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章 新新字典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说完刘毅的事情,刘丹突然想起棉花来了,在后世棉布可是重要的纺织品,它的优点是轻松保暖,柔和贴身、吸湿性、透气性甚佳,比起麻葛类织物来说好多了。虽然现在错过了棉花种植时节,但是先要把面花种子落实下来。
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棉花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中国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对棉花的种植和利用远比中原早,直到汉代,中原地区的棉纺织品还比较稀奇珍贵,这主要是因为非洲棉和印度棉是从西域传过来的。据史料记载,目前新疆一带已经有棉花种植,而汉地还是把棉花作为一种观赏植物。
现在刘丹已经把珍妮织纱机和飞梭织布机造出来了,成立这家服装厂这只要是为了给自己的学员提供军服,效率是原来手工纺织的几十倍。刘丹的老妈看到儿子的这些机器,叹了一口气,心情沉重。刘丹这才想起在东晋,妇女在家织布是家庭很重要的一份收入。《孔雀东南飞》中说“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焦仲卿妻刘氏鸡鸣的时候就起床织布,三天织成五匹布,家婆还嫌她太慢。这些纺纱织布机出来,把女人家的收入都断了,刘丹少不更事,夫人可是很清楚。所以夫人做了一个决定,这些机器制成的布都自己用,暂时不放到市面上。
其实刘丹搞出这两个机器只要是为了搞毛纺织,为此刘丹还专门派人到北方去收购羊毛,刘丹的高度酒换来了大量的皮毛。为此孙氏在襄阳招收了几百名童工,他们都是孤儿,或者被人卖掉的。刘丹不置可否,刘丹在后世被填鸭式的教育弄出毛病来了,看见孩子不读书就浑身不自在,失学儿童都是很悲惨的,最后规定这些孩子半工半读,拿出半天时间来学习,刚好刘丹的学生中有一群丫头,让她们作教师。
除了毛纺织业,还有棉花纺织,习*家园林地方很大,应该有棉花这种花卉。
“棉花?”刘昊和刘毅疑惑地问道,“没听说过。”
“就是一种花草,果实像茧,一丝丝的,也叫白叠子。”
“你说白叠子不就完了,先生苗圃里有这种植物,有很多人家院子里都有这个东西,你问这干嘛?”
“你们想办法搞到白叠子的籽来,越多越好,多多益善,我有大用。棉花是十月成熟,你们到时候给我把棉花籽搞到。”
“那还得跟我们的先生谈一谈,你要得少可以,要得多的话有点难度。”
“你们笨呀!问你们先生干啥?你不会问管苗圃的园丁?县官不如现管。咱家的高度酒很受欢迎,拎两瓶过去,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哥俩一听,这是个小滑头,不过这样办事确实更简单直接。
晚上吃罢饭,四个哥哥又在刘丹这里聚会,说起刘毅不想读书的事,其实刘江和刘烨也有这个想法,只是没有刘毅这么激烈。大家又谈起在学堂的轶事,现在学堂主持是习嘏。当年山简以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驻襄阳的时候,“以嘏才有文章,转为征南功曹。涖官,止举大纲而已,不拘文法,时人号为‘习新妇’。简益器之,转为记室参军。”习嘏当是习*氏园池的主人,以“不拘文法”著称,正与
山简个性相似,无怪乎山简在习*家园池要流连忘返了。襄阳陷落后,习嘏便回到家中,开堂讲学,教书育人。
习*家发迹是从西汉末年的习郁开始,习郁追随汉光武帝刘秀打天下,因他有功,封为襄阳侯。他在襄阳岘山南,依照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旁有堤,种有竹、楸、芙蓉、菱、芡覆于水面,人称习*家池。池边有凤泉馆、芙蓉台、习郁墓,群山环抱,苍松古柏,一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风景清幽,自古常有骚人墨客来此咏诗作赋。
