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群情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见到房源会也肯定了自己的意见,贾环的底气也足了几分,当天下午就把折子递了上去。
折子来到通政司,通政史沈源见到折子上的“奏请开海禁疏”,也来了兴致。贾环的折子不是密折,他当然可以看了。
见到贾环里面说的,宋朝徽宗时期可以岁入千万,他也不禁愣住了,这个贾环,还当真知道皇上要什么,也真敢写,只是祖宗成法已经定下了,海禁不许开。这贾修撰敢这么写,就不怕言官参劾么?
但沈源也就只能在心里面替贾环想一想了,他也不能帮贾环发声,说不定到时候也要参上一本。
而且这种事关国库财源的事情,得赶快递上去才是。不管行不行,他是不能拦着,还要找个醒目的地方放着送上去。
于是这个折子就兜兜转转来到了平治皇帝的案头。
“岁入千万……”看到贾环折子里的内容,平治皇帝也很动摇,这是一个可以解渴的折子,而且水不远,如果贾环说的是真的,几乎第二年就可以解决朝廷财源的问题。
但是,他又想到了这个但是,祖宗成法,是规定不准开海的。若真要开海,需要一个能说服世人的理由。
“科元啊,把这份折子拿给内阁,让他们也看看,就说是状元公的高见。”
程科元低声应了,他对折子里的写的东西也很是好奇,只是他不敢看而已,但皇上说的“岁入千万”却是听得真真的。
到底是能考中状元的人物。程科元一边想着,一边把贾环的折子送到了内阁。
四个阁臣听说是皇帝专程让程科元送来的,就都认真看了一下。
张庭瞻看到“岁入千万”四个字,心里就知道皇上为什么让内阁看了。这个“千万”实在是杀伤力强大,皇帝看来颇有开海禁的心思了。
朝廷缺钱不是秘密,若是有人敢把贾环这个折子压下来,还没有个正当理由,那就要承担皇帝将来的怒火——比如西北战败的后果。
吴善中也看了一下,贾环是他会试的学生,他对于海禁并没有特别执着之处,自己的学生,支持一下也无妨吧?但他看了看其他几个阁臣,按下自己的小心思,开海是大事,搞不好要丢官罢职。
陈廷敬和陈山成都看了,四个阁臣相互看了一眼,还是张庭瞻先说话了:“既是贾修撰提出来的,还能援引宋时故事,本官建议,招贾修撰御前对答一番。本官尚有些疑虑,需要贾修撰解惑。”
作为首辅,张庭瞻急需解决西北军需一事,若是拖上个三五年,那不用别人说,他自己就得主动辞官回乡。
吴善中道:“如此极好。”他是相信贾环的,一个能考中状元的人,自然不会信口开河,而且他也很好奇,贾环将会如何说服皇上。
陈廷敬无可无不可。
陈山成对贾环提出的“岁入千万”极感兴趣:“若真的能岁入千万,那便是开海又有何妨?”
眼下国库缺钱,陈山成这个户部尚书深刻感受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他虽然入阁,但也是相当于被架到了火炉上,一个处理不当,就会引火烧身。
贾环的折子上去不过两天,就有风声传来,道是贾环要“改太祖遗训,开海禁”。于是,都查院的御史和六科的给事中里面,已经有人要参劾贾环了。
都查院里,几个御史围在一起,群情汹汹:“那贾环自仗皇亲国戚,竟然要改太祖遗训!我等身位朝廷风骨脊梁,定要参他一个心怀叵测!”
另一个留着微须的中年御史也说道:“正是!那贾环不思读圣贤之书,竟敢在海禁之事上妄言!在下听说,翰林院的房源会也联名了。这分明是要引狼入室!我将上折子,参他们两个,同时要皇上下旨,驱逐在我大唐的泰西人。”
泰西人是对欧洲那边人的总称,从明朝开始,一直沿用到现在。
其余众人都纷纷响应:“是极!我们分别写奏折,参他们!”
一个眼尖之人朝旁边说道:“顾大人!咱们一起联名如何?”
顾青锋忙道:“你们上奏吧。我自有主意。”
“莫不是要做贾府的乘龙快婿,你放弃了自己的风骨?”
这话来得尖刻,顾青锋也接不住,但他既为青锋,自有锋芒:“开海禁一事,本官是赞同的!岂有自己反驳自己的道理?”
“你顾青锋,枉为御史!我要参你!”
顾青锋冷笑道:“那你们倒是给西北大军变出银子啊!”
对面一阵冷场,然后几人开始拂袖而去:“道不同不相为谋!”
