋斗的人,就不要在意容貌了。”
李总编一言难尽。觉得果然还是个没尝过女人滋味的孩子,想得这么好……这世上的男人,哪有不偷腥的?
不过,穆琼要这么写,李总编也不反对。
他觉得……应该会有很多女人喜欢这篇小说。
穆琼已经把稿子交齐了,李总编也就很大方地预付了他后面所有的稿费共计一百五十余元,又拜托他快些构思下一部小说。
穆琼拿了钱,答应下来。
他琢磨着,大众报的销量怕是非常好,李总编才这么大方,但虽说如此,他却也没打算换个地方投稿。
李总编给的稿费,已经很高了。
穆琼想的没错,大众报如今的销量非常好。
之前李总编告诉穆琼,说大众报的销量稳定在一万五千份……这其实是说少了的。
当时大众报没有刊登《留学》这篇文章的那几天的报纸,都卖到了一万五千份,至于刊登了《留学》的……卖到了两万份!
他甚至因此加印了刊登了《留学》第一部分的报纸。
而到现在,大众报的销量已经直逼三万了。
要知道,申报新闻报的销量,也就七八万!
这会儿上海识字的,指不定都知道《留学》,便是杭州苏州这样的地方,怕也有很多人在看《留学》。
至于再远点……那就暂时传不过去了。
李总编想的,其实没错。
这年头的书太少了,以至于一部好书出现,就会全民皆读。
更别说《留学》它还不单单是故事性强了。
上海震旦学院的一间教室里。
一个穿着长衫,二十出头的年轻男子捧着一张报纸,正在念着:“一个人若是不努力,不做足准备,就算是天上掉下馅饼,他也不一定能捡到,说不定还会被砸地头破血流!”
“我活在这个世界上,若是只管吃喝拉撒就过了一辈子,跟猪又有什么区别?”
“这个世界上,不管是黑人白人,还是我们黄种人,都一样是人,我们不比别人差。”
“我们现在落后了,但我们可以赶上去,让我们的儿子,我们的孙子不落后!”
……
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静静地听着。
有人已经泪流满面,但他们没有哭出声音来,就怕打扰了别人。
上海的一所中学。
老师在讲台上,对学生说:“最近有一篇小说,我建议你们去看看,这篇小说叫做《留学》。写的是留学的事情。你们已经读中学了,应该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也应该考虑一下这个国家的未来。”
某个茶馆。
说书人难得地没有讲《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也没有讲文达先生的小说,反而讲起了江振国。
某个新派人士开办的杂志社里。
几个进步人士看着《留学》,拍案叫绝。
“我一直在想,我们国家的文学还何去何从,现在看来,这就是我们未来的道路!”
“一定要提倡白话文,只有大家都看得懂,才能让大家都学得会!”
“这篇小说,很有启发意义。”
……
很多地方,都在讨论《留学》
这是穆琼不知道的,但真要说起来,会这样并不意外。
穆琼穿越的年代,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还没开始。
后来在某位大佬的革新之下成为文学研究会代用机关刊物的《小说月报》,完全没有第一个大型新文学刊物的排场,它还在刊登鸳鸯蝴蝶派的小说。
《新青年》这样影响力很大的杂志,它在今年九月刚刚创刊。
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的作品,还要再过三年才面世。
此时的新文学,还在艰难发展,同时,这时的人,还有着各种各样的观点。比如有一些人,坚持认为这个国家要发展起来,就一定要废除汉字,取用字母。
更有许多人提倡白话,并且不是以前那种依旧带着文绉绉的白话,而是彻底的白话。
他们觉得文言文能读但听不懂,应该弃之不用,能读又能听懂的白话文,才是值得提倡的,但他们却又还没摸索出白话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穆琼写《留学》的时候,虽然已经学着这时候大家常用的文风去写,但他身上,到底有现代留下的印记。
他写男主的一些想法,或者男主说话的时候,写的往往是非常口语化的白话,而不是那种文绉绉的,其实平常人根本不会那样说的话。
而这些白话,正是在这个时代前所未有的。
至于穆琼在文里写到的一些江振国的想法……在现代,随便一个小学生,都受过爱国教育,看过很多文学大家写的让人振聋发聩的文章,能说出一些大道理来也会背一些名言警句。
但这个时期的文人,根本没有这样的条件。
穆琼的运气很好,他已经不单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他直接就是在巨人的头顶上出生的!