习*家有一个著名的人物习凿齿,今年刚五岁,他在后世的影响可不小。《晋书》载:“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也。宗族富盛,世为乡豪。凿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
据说习凿齿精通玄学、佛学、史学。主要著作有《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逸人高士传》、《习凿齿集》等,其中《汉晋春秋》是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他曾力邀著名高僧释道安到襄阳弘法,使襄阳俨然成了一跨越国界的佛教传播中心,在我国佛学史上产生一定影响。
379年正月,前秦苻坚攻陷襄阳,将凿齿和道安法师二人接往长安,说:“朕以十万师取襄阳,所得唯一人半,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因习有脚疾,故称半人)”
这个苻坚也是个妙人,中原僧人僧纯、昙充等游学龟兹归来,称述鸠摩罗什才智过人,明大乘学。释道安也听到罗什在西域的声誉,就一再劝苻坚迎他来华。于是苻坚派骁骑将军吕光率“兵七万,铁骑五千”远征西域。苻坚在建章宫为吕光饯行的时候嘱命说:“朕闻西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克龟兹,即驰送什。”
吕光打败龟兹国,带着鸠摩罗什班师归来。可是只到了半路,就听说苻坚兵败淝水。他就不回去了,干脆在姑藏(现甘肃凉州)建立后凉国,自己当皇帝。因为吕光不信佛法,鸠摩罗什在他手下受了不少罪。
公元401年,发生在鸠摩罗什身上的事情再一次重演。后秦皇帝姚兴为延请鸠摩罗什到长安弘法传教,发兵后凉,大败凉军,迎鸠摩罗什入长安,并拜奉为国师。此时鸠摩罗什已经五十八岁。此后十六年,是他人生最辉煌的阶段。他在长安逍遥园和西明阁译经说法,招收弟子,由国家出面,他组织、主持三千多人的佛经译场。罗什有弟子号称三千,其中最出名的,又有“四圣”(道生、僧肇、道融、僧睿)、“八俊”、“十哲”之称。僧肇就是在此期间跟着鸠摩罗什学习。
为了一个人才,发动两次战争,历史上只在鸠摩罗什身上上演过,真可谓是空前绝后,这也只有在中国才有这个气派。
现在刘丹横插一腿,不知道这些事情会不会再发生。习凿齿文章人品都是一流,但是未能与王羲之、陶渊明齐名,很大的问题可能是他家的门第不够,“宗族富盛,世为乡豪。”其出身仅为乡豪,比起王羲之、陶渊明二人差太远。
《世说新语》载云:时为中书令的王献之去拜访谢安,其时正好习凿齿已经座在谢安家了。按照常礼,习凿齿是王献之叔父一辈人,他应有起码的礼貌与习凿齿并排而座。但是,王献之却来回地走动不落座,
谢安只好拉着他坐在自己的对面。作为小字辈的王献之竟然敢于对谢安的座上宾习凿齿如此无礼,其资本无非是视自己为“高门大族”且书法有名,而视习凿齿为“寒门”而已。
别说习凿齿,就是桓温位高权重,也被人瞧不起。桓温的父亲桓彝汲汲追求家学的玄学化,又在苏峻之乱中死节而扩大家族的影响,但其家族地位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桓彝的儿子桓温,居分陕之任,自非奋身行伍之辈所能比,但太原王氏和陈郡谢氏人物,仍然贱称桓温为兵。魏晋时代,兵是对人侮辱的称呼,表示这个人门第低贱,家族缺乏文化修养。
从此看来,士族和庶族的鸿沟犹如天堑,哪有那么容易越过的?老刘家想要提升家族的地位,也是痴人说梦罢了。所以刘丹根本就不去干这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这也并不会影响刘丹为了打开家族的影响而做出一些努力。
刘丹召集四个哥哥,道:“除开经论诗赋,还有一个急速提高知名度的办法,就是编写一本字典。”刘丹说完,拿出一叠稿纸交给大家。这是字典的编写纲要,刘丹这么久教拼音,发现没有一本字典非常不方便,所以把新华字典的大纲整理出来,希望有机会可以完成。当然,这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光靠自己可能十年也弄不出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似乎总能让人们想到古代孩童端坐学堂,不知字语之解,只知摇头晃脑吟诵课本的样子。事实上,古代对于字、词解析的专门著作并不少见。早在周朝,年满八岁的孩童就需进入小学,而中国古代字典的诞生也可以追溯至这一时期。
