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西北三马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绥远大捷后,华宇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声称,西北诸省中日本人的势力已经渗透了进去,为保证西北的稳定他决定出兵西北。
对于华宇的要求说实话老蒋很为难,西北各省的确是南京政府所管辖的省份中最难渗透也最难掌控的。蒋委员长很乐意看到华宇与西北各大势力火拼,最好是两败俱伤的结果。但是他心中也相当明白,凭借着龙卫军的实力,想要一扫西北简直是易如反掌,反而发展到最后随着华宇的势力激增自己再也难控制他了。
矛盾啊矛盾,无奈老蒋只能回电给华宇,电报中也只有短短八个字“兹事体大,暂缓行动。”
电报的内容很简单,可是其中的含义却不言而喻。老蒋的意思是说西北情势相当复杂,你要决议出兵有可能最后得不偿失,应当先缓一缓再做打算;另外一层意思就比较隐晦了,暂缓暂缓不代表不允许你动手,如果你有绝对把握那么我老蒋也不来阻止你。总之一切你自己看着办。
华宇接到老蒋的回电后,不屑的把电报丢在了一边,命令张灵甫他们继续按照原先的计划行动。
对于龙卫军的强势崛起,西北各省诸多势力表示出了深深的忌惮和不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北三马”。
民国时期,在我国西北的甘、宁、青地区,存在着数股强大的回军武装力量。由于其首领皆为甘肃河州回族马姓,故称“马家军”,俗称“西北群马”。因割据范围不同,又分成“宁(夏)马”、“青(海)马”、“甘(肃)马”等,其势力还曾扩张到新疆。
马家军原为家族武装势力,它们参与了当时中国政坛的纷争,先后依附清政府、北洋军阀、冯玉祥、蒋介石等,统治西北地区数十年,产生了一批显赫一时的马姓军阀。他们以“甘、河、回、马”(即甘肃人、河州人、回族、马姓)这四条为用人标准,核心权力采取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封建继承方式,经数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左右西北局势的军阀武装。
“群马”中以马鸿宾、马鸿逵、马步芳三个集团最具实力,人称“西北三马”。
马步芳家族统治着青海,尤以马步芳最为残忍凶狠、荒*横暴,人称“土皇帝”。
马鸿逵是名副其实的“宁夏王”,但是他敛财极为凶狠,对自己的辖地极尽一切手段进行搜刮。
马鸿宾是马鸿逵的大哥,在三马中势力相对是最弱的,不过他为官还算清廉,对百姓来说也算是一个好官了。马鸿宾受叔父马福祥的影响很大,也常以儒将自诩,故能突破狭隘的民族和宗教观念,既潜心于伊斯兰先哲著述的研究,又对孔孟之经典广泛吸取。马鸿宾所到之处以“保境安民”为原则,反对暴政,主张“以德服人”和“谦受益”。
当龙卫军出兵西北,孙大彪部进驻鄂尔多斯,王耀武占据榆林,张灵甫拿下延安后。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马鸿逵,没办法从龙卫军的架势看来就知道是冲着宁夏去的。
龙卫军的大名马鸿逵是知道的,他也不想跟华宇发生冲突,在龙卫军占据陕北后马鸿逵立即派出了使者奔赴太原。也算给马鸿逵面子,华珏代替大哥会见了来使。
当使者委婉的问到华珏龙卫军是否要进军宁夏的时候,华珏很明确的告诉了他,是的。原因很简单日本人已经渗透到了宁夏。如果马鸿逵在一个月内不给龙卫军一个交代的话,那么到时候龙卫军将直接挥师西进,接管宁夏。
面对华宇的强势,使者只得灰溜溜的回到了银川,把华珏的话原封不动的复述给了马鸿逵。
马鸿逵听完后当下就浑身无力,软绵绵的瘫坐在椅子上,嘴巴不知道在念叨着什么,表情比死了爹娘还要难看。最终在众人的劝说下,马鸿逵总算是振作了一些,自欺欺人的互相安慰着。也难怪宁夏本就是回族聚集的地方,因为习俗,宗教等原因政府派出了好几任官员都没能在宁夏立足,最后不得不灰头土脸的打道回府;马鸿逵相信就算自己打不过龙卫军,把宁夏让给华宇,只要他在暗地里煽动一下回民,到时候他华宇还不得照样乖乖的退出宁夏。
这个算盘马鸿逵打的倒是响亮,可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华宇这个人一直很强势,任何想利用宗教来煽动百姓闹事的人都会受到龙卫军严酷的打击。一厢情愿的马鸿逵忘记了刚刚发生在绥远的蒙古伪军的下场了,难道他认为回族人就比蒙古人厉害了?