现代的文学,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发展起来的,他一个从小接受现代文学熏陶的人,来到新文化运动之前……
他绝不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但他的眼界,绝对是这个时代最宽广的。
不说别的,在几年后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现代的人去读,会觉得也不过如此,但在这个时代,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在这样的环境下,《留学》这部小说,自然也就显得与众不同。
作者有话要说:放些资料哈哈~
1、胡适先生的《四十自述》写了,因为他的母亲多给学费,私塾先生给他开小灶讲解字意。别的孩子有学了几年的,还不能理解“父亲大人膝下”什么意思的。
2、文里江振国制造纯碱……侯德榜先生从国外带回在美国设计好的图纸,在国内办制碱厂。1926年秋天,在美国建国150周年国际博览会上,他们的纯碱荣获金质奖,不但使中国人扬眉吐气,而且打开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3、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是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到今年刚好一百年~
4、胡适先生的《尝试集》知名篇章: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穆琼租住的房子,已经大变样了。
本就狭小的院子, 被朱婉婉和穆昌玉搭出的晾衣架挤的满满当当的, 朱婉婉还把穆琼让她扔掉的破盆破碗破木桶放在墙角, 填上土,然后种上了大蒜和小葱。
楼上的两间卧室呢?里面分别添了一个箱子一个柜子, 里面还放进去崭新的衣服和厚实的被子。
楼下的两间屋, 原本空着的那间,现在被穆琼布置成了书房。
他让木工做了一个书架, 又买了两个箱子专门用来放报纸,此外, 他还准备了三张书桌并椅子。
大的书桌是他的, 两张小点的书桌, 则是朱婉婉和穆昌玉的, 穆琼让朱婉婉和穆昌玉, 每天都至少学习四个小时,练四张纸的字。
当然了,事实上这两人一直都是超额完成的。
至于用作吃饭的那屋子里, 现在加了个可以放碗筷和没吃完的菜肴的柜子, 多了两把竹椅、一张小方桌还有一张藤编的躺椅。
两把竹椅是朱婉婉和穆昌玉的专座,至于那小方桌上,则放着她们的针线篮,她们两个只要空了,就会在这里做针线——毕竟他们家,现在还缺不少东西。
至于那藤椅, 就是穆琼的专属座位了。
写字写累了,穆琼就会来这里躺一会儿,然后给朱婉婉和穆昌玉念报纸或者小说。
穆琼一直觉得,要学好国文,阅读至关重要,认字的同时,理解字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意思是很有必要的,可惜这时候很多小学私塾,都不是这样的。
某位名人在四十岁的时候写的《四十自述》里就提到,教他们读书的老师,常常只教他们读难懂的文言文,死记上面的字而不讲意思,以至于很多学生学了几年,也看不懂文章,不知道字的意思。
而他本身,是因为母亲多给了学费,才得到优待,老师仔细给他讲解的,之后更是靠看水浒红楼这些白话小说,对文字的运用才熟练起来。
穆琼不希望朱婉婉和穆昌玉像陈老板一样识字却不理解字意,也就尽量多给她们念书。
他前几天念的,是他花了好些钱买回来的《红楼梦》,但今天他念的,是自己写的《留学》
穆琼从西餐馆辞职已经一个多月,《留学》在报纸上连载过半,而在穆琼这里,他已经写完了。
如今他给朱婉婉和穆昌玉念的,就是完结章。
之前他念红楼,朱婉婉和穆昌玉一边听,一边还能继续做针线,可这会儿,这两人都在哭。
“哥……江振国真好。”穆昌玉抽噎着说道。
朱婉婉什么都没说,但哭得比穆昌玉更厉害。
“你觉得他好,以后就擦亮眼睛,找一个有担当的男人。”穆琼道。
突然被穆琼提到婚事,穆昌玉涨红了脸,但穆琼泰然自若的样子,却又让她心里的羞意慢慢消失了。
穆琼放下了稿子。
朱婉婉和穆昌玉听他念《留学》,虽说也有些对国仇家恨的感触,但会哭,却主要是因为他后面写的江振国的感情。
主角江振国和女主角的感情,他其实并没有过多描写。
他没有恋爱过,本身又太理智,那种热切的、仿佛能把人的生命和灵魂彻底燃尽的恋爱,他不会写,其实也不赞同。
所以他最后写的,是两个相似的灵魂在一场辩论中碰撞出火花,之后,哪怕是一个眼神的对视,都让他们更靠近一点。
他们在不同的学校读书,但会通信,江振国希望这个女孩可以和自己共度一生。
在认识那个女孩之前,他打工赚的钱都用来买书、买实验工具,用在一切他觉得有意义的地方,但在确定自己的心意之后,他存钱买了一枚戒指。
那枚戒指并不贵,但很漂亮,他打算送给自己心爱的女人,向她求婚,可那个女孩消失了。