《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训诂书,也是最早的一本词典,并且位列儒家“十三经”中,古代其他字典的地位是不能与之相比的。“尔”意为近,“雅”意为正,“尔雅”一词言明文字训诂应近于雅正。《尔雅》相传为周公所造,也有说是孔子。
《尔雅》之后,便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书如其名,是一本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原的著作。《说文解字》主要以小篆为研究对象,兼收古文、籀文等异体。《说文解字》的成就不仅在它的收录之功,亦在其开创之举。《说文解字》广收文字九千多,并且总结与发展了战国以来流行的分析文字的理论。
东晋之前就这两本字典,刘丹准备出版的字典是用新华字典的格式,以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用汉语拼音字母顺序。
刘丹道:“这本字典的编辑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清楚,如果能在编辑中署名,那就成为专家了。依你们的名声,当然不可能作主编,但是可以请名人来做,你们可以作为一个编辑参与其中。主编你们可以请你们的先生习嘏出面邀请建康的名士,主编只设一人,副主编两人,习嘏先生可以作副主编,其他的编辑都由你们决定。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结识更多的人才,编辑中寒门子弟有才能者优先,那些不会干事的人就不要了。
编辑字典的费用刘家可以出,地点可以放在刘家村,也可以放在习*家,最好不要在建康,在建康的话就没有你们什么事了。编辑完了之后,还要请人审核,尽量不要出错。这个工作大概需要一年多才能完成,最后定稿后,我这里给大家出版,当然参与其中的人都有一笔润笔费。大家看这个想法怎么样?”
说完刘毅的事情,刘丹突然想起棉花来了,在后世棉布可是重要的纺织品,它的优点是轻松保暖,柔和贴身、吸湿性、透气性甚佳,比起麻葛类织物来说好多了。虽然现在错过了棉花种植时节,但是先要把面花种子落实下来。
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棉花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中国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对棉花的种植和利用远比中原早,直到汉代,中原地区的棉纺织品还比较稀奇珍贵,这主要是因为非洲棉和印度棉是从西域传过来的。据史料记载,目前新疆一带已经有棉花种植,而汉地还是把棉花作为一种观赏植物。
现在刘丹已经把珍妮织纱机和飞梭织布机造出来了,成立这家服装厂这只要是为了给自己的学员提供军服,效率是原来手工纺织的几十倍。刘丹的老妈看到儿子的这些机器,叹了一口气,心情沉重。刘丹这才想起在东晋,妇女在家织布是家庭很重要的一份收入。《孔雀东南飞》中说“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焦仲卿妻刘氏鸡鸣的时候就起床织布,三天织成五匹布,家婆还嫌她太慢。这些纺纱织布机出来,把女人家的收入都断了,刘丹少不更事,夫人可是很清楚。所以夫人做了一个决定,这些机器制成的布都自己用,暂时不放到市面上。
其实刘丹搞出这两个机器只要是为了搞毛纺织,为此刘丹还专门派人到北方去收购羊毛,刘丹的高度酒换来了大量的皮毛。为此孙氏在襄阳招收了几百名童工,他们都是孤儿,或者被人卖掉的。刘丹不置可否,刘丹在后世被填鸭式的教育弄出毛病来了,看见孩子不读书就浑身不自在,失学儿童都是很悲惨的,最后规定这些孩子半工半读,拿出半天时间来学习,刚好刘丹的学生中有一群丫头,让她们作教师。
除了毛纺织业,还有棉花纺织,习*家园林地方很大,应该有棉花这种花卉。
“棉花?”刘昊和刘毅疑惑地问道,“没听说过。”
“就是一种花草,果实像茧,一丝丝的,也叫白叠子。”
“你说白叠子不就完了,先生苗圃里有这种植物,有很多人家院子里都有这个东西,你问这干嘛?”