答案很快就会揭晓,只不过这个结果将在一个月后才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相对于马鸿逵的不安,马鸿宾的心态则要平稳许多。他对于龙卫军对外抗击日寇,对内发展民生经济表示高度的赞赏。实在是条件不允许,要不他早就想着去大同拜访一下华宇了,顺便看看那里风土人情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前面也说过马鸿宾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和宗教主义者,他一直认为回族只是大中华民族中的一部分而已,虽然他们信奉伊斯兰教,但是让他们做针对中华同胞出卖国家利益的事情还是不可能的。
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有好人和坏人,穷人和富人。极大多数的回族同胞生活还是相当艰辛的,别说一日三餐了,很多人一天下来连顿干饭都吃不上。
说来也巧,马鸿宾有个远房亲戚叫马本斋(马本斋历史上是一名回族的抗日英雄,书中成为了马鸿宾的亲戚纯属作者杜撰),他曾经入“东北讲武堂”学习,在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升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直至升任奉军独立1师第四团团长。后来因为奉天事变后不满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还乡务农。直到华宇的龙卫军在长城战役中痛击了日寇后,马本斋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再次出山投奔了龙卫军。
在战后大整编中,华宇无意中的听到戴安澜提起自己的部队中有一名曾经的东北军团长,打听下来后才知道此人是后世赫赫有名的抗日回族支队的司令马本斋。激动之余,华宇即刻接见了马本斋,一番畅谈下来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最后马本斋随同戴安澜一起进入了军事学校进修,目前他担任的是戴安澜山地旅第一团的上校团长。
马鸿宾对于这个远房亲戚也早有耳闻,因为马本斋是个极为孝顺的儿子,这也是马鸿宾对他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在经过了种种途径联系到马本斋之后,利用假期时间马本斋去了兰州拜访了这位远房族叔。通过马本斋的介绍,马鸿宾对于晋绥地区经济如此的发达,百姓生活的如此富足安康感到深深的震撼。最终是出于好感也好出于崇拜也罢,马鸿宾还是欣然的归顺了华宇,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至于那位马步芳对于龙卫军的态度根本是没当回事情,在他看来青海地广人稀距离晋绥地区相当的遥远,你华宇的手再长也不可能伸到青海地面上来。对于马鸿逵的恐慌他强烈的鄙视了一番后付诸一笑,也没有什么烦恼和担忧,整天还是玩着女人享受着荣华富贵过着他土皇帝般的生活。
一时间西北风声鹤唳,风起云涌;西北三马不同的态度也决定了一个月后整个西北的命运。(未完待续)
绥远大捷后,华宇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声称,西北诸省中日本人的势力已经渗透了进去,为保证西北的稳定他决定出兵西北。
对于华宇的要求说实话老蒋很为难,西北各省的确是南京政府所管辖的省份中最难渗透也最难掌控的。蒋委员长很乐意看到华宇与西北各大势力火拼,最好是两败俱伤的结果。但是他心中也相当明白,凭借着龙卫军的实力,想要一扫西北简直是易如反掌,反而发展到最后随着华宇的势力激增自己再也难控制他了。
矛盾啊矛盾,无奈老蒋只能回电给华宇,电报中也只有短短八个字“兹事体大,暂缓行动。”
电报的内容很简单,可是其中的含义却不言而喻。老蒋的意思是说西北情势相当复杂,你要决议出兵有可能最后得不偿失,应当先缓一缓再做打算;另外一层意思就比较隐晦了,暂缓暂缓不代表不允许你动手,如果你有绝对把握那么我老蒋也不来阻止你。总之一切你自己看着办。
华宇接到老蒋的回电后,不屑的把电报丢在了一边,命令张灵甫他们继续按照原先的计划行动。
对于龙卫军的强势崛起,西北各省诸多势力表示出了深深的忌惮和不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北三马”。
民国时期,在我国西北的甘、宁、青地区,存在着数股强大的回军武装力量。由于其首领皆为甘肃河州回族马姓,故称“马家军”,俗称“西北群马”。因割据范围不同,又分成“宁(夏)马”、“青(海)马”、“甘(肃)马”等,其势力还曾扩张到新疆。
马家军原为家族武装势力,它们参与了当时中国政坛的纷争,先后依附清政府、北洋军阀、冯玉祥、蒋介石等,统治西北地区数十年,产生了一批显赫一时的马姓军阀。他们以“甘、河、回、马”(即甘肃人、河州人、回族、马姓)这四条为用人标准,核心权力采取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封建继承方式,经数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左右西北局势的军阀武装。
“群马”中以马鸿宾、马鸿逵、马步芳三个集团最具实力,人称“西北三马”。