他身上背负着很多,继续开始学习,只是学习之余,总会想起那个女孩。
在国外五年,他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船,此时,他是国外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精通英文和法文,发表过很多论文,船上的船员对他恭恭敬敬,那些洋人也愿意与他谈笑风生。
这一切跟他离开他的祖国时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回国之后,他将自己带回来的书籍捐赠给一所大学,并在大学任教。他还开始翻译国外的一些书,并筹集资金,利用自己从国外带回来的设备建了一家工厂制作纯碱。
他的种种做法,让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人给予他支持,在一个宴会上,某位政府高官还对他大加赞扬。
正是因为这个,在宴会后,他收到另一位官员的邀请,请他前去做客。
这位官员曾经也是个进步人士,江振国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兴建一所职业技工学校,教授穷人家的孩子一些技术,便欣然前往。
结果,他在这个官员那里,遇到了他喜欢的女孩,现在,那个女孩已经成了这个官员的小妾。
这个女孩在大清末年被家人叫回国,然后国破家亡,她的家人还把她送给了这个官员。
两人再相见,竟然是在这样的场合,双方都愣住了,也就那个官员还笑眯眯的,带着炫耀说:“我的四姨太也在国外留过学。”
那个女孩在国外时学习非常努力,曾说她要多学东西,回国之后办个女校,让国内的女孩不要裹脚,自强自立……可现在,她的留学经历的唯一作用,竟然只是让那个大腹便便的官员多了个炫耀的话题。
回国之后,江振国的父母希望他尽快娶妻,甚至各种逼迫,他的同事和朋友也给他介绍各种各样的女性,但他都拒绝了。
他觉得,自己如果没有做好和一个女人共度一生的准备,那就不能随便结婚,而他若是结婚,那就不会抛弃自己的妻子,毕竟他的妻子,也将是他的责任。
现在,他看到了自己曾经想要共度一生的女人,只是她憔悴了很多很多,还成了别人的妻子。
江振国没有和她叙旧,他只是建议这位官员让他的姨娘出面办个女校,那样对这个官员的名声有好处。
他怕叙旧会让自己心爱的女人以后的日子难过,他又不忍心她一直被困在后宅……
那个官员欣然同意。
故事写到这里的时候,穆琼想了好几个结尾,有让人震撼也符合现实的女主角自杀,也有大家一起为未来努力的相见不相识。
但最后他还是选了第三个。
筹建女校过程中,那个官员一再贪污,被人告发,锒铛入狱,妻儿各奔前程,与此同时,一个用刀子划花了自己的脸的女人找到江振国,问江振国自己能不能在新筹建的女校中任教。
江振国同意,拿出一枚戒指给她,问她愿不愿意嫁给自己。
女人泣不成声。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而穆昌玉和朱婉婉,还在哭着。
穆琼没有再说什么,他把故事念完之后,其实也有点不好受,现在的话,他打算将稿子里不怎么通顺的地方重新修改一下。
这篇小说,他写得挺痛快的,他把自己国家在如今的国际上的地位□□裸地摊开在国人面前,他写了洋人的丑恶嘴脸和对他们国家的企图,也写了国内官员腐败、沉迷享乐的现状。
这年头,一些曾经满腔抱负的新派人士在当官之后,往往就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再不管曾经的理想了,挺讽刺的。
但他到底担心惹事,所以全部包装了一下。
他同样写了对主角友好,给予主角帮助的洋人,更写了清正廉明的政府高官。
至于事实到底如何,那就没人知道了。
可这样,至少让这小说不会被封禁是不?
暂时还没有什么名气的他,也肯定不会被抓……
穆琼把稿子全部誊抄好,第二天去过傅医生那里之后,就送去了编辑部。
李总编看到结尾,有点不理解:“江振国这样的人,何必娶这样一个女人?”
“这女人不好吗?”穆琼问,他一直都把女主角写得很出色。
“但她嫁过人,毁了容。”
“嫁人是身不由己,至于毁容……红颜枯骨,都是为了理想奋斗的人,就不要在意容貌了。”
李总编一言难尽。觉得果然还是个没尝过女人滋味的孩子,想得这么好……这世上的男人,哪有不偷腥的?
不过,穆琼要这么写,李总编也不反对。
他觉得……应该会有很多女人喜欢这篇小说。
穆琼已经把稿子交齐了,李总编也就很大方地预付了他后面所有的稿费共计一百五十余元,又拜托他快些构思下一部小说。
穆琼拿了钱,答应下来。
他琢磨着,大众报的销量怕是非常好,李总编才这么大方,但虽说如此,他却也没打算换个地方投稿。
李总编给的稿费,已经很高了。
穆琼想的没错,大众报如今的销量非常好。
之前李总编告诉穆琼,说大众报的销量稳定在一万五千份……这其实是说少了的。
当时大众报没有刊登《留学》这篇文章的那几天的报纸,都卖到了一万五千份,至于刊登了《留学》的……卖到了两万份!