“你们想办法搞到白叠子的籽来,越多越好,多多益善,我有大用。棉花是十月成熟,你们到时候给我把棉花籽搞到。”
“那还得跟我们的先生谈一谈,你要得少可以,要得多的话有点难度。”
“你们笨呀!问你们先生干啥?你不会问管苗圃的园丁?县官不如现管。咱家的高度酒很受欢迎,拎两瓶过去,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哥俩一听,这是个小滑头,不过这样办事确实更简单直接。
晚上吃罢饭,四个哥哥又在刘丹这里聚会,说起刘毅不想读书的事,其实刘江和刘烨也有这个想法,只是没有刘毅这么激烈。大家又谈起在学堂的轶事,现在学堂主持是习嘏。当年山简以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驻襄阳的时候,“以嘏才有文章,转为征南功曹。涖官,止举大纲而已,不拘文法,时人号为‘习新妇’。简益器之,转为记室参军。”习嘏当是习*氏园池的主人,以“不拘文法”著称,正与
山简个性相似,无怪乎山简在习*家园池要流连忘返了。襄阳陷落后,习嘏便回到家中,开堂讲学,教书育人。
习*家发迹是从西汉末年的习郁开始,习郁追随汉光武帝刘秀打天下,因他有功,封为襄阳侯。他在襄阳岘山南,依照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旁有堤,种有竹、楸、芙蓉、菱、芡覆于水面,人称习*家池。池边有凤泉馆、芙蓉台、习郁墓,群山环抱,苍松古柏,一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风景清幽,自古常有骚人墨客来此咏诗作赋。
习*家有一个著名的人物习凿齿,今年刚五岁,他在后世的影响可不小。《晋书》载:“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也。宗族富盛,世为乡豪。凿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
据说习凿齿精通玄学、佛学、史学。主要著作有《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逸人高士传》、《习凿齿集》等,其中《汉晋春秋》是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他曾力邀著名高僧释道安到襄阳弘法,使襄阳俨然成了一跨越国界的佛教传播中心,在我国佛学史上产生一定影响。
379年正月,前秦苻坚攻陷襄阳,将凿齿和道安法师二人接往长安,说:“朕以十万师取襄阳,所得唯一人半,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因习有脚疾,故称半人)”
这个苻坚也是个妙人,中原僧人僧纯、昙充等游学龟兹归来,称述鸠摩罗什才智过人,明大乘学。释道安也听到罗什在西域的声誉,就一再劝苻坚迎他来华。于是苻坚派骁骑将军吕光率“兵七万,铁骑五千”远征西域。苻坚在建章宫为吕光饯行的时候嘱命说:“朕闻西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克龟兹,即驰送什。”
吕光打败龟兹国,带着鸠摩罗什班师归来。可是只到了半路,就听说苻坚兵败淝水。他就不回去了,干脆在姑藏(现甘肃凉州)建立后凉国,自己当皇帝。因为吕光不信佛法,鸠摩罗什在他手下受了不少罪。
公元401年,发生在鸠摩罗什身上的事情再一次重演。后秦皇帝姚兴为延请鸠摩罗什到长安弘法传教,发兵后凉,大败凉军,迎鸠摩罗什入长安,并拜奉为国师。此时鸠摩罗什已经五十八岁。此后十六年,是他人生最辉煌的阶段。他在长安逍遥园和西明阁译经说法,招收弟子,由国家出面,他组织、主持三千多人的佛经译场。罗什有弟子号称三千,其中最出名的,又有“四圣”(道生、僧肇、道融、僧睿)、“八俊”、“十哲”之称。僧肇就是在此期间跟着鸠摩罗什学习。
为了一个人才,发动两次战争,历史上只在鸠摩罗什身上上演过,真可谓是空前绝后,这也只有在中国才有这个气派。