平治皇帝也知道了内阁的意见,决定招贾环庭前奏对,给他一个说话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可能开海禁的理由。
但他还没宣贾环,御史和给事中们参劾贾环的奏章就先到了。
平治皇帝略略翻看一二,大体的思路都是贾环(还有房源会)居心叵测,改祖宗成法,是引狼入室之人,请皇帝远离小人(意思就是让贾环和房源会贬职出京),禁止开海。
“岁入千万啊!”平治皇帝心里还是惦记着银子多一些,然后这些奏折就统统留中了。
八月二十四上午,翰林院迎来了皇上身边的大太监王宣。
“着贾修撰明日午后,上书房问话。”平治皇帝也打算给贾环留个一天的缓冲时间,让他好好准备一下。
贾环要御前奏对的事情很快传开,有愤愤不平的,这是相当一部分官员的心态;有心怀期待的,这是兵部户部的,并着皇帝也在里面;还有担心的,比如贾政,钱雨本。
不过就在当天下午,又有大量弹劾贾环的奏章飞向了大内。
如果有心人留意的话,这些奏章的主人大部分是山东、南直、浙江、广东和福建的籍贯。
自打明朝开始海禁,沿海地区的官绅们,就在走私上获利丰厚,现在贾环要开海禁,这等于是从他们口袋里掏银子出来,这怎么可能让他们答应。
但这种事情没人说破——内地的官员不知道,沿海的官员是受益者,少数知道的人,也不敢去掀这个盖子——得不偿失,而且海禁不取笑,走私就不可能停止。
眼下想要串联,不太容易,但很多人已经心照不宣,势要把贾环的建议扼杀。
但皇帝却再次将众官员的弹劾奏章留中,这就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了。
当晚,吏部左侍郎,浙江宁波人葛志,就在家中召集了一小批同乡并积极弹劾贾环的御史言官,商讨如何对付贾环的提议。
花厅中,众人围坐一桌,入眼佳肴美酒,令人不忍下箸。
葛志先举起酒杯,说道:“此番本官请诸位前来,只有一事,那就是参劾贾环!祖宗成法不可改,这就是本官的意思。”
另一位浙江道御史赵有方也很是赞同:“葛大人此话,本官甚是赞同!我下午已经上了折子,但好似泥牛入海,半点反应皆无。”
户科给事中董润林也愤愤放下酒杯:“皇上和内阁如此行事,依下官来看,就是被贾修撰蛊惑了!什么岁入千万,都是妄言!宋时的事情,年代久远,已经无从考证,他贾修撰自然可以自说自话。”
他没有葛志那么豪横,不敢直呼贾环的名字。
另一位浙江籍的官员也说道:“下官以为,贾修撰和房学士两人沆瀣一气,意图在于引所谓的天主教进入我大唐传教,这是不能允许的。”
葛志点头道:“我们得让皇帝知道贾环和房源会的狼子野心才是。”
刑部郎中刘其昌道:“下官可以知会一下江宁县和上元县,请他们帮忙搜罗天主教在我大唐的犯罪事实。这样,我们手里有了证据,弹劾贾房二人,就会更加有力!”
众人皆道:“那就如此约定!”
贾环还在查阅典籍,积极预备着御书房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例如:贾环,你可知道,为何太祖要禁海?
这种问题是一定要问的,若是一个回答不好,那肯定是要前功尽弃。不能为了禁海而禁海,同样,也不会为了开海禁而开海禁。
还有:你说的岁入千万,可有考证?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要准备好。
其余种种,不一而足。
贾政在工部坐衙,只是见到人来人往,他当然知道自己儿子捅了一个马蜂窝。这个小儿子,胆子越来越大,事情竟然敢不与自己商议就上奏朝廷。
但想到贾环之前说的话,他又有些理解,毕竟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且,他也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不是在无的放矢。
贾环奏折的风波已经吹到了后宫,连元春都听说了。
听到前朝参劾贾环的官员众多,元春也隐隐有些担忧,这么大的压力,就是阁老也未必扛得住。
抱琴宽慰道:“娘娘不必担心,三爷可是文曲星下凡,不是凡人。”
元春叹了口气,说道:“实在没想到,三弟弟能弄出这么大的动静。”
抱琴说道:“要奴婢说,三爷也是为了咱们朝廷好。要不然,他一个好好的清流翰林,沾这个铜臭气做什么。”
外面一个声音响起:“说的好!我大唐就需要这样的官员。”
抱琴唬了一跳,她分明听出来,这是皇上的声音。
见到房源会也肯定了自己的意见,贾环的底气也足了几分,当天下午就把折子递了上去。
折子来到通政司,通政史沈源见到折子上的“奏请开海禁疏”,也来了兴致。贾环的折子不是密折,他当然可以看了。
见到贾环里面说的,宋朝徽宗时期可以岁入千万,他也不禁愣住了,这个贾环,还当真知道皇上要什么,也真敢写,只是祖宗成法已经定下了,海禁不许开。这贾修撰敢这么写,就不怕言官参劾么?