他甚至因此加印了刊登了《留学》第一部分的报纸。
而到现在,大众报的销量已经直逼三万了。
要知道,申报新闻报的销量,也就七八万!
这会儿上海识字的,指不定都知道《留学》,便是杭州苏州这样的地方,怕也有很多人在看《留学》。
至于再远点……那就暂时传不过去了。
李总编想的,其实没错。
这年头的书太少了,以至于一部好书出现,就会全民皆读。
更别说《留学》它还不单单是故事性强了。
上海震旦学院的一间教室里。
一个穿着长衫,二十出头的年轻男子捧着一张报纸,正在念着:“一个人若是不努力,不做足准备,就算是天上掉下馅饼,他也不一定能捡到,说不定还会被砸地头破血流!”
“我活在这个世界上,若是只管吃喝拉撒就过了一辈子,跟猪又有什么区别?”
“这个世界上,不管是黑人白人,还是我们黄种人,都一样是人,我们不比别人差。”
“我们现在落后了,但我们可以赶上去,让我们的儿子,我们的孙子不落后!”
……
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静静地听着。
有人已经泪流满面,但他们没有哭出声音来,就怕打扰了别人。
上海的一所中学。
老师在讲台上,对学生说:“最近有一篇小说,我建议你们去看看,这篇小说叫做《留学》。写的是留学的事情。你们已经读中学了,应该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也应该考虑一下这个国家的未来。”
某个茶馆。
说书人难得地没有讲《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也没有讲文达先生的小说,反而讲起了江振国。
某个新派人士开办的杂志社里。
几个进步人士看着《留学》,拍案叫绝。
“我一直在想,我们国家的文学还何去何从,现在看来,这就是我们未来的道路!”
“一定要提倡白话文,只有大家都看得懂,才能让大家都学得会!”
“这篇小说,很有启发意义。”
……
很多地方,都在讨论《留学》
这是穆琼不知道的,但真要说起来,会这样并不意外。
穆琼穿越的年代,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还没开始。
后来在某位大佬的革新之下成为文学研究会代用机关刊物的《小说月报》,完全没有第一个大型新文学刊物的排场,它还在刊登鸳鸯蝴蝶派的小说。
《新青年》这样影响力很大的杂志,它在今年九月刚刚创刊。
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的作品,还要再过三年才面世。
此时的新文学,还在艰难发展,同时,这时的人,还有着各种各样的观点。比如有一些人,坚持认为这个国家要发展起来,就一定要废除汉字,取用字母。
更有许多人提倡白话,并且不是以前那种依旧带着文绉绉的白话,而是彻底的白话。
他们觉得文言文能读但听不懂,应该弃之不用,能读又能听懂的白话文,才是值得提倡的,但他们却又还没摸索出白话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穆琼写《留学》的时候,虽然已经学着这时候大家常用的文风去写,但他身上,到底有现代留下的印记。
他写男主的一些想法,或者男主说话的时候,写的往往是非常口语化的白话,而不是那种文绉绉的,其实平常人根本不会那样说的话。
而这些白话,正是在这个时代前所未有的。
至于穆琼在文里写到的一些江振国的想法……在现代,随便一个小学生,都受过爱国教育,看过很多文学大家写的让人振聋发聩的文章,能说出一些大道理来也会背一些名言警句。
但这个时期的文人,根本没有这样的条件。
穆琼的运气很好,他已经不单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他直接就是在巨人的头顶上出生的!
现代的文学,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发展起来的,他一个从小接受现代文学熏陶的人,来到新文化运动之前……
他绝不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但他的眼界,绝对是这个时代最宽广的。
不说别的,在几年后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现代的人去读,会觉得也不过如此,但在这个时代,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在这样的环境下,《留学》这部小说,自然也就显得与众不同。
作者有话要说:放些资料哈哈~
1、胡适先生的《四十自述》写了,因为他的母亲多给学费,私塾先生给他开小灶讲解字意。别的孩子有学了几年的,还不能理解“父亲大人膝下”什么意思的。
2、文里江振国制造纯碱……侯德榜先生从国外带回在美国设计好的图纸,在国内办制碱厂。1926年秋天,在美国建国150周年国际博览会上,他们的纯碱荣获金质奖,不但使中国人扬眉吐气,而且打开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3、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是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到今年刚好一百年~
4、胡适先生的《尝试集》知名篇章: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