现在刘丹横插一腿,不知道这些事情会不会再发生。习凿齿文章人品都是一流,但是未能与王羲之、陶渊明齐名,很大的问题可能是他家的门第不够,“宗族富盛,世为乡豪。”其出身仅为乡豪,比起王羲之、陶渊明二人差太远。
《世说新语》载云:时为中书令的王献之去拜访谢安,其时正好习凿齿已经座在谢安家了。按照常礼,习凿齿是王献之叔父一辈人,他应有起码的礼貌与习凿齿并排而座。但是,王献之却来回地走动不落座,
谢安只好拉着他坐在自己的对面。作为小字辈的王献之竟然敢于对谢安的座上宾习凿齿如此无礼,其资本无非是视自己为“高门大族”且书法有名,而视习凿齿为“寒门”而已。
别说习凿齿,就是桓温位高权重,也被人瞧不起。桓温的父亲桓彝汲汲追求家学的玄学化,又在苏峻之乱中死节而扩大家族的影响,但其家族地位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桓彝的儿子桓温,居分陕之任,自非奋身行伍之辈所能比,但太原王氏和陈郡谢氏人物,仍然贱称桓温为兵。魏晋时代,兵是对人侮辱的称呼,表示这个人门第低贱,家族缺乏文化修养。
从此看来,士族和庶族的鸿沟犹如天堑,哪有那么容易越过的?老刘家想要提升家族的地位,也是痴人说梦罢了。所以刘丹根本就不去干这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这也并不会影响刘丹为了打开家族的影响而做出一些努力。
刘丹召集四个哥哥,道:“除开经论诗赋,还有一个急速提高知名度的办法,就是编写一本字典。”刘丹说完,拿出一叠稿纸交给大家。这是字典的编写纲要,刘丹这么久教拼音,发现没有一本字典非常不方便,所以把新华字典的大纲整理出来,希望有机会可以完成。当然,这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光靠自己可能十年也弄不出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似乎总能让人们想到古代孩童端坐学堂,不知字语之解,只知摇头晃脑吟诵课本的样子。事实上,古代对于字、词解析的专门著作并不少见。早在周朝,年满八岁的孩童就需进入小学,而中国古代字典的诞生也可以追溯至这一时期。
《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训诂书,也是最早的一本词典,并且位列儒家“十三经”中,古代其他字典的地位是不能与之相比的。“尔”意为近,“雅”意为正,“尔雅”一词言明文字训诂应近于雅正。《尔雅》相传为周公所造,也有说是孔子。
《尔雅》之后,便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书如其名,是一本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原的著作。《说文解字》主要以小篆为研究对象,兼收古文、籀文等异体。《说文解字》的成就不仅在它的收录之功,亦在其开创之举。《说文解字》广收文字九千多,并且总结与发展了战国以来流行的分析文字的理论。
东晋之前就这两本字典,刘丹准备出版的字典是用新华字典的格式,以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用汉语拼音字母顺序。
刘丹道:“这本字典的编辑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清楚,如果能在编辑中署名,那就成为专家了。依你们的名声,当然不可能作主编,但是可以请名人来做,你们可以作为一个编辑参与其中。主编你们可以请你们的先生习嘏出面邀请建康的名士,主编只设一人,副主编两人,习嘏先生可以作副主编,其他的编辑都由你们决定。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结识更多的人才,编辑中寒门子弟有才能者优先,那些不会干事的人就不要了。
编辑字典的费用刘家可以出,地点可以放在刘家村,也可以放在习*家,最好不要在建康,在建康的话就没有你们什么事了。编辑完了之后,还要请人审核,尽量不要出错。这个工作大概需要一年多才能完成,最后定稿后,我这里给大家出版,当然参与其中的人都有一笔润笔费。大家看这个想法怎么样?”