但沈源也就只能在心里面替贾环想一想了,他也不能帮贾环发声,说不定到时候也要参上一本。
而且这种事关国库财源的事情,得赶快递上去才是。不管行不行,他是不能拦着,还要找个醒目的地方放着送上去。
于是这个折子就兜兜转转来到了平治皇帝的案头。
“岁入千万……”看到贾环折子里的内容,平治皇帝也很动摇,这是一个可以解渴的折子,而且水不远,如果贾环说的是真的,几乎第二年就可以解决朝廷财源的问题。
但是,他又想到了这个但是,祖宗成法,是规定不准开海的。若真要开海,需要一个能说服世人的理由。
“科元啊,把这份折子拿给内阁,让他们也看看,就说是状元公的高见。”
程科元低声应了,他对折子里的写的东西也很是好奇,只是他不敢看而已,但皇上说的“岁入千万”却是听得真真的。
到底是能考中状元的人物。程科元一边想着,一边把贾环的折子送到了内阁。
四个阁臣听说是皇帝专程让程科元送来的,就都认真看了一下。
张庭瞻看到“岁入千万”四个字,心里就知道皇上为什么让内阁看了。这个“千万”实在是杀伤力强大,皇帝看来颇有开海禁的心思了。
朝廷缺钱不是秘密,若是有人敢把贾环这个折子压下来,还没有个正当理由,那就要承担皇帝将来的怒火——比如西北战败的后果。
吴善中也看了一下,贾环是他会试的学生,他对于海禁并没有特别执着之处,自己的学生,支持一下也无妨吧?但他看了看其他几个阁臣,按下自己的小心思,开海是大事,搞不好要丢官罢职。
陈廷敬和陈山成都看了,四个阁臣相互看了一眼,还是张庭瞻先说话了:“既是贾修撰提出来的,还能援引宋时故事,本官建议,招贾修撰御前对答一番。本官尚有些疑虑,需要贾修撰解惑。”
作为首辅,张庭瞻急需解决西北军需一事,若是拖上个三五年,那不用别人说,他自己就得主动辞官回乡。
吴善中道:“如此极好。”他是相信贾环的,一个能考中状元的人,自然不会信口开河,而且他也很好奇,贾环将会如何说服皇上。
陈廷敬无可无不可。
陈山成对贾环提出的“岁入千万”极感兴趣:“若真的能岁入千万,那便是开海又有何妨?”
眼下国库缺钱,陈山成这个户部尚书深刻感受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他虽然入阁,但也是相当于被架到了火炉上,一个处理不当,就会引火烧身。
贾环的折子上去不过两天,就有风声传来,道是贾环要“改太祖遗训,开海禁”。于是,都查院的御史和六科的给事中里面,已经有人要参劾贾环了。
都查院里,几个御史围在一起,群情汹汹:“那贾环自仗皇亲国戚,竟然要改太祖遗训!我等身位朝廷风骨脊梁,定要参他一个心怀叵测!”
另一个留着微须的中年御史也说道:“正是!那贾环不思读圣贤之书,竟敢在海禁之事上妄言!在下听说,翰林院的房源会也联名了。这分明是要引狼入室!我将上折子,参他们两个,同时要皇上下旨,驱逐在我大唐的泰西人。”
泰西人是对欧洲那边人的总称,从明朝开始,一直沿用到现在。
其余众人都纷纷响应:“是极!我们分别写奏折,参他们!”
一个眼尖之人朝旁边说道:“顾大人!咱们一起联名如何?”
顾青锋忙道:“你们上奏吧。我自有主意。”
“莫不是要做贾府的乘龙快婿,你放弃了自己的风骨?”
这话来得尖刻,顾青锋也接不住,但他既为青锋,自有锋芒:“开海禁一事,本官是赞同的!岂有自己反驳自己的道理?”
“你顾青锋,枉为御史!我要参你!”
顾青锋冷笑道:“那你们倒是给西北大军变出银子啊!”
对面一阵冷场,然后几人开始拂袖而去:“道不同不相为谋!”
