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493章 针鼻大的心眼

第493章 针鼻大的心眼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无耻之徒!”

    阳泉县县尉狄安状告李逵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耽搁了交接的期限,李逵要受到责罚。难道还在阳泉县任上,无法赶赴下一个就任地的狄安就不需要受到责罚吗?

    狄安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要给自己脱责。

    但是李逵呢?

    还没怎么着呢,就要杀人。这是朝堂之上,不是什么延安府的战场。吏部陕西司的郎官气地指着李逵的鼻子发抖,他倒是很想大骂几句,但见到李逵撩起袖子,露出黑铁般的臂膀,还有那钵头般拳头,吞了口唾沫,认为自己还是应该做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识时务者为俊杰。

    可他退让了,李逵并没有打算退让。

    “敢问大人,如果你在阳泉县做差遣官,你该当如何?”李逵穷凶极恶的狰狞之下的追问,让人不寒而栗。

    “这个……”

    郎官口拙,文官出身,脑子都不笨,他也知道李逵的问题很难回答,甭管什么样的答案,其实都是错的。

    李逵冷笑不已:“很难回答吗?难不成这位大人也认为命才是自己的,百姓是草芥,只有命在,才能做官,做大官不成?

    “李逵,你不要胡搅蛮缠!”对方也被激怒了,朗声道:“现在本官询问你,为何错过交接阳泉县县尉的官职,是对贬官怀恨在心?”

    “国难当头,自然是前赴后继。西北各地百姓纷纷运送军械,赶赴前线。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就连内省押班宦官郝随郝公公,残缺之人,都舍生忘死在阵前与将士共进退,此时谁还会记得交接官职?如果我是狄安,断然没有龟缩阳泉县县城的道理,自然是组织青壮,赶赴肤施,抵御西夏铁蹄南下,人在既为大宋屏障,保后方万全。”

    郝随也在大殿里,黑压压的人群之中,李逵没瞅见。当然,能够在大朝会上让李逵将他的功绩宣布于世,郝随还是很感激的。但美中不足,让郝随心中愤愤难平,默默不忿的是:“李逵你以后说起咱家的时候,能不能不说咱家是残缺之人吗?”

    诛心的话,对别人恐怕很有威胁。但是对李逵,呵呵,他想简单了。别人说一句话,李逵能说上十句,一百句。

    不按套路出牌的李逵做出惊人之举。

    李逵扒开衣襟,露出毛茸茸的胸膛,甚是辣眼睛。

    就连章惇在远处看地也是眼皮子直跳,他倒是不担心李逵会被吏部质问而难住。他认识李逵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还有苏轼前两年有事没事就跟他吹嘘李逵的能耐。在他的印象里,李逵这小子一肚子坏水,而且脾气还暴躁。要是吵架超不过,钵头大的拳头也会给他挣来面子。

    可李逵会吵不过一个自命不凡的吏部郎官吗?

    显然,章惇是乐地在旁看戏。

    反倒是李清臣脸色铁青,他是绍圣元年的大宗师,也是李逵在官场上的恩师。可以说,李逵以后升官,需要保人的话,别人能推辞,他却不能推辞。师徒名分,是无法割舍的。做老师的或许可以,但科举之中,逐出师门不过是笑话。

    “这小子就是乱来。”李清臣虽是脸色难看,但也不好多说什么。

    李清臣对曾布挑了挑眉,似乎已经看穿了这是曾布的手段。收拾李逵,紧接着对付苏辙。李清臣颇有幸灾乐祸的痛快,这俩人,老的老奸巨猾,小的没脸没皮,就你这样的能是他们联手的敌手?

    正在此时,李逵拔出喉咙嚷嚷,他也不管了,声震大殿:“我为大宋流过血,为百姓受过伤,就问本官所做作为何错之有?吏部属官揪住本官没有按时交接官职为由,肆意打压朝廷功臣,我不服!”

    李逵亮出了伤口,其实并不大,在战场上,刀剑无眼,混战之中真要是一点伤都没有,也不太可能。

    就李逵这大嗓门,嚷嚷的动静,连后宫都快听到了,他还觉得委屈,说起来没人会信。

    吏部郎官哑巴了,脑袋嗡嗡的直响,宛然被李逵的操作给吓傻了,脑子里就一个念头:“斯文扫地,斯文扫地。李逵竟然在朝堂上脱上衣,他可是文官呐!”