马步芳家族统治着青海,尤以马步芳最为残忍凶狠、荒*横暴,人称“土皇帝”。
马鸿逵是名副其实的“宁夏王”,但是他敛财极为凶狠,对自己的辖地极尽一切手段进行搜刮。
马鸿宾是马鸿逵的大哥,在三马中势力相对是最弱的,不过他为官还算清廉,对百姓来说也算是一个好官了。马鸿宾受叔父马福祥的影响很大,也常以儒将自诩,故能突破狭隘的民族和宗教观念,既潜心于伊斯兰先哲著述的研究,又对孔孟之经典广泛吸取。马鸿宾所到之处以“保境安民”为原则,反对暴政,主张“以德服人”和“谦受益”。
当龙卫军出兵西北,孙大彪部进驻鄂尔多斯,王耀武占据榆林,张灵甫拿下延安后。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马鸿逵,没办法从龙卫军的架势看来就知道是冲着宁夏去的。
龙卫军的大名马鸿逵是知道的,他也不想跟华宇发生冲突,在龙卫军占据陕北后马鸿逵立即派出了使者奔赴太原。也算给马鸿逵面子,华珏代替大哥会见了来使。
当使者委婉的问到华珏龙卫军是否要进军宁夏的时候,华珏很明确的告诉了他,是的。原因很简单日本人已经渗透到了宁夏。如果马鸿逵在一个月内不给龙卫军一个交代的话,那么到时候龙卫军将直接挥师西进,接管宁夏。
面对华宇的强势,使者只得灰溜溜的回到了银川,把华珏的话原封不动的复述给了马鸿逵。
马鸿逵听完后当下就浑身无力,软绵绵的瘫坐在椅子上,嘴巴不知道在念叨着什么,表情比死了爹娘还要难看。最终在众人的劝说下,马鸿逵总算是振作了一些,自欺欺人的互相安慰着。也难怪宁夏本就是回族聚集的地方,因为习俗,宗教等原因政府派出了好几任官员都没能在宁夏立足,最后不得不灰头土脸的打道回府;马鸿逵相信就算自己打不过龙卫军,把宁夏让给华宇,只要他在暗地里煽动一下回民,到时候他华宇还不得照样乖乖的退出宁夏。
这个算盘马鸿逵打的倒是响亮,可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华宇这个人一直很强势,任何想利用宗教来煽动百姓闹事的人都会受到龙卫军严酷的打击。一厢情愿的马鸿逵忘记了刚刚发生在绥远的蒙古伪军的下场了,难道他认为回族人就比蒙古人厉害了?
答案很快就会揭晓,只不过这个结果将在一个月后才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相对于马鸿逵的不安,马鸿宾的心态则要平稳许多。他对于龙卫军对外抗击日寇,对内发展民生经济表示高度的赞赏。实在是条件不允许,要不他早就想着去大同拜访一下华宇了,顺便看看那里风土人情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前面也说过马鸿宾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和宗教主义者,他一直认为回族只是大中华民族中的一部分而已,虽然他们信奉伊斯兰教,但是让他们做针对中华同胞出卖国家利益的事情还是不可能的。
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有好人和坏人,穷人和富人。极大多数的回族同胞生活还是相当艰辛的,别说一日三餐了,很多人一天下来连顿干饭都吃不上。
说来也巧,马鸿宾有个远房亲戚叫马本斋(马本斋历史上是一名回族的抗日英雄,书中成为了马鸿宾的亲戚纯属作者杜撰),他曾经入“东北讲武堂”学习,在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升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直至升任奉军独立1师第四团团长。后来因为奉天事变后不满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还乡务农。直到华宇的龙卫军在长城战役中痛击了日寇后,马本斋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再次出山投奔了龙卫军。
在战后大整编中,华宇无意中的听到戴安澜提起自己的部队中有一名曾经的东北军团长,打听下来后才知道此人是后世赫赫有名的抗日回族支队的司令马本斋。激动之余,华宇即刻接见了马本斋,一番畅谈下来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最后马本斋随同戴安澜一起进入了军事学校进修,目前他担任的是戴安澜山地旅第一团的上校团长。
马鸿宾对于这个远房亲戚也早有耳闻,因为马本斋是个极为孝顺的儿子,这也是马鸿宾对他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在经过了种种途径联系到马本斋之后,利用假期时间马本斋去了兰州拜访了这位远房族叔。通过马本斋的介绍,马鸿宾对于晋绥地区经济如此的发达,百姓生活的如此富足安康感到深深的震撼。最终是出于好感也好出于崇拜也罢,马鸿宾还是欣然的归顺了华宇,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至于那位马步芳对于龙卫军的态度根本是没当回事情,在他看来青海地广人稀距离晋绥地区相当的遥远,你华宇的手再长也不可能伸到青海地面上来。对于马鸿逵的恐慌他强烈的鄙视了一番后付诸一笑,也没有什么烦恼和担忧,整天还是玩着女人享受着荣华富贵过着他土皇帝般的生活。
一时间西北风声鹤唳,风起云涌;西北三马不同的态度也决定了一个月后整个西北的命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