平治皇帝也知道了内阁的意见,决定招贾环庭前奏对,给他一个说话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可能开海禁的理由。
但他还没宣贾环,御史和给事中们参劾贾环的奏章就先到了。
平治皇帝略略翻看一二,大体的思路都是贾环(还有房源会)居心叵测,改祖宗成法,是引狼入室之人,请皇帝远离小人(意思就是让贾环和房源会贬职出京),禁止开海。
“岁入千万啊!”平治皇帝心里还是惦记着银子多一些,然后这些奏折就统统留中了。
八月二十四上午,翰林院迎来了皇上身边的大太监王宣。
“着贾修撰明日午后,上书房问话。”平治皇帝也打算给贾环留个一天的缓冲时间,让他好好准备一下。
贾环要御前奏对的事情很快传开,有愤愤不平的,这是相当一部分官员的心态;有心怀期待的,这是兵部户部的,并着皇帝也在里面;还有担心的,比如贾政,钱雨本。
不过就在当天下午,又有大量弹劾贾环的奏章飞向了大内。
如果有心人留意的话,这些奏章的主人大部分是山东、南直、浙江、广东和福建的籍贯。
自打明朝开始海禁,沿海地区的官绅们,就在走私上获利丰厚,现在贾环要开海禁,这等于是从他们口袋里掏银子出来,这怎么可能让他们答应。
但这种事情没人说破——内地的官员不知道,沿海的官员是受益者,少数知道的人,也不敢去掀这个盖子——得不偿失,而且海禁不取笑,走私就不可能停止。
眼下想要串联,不太容易,但很多人已经心照不宣,势要把贾环的建议扼杀。
但皇帝却再次将众官员的弹劾奏章留中,这就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了。
当晚,吏部左侍郎,浙江宁波人葛志,就在家中召集了一小批同乡并积极弹劾贾环的御史言官,商讨如何对付贾环的提议。
花厅中,众人围坐一桌,入眼佳肴美酒,令人不忍下箸。
葛志先举起酒杯,说道:“此番本官请诸位前来,只有一事,那就是参劾贾环!祖宗成法不可改,这就是本官的意思。”
另一位浙江道御史赵有方也很是赞同:“葛大人此话,本官甚是赞同!我下午已经上了折子,但好似泥牛入海,半点反应皆无。”
户科给事中董润林也愤愤放下酒杯:“皇上和内阁如此行事,依下官来看,就是被贾修撰蛊惑了!什么岁入千万,都是妄言!宋时的事情,年代久远,已经无从考证,他贾修撰自然可以自说自话。”
他没有葛志那么豪横,不敢直呼贾环的名字。
另一位浙江籍的官员也说道:“下官以为,贾修撰和房学士两人沆瀣一气,意图在于引所谓的天主教进入我大唐传教,这是不能允许的。”
葛志点头道:“我们得让皇帝知道贾环和房源会的狼子野心才是。”
刑部郎中刘其昌道:“下官可以知会一下江宁县和上元县,请他们帮忙搜罗天主教在我大唐的犯罪事实。这样,我们手里有了证据,弹劾贾房二人,就会更加有力!”
众人皆道:“那就如此约定!”
贾环还在查阅典籍,积极预备着御书房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例如:贾环,你可知道,为何太祖要禁海?
这种问题是一定要问的,若是一个回答不好,那肯定是要前功尽弃。不能为了禁海而禁海,同样,也不会为了开海禁而开海禁。
还有:你说的岁入千万,可有考证?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要准备好。
其余种种,不一而足。
贾政在工部坐衙,只是见到人来人往,他当然知道自己儿子捅了一个马蜂窝。这个小儿子,胆子越来越大,事情竟然敢不与自己商议就上奏朝廷。
但想到贾环之前说的话,他又有些理解,毕竟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且,他也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不是在无的放矢。
贾环奏折的风波已经吹到了后宫,连元春都听说了。
听到前朝参劾贾环的官员众多,元春也隐隐有些担忧,这么大的压力,就是阁老也未必扛得住。
抱琴宽慰道:“娘娘不必担心,三爷可是文曲星下凡,不是凡人。”
元春叹了口气,说道:“实在没想到,三弟弟能弄出这么大的动静。”
抱琴说道:“要奴婢说,三爷也是为了咱们朝廷好。要不然,他一个好好的清流翰林,沾这个铜臭气做什么。”
外面一个声音响起:“说的好!我大唐就需要这样的官员。”
抱琴唬了一跳,她分明听出来,这是皇上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