    就连吏部尚书杨畏也看不下去了,冷冷的看着吏部右侍郎田沛。

    他虽说是尚书,但是左右侍郎要说真的以他马首是瞻,他也不信。至于田沛是什么人,杨畏再清楚也不过了,曾布的儿女亲家。原本,杨畏也没有想要和李逵过不去,吏部之前在朝会上跳出来指出李逵的过错,显然是绕过了杨畏。

    此时,李逵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按照他的习惯,接下来是要痛打落水狗的时候。没想到杨畏站出来,咳嗽一声道:“吏部属官人浮于事,尸位素餐。陛下,臣不察,至属下肆意妄为,陷害朝廷忠良,还请陛下责罚。”

    之前要趾高气扬的吏部郎官,看到吏部尚书杨畏将他定性了,顿时吓得脸色一白,回头看向了右侍郎田沛。真要是被按住了罪责,贬谪都是幸运,丢官都不是不可能。

    可惜,田沛根本就没有帮他说话的意思,反而动也么动,双目微微闭,似乎是在养精蓄锐。

    自始至终,李逵都没有问对方的姓名,吏部的官员对没有根基,连皇帝都没有见过的官员俨然是天。但是对于天子门生,简在帝心的李逵来说,和吏部关系好不好,根本一点用都没有。

    他当初在皇城里贴官是直秘阁,职官是少府,虽说是小官而已,但都是皇帝越过吏部给的官职。根本就没吏部什么事。

    京察对其他地方官员来说是道坎,但是对李逵来说,就算是政绩评为下下,又能奈我何?

    就算是没有皇帝的赏识,只要大臣认识的足够多,有人举荐,李逵一样能够平步青云。吏部还是对他没办法。大宋的官场就这么古怪,吏部考核只有对没有根基,没有知名度,没有大人物赏识的实干派有很大的约束力。

    可是李逵不在此列。

    这时候,皇帝赵煦也有点哭笑不得,问杨畏:“杨卿,李逵错过该如何处理?”

    杨畏躬身道:“陛下,臣以为李逵大义在先,无错。至于错过交接,阳泉县县尉狄安罔顾百姓,只考虑自己的安危和富贵。往小了说,是不顾大局。往大了说,是贪生怕死。此人人品不足以享朝廷恩典。”

    “狄安是进士吗?”

    “不是!”

    “既然不是,就削了他官籍,永不录用。”

    自始至终,李逵站在了大义的最高点。攻讦他,只能是引火烧身。因为他有功绩,又有大义,朝廷没有理由让李逵被打压。真要是如此是非不分的话,恐怕朝廷的威信也将受损。

    狄安被夺官?

    也是他倒霉,当大人物的马前卒。按照吏部原先的考核,狄安在阳泉县任期满了之后,就会升迁,委任为八品县令,算是升官了。

    没想到飞来横祸,升官不成,还丢了官籍。

    可李逵并没有打算放过狄安,狄安不是没有别的处理办法,怪就怪这家伙太自以为是了。原本在鄜延路就能妥善解决的问题,只要狄安上报给延安府知府,鄜延路宣抚使吕惠卿,以鄜延路的名义起草一份公文就能解决李逵和狄安的难题。

    可这货却要将事情搞大,李逵觉得这货肯定对自己带有浓浓的恶意,放过他,岂不是便宜他了?

    不成,要是狄安真成了百姓,李逵身为官员,去狄安找报仇,有欺压百姓的嫌疑。别说他了,当年章惇他爹门人在乡里欺压百姓,连累章惇只好辞官。可是官员欺负官员,不叫欺负,叫磨砺。说好听点,是给锻炼被欺负官员的能力。

    李逵急忙开口道:“陛下,杨尚书。下官以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杨畏瞪眼不解,心说:“你都恨不得弄死狄安了,这会儿却给狄安说话,脑子坏掉了吧?”

    可李逵脑子怎么可能坏掉?

    他也不打算装出悲天悯人的样子,反正装出来,装出来也不像。只是装出憨厚的诚恳样子,痛心道:“有道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臣以为,官员没有做好,不是他做不好,而是没有机会做好。臣以为,狄安虽有错,但他恩荫官是父辈为大宋的立功之恩典,如此剥夺,让祖宗蒙羞。有道是,知耻而后勇。想必只要给他一个机会,他定然会对朝廷感激涕零,重新做人。”

    赵煦看了一眼李逵,觉得李逵不是什么滥好人,可又摸不准李逵的心思问:“李卿可有建议?”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臣不认为狄安一定不是心无朝廷百姓,而是一时糊涂。如今延安府半个州府被西夏兵祸席卷,各处需要修缮堡垒城寨无数,正是需要用人之际。而狄安在延安府任职三年有余,对延安府熟悉。恳请陛下给狄安一个机会,一个向朝廷表明忠心的机会。”

    “机会在哪里?”

    “平戎寨在兵祸中被毁,需要一个寨主,一个税监。臣举荐狄安担任平戎寨税监。”

    丝——

    就连章惇也倒吸一口冷气,李逵这厮的心思真够歹毒的。平日里不招惹他没事,一旦招惹了他,真是往死里祸害。

    平戎寨税监,都是边境的兵寨堡垒,哪里用得上什么税监?

    而且平戎寨就在西北边塞,西夏进攻的必经之路。这地方做官,不就是逼着狄安去送死吗?

    但在大义上李逵又站住了脚,还不能说他阴险。这是李逵给狄安一个表现他勇气的机会。要是狄安在场,不仅不能破口大骂,还要感谢李逵给他洗刷自己身上污点的机会。

    一个小小的九品官,皇帝怎么会在心上,不痛不痒的点头道:“准了!”

    李逵一通乱拳之下,第一个麻烦顺利解决。

    大义。

    对于文官来说,这玩意真的太好用了。就算是天大的麻烦,只要抓住了大义,对于文官来说,就能为所欲为。

    不过接下来的麻烦对李逵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

    战场杀俘。

    这怎么都和大义不搭边,甚至还会被贴上残暴的标签。

    好在李逵是文官,不是武将,还不至于被文官们排队过来踩一脚的倒霉相。

    对武将来说,只要拥有足够重要的功劳,也能让他为所欲为。

    当年狄青为什么会被文彦博欺负,连带着后来朝堂上资历很浅的文官,都要去狄青的脑袋上踩一脚?

    按理说,狄青的功劳已经很大了,对于一个武将来说,在仁宗一朝之中,没有哪个朝廷重臣敢说自己的功劳比狄青要大,功绩要高。但狄青还是被冷落,嘲讽,甚至排挤。归根结底身份是一方面,如果他不是配军出身,而是出自将门,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羞辱和烦恼了。

    可惜,他不是。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他的功劳不够。

    或许这么说有些苛刻,狄青的功劳不大吗?

    狄青的功劳,在对西夏作战之中,他不是主帅。大宋的规矩,武将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主帅,所以他即便征战多年,杀敌无数,但却没法让文臣们真正的信服。即便狄青在西军之中作战勇猛,但大宋也最多不过是扭转了好水川一战大败之后的颓势,距离灭西夏还差得远呢?

    如果狄青带兵灭了西夏,文彦博估计也不敢对狄青如此轻慢了。

    他最大的功绩是平定侬智高叛乱。可侬智高叛乱在两广,对于大宋来说,这地方算是犄角旮旯的穷乡僻壤,即便平定了叛乱,在朝堂上也不过是个武将的本分,而不是让皇帝破坏制度的理由。

    而且仁宗抬举狄青,一方面不排除仁宗真的喜欢狄青。另外一方面,是深层次的原因,仁宗皇帝也发现了,大宋的军队越来越弱,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成为军中将士的榜样,而狄青这个从小兵,一步步成为大将军的帅才就成了仁宗皇帝树立的典型。

    但恐怕让他也没有想到的是,仁宗破坏了武将不入枢密院的规矩,导致文臣们的反应异常激烈。

    可要是狄青的功绩更大一些呢?

    收服燕云十六州呢?

    那么狄青就可以封王,到时候谁敢上来惹他,大嘴巴子抽上去,皇帝也不会在乎。即便是武将打了文官又如何,一句话怼回去:“尔敢羞辱大宋功臣?”

    足以让人哑口无言。

    这就是功劳太小的原因。说白了,狄青从武将进入枢密院,虽说是做的枢密院副使,但在文官之中,这个官职也是中枢要职,位高权重,自然会引起文官的反感和愤怒。归根结底,还是狄青的功劳没有大到足以让他破坏规矩。

    御史台来刁难李逵的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和李逵有过矛盾的张商英,他静静地看李逵在朝堂上闹腾,却不急不缓,等到李逵大胜而归,突然冷笑着走到李逵的面前,问:“李逵,你可承认战场杀俘?”

    “我做了?”

    张商英愣住了,他也被李逵的不按常理做事的风格吓了一跳,战场杀俘乃不祥之兆,你就没有敷衍,否认的打算。

    张商英没想到李逵承认的如此痛快,打乱了他步步为营的打算。

    可胸口燃气的熊熊火焰,却刺痛着他脆弱的神经,尤其是他中进士三十年了,在朝堂上也是老前辈了,可是做官一直运气不好。当年,神宗驾崩之后不久,宣仁太后垂帘听政,谁都知道打压变法派是宣仁太后的意思,朝堂政令也是宣仁太后的决断。

    可当时还在开封被打压当推官的张商英却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上了一道奏折。

    上奏折也就罢了,可其中一句惹出了天大的麻烦。这话也简单,是论语中的话:“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话读书人都知道,出自《论语·学而》,全文是:“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话的大概意思就是,父母不在之后,子孙能够遵守祖辈的志向,才能看出是否是真的孝。

    但张商英这奏章上的很脑残,明面上,赵煦登基之后,赵煦应该遵从神宗皇帝的志向。可是朝堂上决断的是神宗的生母宣仁太后,让当妈的去继承儿子的志向,也只有张商英能够想的出来。至于说什么赵煦当时没有话语权,当初赵煦才十岁,让十岁的孩子决定大宋的未来,真的可以吗?

    不过,如今的张商英学乖了很多,他也找到自己的大义:“我朝以仁爱礼让立国……”

    却没想到,李逵粗暴的打断道:“敢问张大人,知兵乎?如战乎?”

    李逵这话云山雾罩的,开口就问张商英会打仗?上过战场?这不是蛮不讲理吗?张商英怎么可能会打仗?

    张商英愕然,随即怒道:“本官是文官。”

    “章相是文官,有只会千军万马只能,怎么说文官就不能知兵善战?”

    “李逵你什么意思?”

    “没打过仗的人最好不要讨论战争,要不然会害死很多人的,张大人以为如何?”

    郝随远远的盯着李逵的背影,激动的攥紧拳头,心头暗暗给李逵鼓劲:“喷他,碰他,喷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